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28例),肝火亢盛证(8例)及3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对颈总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测量,同时注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高血压病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IM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高血压病组各证型之间IMT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IMT值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斑块积分值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结论: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法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对50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证型归类,并统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证型构成为肝肾阴虚证16.93%,气血两虚证10.56%,阴阳两虚证12.95%,肝火上炎证25.10%,痰浊上蒙证23.31%,瘀血阻窍证11.16%。随着年龄及病程增长肝火上炎证、痰浊上蒙证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证型可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瘀血阻窍证5型,辨证分型与高血压病患者年龄、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群丽  刘福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59-86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痰湿壅盛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组(P0.05),阴阳两虚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组(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1):37-38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颈动脉IMT、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及与其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将26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及高血压病中夹瘀,并将上述分型患者的血脂、颈动脉IMT、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型高血压患者均有脂代谢紊乱,而痰湿壅盛、高血压病中夹瘀的较其它证型更严重;痰湿壅盛、高血压病中夹瘀的颈动脉IMT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比较增厚;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高血压病中夹瘀的血清HS-CRP水平较其它证型患者升高;高血压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标准,但各证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脂、颈动脉IMT、血清HS-CRP可作为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06-408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的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制定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DN患者489例,正常对照组50例,检测其生化指标(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计算尿蛋白排泄率;尿、血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结果:①随着病情的发展,中医证候出现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阳衰瘀阻的演变规律;②随证型的变化,患者空腹血糖逐渐升高,各证型组与正常组,及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③随证型的变化,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逐渐升高,但阳衰瘀阻证较阴阳两虚证逆向降低;血β2-微球蛋白及血肌酐、尿素氮值逐渐增高,肌酐排泄率逐渐降低;24 h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β2-微球蛋白、肌酐清除率,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阳衰瘀阻证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阴虚燥热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DN的生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其分型参考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其与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高血压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可能依据。方法:收集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各证型按所占比例排列为:痰浊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火亢盛型;肝火亢盛型的年龄显著低于其它3种证型(均为P0.05);肝火亢盛型的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证型(P0.05);阴阳两虚型和痰浊壅盛型的肌酐(Cr)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火亢盛型(均为P0.05);肝火亢盛型的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显著低于痰浊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分别为P0.01,P0.05,P0.01)。结论:高血压出现率最高的证型为痰浊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相对年龄较低且更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阴阳两虚型更多出现肾损害;痰浊壅盛型更易出现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肝火亢盛型患者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7.
彭丽莉  史大卓 《北京中医药》2010,29(7):534-536,539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 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所选的39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抑郁指数评分,筛选出SDS评分标准分大于50分的患者定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同时选择SDS评分标准分小于50分的患者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 12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蕴盛、阴阳两虚和气血亏虚6型,其中以气滞血瘀和肝火亢盛为多见,分别为37.85%和31.18%;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症患者辨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蕴盛、阴阳两虚4型,其中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分别为27.24%和18.28%.气滞血瘀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症患者证型中所占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具有多样性,以血瘀、火(热)、气滞、湿浊、血虚、气虚、痰浊、阴虚、阳虚组合出现较为多见,其中血瘀出现频率最高;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患者火(热)、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瘀、湿浊、气虚、血虚组合较为常见,其中火(热)出现频率最高.(2)和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患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辨证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将5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应用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按Sokolow—lyon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型、阴阳两虚证型病人心室肥厚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讧型,阴阳两虚证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发病率较高,心脏靶器官的损害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尿蛋白定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0例A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收集肾脏生化指标(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不同辨证分型ARF患者肾脏生化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ARF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依据数量多少可依次分为湿热内蕴证(31.67%)、水湿浸渍证(27.50%)、脾肾阳虚证(20.83%)、脾肾气虚证(11.67%)、水瘀交阻证(8.33%)。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水湿浸渍证、湿热内蕴证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除水瘀交阻证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湿热内蕴证、水湿浸渍证与血清肌酐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辨证分型与靶器官损害(TOD)的相关性。方法:历史回顾岳阳医院近3年来554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卡方检验对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证型构成中,阴虚阳亢证33.6%,肝火亢盛证18.1%,痰湿壅盛证16.3%,肝肾阴虚证11.7%,血瘀阻络证9.4%,痰瘀互结证7.6%,阴阳两虚证3.4%。在靶器官损害中,心脏损害占58.8%,脑损害占52.2%,血管损害占40.8%,肾脏损害占9.4%。