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国核试验中不同类型辐射对动物的近期和远期生物学效应,探讨辐射损伤效应机制。方法 1964—1976年间的6次核试验中,在核爆现场和下风向地区布放狗、恒河猴、大白鼠、小白鼠及家兔等哺乳动物,核爆后受到瞬时γ射线和中子外照射,落下灰γ射线、β射线外照射,落下灰131I、133I内照射(食入及吸入),以及内外复合照射;此外,还有二次、三次重复照射,受照射动物的子代照射。动物回收后进行临床医学、病理学、血液学、生物化学、细胞化学、生殖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与辐射剂量学等指标观察测试,前后持续22年。结果 核爆后3、7和12个月,受照0.39 Gy后,狗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8.60%、7.25%和8.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核爆后6个月,受照0.74 Gy的恒河猴的染色体畸变率为21%,高于对照组(P<0.01);核爆后8.5年,染色体畸变率为5.52%,高于对照组(P<0.01)。核爆后52 d,大白鼠受照0.65~4.4 Gy后,生殖率下降为30.8%~69.7%,每胎平均仔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狗受照0.75和1.73 Gy后,照后3~7个月精子数量和存活率降为零,且狗精子畸形率增加,达46.8%,高于对照组(P<0.01);精子和睾丸的超微结构出现严重的损伤变化。骨髓造血功能破坏,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持续减少,血清菲啶溴红络合物荧光强度(核酸含量测定)升高,达18.9%(P< 0.05)。受照2.0 Gy以上的狗5年后发生良性肿瘤53.3%、恶性肿瘤33.3%,高于对照组(P<0.01)。外照射后睾丸萎缩发病率升高,眼晶状体白内障发病率升高,内照射后甲状腺萎缩发病率升高。放射性灰尘的污染范围大、危害时间长,狗受到落下灰β射线照射后发生皮肤烧伤,恢复慢,可癌变。结论 核辐射损伤比单纯中子、γ射线、X射线等照射损伤严重、伤情复杂;核辐射后造血细胞、生精细胞敏感,损伤严重,损伤程度取决于受照剂量,且与照射后时间有关,有特殊规律性;放射性灰尘的危害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落下灰β射线能造成皮肤烧伤。即使低剂量核辐射也会造成不容低估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禁食对137Cs γ射线照射诱导小鼠肠道辐射损伤的干预作用,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小鼠粪便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将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γ射线照射(全身9 Gy或腹部15 Gy)组、禁食(24、48、72 h)+照射(全身9 Gy或腹部15 Gy)组。照射后,计算小鼠的生存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非靶代谢实验测序分为4组,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禁食24 h组、腹部局部照射15 Gy组、禁食24 h组+腹部局部照射15 Gy组、每组6只。于照后3.5 d收集各组小鼠的粪便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 9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照射前禁食48和24 h,受照后的中位生存期提高了1和4 d;15 Gy腹部受照小鼠照射前禁食48和24 h的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16.67%和25%,照射前禁食24 h能够提高受照后3.5 d小鼠的体重(t=2.338,P=0.042)和脾脏指数(t=2.289,P=0.045)。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禁食24 h和未禁食的受腹部局部照射小鼠粪便样本中有30个差异表达代谢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存在着不平衡状态。结论 照射前禁食可以提高肠道辐射损伤小鼠的生存率,改变其肠道代谢产物,提示照射前禁食或短期内饮食营养变化参与调节肠道辐射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2C重离子束对人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12C重离子束照射人淋巴细胞Peng-EBV,吸收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0.5、2.0 Gy.照射后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0.5 Gy照射可以增加细胞增殖活力(t=2.66~14.45, P<0.05),而2.0 Gy照射降低了细胞活力(t=7.65~64.45, P<0.05).受照射细胞的活力存在一个恢复和下降过程,受照后48 h内,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但72 h时细胞数量下降.照射后48 h,两组细胞G2/M期呈明显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t=2.01~99.80,P<0.05),且2.0 Gy组的周期阻滞较0.5 Gy组严重;照射后30 d,细胞周期阻滞恢复到正常水平.照射后12、24、48 h,两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05,P<0.05),在照后24 h最高,48 h明显下降,30 d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 12C离子束辐射影响人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并且明显地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辐射诱发的CHL细胞遗传不稳定性在基因、染色体及细胞水平上的传递及表达情况。方法 不同剂量一次照射CHL细胞,于不同时间点分析受照存活细胞的HGPRT位点突变、微核及细胞凋亡。结果 CHL细胞照射3Gy后53天,其后代仍表达出显着升高的HG PRT位点突变率。细胞照射3Gy后6小时的双核细胞微核率达(41.51±3.61)%,3天后下降为(14.47±2.39)%,56天后为(10.51±0.87)%,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而受照细胞子代双核率无显着变化,接种效率明显降低(3Gy剂量以上P<0.01).