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APL患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治疗、随访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7岁。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形态学检查示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695;免疫分型检测示CD13、CD33、CD64、CD117阳性,CD3、CD4、CD14、CD19、CD34、CD56、HLA-DR阴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t(15; 17)(q24; q21)[17]/46,XY[6];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PML-RARα融合基因;融合基因检测示PML-RARα-S、NPM-RARα融合基因均阳性。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伊达比星诱导治疗以及ATRA、伊达比星巩固治疗后达分子学完全缓解,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APL临床罕见,可采用ATRA、ATO联合化疗方案,疗效尚可,但其预后可能不如单纯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PM-RARα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2014年11月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多重荧光原位杂交确诊的1例NPM-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给予维甲酸诱导及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随后行阿糖胞苷巩固治疗4次。结果该患者形态学检查示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64,免疫表型分析示此群细胞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CD13、CD15、CD117,弱表达或不表达CD7、CD11c、CD79a、CD123;核型分析示45,XY,t(5;17),7p-,-16[8]/46,idem,+20[5]/45,idem,-8,+20[2]/46,XY[5],融合基因筛查发现NPM-RARα基因相对于ABL的表达量为416.98%。该患者巩固治疗后达到分子学完全缓解,34个月后出现复发,最终死于凝血功能异常及呼吸衰竭,总生存时间35个月。结论NPM-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属罕见急性白血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维甲酸结合髓系化疗方案,疗效尚可,但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黄艳  任宏波  刘颖 《肿瘤防治研究》2023,(10):1035-1038
<正>0引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 APL)是白血病中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的一种特殊亚型,95%的APL因t(15; 17)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靶向药物反应性好,是最有希望治愈的一种恶性疾病。APL伴STAT3-RARa融合基因病例临床非常罕见,仅在3例[1-2]患者中有过报道,且3例患者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亚砷酸(ATO)的治疗反应均不敏感。最近,我们诊断了一例这样的患者,现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亚型及其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92例初诊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不同转录本,根据结果分为长型(L型)和短型(S型)两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结果 92例APL患者PML- RARα融合基因均为阳性,L型52例,占56.5 %,S型40例,占43.5 %;两组相比,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比例及染色体无明显差异;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达CR的时间、维甲酸综合征(RA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颅内出血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缓解后总体生存率(OS)及无复发生存率(RFS)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亚型与临床疗效、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用维甲酸治疗前出现分化综合征(D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APL患者在使用维甲酸治疗前出现DS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APL患者在使用维甲酸治疗前出现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经抗感染、抗心力衰竭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予地塞米松10 mg治疗5 d后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肺部渗出病灶明显减少,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结论APL患者出现DS可与维甲酸治疗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PML-RARα融合基因在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诱导缓解及巩固维持治疗期间,采用筑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长期随访的18例完全缓解(CR)患者,2例出现分子学复发。其中1例发生于CR1后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CR2后2个月再次出现分子学与血液学的复发,诱导治疗1个疗程获得CR3;1例发生于CR1后7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随访结束时生存期已达106个月。结论 在CR期定期监测PML-RARα融合基因,可早期发现分子学复发,及时干预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ML-RARα在APL的特异性诊断、疗效判定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了2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17例为初治患者,入院时检测均为阳性。13例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均达完全缓解(CR),缓解后检测融合基因转录本均为阳性。将13例患者随机分为MA方案组与HA方案组,化疗4次~5次后检测融合基因,4例转阴,MA方案组的融合基因转阴率(4/6)高于HA方案组(0/7)。结论APL经ATRA诱导缓解后化疗是必需的。MA方案疗效优于HA方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PML-RARα不同亚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8例患者中,女性32例,男性46例,中位年龄40岁(13~68岁)。最常见的PML-RARα融合基因为L型(48.7%,38/78),其次为S型(46.2%,36/78)和V型(5.1%,4/78)。S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10×10^9/L(高危)者最多见(61.1%,22/36),与V型、L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3,P<0.05)。78例中,合并CD34阳性8例(10.2%),合并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17例(21.8%),合并DNMT3A突变12例(15.4%),附加染色体异常9例(11.5%);3种不同亚型间CD34阳性、FLT3-ITD、DNMT3A以及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最多见(21/36),L型及V型较少发生(χ^2=7.633,P<0.05)。