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拓宽红薯全粉在食品中的应用与提高粉丝的营养价值,以玉米淀粉和红薯全粉为原料应用于粉丝的制作中,研究玉米淀粉所占比例对混合粉凝胶特性及粉丝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淀粉所占比例为40%至50%时,混合粉的回生值、G′、凝胶硬度、弹性和内聚性逐渐提高,所制粉丝的断条率、浑汤透光率和烹煮损失率下降,硬度、咀嚼性增加。与红薯全粉凝胶散乱的堆积状相比,玉米淀粉的存在使混合粉凝胶形成了连续、不均匀的网孔状结构。但玉米淀粉所占比例为50%至60%时,混合粉凝胶老化能力减弱,粉丝的耐煮性和咀嚼性下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当玉米淀粉与红薯全粉以1:1比例混合时,混合粉凝胶网络结构最致密,粉丝剖面孔洞数量最少且孔径最小,具有最佳的耐煮性和咀嚼性。粉丝基本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红薯全粉粉丝的膳食纤维含量是市售红薯淀粉粉丝的47.93倍,表明以红薯全粉为原料可以制作出富含膳食纤维的粉丝。  相似文献   

2.
无矾马铃薯粉丝改良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作粉丝,采用正交试验回归分析研究黄原胶、魔芋粉、刺槐胶、蔗糖酯和复合磷酸盐对马铃薯粉丝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无矾粉丝改良剂最佳配方为黄原胶0.125%、魔芋粉0.250%、刺槐胶0.300%、蔗糖酯0.025%、复合磷酸盐0.050%。在该条件下,粉丝质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无架双胞山药全粉和豌豆淀粉为原料制作复合粉丝,研究黄原胶和海藻酸钠2种增稠剂及其用量对粉丝感官品质和烹煮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无增稠剂的对照相比,黄原胶和海藻酸钠均显著提高粉丝感官品质,且黄原胶比海藻酸钠更能提高粉丝感官品质、烹煮前后的粗度差及熟煮损失。黄原胶和海藻酸钠添加量分别为0.2%和0.4%时,粉丝的感官品质最高,断条率、膨胀系数和糊汤度最低,且有适宜的硬度。因此,黄原胶和海藻酸钠的加入显著改善无架双胞山药-豌豆复合粉丝的感官品质和烹煮特性,且黄原胶比海藻酸钠更能提高粉丝感官品质,但对淀粉原料的黏结程度弱于海藻酸钠。0.2%黄原胶或0.4%海藻酸钠为适宜添加量,用其制作出的粉丝感官品质和耐煮性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马铃薯主食化产品,改善烤饼的感官品质,本研究测定了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并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马铃薯全粉烤饼的制作配方。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能提高小麦粉的吸水率,缩短面团的形成时间,但会导致面团的弹性和筋力下降,面团的品质降低。因此,综合考虑马铃薯全粉的合适替代比例为20%;马铃薯全粉烤饼的最佳工艺配方为以小麦粉与马铃薯全粉混合粉质量为基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水添加量68%、酵母粉添加量0.8%、白砂糖添加量6%。在此配方工艺下制作的马铃薯全粉烤饼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硬度为342.63 g,咀嚼性为106.76 N。研究结果为烤饼品质的改善和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种天然植物淀粉辅料对米粉丝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天然绿豆淀粉、玉米淀粉及马铃薯淀粉3种天然植物淀粉为原料,探讨其作为辅料添加对米粉丝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绿豆淀粉、玉米淀粉或马铃薯淀粉可显著提高米粉丝的烹煮品质及质构特性。绿豆淀粉添加量在0.5~1.5%时加工的米粉丝具有较高的烹煮品质,其添加量在1%时可以显著提高米粉丝的质构特性;玉米淀粉的添加量为6%时米粉丝的烹煮品质较佳,其添加量在4~6%时可显著提高米粉丝的质构特性;马铃薯淀粉的添加量为2%时,米粉丝具有最高的烹煮品质,其添加量在2~3%时可使米粉丝的质构特性显著提高。综合考虑,当绿豆淀粉、玉米淀粉或马铃薯淀粉的添加量分别达到1%、6%和2%时能够显著改善米粉丝的蒸煮和质构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猪肉丸子口感、提高营养价值,将马铃薯全粉添加到猪肉丸子中,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不同淀粉复配的配方,结合感官评价确定了马铃薯猪肉丸的最佳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淀粉复配配方为红薯淀粉添加量30 g、小麦淀粉添加量40 g、玉米淀粉添加量45 g。马铃薯猪肉丸最佳加工工艺为水添加量35 g、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 g、油炸温度160℃、油炸时间3 min。  相似文献   