细胞受照射3、4、6、9、10Gy后,第2天细胞凋亡率达最大值,10Gy剂量组为(24.90±6.72)%,之后各剂量组细胞凋亡率迅速下降,但直到照射后12天细胞凋亡率仍维持在10%左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辐射诱发的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可以表现在基因、染色体及细胞等不同水平上,推测在其产生和传递过程中可能伴随着某些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氮氧自由基化合物NHCOCH3-TEMPO对雄性BALB/c小鼠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 将12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和7 Gy照射组,每组60只,每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照射组、低剂量TEMPO照射组、中剂量TEMPO照射组、高剂量TEMPO照射组和阳性对照(WR-2721)组。60Co γ射线照射前0.5 h动物腹腔注射防护药物,剂量分别为:WR-2721组200 mg/kg、低、中、高剂量TEMPO组分别为100、200和400 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 Gy全身照射组用于观察小鼠照后8和15 d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DNA含量和外周血象的变化;7 Gy全身照射用于观察小鼠照后30 d生存率。结果 4 Gy照射后,TEMPO预处理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DNA含量较生理盐水照射组均明显增加(t=2.53~6.13,P<0.05);中剂量TEMPO预处理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较生理盐水照射组明显增加(t=4.34,P<0.05),但外周血红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照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Gy照射后,低剂量TEMPO预处理组小鼠30 d存活率较生理盐水照射组明显增加(χ2=5.934,P<0.05)。结论 氮氧自由基化合物NHCOCH3-TEMPO对雄性BALB/c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X射线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分布和细胞刚性的影响,初步探讨Cx43对受照细胞刚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 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0、6、12、24和48 h)和不同剂量X射线(0、2.5、5、10和20 Gy)照射后12 h HUVEC细胞中Cx43表达水平的改变,以及不同剂量(0、5和10 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3、6、24和48 h) Cx43 3个磷酸化位点(Ser279/282、Ser368和Tyr265)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x43蛋白在受照HUVEC细胞中的分布变化。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受照细胞在探针压入不同深度(50、100和200 nm)时杨氏模量(细胞刚性)的变化,以及Cx43过表达对受照细胞杨氏模量(细胞刚性)的影响。结果 10 Gy X射线照射后6、12、24、48 h,HUVEC细胞中Cx43表达量降低(t=3.262、3.708、3.686、6.825,P<0.05),且在2.5、5、10和20 Gy照射后24 h Cx43表达水平的降低与受照剂量呈现剂量依赖性(t=3.034、10.720、13.130、13.650,P<0.05)。5、10和20 Gy X射线照射后24 h,HUVEC细胞中Cx43分布由细胞间隙转移入核及核周,照射后24和48 h,Cx43的Ser368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并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10 Gy X射线照射HUVEC细胞后24 h,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探针压入100和200 nm时,杨氏模量均明显降低(t=3.362、5.122,P<0.05);过表达Cx43的受照组与空载体受照组相比,在探针压入100和200 nm时,杨氏模量增高(t=2.674、4.398,P<0.05)。结论 X射线照射可导致HUVEC细胞内Cx43 Ser368位点磷酸化,促进Cx43降解和分布变化,降低细胞刚性。提高Cx43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受照细胞刚性的恢复,提示Cx43可能是调控X射线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X射线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IL-2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X射线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IL-2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标记FCM检测。结果 4Gy和6Gy单次照射组mIL-2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75mGy及100mGy单次照射组mIL2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预先给予75mGy照射, 继之又给予4Gy组mIL-2R表达明显高于单纯4Gy照射组。结论 ①4Gy以上X射线照射使mIL-2R的表达明显降低。②75mGy及100mGy小剂量照射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IL-2R表达显着增高。③75mGy预照射可诱导mIL-2R表达对其后4Gy照射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率60Co γ射线照射对辐射诱导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影响。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3例正常人离体外周血,剂量率分别为0.2、1.0和2.0 Gy/min,照射剂量为0、1、2、4和6 Gy,照射后24 h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1个基因(CDKN1A、MDM2、PCNA、FDXR、GADD45A、PHPT1、ASTN2、TNFSF4、POLH、GDF-15和PPM1D) 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剂量率基因组合表达模型。结果 不同剂量率0.2、1和2 Gy/min 60Co γ射线照射后,辐射诱导的11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R2=0.744~0.998,P< 0.05);0.2 Gy/min 60Co γ射线照射2 Gy后,CDKN1A、FDXR、PHPT1和TNFSF4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1和2 Gy/min剂量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5.73、2.44、2.77、3.53、2.68、2.43、2.05,P< 0.05);2 Gy/min 60Co γ射线照射6 Gy后,PPM1D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剂量率组(t=3.82、2.54,P< 0.05);不同剂量率基因组合表达模型由2~3个基因组成,回归方程的R2值为0.951~0.976(P< 0.05)。