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跨临界CO2滑片膨胀机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结构设计到样机加工阐述一种滑片膨胀机的设计开发过程,并对开发的滑片膨胀机中摩擦、泄漏、膨胀功回收及轴封设计等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CO2跨临界膨胀机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自然工质,CO2制冷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CO2跨临界循环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系统效率,使之能与普通工质循环竞争。为降低CO2跨临界循环的节流损失,开发膨胀机代替节流阀是研究的重要方向。文中给出开发CO2滚动活塞膨胀机的依据,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解决的吸气控制系统、泄漏和摩擦等问题采取的措施,同时建立CO2跨临界循环系统带膨胀机系统的实验装置,并对CO2滚动活塞膨胀机进行实验研究,发现膨胀机的输出功与负载有关,同时得出膨胀机的最高效率可达到32%以上,进一步的改进工作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3.
对自然工质CO2的热力性质、循环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以求进一步完善R744循环,以替代CFCs和HCFCs制冷工质。  相似文献   

4.
天然工质CO2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梁荣光 《制冷》2002,21(4):37-40
本文介绍了CO2制冷剂的发展前景和现状,从汽车空调、水-水热泵循环、热泵干燥系统三个月前国内外主要研究领域,分别概述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通过比较CO2制冷剂与其它几种制冷剂的物性特征,归纳出CO2作为制冷剂的独特优势。最后,展望CO2制冷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二氧化碳制冷剂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引起广泛关注。介绍了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及热力循环模型,并阐述了系统主要部件压缩机、气体冷却器、蒸发器、节流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和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CO2制冷剂的物理特性,分析了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特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CO2跨临界循环在汽车空调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指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气为能源,以CO2为工质的燃气机驱动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总有效温室效应指数,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减小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其运行费用也低于普通电动热泵,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跨临界CO2水-水热泵多种工况的循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一系列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1)跨临界CO2热泵循环在高温热泵领域可得到高于常规热泵系统的制热系数;2)降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提高蒸发温度,选择最佳的高压侧压力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制热系数。最后根据试验结果为今后CO2热泵流程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CO2制冷系统中应用膨胀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对跨临界CO2制冷循环中采用透平膨胀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透平膨胀机完全适用于家用及商用的跨临界CO2制冷/热泵系统,并通过计算实例给出了采用不同方案和效率的透平膨胀机替代节流阀对CO2制冷系统性能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0.
概述跨临界CO2制冷和热泵循环的原理,提出几个影响该循环的技术关键。介绍跨临界CO2循环的相关应用领域,指出CO2作为性能良好的自然工质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机械过冷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性能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辅助循环)对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气体冷却器出口的CO_2流体进行冷却,可减小节流不可逆损失,提高循环性能。本文对机械过冷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进行热力学循环分析,结果表明:当在最优排气压力和最优过冷度两个参数条件下,循环存在最大COP。环境温度越高、蒸发温度越低,采用机械过冷方法使循环性能提升越显著,相对传统CO_2制冷循环,通过辅助循环可显著提高循环COP,降低CO_2排气压力和温度。相对CO_2压缩机,辅助循环压缩机的功耗较少。分析了辅助循环中采用11种不同制冷剂的性能,可得除R41外,其它10种工质对循环整体COP的提升程度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机械过冷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更适用于环境温度较高、蒸发温度较低的场合。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送风温度对实际车用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借助GT-Suite仿真软件,建立了单级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设计的三种工况,在风量设置上限的情况下对比了不同送风温度下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有效COPeff的概念并对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工况相同的条件下,提高送风温度可以提高系统的COP、有效COPeff以及带风机功耗的有效COPeff, b;在低冷负荷工况下,考虑系统风机功耗后的综合性能COPb存在最优值为3.819,即系统存在对应的最优送风温度,但当负荷增大至一定水平时,最优送风温度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   

13.
CO2是一种环保节能的自然工质。本文介绍了CO2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在商业冷冻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CO2在间接制冷系统、亚临界循环系统、跨临界循环系统中应用的原理和特点,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两种控制器(单通道最优控制器(SCOC)和多变量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器(LQG))以改善跨临界CO2引射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首先建立了SCOC,通过在线调节喷嘴喉部面积,搜索系统最优的气冷器压力;其次针对SCOC作用下制冷量不可控的缺点,设计了LQG以实现系统制冷量可调。将两种控制器分别应用于实验系统中,结果表明:SCOC能够驱使系统不断接近给系统的最优气冷器压力,给定工况下获得最大制热系数COPh为3.15,但导致系统制冷量的不可控。在LQG的作用下,气冷器压力、系统制冷量得到独立控制,显示了很好的参数跟随性,然而LQG无法保证系统的稳态运行效率。研究指出两种控制器各有优缺点,若实现满足系统负荷需求的同时保持系统最高的运行效率,需要设计结合两种算法特点的新型控制器。  相似文献   

15.
CO2跨临界制冷循环模式因环境友好性、高温制热性、低环境温度适应性、全工况范围高效性等众多优势成为制冷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分别讨论了跨临界CO2制冷或热泵技术在车辆空调、建筑采暖与热水供应、烘干产业、商超冷链等行业中的发展现状,总结并预测了跨临界CO2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CO2制冷技术在车辆热管理领域发展前...  相似文献   

16.
内压作用下CO2跨临界制冷热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可靠性理论和材料力学理论,指出了在较高的系统运行压力条件下,影响CO2跨临界制冷热泵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得出了管路可靠度随其所受内压不同时的变化规律.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指出了提高CO2跨临界制冷热泵系统可靠性的途径是:适当的增加管壁厚度,或者加大所选材料的许用应力,或两者同时增大.这些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CO2跨临界制冷热泵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涛  马家豪  金听祥 《包装工程》2024,45(5):254-262
目的 对跨临界CO2热泵驱动的闭式干燥系统展开理论研究,得到CO2闭式热泵中最优工况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方法 通过建立CO2循环与空气循环热力学耦合的数学模型,计算干燥循环中空气的温度、焓值、相对湿度、含湿量,以及跨临界CO2热泵系统中工质的温度、压力、焓值等参数。通过调整冷凝干燥后空气温度,以热泵烘干系统的COP为评价依据,探究空气循环与CO2热泵循环的耦合机理。结果 获得了CO2循环系统最优排气压力随闭式空气循环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并基于所建立的计算程序,获得了典型工艺参数下的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参数,为关键设备(风机、换热器、压缩机等)选型及系统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 研究表明,在CO2热泵冷却器出口状态为临界状态时,系统的COP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压缩式循环原理,采用水冷式直接接触式蓄冷系统,研究了不同充注压力(3.5、3.6、3.7、3.8、3.9、4.0 MPa)和不同质量浓度(0.3、0.5、0.7、0.9 g/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CO2水合物的生成特性和蓄冷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对蓄冷量、蓄冷速率和CO2水合物生成质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未添加SDS的溶液相比,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的SDS溶液中,系统的预冷时间和蓄冷时间均缩短,水合物生成质量、总蓄冷量及平均蓄冷速率均有所提升,且随着充注压力的不断提高,系统的蓄冷性能也不断加强。当充注压力为4.0 MPa,SDS溶液质量浓度为0.5 g/L时,预冷时间(5.58 min)和蓄冷时间(10.92 min)达到最短。此时,系统的总蓄冷量(4021.2 kJ)、潜热蓄冷量(2476.8 kJ)、CO2水合物生成质量(4.95 kg)及平均蓄冷速率(6.14 kW)均达到最大值,即系统蓄冷能力达到最强,说明SDS对于本系统的CO2水合物蓄冷性能具有明显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