7.
以淮山药粉、红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无矾新型粉丝。以粉丝的感官评分、断条率和糊汤吸光度作为试验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淮山药粉、海藻酸钠、复合磷酸盐对红薯粉丝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粉丝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淮山药粉8%、海藻酸钠0.5%、复合磷酸盐0.4%时,粉丝品质最佳,其感官评分为91.20,断条率为8.33%,糊汤吸光度为0.101。该配方生产的粉丝品质较高,为进一步生产淮山药无矾粉丝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猪肉、红薯、大豆蛋白、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腌制、斩拌、蒸煮等工序制得红薯复合灌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红薯复合灌肠的最佳配方为猪肉肥瘦比为1∶3,红薯添加量为15%、玉米淀粉添加量为8%、大豆蛋白添加量为10%、大豆蛋白与水的比值1∶3、食盐3.0g、亚硝酸盐0.01g、香辛料0.35g。复合灌肠的切片弹性、韧性良好,组织状态紧实,红薯和肉的风味融合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制作黑豆豆腐肉丸的最佳配方工艺,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考察食盐添加量、淀粉添加量及水添加量对黑豆豆腐肉丸的感官品质、质构特性、水分含量等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试验以期获得最佳配方条件。结果表明:当食盐添加量为2.5%、淀粉添加量为15.6%、水添加量为17.8%时,黑豆豆腐肉丸的感官评分为90.16,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善汤圆粉团在冷冻过程中品质下降的不良状况。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红薯淀粉、小麦淀粉的合适添加量,进而设计通过以红薯淀粉、小麦淀粉、糯米粉为原料设计D-最优混料试验,以改善汤圆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等,并于混料配方基础上探究深海鱼抗冻蛋白添加量对汤圆粉团抗冻性的影响,得出最优添加量。结果:最优混料配方为红薯淀粉12%,小麦淀粉11%,糯米粉77%;深海鱼抗冻蛋白适宜添加量为5%(以粉重计)。结论:由混料配方及抗冻蛋白(5%)制作而成的汤圆粉团抗冻性得到明显提升,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板栗全粉添加对红薯粉物性及粉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板栗全粉添加对红薯粉条品质的影响,优化板栗全粉红薯粉条制作方法。该试验以板栗全粉和红薯淀粉为原料,以膨胀势、溶解度、回生速率为混合粉评价指标,以粉条蒸煮特性和感官评分为粉条品质分析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当板栗全粉的添加量分别为3%、6%、9%、12%、15%时,混合粉的膨胀系数均低于对照红薯粉组,溶解度均高于对照红薯粉组、回生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组内,板栗全粉的添加对粉条的膨胀系数、烹煮损失率、断条率和感官评分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板栗全粉的添加与粉条的品质呈负相关;在试验组内,当板栗全粉添加量在6%~9%时,能保证加工粉条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2.
明矾替代物生产马铃薯淀粉粉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加工生产粉丝时均加入含铝物质-明矾,铝摄入过量对人体有害。试验采用绿豆淀粉、魔芋粉和复合磷酸盐3种物质替代明矾,并通过测定粉丝的断条率和烹煮损失率分析了替代物对粉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淀粉对粉丝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添加4%~6%的绿豆淀粉、0.4%~0.6%的魔芋粉和0.4%~0.6%的复合磷酸盐能明显改善无明矾马铃薯淀粉粉丝的品质。正交试验表明,以断条率为指标各因素影响大小次序是B>C>A;以烹煮损失率为指标各因素影响大小次序是A>C>B,结合试验结果、生产工艺和产品经济效益,以A1B2C3为最佳组合。断条率为6.7%;烹煮损失率为7.2%。其品质接近或超过传统添加明矾的粉丝。  相似文献   

13.
不同配方对鸡肉丸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论文对影响鸡肉丸品质的几种配方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豆蛋白,淀粉、复合磷酸盐和水这四种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鸡肉丸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物性测试仪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鸡肉丸的质构特性——弹性、回复性、粘聚性和咀嚼性进行了研究;在获得最佳配方的基础上,制作了蔬菜鸡肉丸。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鸡肉丸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淀粉6%,水35%,大豆蛋白3%,复合磷酸盐0.2%。质构测试结果显示在该配方组中鸡肉丸的弹性、回复性、粘聚性和咀嚼性明显得到改善;感官评定时该配方组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4.
无矾红薯粉丝的研制及加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合成的红薯淀粉磷酸酯与魔芋粉及复合磷酸盐复配,以不同比例加入红薯淀粉中,在不同的条件下生产无矾粉丝。结果表明:当红薯淀粉磷酸酯的加入量为6%;m(魔芋粉)∶m(复合磷酸盐)=2∶3,加入量为1%;搅拌机匀浆,在冷冻条件开粉;干燥温度45℃、干燥时间为3h时生产出的粉丝在断条率和烹煮损失率方面都优于加矾粉丝。  相似文献   

