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磷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磷尾矿,阐述了磷尾矿的综合利用现状及意义,指出磷尾矿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性,并系统介绍了我国磷尾矿的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开发利用日益剧增的磷尾矿工业废渣,本文将磷尾矿应用于水泥生产中。用磷尾矿取代部分原料配制生料,在工业窑进行了试生产,并通过XRD、TG-DTA、岩相、SEM-DES分析方法,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磷尾矿作为原料制备硅酸盐水泥熟料,可以降低生料中碳酸钙的分解温度;减少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显著改善了生料的易烧性。掺磷尾矿熟料晶型形貌较好,MⅠ型的C3S和β-C2S的含量有所增加,这有利于熟料早期和后期强度的提高。磷元素在B矿中的富集最多。但由于磷尾矿本身磷含量波动大且试验工厂工业均化效果不佳,实际生产熟料质量产生一定的波动。  相似文献   

3.
《广州化工》2021,49(5)
磷矿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化工矿产资源,经过大量的开采,其资源日渐贫乏。我国磷矿不富,需要经过选矿富集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所产生的大量的尾矿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大量磷尾矿中富含钙、镁、磷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根据目前行业内发展状况,综述了目前国内磷尾矿综合利用的现状,阐述了磷尾矿回收和利用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中低品位磷矿选矿技术存在的磷回收率及磷精矿品位偏低、磷尾矿堆存带来巨大环境风险等问题,开发了中低品位磷矿及磷尾矿煅烧、硝酸铵浸出钙镁制取高品质低镁磷精矿及回收高纯钙镁产品集成技术。该技术无新的尾矿产生及废水排放,磷回收率大于99%,磷精矿P_2O_5品位高达36%~38%、MgO质量分数为0.3%~0.8%,可以满足磷矿湿法及热法深加工对磷精矿品质的要求;回收的高纯碳酸钙、氢氧化镁产品为下游深加工创造了良好条件。该技术为构建磷钙镁一体化产业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形成了中低品位磷矿及磷尾矿高效清洁利用的绿色环保工艺。  相似文献   

5.
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开发一种以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尾矿为原料,采用硫磷混酸直接分解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的方法。阐述了浮选尾矿的矿物特性,硫磷混酸分解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产品质量,论证了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磷尾矿的产生和组成。简述了磷尾矿作为有用资源进行再利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制作建材、元素回收、农业应用、环保材料等方面。分析了现有对磷尾矿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存在成本较高、利用量小的缺点,且不能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现有的矿山废弃地主要存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结构变差、土壤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利用客土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成本高且不能彻底解决这些土壤问题。提出了使用磷尾矿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对磷尾矿进行了资源化利用,还大大降低了矿山废弃地修复的成本,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磷尾矿是磷矿开采过程中或磷矿加工、生产后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由于长时间的累积且缺乏有效的治理,致使磷尾矿大量堆积,或随意排入河流、农田之中,对生态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大。目前对磷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包括磷、镁等有用矿物的提取、回填采空区、生产磷复肥、制备建筑材料以及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等,但其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均相对较低。本文概述了目前对磷尾矿资源化利用的途径,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对磷尾矿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磷尾矿在"以废治废"方向的资源化利用,此研究方向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磷尾矿和铜尾矿的特点,研究两种尾矿作为水泥原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磷尾矿作为生料组分时,可以等量替代部分优质石灰石,并且显著改善生料易烧性,尤其是对高KH和高SM的生料,初步的温度拟合发现磷尾矿可以降低基准生料煅烧温度约69.84℃,尽管磷尾矿未经煅烧与磷渣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但磷尾矿含有的P2O5依然可以起到较好的...  相似文献   

9.
磷尾矿作为磷矿采选后的废弃物堆存,既造成了矿物资源的浪费,又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对磷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研究表明:磷尾矿在矿山充填应用中的需求量较大,但实际利用率低;磷尾矿用于生产含磷有机肥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磷肥的需求问题;磷尾矿再选的方法众多,但依然需要探索更加高效的方法;利用高镁、钙或高硅磷尾矿制备相关产品加以利用,或提取其中的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将磷尾矿作为原料生产传统的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水泥等的技术已基本成熟,但发展空间有限。根据磷尾矿的特点与目前的发展情况,除了使已有的技术更加成熟外,更要开拓新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聚磷酸钙镁是一种新型肥料,最大的优点在于能提供聚合态的磷、钙、镁,且可以大量消耗磷酸系统产生的废弃物磷尾矿,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及减少磷尾矿对环境的破坏的目的。其合成工艺主要为常温反应萃取后浓缩、干燥、煅烧,聚合度在1~4之间,磷的聚合率为80%左右,产品结构为多孔隙的球状结构。目前该生产装置已在磷资源丰富的贵州省开工建设,年生产能力为20万t。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废弃磷尾矿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水泥稳定以及水泥-磷渣粉综合稳定的方法对磷尾矿用作路面底基层材料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水泥稳定磷尾矿或水泥-磷渣粉综合稳定磷尾矿可满足现行标准对重交通二级公路底基层以及一级公路底基层的7 d强度要求,可用于路面工程。  相似文献   

