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泉窑北宋时期以刻划花为主,南宋前期尚有刻划花,后期注重瓷釉,少见刻花装饰。宋代龙泉窑青瓷的刻花装饰为当代青瓷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范本。当代青瓷人刻花装饰侧重于艺术美感、注重艺术情调和审美趣味。本文结合宋代青瓷刻花技艺的历史,结合自己的探索实践,对现代青瓷装饰技艺的影响及其不同特色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青瓷烧制文化奠基于两汉,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考古表明,龙泉窑青瓷在这一时段中已初露头角。对龙泉青瓷源头的探索,对龙泉窑古代青瓷烧制历史研究,已成为当前人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文章以考古事实为依据,就龙泉窑史前烧制遗址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龙泉窑区青瓷生产情况作简要探讨。文章对龙泉青瓷烧制历史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龙泉窑是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龙泉窑区域广大,夏商时期就在大量烧制陶器。龙泉青瓷是世界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烧制历史可上溯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与唐代时期逐渐兴起,五代获得发展,勃兴于北宋,盛名传扬于南宋。龙泉青瓷审美意象丰富,文化内涵深广,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对龙泉窑的历史研究及其发展进行清晰的梳理,阐述了龙泉窑区与龙泉青瓷外销航道,龙泉窑古代的陶瓷烧制,结合龙泉窑青瓷造型、瓷釉元素、审美意象建构等论述了龙泉窑青瓷的审美意象。文章论述有理有据,论述充分,对龙泉青瓷的研究及现代艺术创作均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龙泉窑是宋代六大著名窑系之一,以烧制青瓷著名。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研究、保护、传承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能更好地延续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生命力,更好地体现龙泉青瓷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更好地促进当代龙泉青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928年起,陈万里对龙泉窑的调查发现黑胎青瓷始,一直在寻找哥窑窑址。1959年末至1960年初,朱伯谦等对龙泉窑的大窑、溪口、金村等地进行小规模试掘,找到黑胎青瓷窑址七处。2010年冬至201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龙泉青瓷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溪口瓦窑垟窑址、小梅瓦窑路窑址等进行了考古调查、试掘与发掘工作。文章结合考古研究资料,梳理了龙泉黑胎青瓷在各主要窑口的瓷器类型及相特征,明确了龙泉黑胎青瓷的烧造年代,主要类型,及为南宋朝廷烧制的主要事实,进一步论证了“2012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确认“哥窑在龙泉”的论断。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认定哥窑就在浙江龙泉.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胎色灰黑,胎薄如纸,胎质坚细;器型仿青铜器,造型简练,古拙质朴,浑厚精致;紫口铁足;瓷釉如冰似玉,聚沫串珠.布满金丝铁线的特征,其烧制技艺中,重视研制泥料、坯土陈腐、添加紫金土、配制釉料、烧窑等技艺.根据火照变化和窑内火焰颜色结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发展不仅仅是器型的创新,还包含产品的胎、釉、纹饰以及装烧技艺的创新等。因此,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这个矛盾,优秀烧制技艺才能代代相传,龙泉青瓷也就会有亘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龙泉窑区古代烧制陶瓷的历史悠久,远古至唐代的龙泉窑青瓷其审美发展,造型由古朴单纯转向端庄象形,装饰日臻完美。五代两宋元明时期龙泉青瓷之审美发展,四朝为朝廷烧制青瓷,以朝廷高标准严要求烧制青瓷,促进了龙泉青瓷审美艺术的代代发展。文章结合历史史料和时代发展的历史进行研讨,较好地阐述了龙泉窑青瓷审美艺术的发展,对龙泉窑的历史研究和审美艺术研究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该怎样进行传承发展是当代非遗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考题。文章认为,首先要做好龙泉青瓷文化脉络的梳理和基因解码工作,深入阐释龙泉青瓷的文化审美价值。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实现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章结合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及现代传承,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研究和产业文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铁铝尖晶石料的烧结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特级矾土和铁鳞为原料 ,采用烧结法合成铁铝尖晶石时 ,还原气氛和烧结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在合成料中添加还原剂 (石墨 )的方法营造的还原气氛 ,适合铁铝尖晶石的烧结合成 ;1 550℃下烧结合成出的铁铝尖晶石合成料达到致密化 ,铁铝尖晶石的含量达到 80 %~ 90 %。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绞胎工艺、龙泉青瓷与绞胎工艺结合创新的三种方式,绞胎审美艺术的丰富多样性、个性美、时代艺术美和激发想象的创新美等创新点进行论述,阐述了青瓷绞胎艺术不同于传统的瓷器新风格.文章结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实际、结合实践创新创作探索龙泉青瓷与绞胎工艺结合创新的创新点,对研究绞胎瓷及其文化延伸和与龙泉青瓷的结合创新都有良好的参...  相似文献   