15.
在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马铃薯全粉,测定其粉质特性、糊化特性及其挂面的烹煮和质构品质,探讨马铃薯全粉对小麦粉及其挂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小麦混合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均降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先降低后升高,吸水率呈线性增加;马铃薯挂面的烹调损失率变大,最佳烹煮时间变长,硬度和弹性逐渐减小。当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时,所制作的挂面品质较好。马铃薯全粉的添加量、马铃薯小麦混合粉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与马铃薯挂面的品质特性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马铃薯全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价结合质构特性主成分分析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马铃薯全粉添加量、酵母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及水添加量对马铃薯全粉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感官评价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并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马铃薯全粉馒头的制作配方为:以面粉(即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总量计,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添加比例为3∶7,酵母添加量为1.2%,蔗糖添加量为0.9%,水添加量为50%。  相似文献   

17.
以红薯全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无蛋低脂沙拉酱的配方,确定红薯全粉沙拉酱的最佳配方为菜籽油添加量30%,白醋添加量7.5%,红薯粉添加量22%,白糖添加量11%,食盐添加量1%,调味料添加量1%,淀粉添加量3%,水添加量23.5%,黄原胶添加量0.3%,单甘酯添加量0.35%,蔗糖酯添加量0.35%。采用加速货架期实验(ASLT)法,以主要影响指标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快速预测无蛋沙拉酱的货架期,计算出常温25℃下红薯全粉无蛋沙拉酱的货架期为217天。  相似文献   

18.
菱角复合粉丝的制备及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制粉芡,通过与湿菱角粉搭配,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制备菱角复合粉丝,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以市售龙口粉丝做对照,对菱角复合粉丝的品质进行了研究。玉米粉芡制作试验结果表明:当玉米淀粉为10 g,加水量为50 m L,加热时间为90 s时,玉米粉芡的黏稠性较好;菱角复合粉丝制作试验结果表明:当玉米粉芡:湿菱角粉为1:4,熟化时间为20 s,老化时间为12 h,此时复合粉丝的综合评分最高,为91分;电镜试验结果表明:与市售龙口粉丝相比,菱角复合粉丝横切面呈现较多的蜂窝状洞孔结构,分子排列较为疏松;烹煮试验结果表明:菱角复合粉丝的烹煮损失率较低,不易糊汤;质构测试结果表明:菱角复合粉丝的硬度和耐咀性均较龙口粉丝低。  相似文献   

19.
明矾替代物对甘薯粉丝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多数粉丝在加工时均加入了含铝物质-明矾,但铝摄入过量对人体有害.试验从多种添加剂中筛选出三种明矾替代物-玉米淀粉、复合磷酸盐和黄原胶,并通过测定粉丝的断条率、糊汤情况及膨润度分析了替代物对粉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3%明矾可显著改善粉丝断条率和糊汤情况;玉米淀粉对粉丝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添加4.0%甘薯粉丝质量达到最佳;添加0.40%~0.50%的复合磷酸盐或0.3%的黄原胶均能显著改善甘薯粉丝的品质.正交试验表明,添加4%的玉米淀粉、0.5%的复合磷酸盐和0.3%的黄原胶对粉丝质量有很显著的改善作用,其质量接近于添加了0.3%明矾的粉丝.  相似文献   

20.
磷酸盐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食品品质改良剂,在食品生产的各个领域,对食品品质的提高和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肉类工业中能显著提高肉品品质。本实验以猪肉为原料,研究复合磷酸盐的添加量对猪肉肉丸质构特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确定因素水平的基础上,以肉丸的质构特性、物性学检验为评价指标,对猪肉肉丸质构特性(TPA)进行测定。通过实验确定了淀粉、卡拉胶、大豆分离蛋白的适合添加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三种磷酸盐的添加量,确定了淀粉的添加量为6%、卡拉胶的添加量为0.4%、大豆分离蛋白的添加量为4%、三种磷酸盐的总添加量为0.3%(其中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1∶1∶0.75)时,能显著改善肉丸的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