结论 在0.2~2 Gy/min剂量率范围内,不同剂量率60Co γ射线照射可能会影响辐射诱导人外周血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单次大剂量射线引起大鼠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理改变,为放射性骨坏死特别是放射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137Cs γ射线(30 Gy)体外局部单侧单次照射大鼠股骨头,受照后2、6和12周取双侧股骨头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改变;照后2周骨髓间充质干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分离培养,观察BMSCs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照后12周血管内灌注Microfill造影剂,采用微CT对股骨头毛细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和分析。结果 137Cs γ射线局部照射后,受照侧股骨头软骨柱紊乱,骨细胞核皱缩、数量减少、空骨陷窝增多、骨小梁面积减少(P<0.05);受照侧股骨头毛细血管密度由未照侧的12.3%降至6.65%(P<0.05); BMSCs生长缓慢,集落形成率为10%,较对照组(21%)明显下降(P<0.05)。结论 30 Gy单次局部照射后骨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空骨陷窝增加,照射后6周空骨陷窝率达30%可作为放射性股骨头坏死早期预诊断的指标之一。辐射致股骨头损伤甚至坏死除了射线对骨组织的损伤外,还与射线对骨髓BMSCs和毛细血管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抗放药尼尔雌醇照前不同给药方案对60Co γ射线照射所致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防护效应的影响,并揭示其促造血恢复机制。方法 采用外周血象分析和存活率实验确定尼尔雌醇较优给药方案,再以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分析、多系骨髓细胞集落及骨髓HE病理切片等方法,分析尼尔雌醇照前2次间隔给药促进照后骨髓造血恢复的作用机制。结果 尼尔雌醇照前3次间隔给药与2次间隔给药均能提高9.0 Gy照射小鼠存活率至100%,明显优于1次给药(20%, χ2=21.66、21.66,P<0.05)。尼尔雌醇照前3次连续给药与2次间隔给药均能改善6.5 Gy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恢复(F=21.33、100.9、49.34、19.19, P<0.05),且比1次给药效果好(F=17.11、63.38、21.89、14.37, P<0.05)。尼尔雌醇2次间隔给药显著提高6.5 Gy照射后小鼠10 d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数(t=8.58、2.80, P<0.05);显著增强小鼠骨髓造血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与1次给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6.34, P<0.05)。同时,2次间隔给药明显改善照射小鼠骨髓象的重建。结论 与传统的照前单次给药相比,尼尔雌醇照前多次给药可显著提升其对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辐射防护效果。考虑到核医学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建议尼尔雌醇照前采用间隔1 d的给药方式,在减少尼尔雌醇给药次数情况下,以获得最佳的抗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性的说话人识别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非线性方法中的复杂性特征来分析非平稳的语音信号。方法 采用51位被试者讲同一段话的语音数据,语音样本包括两类: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刻讲同一段话及不同被试者讲同一段话,分别从复杂性特征曲线和复杂性特征曲线重构的嵌入空间分析处理。结果 同一被试者不同时刻讲同一段话的复杂性曲线间的差异,明显地低于不同被试者讲同一段话的复杂性曲线间的差异。另外,从复杂性特征曲线重构的嵌入空间可以看出,同一说话人的复杂性曲线离散点相对集中于在此嵌入空间中同一区域,而与其他人的特征离散点存在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结论 复杂性分析方法能够用于语音特征分析.具有很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方法问卷调查学生是否有过侥幸作弊行为;如果考试不及格允许重修,是否还会作弊;作弊的原因等。结果9.0%的学生经常设法作弊;如果考试不及格允许重修,80.5%的学生表示不会作弊;作弊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考试不及格(62.5%)。结论 改革考试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护耳器对次声防护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几种护耳器(耳塞、耳罩)对次声发生器次声场的隔声效果。方法 在次声发生器工作现场,采用挪威840型实时分析仪,分别测量B.K.4128型模拟头裸耳(无防护)和闭耳(佩戴护耳器)2种状态下的线性声压级(dBSPL)、A声级(dBA)、次声级及4~20000Hz1/3倍频程声压级,2种状态声压级的差值为护耳器的隔声值。结果 3种耳塞对次声的隔声值为16.4~19.4dB,对线性声压级和A声级的隔声值比较接近,分别为20.0~21.6dB和23.0~25.6dBA;两种子罩对次声基本无防护效果,隔声值分别为0.4dB和—0.3dB,对线性声压级的隔声值分别为7.2dB和3.2dB,对A声级的隔声值分别为22.4dBA和19.5dBA;耳塞 耳罩复合防护,对次声频和低频声防护无相加效果,隔声值主要取决于耳塞的隔声性能,但对中、高频声有明显的相加隔声效果。结论 耳塞比耳罩对次声暴露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姜素预防犬运动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姜素预防犬运动病的效果和对豚鼠视前庭相互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实验设计 ,观察 7 2mg/kg ,3 6mg/kg和 1 8mg/kg 3种剂量姜素及苯海拉明 (乘晕宁 3 2mg/kg)、盐酸苯环壬酯 (飞塞乐 0 2mg/kg)对犬运动病预防效果和对豚鼠视前庭系统的影响。犬运动病采用三角离心摆动方式 (峰速 2 4 0°/s ,频率 0 0 5Hz)诱发 ,以一定时间内犬的呕吐发生率作为犬运动病的观察指标 ;以正弦摆动 (峰速 6 0°/s,频率 0 0 5Hz)加光条刺激方式诱发豚鼠视前庭相互作用眼震 ,以眼震次数、慢相速度和增益作为视前庭相互作用观察指标。 结果  3种剂量姜素均可显著降低犬呕吐发生率 ,且在 7 2mg/kg和 3 6mg/kg剂量时其效果较苯海拉明、盐酸苯环壬酯显著 ,各种药物对豚鼠VVOR眼震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 姜素用于预防对抗运动病效果显著且不会影响正常的视前庭功能  相似文献   