其中痰瘀互结证最易发生心脏损害(P<0.05),肝肾阴虚证最易发生脑和大血管损害,阴阳两虚证最易发生肾脏损害(P<0.01)。心脏的损害中,各病发生率大小为左室肥厚>心绞痛>心衰>心梗,其中瘀血阻络证最易发生心肌梗塞(P<0.05),痰瘀互结证是引起心绞痛、左室肥厚的主要证型,而阴阳两虚型最易引发心功能不全。结论:在阴阳失调的基础上,痰湿、血瘀的形成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心、脑、肾、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特别是高血压心脏损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动脉硬化度指数baPWV值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以期为中西医结合的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收集的1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统计出四种证型大动脉硬化指数baPWV的分布状况,进行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并将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baPWV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baPWV值较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为高,其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硬化指数baPWV是心脑血管病变及不良预后的强烈预测及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证候及相关理化指标文献的系统分析,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探寻高血压病证候诊断的客观依据,为深入研究高血压病证候生物学基础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现有高血压病证候及相关理化指标文献,采用复杂系统熵统计分析方法,对高血压病证候与理化指标的复杂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中以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等4种证型为主,通过统计分析证候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得到与高血压常见证候相关性排名前15位的理化指标。结论:采用复杂系统熵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医证候与理化指标的复杂联系,既能反映高血压各证型共性的病理改变,又能通过不同证候间理化指标的改变程度及组合模式反映不同证候突出的病理特征,为证候诊断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以此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20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各证型颈动脉IMT比较,依次为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火亢盛型,其中痰湿壅盛型与其余3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痰湿壅盛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从痰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共160例,测定其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痰湿壅盛型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型(P<0.01),另外3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痰湿壅盛型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与其他证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或可说明Hcy可作为维吾尔族EH患者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进而可为研究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和干预机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病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近10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共纳入2029例病历,分别统计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的类型及出现频率。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主要证候分布为肝肾阴虚(40.0%)、肾气亏虚(28.4%)、肝阳上亢(9.7%)、痰湿壅盛(7.4%)、瘀血阻络(6.6%)、痰瘀互结(5.7%)、肝火亢盛(1.1%),兼夹证候为肝阳上亢(26.5%)、痰湿壅盛(9.6%)、瘀血阻络(7.2%)、痰瘀互结(5.5%)、肾阴亏虚(3.7%)。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临床主要证候以虚证为多,肾气亏虚是老年高血压病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且大多以复合证候的形式出现,痰和瘀是最主要的兼夹证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住院病人中筛选出无心、脑、肾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164例,节律正常者292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与阴虚阳亢分型关系密切(P<0.01)。结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的主要病机。提示中医辨证治疗。需抓住阴虚为本,阳亢为标,以调整阴阳为主。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分布。方法选择全国七省市1 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症候特点、分级分布、证型分布规律,比较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分布、颈动脉硬化分布、年龄分布。结果中医辨证共4个主要证型,共736例(56.15%),分别为痰湿壅盛(210例,16.02%)、阴虚阳亢(177例,13.50%)、肝肾阴虚(79例,6.03%)和气阴两虚型(252例,19.22%),另有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两个亚型。211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检测, 152例(72.38%)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型多见;660例主要证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测,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2例(27.58%)和322例(48.79%);60~79岁的患者以阴虚阳亢型为主,而80岁以上患者以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通过598例先兆流产患者证型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证型分布规律。结果:①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各证型分布有差异(P〈0.05),肾虚为主者占50.6%。②各证型间妊娠继续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热型妊娠继续率最高(94.0%)。结论:①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辨证分型以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为主,其中又以具肾虚症状者为多,提示"肾主生殖"在胎漏、胎动不安中的本质地位。②血热型在证型分布及妊娠继续率上均占优势,故血热伤胎亦为胎漏、胎动不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异常、体质指数及腹围的关系。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260例EH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Hcy浓度,并采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腹围及血脂异常情况。结果 260例EH患者中,肝火亢盛证56例,阴虚阳亢证77例,痰湿壅盛证73例,阴阳两虚证54例。EH痰湿壅盛证的Hcy水平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EH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高于女性;且与其他证型相比,男性痰湿壅盛证HHcy发生率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体质指数与肝火亢盛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无明显差异;痰湿壅盛证患者的腹围与阴虚阳亢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肝火亢盛证无明显差异。结论痰湿壅盛证患者在EH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最高,而且与引发或影响EH的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其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2013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38个社区卫生中心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6例,充分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阴阳两虚证>肾精不足证。各证型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证型患者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壅盛证的总胆固醇、尿酸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其中与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壅盛证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其中与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瘀血阻络证、阴阳两虚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火上炎证的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其中与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瘀血阻络证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其中与阴虚阳亢证、肝炎上炎证、气血亏虚证、痰湿壅盛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阴虚阳亢证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重最高;各证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普遍高于正常水平;痰湿壅盛证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程度高于其他证型,且血尿酸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