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在婴幼儿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心力衰竭患儿与26例同期住院无心肌损伤及心脏病患儿进行CTn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同时比较心力衰竭患儿病情稳定前后CTnI及CK-MB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血清CTnI浓度显著增高(P<0.01),而CK-MB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衰组病情稳定前后CTnI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K-MB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nI在评价心肌损伤方面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K-MB,可在亚细胞水平上诊断心衰提供一项生化指标。CTnI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心衰的病情演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利钠肽(BNP)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普通肺炎患儿32例(普通组),重症肺炎患儿20例(重症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36例(心衰组),以及健康体检儿童26例(对照组),采用酶速率法在ADVIA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上测定CK-M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BNP及NPY的水平,其中1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在恢复期再次检测。结果四组间血清CK-MB、BNP和NP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9~277.94,P均0.01)。心衰组患儿血清CK-MB、BNP和NPY浓度均高于重症组、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组血清CK-MB浓度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组与对照组CK-MB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普通组和对照组三组间血清BNP和NPY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18例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K-MB、BNP和NP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心衰组血清BNP水平与CKMB、NPY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1、0.525,P均0.01);NPY与CK-MB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r=0.545,P0.01)。结论血清CK-MB、BNP及NPY浓度检测有助于诊断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其中BNP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在小儿心力衰竭(CHF)患儿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儿41例,根据ROSS心功能分期将CHF患儿分为心衰早期、心衰期、恢复期.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BNP及CTnI水平;同时观察血浆BNP水平与CHF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心衰早期患儿血浆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患儿血浆BNP阳性率(92.7%,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有显著性差异(P<0.01);BNP持续>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明显高于BNP<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21.4%)(P<0.01).结论 BNP、CTnI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血浆BNP可作为诊断和判定小儿心衰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诊断肺炎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肺炎心衰30例,轻症肺炎25例,健康儿童20例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对其临床诊断意义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心衰组与健康儿童组、轻症肺炎组CTnⅠ与CK-MB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在诊断肺炎心衰患儿心肌损害上CTnⅠ优于CK-MB。结论 CTnⅠ与CK-MB对肺炎心衰患儿心肌损害有诊断价值,与CK-MB比较,CTnⅠ有较高特异性、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川崎病(KD)急性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检测KD组(n=40)及对照组(n=23)患儿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与谷草转氨酶(GOT)浓度。结果显示①KD组与对照组血清CK、LDH、GOT浓度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血清cTnI、CK-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②在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上cTnI优于CK-MB(P<0.05),。结果表明cTnI与CK-MB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有诊断价值;与CK-MB比较,cTnI具有高特异性、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l与新生儿颅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1例临床和颅脑CT诊断脑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设有对照组:于生后3 d和10 d股静脉采血3 ml检测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活性(CK-MB),肌钙蛋白量(cTnl),同时行NBNA评分.结果 出生3 d脑损伤组血清CK-MB活性、cTnl量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混著性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血清CK-MB活性、cTnl量变化与NBNA评分为负相关r=-0.745;r=-0.535).经治疗10天后,血清CK-MB活性、cTnl明显下降,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新生儿颅脑损伤平行地伴有心肌损伤,在新生儿早期,心肌酶CK-MB、cTnl异常增高时,不应忽视颅脑损伤因素,在治疗上应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IE患儿45例(轻度15例、中度24例、重度6例)为观察组,根据有无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9例)和无心肌损伤(26例)两个亚组.2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T-1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轻度、中/重度HIE组血浆 CT-1水平分别为169±20、287±44 pg/mL,均 高于对照组(30±8 pg/mL)(P<0.01),且中/重度HIE组高于轻度HIE组(P<0.01).HIE患儿急性期血浆CT-1水平与血清CK-MB、CTnI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5、0.621,均P<0.01).心肌损伤亚组血浆CT-1水平较非心肌损伤亚组升高(249±35 pg/mL vs 177±26 pg/mL;P<0.01).心肌损伤亚组急性期血浆CT-1水平(249±35 pg/mL)明显高于恢复期(157±19 pg/mL)(P<0.01).结论 检测HIE患儿血浆CT-1水平有助于HIE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且有助于判断HIE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心肌损伤危重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PICU的无原发性心脏病患儿立即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标准按太原会议方案,以PCIS≤80分或出现单器官危重者为危重标准,入选病例5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为健康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GDF-15水平,并记录肌钙蛋白I(cTnI)、CK-MB及CK等生化指标,统计心肌损伤发生率;以cTnI>0.2μg/L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的标准,将50例患儿分为心肌损伤组(n=23)和无心肌损伤组(n=27).