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CT观察脑出血血肿体积,血肿吸收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根据出血程度分为A组、B组、C组。结果脑出血导致的组织损伤,不仅血肿本身占位效应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而且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损伤过程在脑出血致残率和死亡率中同样是很重要的;脑水肿是脑出血后发生第2次损伤的最重要原因。结论在临床上,血肿容积为影响脑出血的最关键因素,必须要重视脑水肿体积的改变,对于患者病情的发展及之后的影响。本论文运用CT影像观察脑出血水肿体积、血肿吸收率与出血后时间、首次出血量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肿体积逐渐增大(第1~3天明显),血肿吸收速度增快;出血量大的患者其水肿增大快,血肿吸收慢;出血量少的患者,其水肿增大慢,血肿吸收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CT观察脑出血血肿体积、血肿吸收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出血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出血量<10 ml)34例;B组(出血量10~20 ml)26例;C组(出血量>20 ml)16例.采用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分别在第1、3、7天测量水肿体积,比较同组间第3天与第1天水肿体积差值及第7天与第3天水肿体积差值.结果 三组患者间第3天与第1天水肿体积的差值及第7天与第3天水肿体积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组间不同时期水肿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的血肿吸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3天明显较第1天增加,且血肿吸收率与首次出血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水肿体积、血肿吸收率与出血后时间、首次出血量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肿体积逐渐增大(第1~3天明显),血肿吸收速度增快;出血量大的患者其水肿增大快、血肿吸收慢;出血量少的患者,其水肿增大慢,血肿吸收快.  相似文献   

3.
任雪会  何育涛 《河北医药》2013,(20):3138-3139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类因为血压高而导致的脑内部的血管破裂所引起的血液蓄积的疾病。此病对于人类而言,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此病具有发病速度快、发病突然、导致患者残疾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特点[1-3]。通常在临床上,我们会按照患者出血量的多少、出血位置、出血时间长短,采取不一样的治疗方式,所以,对临床医生治疗来说,出血的位置及出血量多少是治疗疾病的关键[4]。运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可以很好地对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氧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水肿面积改善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高压氧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指标在自发性脑出血(sIC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17例sICH患者血液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NIHSS评分≤5分,60例)和B组(NIHSS评分>5分,57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液指标与NIHSS评分的关系,多重线性回归分析NIHS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TC和LDL-C高于B组,而超敏C反应蛋白和NLR低于B组(P<0.05)。TC、LDL-C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0.24、-0.26,P<0.05),D-二聚体、NLR和WBC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19、0.20和0.19,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二聚体、NLR和空腹血糖是sICH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液指标与s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D-二聚体、NLR和空腹血糖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血肿体积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使用脑出血血肿体积测量软件测算脑出血血肿体积,对血肿体积扩大及吸收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血肿扩大与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慢性肝病及长期饮酒史有关。血肿吸收组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复查,血肿平均吸收比率分别为9.31%、16.04%、28.05%;首次出血量分别为〈10ml、10~20ml、20~30ml者血肿吸收比率依次减小。结论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慢性肝病及长期饮酒史是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血肿吸收速度与首次出血量相关:首次出血量小吸收快,反之则越慢;血肿吸收组随时间进展,吸收速度增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应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某院接受救治的脑出血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4组。A组(40例)患者于病发后12h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B组(40例)、C组(40例)患者则分别于病发后48h、5d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D组(40例)患者不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统计4组患者治疗15d前后水肿带面积以及血肿体积变化差异。结果:A组患者虽然血肿体积略小于D组、C组以及B组,但其与上述3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治疗15d后水肿带面积最小,剩下依次为B组、C组,而3组患者此时水肿带面积与D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促使脑出血患者体内血肿体积以及水肿带面积不断缩小,越早用药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行普通护理模式,观察并且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治疗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8±3.0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0.8±5.0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2组患者的肺部,脑部,消化道以及尿道情况,发现观察组的肺部,尿道感染率,脑部,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对医院治疗情况的满意程度调查为:观察组满意度(97.12%)高于对照组(8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家属对医院治疗的满意度,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脑出血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到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低剂量扫描检查,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容积CT剂量指数为12.25 mGy,对照组容积CT剂量指数为35.89 mGy。观察组扫描图像质量:不合格4例,合格8例,良4例,优44例,优良率为80.00%(48/60);对照组扫描图像质量:不合格2例,合格9例,良7例,优42例,优良率为81.67%(49/60);两种比较,P> 0.05。结论在脑出血检查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达到常规剂量CT扫描的效果,且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醒脑静在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以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SC)。