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收集的常见"凉茶"中毒案例及药害信息,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汇总归类,强调"是药三分毒",规范了有毒中药的管理,强化并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对常见有毒中草药(或植株)的识别及合理用药。药监部门应加强用药安全的宣传和监督,使易发生中毒的中草药得到有效的监控。  相似文献   

2.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的中药制剂.毒与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互转化的关系,使用得当可化毒为药,产生惊人的疗效,使用不当则可中毒甚至殒命.因此,正确认识有毒中药,做到合理应用,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上期主要论述了有关有毒中草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几个概念、常见的有毒中草药等几个问题,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关注。本期将继续推出《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草药》,主要介绍中草药中毒的救治原则与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云端药历"是台湾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健署利用云端技术于2013年开发的患者用药历史查询系统,该系统能对患者的用药记录进行归档,并存储于健保资讯网络服务系统.在医师处方药品和药师药事照护时,可通过"云端药历"查询患者最近3个月内的用药记录,从而避免发生患者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并有助于减少药品浪费.本文介绍"云端药历"在台湾合理用药管理中的作用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有毒中草药使用得当,往往能药到病除,使用不当,则常危及生命。因此将电脑技术同有毒中草药的研究相结合,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在 IBM-PC/XT 微型机上进行研究,尝试建立有毒中草药资料数据库,该数据库系统拟开发有毒中草药的鉴定、中毒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钩吻中毒的应急检验方法。方法 选取导致2022年3月广东普宁市鸡矢藤煲汤中毒事件的涉案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鉴别等检验方法鉴定致毒中草药。结果 样品外皮具深纵沟及横裂隙,截面具放射状纹理,含有石细胞和草酸钙簇晶,提示其为钩吻。涉案样品与钩吻对照药材及钩吻素子、钩吻素甲对照品在薄层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在液相色谱-质谱中检测到涉案样品含有钩吻素子和钩吻素甲。结论 本次中毒事件是由于误食混入鸡矢藤药材的钩吻而导致。基于长期从事有毒中草药中毒应急检验的经验,总结钩吻等有毒中草药中毒应急检验的常用方法,对有毒中草药监管和应急检验工作提出思考与建议,加强精准识别和快速筛查方法的研究等,为误用有毒中草药中毒应急检验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避免钩吻等剧毒中草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地高辛(digoxin)是洋地黄类强心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正性肌力药.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但因其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加之联合用药及患者生理病理状况,药动学、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用药稍不注意,就会引起中毒.有1例地高辛中毒患者血药浓度监测为22.6 ng· mL-1,出现严重中毒现象,根据其病理生理状况,对该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升阳  姜丽丽 《医药导报》2003,22(10):728-729
目的:了解浙江省中医院中草药注射液近3年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中草药的剂型改革等方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分类比较和金额排序法对该院2000~2002年中草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草药注射液中,主要以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药、抗菌消炎药、肝病治疗药及骨伤科用药为主,以心血管类药品用量较大,3年一直位居第一,中草药注射液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药,抗肿瘤、抗感染中草药注射液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结论:中草药注射液在该院临床应用较广,疗效肯定,是中药剂型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毒性中药是指毒理作用峻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易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物.毒性中药分类是根据药物毒性剧烈程度,分为"有大毒"、"有毒"、"有小毒"三种.有大毒的品种如蟾酥、生川乌、生半夏;有毒的品种如全蝎、朱砂;有小毒的品种如川楝子、北豆根、吴茱萸等.毒性中药的品种,早在东汉末期的<本经>收载12种,明代的<本草纲目>收载381种,<有毒中草药大辞典>收载503种,<毒药本草>收载903种.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及毒性反 应较为常见,严重的导致死亡。在对中药过敏、中毒反应的临床症状,防治措施掌握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掌握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机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一、过敏反应机理 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由机体受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刺激而产生的.中草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也不例外,同属抗原——抗体反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的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对于各种疾病包括肿瘤的治疗都取得了十分宝贵的人体经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也为寻找新抗癌药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从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科学发现从4个方面阐述了进一步从中草药中发现新抗癌药的途径,以期对天然产物来源的新抗癌药物的发现起到一定的启发与促进作用.这4个方面分别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发现抗癌药,包括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调节免疫药(补气扶正药)及有毒中草药(以毒攻毒);从近年发现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中寻找;通过普筛或高通量筛选从中草药提取物中寻找和依据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原理寻找.  相似文献   

12.