观察GDF-15与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的关系,并行GDF-15与cTn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发生率为46%(23/50例);2.心肌损伤组患儿GDF-15阳性率[60.87%(14/23例)]显著高于无心肌损伤组[25.93%(7/27例)]及健康对照组[5.00%(1/20例)](P =0.027,0.000),无心肌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心肌损伤组GDF-15水平高于无心肌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GDF-15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r=0.9704,P<0.05).结论 危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的血清GDF-15水平高于非心肌损伤患儿,联合检测GDF-15与cTnI对危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程度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婴儿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 对2003年8月~2007年9月住院的18例心肌疾病心衰,41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炎心衰及30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临床特征、血清CK、CK-MB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30例肺炎患儿.结果 心肌疾病心衰组有33%存在窦性心动过缓,明显高于CHD肺炎心衰组、肺炎心衰组(P<0.05),CHD肺炎心衰组X线心脏增大、心音低钝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炎心衰组(P<0.01),肺水肿、周围灌注不良表现在心肌疾病心衰组、CHD肺炎心衰组,均比肺炎心衰组多见(P<0.05),而肝脏肿大回缩均比较肺炎心衰组慢(P<0.05).3组心衰患儿CK-MB升高,CK-MB/CK异常发生率均高于肺炎对照组(P<0.05),而且,心肌疾病心衰组、CHD肺炎心衰组均高于肺炎心衰组(P<0.05).结论 不同病因所致的心衰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心动过速是心衰的主要依据,但在小婴儿不能单纯以心率不增快而否定心衰,在小婴儿周围灌注不良也是心衰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炎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肺炎并心衰患儿30例(肺炎并心衰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2岁.普通肺炎患儿30例(普通肺炎组).男女各15例;年龄2个月~3岁.同期随机选择体检健康儿童30例(健康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4岁.3组儿童均空腹抽静脉血3 mL,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浆UⅡ水平,ELISA法检测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免疫抑制法测定其CK-MB.肺炎并心衰组20例患儿治疗后复测UⅡ、cTnI及CK-MB,超声心动仪测定患儿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应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炎并心衰组与普通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UⅡ、cTnI及CK-MB显著升高(F=64.42,178.55,99.67 Pa<0.05);EF、FS显著下降(F=24.83,54.42 Pa<0.05).肺炎并心衰组患儿治疗后血浆UⅡ、cTnI及CK-M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t=7.27,12.84,7.21 Pa<0.01),EF、FS显著升高(t=6.24,8.59 pa<0.01).肺炎并心衰组治疗前血浆UⅡ与EF、FS为呈显著负相关(r=-0.761,-0.732 Pa<0.01),与cTnI、CK-MB为呈显著正相关(r=0.861,0.862 Pa<0.01).结论 UⅡ参与肺炎并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UⅡ水平可反映心功能程度,肺炎并心衰时血浆UⅡ的升高与心肌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致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时血浆脑钠钛(BNP)浓度的变化与急性心衰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 d~26个月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衰患儿18例(A组),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未并发心衰患儿20例(B组),健康儿童20例(C组),检测血浆BNP水平,同时测定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内径缩短率(FS).结果 A组患儿BNP水平为(727±153)pg/ml,明显高于B组[(37±13)pg/ml]及C组[(21±17)pg/ml](P<0.05),LVEF及FS值明显低于B组及C组(P<0.05).B组和C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可作为早期诊断RS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与各种围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4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窒息39例,重度窒息25例;心肌损伤30例,非心肌损伤34例),以2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PBB水平,同时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心电图、X线胸片等。结果心肌损伤患儿血浆GPBB(13.84,7.57ng/ml)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4.97,3.24ng/ml)和对照组(4.95,1.99ng/ml)(P<0.01)。GPBB、cTnI、CK-MB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分别为90%、66.7%、83.3%,GPBB的敏感性优于cTnI(χ2=4.812,P<0.05),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05);GPBB、cTnI、CK-MB诊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分别为88.2%、91.2%、67.6%,GPBB的特异性优于CK-MB(χ2=4.191,P<0.05),与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在肺炎心衰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肺炎心衰(A组)、肺炎心衰(B组)、一般肺炎(C组)、健康儿童(D组)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cTnl含量,采用美国Encore T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含量,并分析两者间关系。结果 A、B组cTnl、CK-MB含量显著高于C,D组(P均<0.os);A与B组,C与D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cTnI升高率高于CK-MB;cTnI与CK-MB呈显著正相关(r=0 734 P<0.01)。结论 重症肺炎存在心肌损害,对于重症肺炎检测cTnI能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发生,从而早期治疗,预防心衰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内窘迫对足月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本院产科出生有宫内窘迫史而羊水和Apgar评分均正常的足月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生后1、4 d血清cTnI及CK-MB水平.结果 观察组30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生后1 d血清cTnI高于对照组(P<0.001),CK-M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 d血清cTnI及CK-MB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后4 d时血清cTnI水平均较1 d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5);血清CK-MB浓度均低于1 d时(P<0.05).观察组生后4 d cTnI浓度异常23例,经口服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痊愈14例,血清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平均56 d(23~110 d).