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扩大经蝶手术入路相关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详尽了解扩大经蝶入路到达颅底中央部手术相关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参数。方法15例颅骨干标本,进行骨性结构的观察和测量;15例尸头,显微镜下模拟手术入路,对涉及的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以通过适当去除后组筛窦、鞍结节和蝶骨平台,显示额叶底部、视交叉前池、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通过切开海绵窦内侧壁可以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通过去除鞍背和蝶窦后壁,打开中上斜坡硬膜,可以显示桥脑、基底动脉及分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结构。结论颅底中央部位置深在,组织关系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毗邻结构重要。扩大经蝶入路可通过良好的视角显露鞍前、鞍旁及斜坡等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2.
经蝶窦入路手术损伤小,术后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目前已成为垂体腺瘤及鞍区其它肿瘤的首选手术入路。但经蝶入路对于由鞍内向鞍旁、鞍上发展及侵袭海绵窦、斜坡的肿瘤显露、切除困难。近年来,随着经蝶手术经验的积累和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发展,不少作者采用扩大的经蝶入路术式,如经鞍结节-扩大经蝶入路、经上颌窦经蝶入路切除传统经蝶入路切除困难的肿瘤。本文介绍扩大经蝶入路在切除侵及鞍上、海绵窦、斜坡肿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1对象与方法2006年1月~2008年3月,我院采用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病人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27~70岁,平均42.7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8个月。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海绵窦(CS)经Dolenc入路进行显做外科解剖学研究,为途经该区的显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模拟经Dolenc入路,对15具(30侧)灌注好了的尸头在放大5~20倍的手术显做镜下进行解剖、测量。结果联合硬膜内、外打开CS上壁和外侧壁,然后进入CS内,显露神经、血管。CS上壁及外侧壁各有与手术相关的解剖三角,近环的一部分形成颈内动脉(ICA)-Ⅲ硬膜,与视神经嵴相连,ICA床突段可有静脉丛。结论Dolenc入路显露充分、安全,可配合使用CS内各个三角处理其内病变。ICA床突段可位于CS内、外,而视神经嵴可作为区别CS和硬膜内邻近ICA瘤可靠的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扩大经鼻蝶入路的海绵窦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扩大经鼻蝶入路下的海绵窦显微解剖特点,制定大小范围合适的骨窗暴露海绵窦,为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7具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脑神经的解剖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结果 鞍结节、鞍底、斜坡、颈内动脉和视神经骨性隆起是确定手术区域的重要标志.颈内动脉与上颌神经入圆孔处的平均距离为6.8 mm.扩大的骨窗平均宽度值为37.6 mm(范围28.7 mm~44.0 mm).结论 骨窗越过颈内动脉骨性隆起扩大至圆孔的内侧缘的扩大经鼻蝶入路可有效的暴露一侧海绵窦全景,是处理由鞍内向海绵窦内侵袭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残障率.方法对14例海绵窦内肿瘤行硬膜下入路切除5例,行硬膜外入路切除9例,比较两种入路的方法及疗效.结果行硬膜下入路者中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4例.行硬膜外入路者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其中1例完全恢复.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及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有效提高全切率,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扩大经蝶窦入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显微镜及内镜下的解剖特点。方法在10具动静脉灌注染料的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在显微镜及内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走行特点,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垂体的关系,测量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在不同水平的距离。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为5段,有3个动脉分支,其在蝶窦外侧壁上形成颈内动脉隆突,与视神经隆突形成视神经-颈动脉凹陷,是内镜手术中确定中线的标志。颈内动脉前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距离为(11.94±1.90)mm(9.02~14.86mm),后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平均距离为(7.96±2.07)mm(5.64~11.58mm)。结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中最重要的解剖结构。内镜下扩大经蝶窦手术可清晰显示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的组织结构,是处理由鞍内侵犯海绵窦内侧壁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各种重要解剖标志,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和手术特点。方法分别运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 Storz),在动脉灌注后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手术过程,神经导航的引导下经双侧鼻腔扩大入路对中颅底进行内镜解剖。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果蝶窦后壁可分为鞍区、鞍上区、海绵窦区和斜坡区。在蝶窦后壁可见鞍底、后组筛房、蝶骨平台、鞍结节、斜坡、斜坡隐窝、海绵窦、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在蝶窦腔的外侧壁可见眶尖隆起、上颌神经隆起、下颌神经隆起和翼管神经,并分别形成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动眼神经三角、V_1~V_2三角、V_2~V_3三角。两侧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内侧距离为(11.3±1.2)mm,两侧垂体前部距离为(12.2±2.1)mm,两侧垂体中部距离为(21.5±2.5)mm,两侧垂体后部距离为(17.6±3.4)mm,垂体前后径为(9.1±2.9)mm。硬膜内的鞍上区又可分为视交叉上部、视交叉下部、鞍背后部和脑室部。在剪开海绵窦和垂体之间的硬膜后,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可分为三叉神经段、后曲段、下水平段、前曲段和上水平段。结论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可清晰显示鞍区、鞍上区和海绵窦区的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病变提供一条有价值微侵袭的手术方法。