杨洪英 《黑龙江医药》2011,24(5):787-78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2011年收治的69例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是中草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等.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多,许多临床常见的药物可引起肝脏损害,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及药物性肝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以"药物性肝炎"(简称"药肝")收住入院患者的可疑致病药物种类、可能肝损时间,共同提高临床医生及药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因药肝住院的病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66例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简单分为10类,包括中草药、抗菌药、抗肿瘤药、精神系统疾病用药、甲状腺疾病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解热镇痛类药物、降糖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中草药94例(56.6%),其中17例(18%)由服用何首乌引起;使用可疑致病药物4周内、2个月内、超过2个月发生药肝比例分别为20.5%、56%、44%。结论中草药、抗菌药、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是引起药肝的主要致病药物,大多数发生在累计用药1年内;用药时间越长,发生药肝几率及严重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糖尿病患者中草药使用情况,寻找用药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09年全年中医科门诊糖尿病患者553例,口服草药处方共4 980张,对其用药种类数量统计分析.结果:单张处方药味最多在11~ 20味之间,占91.12%,使用最多的前3类中草药分别是补益药、清热药、消食药.结论:我院中医科在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有毒动物、有毒植物及毒蕈中毒的现况,以进一步明确有毒生物中毒控制工作方向,为中毒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中国医院知识资源总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1994至2011年我国公开发表的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中毒病例/事件的文献,进行回顾性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文献3463篇,共报道中毒患者94 700例,其中有毒动物中毒46 110例,有毒植物中毒37 172例,毒蕈中毒11 418例.中毒主要发生在物种分布相对丰富的南方地区,中毒病例分布地区与物种自然分布地区基本一致.毒物谱相对集中,有毒动物及有毒植物排名前5位的毒物所致中毒病例数分别占这两类中毒病例总数的78.77%(36 321/46 110)及84.03%(31 234/37 172).导致中毒的有毒动物以毒蛇、鱼胆、河豚为主;有毒植物以豆科、毛茛科植物为主;毒蕈则以未知种类者居多,占77.09%(8802/11 418),已知种类以鹅膏科及牛肝菌科为主.中毒原因主要为意外(50.24%,41 291/82 185)和误食(42.19%,34 670/82 185).中毒途径以经口为主(70.34%,66 438/94 458).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中毒病死率分别为2.52%(1008/39 951)、1.66%(547/33001)、12.39%(1248/10 076). 结论 我国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中毒危害严重,具有病死率高、地域性强、毒物谱相对集中等特点.因此,今后应加强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中毒控制工作,建立相应监测体系,开展中毒控制关键技术的研发,并加强毒物识别、毒物危害及预防的宣传教育,以求最大限度降低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方忠宏  张渊 《上海医药》2004,25(5):217-219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用药的安全性资料,以减少药物在妊娠、哺乳期造成的不良后果,为临床医师、药师、护师等的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研究及信息资料。结果:抗癫痫药、类维生素A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甲状腺药、苯二氮Zhuo类药、B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红霉素酯化物、呋喃类、细胞毒剂、抗病毒药、华法令、脂溶性高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以及有毒、大寒大热、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中药制剂,对于妊娠、哺乳期妇女来说,都应禁用或慎用。结论:育龄妇女用药时,应考虑潜在的妊娠可能,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要有明确指征,并保证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7.
联合用药致地高辛中毒的临床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联合用药致地高辛中毒的临床常见情况及原因。方法 :使用美国雅培公司的TDx 监测地高辛浓度 ,并从其联合用药的情况分析浓度过高的原因。结果 :由于联合用药而造成的中毒反应有 5 8例 ,平均中毒浓度为 2 .5 2ng·ml-1,占中毒情况的 40 .8%。结论 :许多药物可使地高辛的浓度增高或降低 ,影响其效果 ,临床药师应该在查访病人的基础上 ,对测定结果进行详细解释 ,并提出下一步合理用药方案 ,避免疗效不足或中毒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草药多是动植物及矿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可单味或多味药服用,但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必须加强用药安全教育与管理.现就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金乾兴 《海峡药学》2012,24(6):227-230
了解我院中药饮片使用特点与季节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统计2008~2010年中药饮片的销售数量和金额并加以分析.2008~2010年我院中药饮片的销售量及总金额呈逐步上升趋势.补益药在医院的销售数量及使用频数上占有较大比例,发散风热药、止咳平喘药及化痰药显示有明显的销售旺季与淡季,浙八味使用广泛.通过统计分析我院中药饮片的应用情况,可以了解中草药在临床使用方面及与季节方面的应用特点,指导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医院整体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多是动植物及矿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可单味或多味药服用,但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必须加强用药安全教育与管理.现就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