12.
磷尾矿中的钙、镁、磷资源含量丰富。使用煅烧-浸出法以磷尾矿为原料生产镁盐时,首先需要将磷尾矿煅烧分解为氧化钙和氧化镁,达到活化、提纯的目的。磷尾矿的热分解机理对生成镁盐的质量以及煅烧工艺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磷尾矿热分解动力学特性与煅烧工艺进行了探究,为磷尾矿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在升温速率为10℃/min条件下煅烧温度由25℃升高至1 000℃的过程中,磷尾矿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400~500℃白云石分解为碳酸钙与氧化镁的第一阶段和700~900℃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的第二阶段,并分别确立了相应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较优煅烧条件: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为4 h、升温速率为15℃/min、尾矿粒度小于0.150 mm。  相似文献   

13.
对磷尾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是当前我国磷矿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复合肥中添加磷尾矿替代磷石膏作填充料,从复合肥的物理性质和田间肥效等方面分析,探索磷尾矿在复合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5-5-5配方复合肥中添加磷尾矿后颗粒崩解性提高,养分释放速率较快,玉米苗期植株对磷、钙、镁吸收量升高,但钾元素在土壤中流失,导致植株钾吸收量减少;13-5-7配方复合肥中添加磷尾矿,与添加磷石膏相比,复合肥崩解性略有提高,植物对钾吸收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磷矿是我国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本文对我国磷尾矿资源现状、磷尾矿矿物组成特点及其综合利用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指出对磷尾矿的综合利用是实现磷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孙亚敏 《安徽化工》2021,47(1):100-105
以安徽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全省2017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的区域分布和主要行业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全省一般工体固体废物产生的区域、种类、行业集中度很高.马鞍山、淮南、铜陵、六安、合肥5个市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全省总量的62.1%;尾矿、粉煤灰、煤矸石、炉渣、冶炼废渣5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全省总量的70.1%.全省尾矿平均综合利用率仅为75.4%,尾矿、磷石膏堆存率仍较高.应进一步探索尾矿和磷石膏综合利用和处置方式,减轻大量堆存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隐患.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高镁磷尾矿煅烧提供动力学理论指导,以白云石矿粉和低品位高镁磷矿粉为原料,通过调整二者的掺量,模拟不同矿产区的高镁磷尾矿,对其进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测试,利用Flynn-Wall-Ozawa法、Kissinger法、Satava-Sestak法分别对白云石非等温热分解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白云石掺量的高镁磷尾矿煅烧时,升温速率越快,白云石热分解的起始温度和结束温度越高,白云石热分解的驱动力越大,分解速率越快;磷尾矿中白云石热分解遵循三维扩散机理,活化能为106.48 kJ/mol,指前因子为9.46×105;基于研究成果,建立了磷尾矿热分解动力学模型,为悬浮煅烧高镁磷尾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磷化工"双废"——磷石膏、磷尾矿为原料,通过硫酸循环酸浸磷尾矿,经盐酸分解磷尾矿、碳化磷石膏、转晶、酸化、析钙、析磷、浓缩、析镁等过程,得到了转化率为96.94% 的CaCO 3,CaO质量分数为23.38% 的二水石膏,MgO质量分数为8.27%、P2O5质量分数为23.89%、氮质量分数为6.83% 的氮镁磷肥,氮质量分数为23.76% 的氯化铵以及M g O质量分数为30.04% 的碳酸镁等,所得产品均符合工业应用要求.讨论了循环酸浸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为联合处理磷石膏、磷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磷尾矿的热解性能,对磷尾矿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煅烧实验,并测定煅烧后氧化钙、氧化镁分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达到600℃时磷尾矿开始分解,分解不是通常认为的碳酸镁先分解,而是碳酸钙和碳酸镁伴随分解,温度到750℃时碳酸钙碳酸镁基本分解完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磷尾矿的热解性能,对磷尾矿进行煅烧实验,并测定煅烧前后粒度变化情况及煅烧后氧化钙、氧化镁生成情况。结果表明,尾矿中磷矿和白云石的粒度在整个粒度范围都有分布,其中未煅烧尾矿的粒径范围为0.6120μm,平均粒径为15μm,尾矿煅烧后粒径范围变为0.6120μm,平均粒径为15μm,尾矿煅烧后粒径范围变为0.673μm,因此,不能用简单的筛分将磷精矿与碳酸盐分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磷尾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磷尾矿中磷、镁、钙等资源的综合利用,采用硝酸复合溶剂浸取法对磷尾矿中磷、镁、钙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多种因素对磷尾矿酸解过程的影响,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当液固比为4∶1,反应时间为2 h,硝酸质量分数为42%,反应温度为60℃,转速为400 r/min,硝酸钙质量分数为15%时,镁、钙的回收率分别为94.53%、90.07%,P_2O_5的回收率为72.92%,P_2O_5质量分数由7.12%提高到2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