结论 单纯宫内窘迫可造成足月新生儿血清cTnI及CK-MB水平升高,常规检测血清cTnI及CK-MB能及时了解此类新生儿的心肌受损情况,从而尽早予以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炎心衰患儿血管内皮活性因子水平变化与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探讨心衰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Geriss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测定不同程度肺炎患儿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并以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肺炎组血浆ET、Ang Ⅱ、NO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炎心衰组血浆ET、Ang Ⅱ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肺炎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NO较正常对照组和肺炎组明显降低(P<0.01).心衰纠正后,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恢复,但仍未恢复到正常范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肺炎患儿PaO2与血浆ET、Ang Ⅱ及NO无相关性(P>0.05),肺炎心衰患儿PaO2与血浆ET、Ang H呈负相关(r=-0.73、-0.67,P<0.01),与血浆NO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Ang Ⅱ和NO共同参与了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引起重症肺炎时心力衰竭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心功能状态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52例.其中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4个月~4岁.未并心衰患儿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个月~5岁.健康对照组婴幼儿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个月~5岁.3组儿童均抽取静脉血离心后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BN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CK-MB水平,同时应用心脏超声诊断仪测定及计算心功能指标.结果支气管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清BNP水平[(182.45±57.32) ng/L]、CK-MB水平[(48.19±16.08) IU/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5.12±13.84) ng/L、(11.48±4.29) IU/L] (Pa<0.01),支气管肺炎未并心衰患儿血清BNP及CK-MB水平分别为(43.69±19.55) ng/L、(13.06±5.64) IU/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支气管肺炎并心衰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小轴缩短率(FS)、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及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a<0.01),支气管肺炎未并心衰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血清BNP水平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5),与LVEF 、FS、PFVA、PFVP均呈负相关(r=-0.65,-0.58,-0.32Pa<0.01;r=-0.39P<0.05).血清CK-MB与LVEF、FS均呈负相关(r=-0.30,-0.26Pa<0.05),与PFVA、PFVP均无相关性(Pa>0.05).结论血清BNP水平可作为支气管肺炎患儿并心衰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患儿血铅水平变化对脑电活动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比不同血铅水平患儿脑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 2011年4月临床确诊的432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血铅水平及脑电图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其血铅水平,并进行t检验.将432例抽动障碍患儿分为3组,Ⅰ组:血铅水平<50μg·L-1;Ⅱ组:血铅水平50 ~ 100μg·L-1;Ⅲ组:血铅水平> 100 μg·L-1.结果 1.Ⅰ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14%(2/28例),Ⅱ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4.23%(40/281例),Ⅲ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6.34%(57/123例).Ⅰ组与Ⅱ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除年龄≤4岁患儿外,脑电图异常患儿较脑电图正常患儿血铅水平明显升高(P<0.01,0.05).结论 血铅水平升高会加重抽动障碍患儿的脑功能损伤.及早进行驱铅治疗可能对抽动障碍患儿脑功能损伤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缺氧及心功能的关系,为心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115例先心病患儿心肌酶谱和58例先心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115例中A、D、E组心肌酶谱改变以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增高明显,在各组心肌酶谱结果比较及与正常值比较中,两组有显著差异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CK-MB/CK>0.05。先心病患儿58例中A、D、E组cTnI检出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且A、D、E组中cTnI与LDH、LDH1、CK、α-HBDH阳性率比较,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CK-MB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DH、LDH1、CK-MB、CK-MB/CK、α-HBDH、cTnI是判断先心病患儿心肌损害重要指标;CK-MB与cTnI是诊断心肌损害的血清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肌康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急性期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VMC急性期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肌康颗粒.分别检测二组治疗前后血CD3+、CD4+、CD8+、CD4+/CD8+、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05% vs 72.09%,P=0.038).治疗前,二组CD3+、CD4+、CD8+、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而治疗后二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组治疗后CK-MB和cTnI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心肌康颗粒对VMC急性期患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肌钙蛋白Ⅰ(cTnI)质量浓度的变化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HF)患儿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003-02-2005-02于青岛市海慈医院住院诊断心衰的患儿41例,同时选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其血BNP及cTnI的水平.结果 心衰早期BNP、cTnI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早期、恢复期BNP阳性率(92.7%,90.2%)较cTnI阳性率(63.4%,58.5%)差异有显著性(P<0.01);BNP持续高于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66.7%)较BNP<500 ng/L的心脏事件发生率(21.4%)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心衰患儿血浆BNP、cTnI质量浓度明显升高,BNP、cTnI可反映其心肌损伤;血浆BNP在心衰早期诊断方面,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TnI,可作为诊断小儿心衰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浆BNP则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