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胃及大肠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132例胃及大肠息肉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各组患者分别为66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63例(95.45%)明显优于常规组46例(69.70%),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2例(3.03%)明显低于常规组16例(24.24%)。结论:对胃及大肠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及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72例胃及大肠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3%(χ^2=15.73,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7%(χ^2=31.65,P<0.05)。结论对于胃及大肠息肉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亦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86例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在临床疗效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手术安全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大肠息肉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大肠息肉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出血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息肉的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出血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肠息肉系指结肠粘膜的局限性隆起病变,可发生与任何年龄,目前研究认为其属癌前病变,故一旦发现应予积极治疗。2006年6月~2007年1月我院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电切治疗大肠息肉57例,切除息肉80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大肠息肉患者共820例,简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EMR组410例行EMR治疗,常规组410例行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MR组治愈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9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9,P〈0.01)。常规组出血发生率为8.05%,高于EMR组的1.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6,P〈0.01);两组均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息肉切除术相比,EMR治疗大肠息肉出血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经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大肠广基息肉患者,分析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68例患者的所有广基息肉均一次性成功切除,5例患者术中少量出血,2例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经电凝、钛夹夹闭等处理后止血,无穿孔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随访复查结肠镜,未见息肉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用于治疗大肠广基息肉,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同时能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老年人内镜下大肠息肉高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65例≥60岁老年人接受内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息肉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并存症及内镜治疗过程、前后注意事项等.结果 65例老年人均成功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观察到术中对患者的心律、血压有所影响,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影响后续操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严密监护的前提下,老年人大肠息肉高频电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息肉的清除是防止大肠息肉癌变的关键,我院在2006年7月~2007年7月采用射频治疗大肠息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与高频电切术治疗在大肠息肉临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肠镜检出患有大肠息肉疾病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A组)与高频电切术治疗(B组)两组,每组100例。对比患者耐受性、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2组间Boston评分、插管成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A组: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组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率98.7%(151/153);B组:高频电切组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8%(147/150),P> 0.05。④UEMR组腹痛评分较高频电切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⑤UEMR组及对照组均无术中、术后穿孔病例,但UEMR组术中出血率2.61%(4/153),电切除组术中出血率7.3%(11/150),P <0.05。UEMR组出现迟发性出血病例为0例,电切除组迟发性出血出现1例。⑥息肉注水浸泡后,无蒂息肉基底部显露更佳、有蒂及亚蒂息肉蒂部暴露充分度良好,益于大肠息肉病情观察和临床治疗。结论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大肠息肉可在不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同时,减少患者腹痛,增加患者耐受性,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值得推广到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中黏膜下注射法及透明帽辅助法治疗大肠无蒂息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102例行EMR治疗的大肠无蒂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黏膜下注射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透明帽辅助法治疗。比较两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17.86±1.44)min长于对照组的(12.88±1.70)min,术后恢复饮食时间(18.25±2.73)h、住院时长(7.06±1.00)d均短于对照组的(20.84±2.27)h、(8.10±1.08)d,术中出血量(7.25±1.77)ml少于对照组的(8.02±1.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限性腹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黏膜下注射法相比,联合透明帽...  相似文献   

12.
黄华  李世良 《云南医药》1996,17(6):457-457
28例儿童大肠息肉特点及内镜下治疗黄华,李世良,张四代,沈玲波我院自1988年至1994年行纤维结肠镜检2969人次,发现大肠息肉369例,其中14岁以下儿童28例,占总检人数的0.94%。对20例儿童息肉用成人纤结镜进行高频电切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34例胃肠道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EM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成功切除率、复发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是近年来发展的内镜治疗新方法,因其效果好、易操作、较安全,已逐渐在临床推广普及[1],钛夹的安置为EMR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有力保障。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和术后精心的护理是EMR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检查发现的34例患者,行36次大肠息肉切除及镜下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山田分型Ⅰ型、大小0.5Ⅲ型、大小0.52.0 cm的息肉病变进行黏膜下注射后行高频电圈套切除。结果除横结肠近脾曲处广基底息肉l例行EPMR,直肠距离肛门口4 cm息肉术后出血转外科在肛门镜下缝合创面止血外,术后出血再次镜下治疗2例,穿孔0例,感染0例。结论采用EMR治疗无蒂、亚蒂或广基息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病灶切除完整,治愈率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可靠、彻底的消化道息肉切除方法。方法常规胃肠镜操作,找到息肉后在底部或亚蒂根部对称注射2~4 ml生理盐水,使病灶隆起,退针后插入圈套器,套入息肉,收紧、电切。结果30例患者,28例均一次切除息肉,2例分次切除。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息肉安全、可靠,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是近年来发展的内镜治疗新方法,因其效果好、易操作、较安全,已逐渐在临床推广普及[1],钛夹的安置为EMR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有力保障.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和术后精心的护理是EMR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大肠多发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75例大肠多发息肉患者(2018年3月~2019年10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n=37例)接受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38例)接受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及术后7d炎...  相似文献   

19.
洛长伟  高淑兰  王仪  辛凯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65-2165
内镜下切除息肉是一个可行的措施,在国内外已实施多年.但对于巨大息肉的内镜下切除,由于难度大,易出现并发症.人们仍存在争议。本组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内镜下切除巨大息肉的可行性、有效性,对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并分析了病理类型,仍然证实腺瘤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0.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结肠息肉患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便血,部分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因而受到重视。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息肉切除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183例行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