12.
13.
以氧化铁粉、α-Al2O3粉、石墨为主要原料,分别外加质量分数为0、2%、5%和8%的钛白粉,以亚硫酸纸浆废液为结合剂混练均匀后,压制成型为50 mm×50 mm的试样,于100℃干燥24 h,在氮气气氛中分别于1400、1450、1500和1550℃保温4 h煅烧,然后检测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并分析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下,TiO2的引入能降低铁铝尖晶石的合成温度,1450℃煅烧后铁源几乎完全转化为铁铝尖晶石;TiO2的引入能明显促进铁铝尖晶石的烧结,引入2%质量分数的钛白粉的试样体积密度最高,物相组成最好;引入多于2%质量分数的钛白粉的试样中有一定量的Fe2TiO5-Al2TiO5固溶相生成,试样体积密度下降,而且随着温度升高,Ti4+更容易被还原而抑制Fe3+还原,从而阻碍铁铝尖晶石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以氧化铁粉、α-Al2O3粉、石墨粉为主要原料,分别外加质量分数为0、2%、5%和8%的氧化镁粉,以亚硫酸纸浆废液为结合剂混练均匀后,压制成型为50 mm×50 mm的试样,于100℃干燥24 h,在氮气气氛中分别于1 400、1 450、1 500和1 550℃保温4 h煅烧,然后检测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并分析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下,添加氧化镁粉可明显降低铁铝尖晶石的合成温度,并促进铁铝尖晶石的烧结;在1 450℃,Fe2O3与α-Al2O3可完全反应生成铁铝尖晶石;氧化镁粉的适宜外加量(质量分数)为5%,过多会生成难被还原的MgFe2O4尖晶石相。  相似文献   

15.
1青瓷的历史与文化意义青瓷,是因在坯体表面敷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青色釉而得名,其呈色是由釉中所含铁粉还原成氧化亚铁所致,脂玉般莹润而微微带透明质感的青色是青瓷有别于别类的最显著的特征。青瓷一直被称为母亲瓷。商代前期宜兴就开始出现原始青瓷,历经西周、春秋至战国中期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地步,器型多为钵、罐、盂之类。内外均施薄釉,釉色偏黄,光泽欠佳,  相似文献   

16.
17.
王彦惠  陈树江  孙敏 《硅酸盐通报》2017,36(11):3755-3758
以电熔镁砂、活性氧化铝、氧化铁和石墨作为原料,按质量比24:61:10:5进行配料,制得φ20 mm×10 mm的试样,在空气气氛、还原气氛(埋碳)、氮气气氛三种不同烧结气氛条件下,1550℃ ×3 h高温处理.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对烧后试样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烧结条件下,都合成了铁含量不同的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在还原气氛烧结条件下,试样中镁铁铝复合尖晶石相中铁是+2价的,在空气气氛和N2气氛烧结条件下,试样中镁铁铝复合尖晶石相中铁是+3价的;试样的晶面间距随铁固溶量的增加而增大;还原气氛烧结条件相比其他两种烧结气氛,晶粒尺寸大且合成率高.  相似文献   

18.
在灰中铁钙比(Fe2O3/Ca O)1.1的刘一煤中添加Ca CO3和还原铁粉,调节灰中铁钙比,考察铁钙比对煤灰熔融温度及渣样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铁钙比的增大,煤灰熔融温度逐渐降低,铁钙比5.5时,煤灰流动温度1 300℃;增大铁钙比,莫来石的生成受到了抑制,钙长石在高温下依然存在,含铁矿物进入低温共融矿物群的数量增大,显著降低灰熔融温度;降低铁钙比,高温下生成大量的高熔点矿物钙黄长石,导致灰熔融温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