15.
We assessed possible advantages of the use of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 (FLAIR) sequences with magnetisation-transfer contrast (MTC) over conventional FLAIR images. We carried out cranial MRI at 1 tesla on 50 patients with both sequences. In nin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S) we performed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he two sequences, looking at the contrast-to-noise ratio between lesions and normal white matter and counting the number of lesions shown using each method. A qualitative comparison on all patients consisted of the analysis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normal parenchyma, of any lesions, and of artefact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motion artefact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ed no meaningfu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quences. The cerebral parenchyma and lesions appeared substantially the same with both techniques. With FLAIR MTC there was a clear, and consistent reduction in CSF motion artefacts. FLAIR MTC sequences can usefully be used in place of the conventional sequence at 1 tesla.  相似文献   

16.
In brief: Rifle and pistol shooters often experience low back pain during or after competition. As a first step in determining the extent and possible causes of such pain, a questionnaire and a rapid screening test for posture and flexibility were designed and administered to 80 shooters. It was found that 78% of the shooters had experienced back pain during competition and 63% had experienced pain afterward. Of the 11 posture and flexibility tests, only the results of Ober's test for tightness of the iliotibial band and tensor fascia lata muscle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reported back pain.  相似文献   

17.
对雄性Wisiaf大鼠腹腔1次注射碘-13l, 注入活度分别为0.59×104Bq,2.37×104Bq, 4.34×104Bq, 8.23×104Bq, 碘-125注入活度分别为3.7×104Bq, 7.4×104Bq, 14.8×104Bq, 22.2×104Bq.碘-131诱发肿痛实际注入活度在2.37×104Bq以下,碘-125的为7.4×104以下.诱发的肿瘤以甲状腺肿瘤为主,其次为垂体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实验观察灵五颗粒对健康Wistar大鼠的利胆效果.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氯化钠溶液组、阳性药熊去氧胆酸对照(0.63 g/kg)组、灵五颗粒低、中、高(1.75、3.5、7.0 g/kg)剂量组,每组8只.麻醉状态下手术暴露胆总管,插入导管,引流胆汁,给药前30 min收集记录各组胆汁流量.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健康家兔为实验对象研究抗癌药羟喜树碱的毒性作用与剂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对羟喜树碱毒性作用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新西兰兔,经耳廓静脉连续推注羟喜树碱14d,观察不同剂量(2.1mg/kg组,1·05mg/kg组,0·52mg/kg组)对家兔免疫功能、肾脏、肝脏和心脏的毒性作用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WBC,RBC,IgG,IgM,AST,CK0·52mg/kg组,LDH2·1mg/kg组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和0·01);ALT则显著增高(P<0·01)用药后21d时PLT与LDH1·5mg/kg组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和0·01)。用药后14,21d时LDH0·52mg/kg组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和0·01)。结论羟喜树碱可引起家兔明显的肝组织、免疫功能、造血功能的损伤和轻度心脏毒性。但对其损伤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超声心动图评价血液透析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明显提高,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减少且仍为主要死亡原因。血液透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血液透析对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结构功能等的影响与超声心动图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