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脏缺血综合征 ,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低分子量肝素 (LMWHS)的抗凝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本文就我院治疗的 6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8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按照WHO冠心病分类标准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 38例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13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4例 ,卧位型 (静息 )心绞痛 8例 ,变异型心绞痛 4例 ,梗死后心绞痛 9例 ;男2 3例 ,女 15例 ;年龄 5 8± 14岁。对…  相似文献   

2.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60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替罗非班静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常规心电图改变。结果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法疗效显著(P<0.05),明显控制了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时间,并有效防治了心肌梗死的发生及心脏猝死。结论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选择2005年3月~2006年2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6例,我们应用合心爽治疗该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5~76岁(平均6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WTO制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综合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05年5月住院患者120例,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标准,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39~83岁,平均(57.4±4.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5.
蚓激酶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观察百奥蚓激酶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1例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51例)加服蚓激酶;B组(50例)给予复方丹参片.结果A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时间显著低于和少于B组(P<0.01).心电图显示ST段及T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蚓激酶在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作用显著,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全方位临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进行治疗的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试验组进行全方位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53(96.36%)高于对照组47(85.46%),差异显著(P <0.05)。结论全方位临床护理有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硫酸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种,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1组疾病,可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和继发型心绞痛等。目前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已成为治疗UAP的标准。氯吡格雷(Clop idogrel)是近年应用的抗血小板新药,我们在应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男性89例,女性23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无创的体外辅助循环装置。它不仅能改善心绞痛症状,还能增加运动耐量、增强左室功能、持久提高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目的旨在探讨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EECP对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缓解心绞痛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及降低病死率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5~2011-12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魏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探讨阿魏酸钠对UAP患者的治疗机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患者例,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用舒血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对照组总有效率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用舒血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 ,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自 1997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我们用硝酸异山梨酯 (异舒吉 )与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阿司匹林配伍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36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6例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31例 ,女 5例 ;年龄 5 8~ 86岁 ;病程 2~ 2 0年 ,平均 10 3年。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9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16例 ,自发性心绞痛 6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5例。合并高血压病 6例 ,糖尿病 3例 ,高脂血症 8例 ,心律失常 7例 ,缺血性…  相似文献   

12.
葡甲酸环腺苷酸 (心先安 )具有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改善心肌缺血 ,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对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1,2 ]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未见报道。我们应用该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院住院患者 40例 ,临床诊断均符合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型 ,并参照 1994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治研讨会纪要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48~ 72…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AS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极易发展为AMI和猝死[1]。因此,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选择了30例UAP患者,给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同时与硝酸甘油治疗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住院UAP患者60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UPA诊断与分型标准。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2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5例;恶化型心绞痛22例;自发型心绞痛14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9例。剔除外伤和出血性疾病史,以及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和急性心肌梗塞 (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由于其病情多变 ,可逆转为SAP ,但亦可迅速进展为AMI或猝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 ,笔者于 1998年元月至 2 0 0 2年元月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65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0例住院患者 ,均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且于入院前胸痛发作次数增多 ,而在入院前 2 4小时内休息时亦有胸痛发作。所有患者排除应用抗凝剂的禁忌症。 65例患者中 ,男 3 9例 ,女 2…  相似文献   

15.
黄建疆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66-26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观察丹红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息心电图、血脂变化。结果丹红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体会(附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状态 ,约 15 % U A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约 5 0 %以上的心肌梗塞是由 U A发展而来 [1 ] ,我们应用 PG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很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7月住院患者。根据 1979年 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 [2 ] ,本组 5 2例临床症状、心电图和酶学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 5 2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6例 ,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45~ 75岁 (平均 5 4.7岁 )。其中初发劳力性 13例 ,恶…  相似文献   

17.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1]。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血管内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减少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纳入标准: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2]纳入病例。  相似文献   

18.
许多研究资料已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他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发病基础。C反应蛋白(CRP)是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的标志,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入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病例选自2001年2月~2003年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其中男69例,女25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冠心病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因此,UAP的治疗备受关注。本院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应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加注射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经临床、心电图、心肌酶谱证实均排除心肌梗死。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42.15±15.36)岁,病程(17.21±13.11)d;治疗前有典型的心前区及胸骨后胀痛、憋闷或刀割样痛等症状反复发作;心电图示明显ST-T改变及室性期前收缩等异常改变24例。对照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43.21±14.15)岁,病程(18.36±12.45)d。治疗前有典型的心前区及胸骨后胀闷、憋闷或胀刺痛等症状反复发作,心电图检查显示明显ST-T改变及室性期前收缩等异常改变2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治疗组用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硝酸甘油注射液(每支含单硝酸异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