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5.11%高于对照组65.96%(P <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GSC评分无差异(P> 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4.52±2.03)分低于对照组(8.55±2.10)分(P <0.05),治疗组GSC评分(14.17±2.64)分高于对照组(12.38±1.08)分(P <0.05)。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患者采用醒脑静,可有效神经缺损程度,改善昏迷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CT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有其他检查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不再赘述。作者仅就CT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引导和辅助作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同道商讨。1手术适应症和疗效判断CT检查可以精确地显示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并能动态观察其演变过程,指导临床各种药物的使用,不仅是有效的诊断方法,也是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使临床医师在制定治疗计划,判断预后时不至于无所适从。无论是外伤性脑出血还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上一般把幕上出血量≥30m l,幕下出血量≥10m l,作为是否有开颅手术适应症的界定线。当然这只是众多判断标准中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CT影像特征及其对临床预后价值的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8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均采用螺旋CT检查,总结出血部位、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急性脑出血高发于基底节区,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线结构移位的发生率较高,明显高于未移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30ml和≥30ml的患者数相当;死亡率为22.5%,其中中线结构移位者死亡率显著高于未移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30ml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30m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能够直观显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4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奥拉西坦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9%,参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7%,P〈0.05;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明显改善脑部代谢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刘骅 《首都医药》2008,15(14):35-35
目的 临床观察黄芪注射液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急性脑出血70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血肿体积大小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黄芪能有效减轻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程度,改善出血周围缺血带血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5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和X线检查,并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方法对梗阻部位、梗阻程度、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及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多层螺旋CT对梗阻部位、梗阻程度、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检查(P均〈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诊断效果相对较好,更适用于肠梗阻的临床检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使用CT影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20-01~2021-10收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CT影像学诊断,观察患者的出血位置、范围以及出血量。结果:患者中丘脑死亡率为1.66%,壳核死亡率为1.66%,脑叶死亡率为0.00%,根据不同的血肿位置,死亡率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出血量<50mL死亡率为3.33%,50~100mL死亡率为5.00%,>100mL死亡率为8.33%,患者的出血量越高,死亡率越高,3种指标比较,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位移低于1cm患者死亡率为1.66%,高于1cm死亡率为5.00%,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CT影像诊断对患者确定血肿位置以及范围,精确计算患者的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求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CT金属标记物定位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86例符合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标准的患者,按其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按CT平片、体表标志初步定位后用金属物标记靶点的位置,再依据复查CT平片显示金属物标记靶点的位置与中心血肿腔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入颅靶点的位置。对照组依据CT平片、体表标志常规直接定位进行手术。结果:治疗组经初步定位后需进一步调整入颅靶点位置的发生率32.6%,调整度0.5-1.6cm。治疗组与对照组引流导管达理想血肿腔分别为100%与69.8%,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3d血肿清除率分别为73.5(±18.0)%与58.2(±13.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1.4%与65.1%,经统计学处理,P>0.05,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与传统外科手术报道相比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均明显提高。结论CT金属标记物标记定位法,定位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定位准确、血肿清除率高,而且不需要昂贵的立体定向仪器设备,有利于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定位的推广应用。河北省涉县医院056400)  相似文献   

19.
两年来收治经CT确诊的急性脑出血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46~8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47例,占81%。发病到CT检查时间为1h至5天。CT显示的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6例(63%),脑叶8例(15%),丘脑5例(8%),小脑2例(3%),脑干3例(5%),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3%),梗塞后出血2例(3%)。按公式计算出血量,〈10ml 19例(32.8%),10~30ml 28例(48.3%),〉30ml 11例(19.0%)。CT可直接显示血肿部位、大小、数量、占位征象,以及是否破入脑室,并能动态观察血肿的演变过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及估计预后提供直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照,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临床52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CAG和MSCT检查,以CAG为参照标准,对MSCT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CAG发现狭窄102支,其中轻度狭窄16支,中度狭窄50支,重度狭窄36支;MSCT发现狭窄121支,其中轻度狭窄24支,中度狭窄58支,重度狭窄39支;MSCT与CAG结果相符72支。MSCT中钙化斑块的CT值明显高于非钙化斑块(P〈0.05)。结论:MSCT虽然无法完全取代CAG,但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