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间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L-RARα不同亚型APL患者临床特点不尽相同,L型最常见,V型、S型中高危者多见,S型治疗期间合并RAS多见,不同亚型对完全缓解率及无病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亚砷酸(As2O3)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s2O3联合ATRA治疗初治APL患者16例,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点滴,持续4h,1次/d;ATRA40-60mg/d,分2次口服,观察完全缓解(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获得CR,CR率93.8%,获得缓解时间(27.3±3.6)d,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患者疗效好,能缩短CR的时间,长期CR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杂染色体异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报道1例具有复杂染色体异常的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诱导治疗后,达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伴复杂染色体异常的APL少见,复杂染色体异常对APL预后的影响尚不确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王耀莉  黄秋花 《白血病》1995,4(3):147-149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酶/多聚酶链的以应检测4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因染色易位t(15:17)所形成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俣基因转录本,发同了二种不同类型的PML-RARα异构体,即长型短型。4例患者中2例表达L型,2例表达S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共39例,ATRA 40mg/d分2次口服;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持续4-6h,1次/d。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缓解后巩固治疗: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或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交替治疗4-6个疗程,ATRA与As2O3交替治疗。结果:39例初治患者中,仅2例因剧烈头痛(排除脑出血)退出,其余37例均达到CR,CR率94.87%(37/39),取得CR的平均时间是(26.9±4.3)d,均无早期复发并持续完全缓解,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毒副作用未增加。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具有疗效好,达CR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无病生存时间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4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因染色体易位t(15:17)所形成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发现了二种不同类型的PML-RARα异构体,即长型(L)、短型(S)。4例患者中2例表达L型(151bp片役),2例表达S型(163bp片段)。此筑巢式RT/PCR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以从4×10 ̄5个正常细胞中检出1个APL细胞。RT/PCR检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方法,对APL的诊断、监测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的意义。方法 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结果(1)APL患者32例中26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其中L型10例,S型10例,L型+S型6例。(2)1例M3患者伴t(9;17)染色体易位,PML-RARα融合基因L型和S型均阳性,未见报道。结论 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L型和S型均阳性的M3。PML-RARα融合基因联合染色体检测有助于M3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治疗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疗效。方法 56例APL患者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组织化学检查、免疫表型测定以及FISH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而确诊。诱导化疗方案采用亚砷酸10 mg/d,静脉滴注,直至获得完全缓解。缓解后采用亚砷酸与化疗交替治疗,以亚砷酸为主。对20例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56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率98.2 %,CR中位时间32(23~42) d。实时定量RT-PCR检测阳性的32例患者中位随访期3年,总生存率100 %,复发率3.12 %。完全缓解24个月后分子生物学缓解率100 %(6/6)。结论 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治疗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APL患者疗效好,血液学缓解后24个月有可能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左乳腺癌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左乳腺癌患者术后继发APL的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成功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左乳腺癌术后1.5年,出现乏力、齿龈出血3个月,经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诊为APL。给予维甲酸联合HA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其后给予维甲酸、砷剂联合化疗巩固治疗,治疗中多次复查血象、骨髓均正常,临床完全缓解达5年。结论 左乳腺癌术后继发APL长期存活5年罕见,该例患者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5年,达临床治愈,为今后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ATRA每天25 mg/m2联合As2O3 10 mg/d(联合组)治疗的35例APL患者达完全缓解(CR)时间、CR率、早期病死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与单用As2O3 10 mg/d(单药组)治疗的33例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CR率为94.3 %(33/35),与单药组[90.9 %(30/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获得CR时间为26.1 d,短于单药组的30.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药组APL分化综合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早期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WBC组比中、低WBC组CR率低,死亡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WBC组与中W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联合ATRA较单用As2O3治疗初诊APL获得CR时间短,WBC>10×109/L为预后不良的因素,APL分化综合征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亚砷酸注射液10m lAs2O3(10mg)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每次持续2至4小时,连续4周~6周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14天左右,两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10例初治患者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例;3例复发患者中,2例达CR,1例未缓解。结论: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好,毒性反应小且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