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是该区域手术的关键性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的内镜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0具动脉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测量海绵窦内重要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示鞍底的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及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视神经等结构.结论内镜下行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露海绵窦及其内的解剖结构,适用于鞍内病变侵犯海绵窦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采用鼻腔免填塞垂体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垂体瘤病例资料,随机分为鼻腔免填塞组和鼻腔填塞组,比较鼻腔免填塞和鼻腔填塞术后病人情况差异性,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头痛、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视力视野改善、住院时间、鼻腔出血、术后影像、术后鼻中隔偏曲、鼻塞、鼻胀痛、尿崩情况。结果鼻腔免填塞组在术后头痛、术后鼻中隔偏曲、鼻塞、鼻胀痛和住院时间均优于鼻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内感染、视力视野改善、术后影像、脑脊液漏、鼻腔出血、尿崩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鼻腔免填塞切除垂体瘤可减少并发症,明显减轻病人术后不适,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扩大经蝶入路进入海绵窦内侧腔的应用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开展扩大经蝶入路进入海绵窦内侧腔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5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对蝶窦外侧壁、蝶鞍、海绵窦及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测量。模拟扩大经蝶入路磨除海绵窦腹侧骨质,切开海绵窦内侧壁,显露海绵窦内侧腔。结果颈内动脉(ICA)明显隆起于蝶窦侧壁的占58%,蝶窦内隆起呈管型占3%。鞍底硬膜分为2层,海绵窦内侧壁的上部南垂体硬膜构成,无骨性结构支撑;下部由骨周硬膜构成,有蝶窦侧壁骨质支撑。两侧海绵窦内侧壁的距离为(14.8±2.7)mm。海绵窦内侧腔位于C4段ICA与垂体之间,腔内为丰富的静脉丛,最宽可达7mm,但常因ICA扭曲而闭塞。无颅神经穿越海绵窦内侧腔,ICA是扩大经蝶入路探查海绵窦遇到的第一个主要结构。结论扩大经蝶入路进入海绵窦内侧腔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的解剖学研究,为海绵窦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成人头颅标本上模拟3种扩大经鼻蝶入路即鼻中隔旁入路、中鼻甲切除入路、中鼻道入路,观察各手术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结果蝶窦开口、斜坡凹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翼管等为重要的手术标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双弯曲型18侧,不典型弯曲型2侧。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是海绵窦病变的重要入路。  相似文献   

13.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行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412例,总结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防治措施.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72例(17.5%),其中尿崩44例(10.7%),垂体功能低下17例(4.1%),脑脊液鼻漏7例(1.7%),视力减退4例(1.0%),外展神经麻痹6例(1.5%),鼻腔出血3例(0.7%),术中大出血2例(0.5%),脑梗死1例(0.3%),无死亡病例.结论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并发症多与手术操作相关,熟悉局部显微解剖及娴熟的手术技巧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海绵窦位于垂体两侧,蝶窦外侧壁的侧方.海绵窦病变常常累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眼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尤其是侵袭性生长的肿瘤.常累及多个结构.海绵窦病变的切除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如何选择手术人路、减少并发症、全切除肿瘤是神经外科医生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技术方法、疗效及初步体会。方法对42例资料完整的垂体腺瘤采用此手术方式予以切除。结果31例患者腺瘤获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16.3个月,随访期内25例(25/29)视力、视野障碍显著好转,4例(4/29)视力、视野障碍无改善;6例(6/8)肢端肥大症症状明显减轻;9例(9/12)溢乳停止。结论该手术最大限度利用鼻孔自然空间,具有人路直接、微创、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只要操作适当是治疗垂体腺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Dextroseope虚拟现实系统定量评价经额人路显露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特点。方法根据尸头CT和MRI影像数据,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构建海绵窦三维解剖模型,分别选择颅盖和颅底标识点连成三角形模拟手术骨窗和海绵窦不同显露术野(三角面A、B、c)。结果不同术野三角形面积比较,B面术野最大(均P=0.000).但是到达术野前的操作空间和经过脑组织的体积A、B、c三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面术野到达海绵窦前所需磨除前床突和显露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体积,分别大于经B面和经A面术野(均P=0.000);经B面术野进入海绵窦后磨除前床突的体积,以及显露脑神经和颈内动脉的体积分别大于经C面和A面术野(均P=0.000);经A面术野与经B面术野进入海绵窦后显露垂体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面术野不显露垂体。结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经额显露海绵窦显微手术入路具有快捷、直观、量化、可重复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动脉瘤(ICCAAns)的直接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在研究海绵窦上壁及相关知识显微解剖的基础上对15例ICCAAns施行经颈内动脉海绵窦间隙入路动脉瘤直接显微手术。结果:15例病人术前均即刻行颈动脉穿刺造影,证实动脉瘤消失,颈内动脉显影良好,随诊1个月至8年,患Ⅲ、Ⅳ、Ⅴa及Ⅵ颅神经麻痹的病人,除2例病人术后1个月和8个月仍完全和不完全麻痹外,余3例均恢复正常,15例病人均恢复了工作,无一例出现再出血或再次出现神经麻痹症状。结论:ICCAAns的直接显微手术不失为一种治疗ICCAAns最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科学性和实用技术技巧。方法手术治疗42例大型、巨大型腺瘤,分析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文献讨论技术要点。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36例出现术后尿崩,个别出现迟发性鼻腔出血。结论经单鼻孔入路属于新型微创手术,虽然通道狭小,但只要操作适当,不论鼻孔大小均可安全实施手术,但要注意鼻腔的止血和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