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对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随机分为银质针治疗组40例及体针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采用非双盲法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P<0.01)。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明显提高(P<0.01)。结论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并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及手法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银质针治疗,对照组加用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质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按照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银质针治疗组40例和体针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血液流速的变化情况,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肢尺动脉、桡动脉、尺静脉、桡静脉和中指指间动脉血流流速的改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质针能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动脉血液流速及静脉血流回流,改善微循环,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康复措施治疗39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正确体位摆放、避免腕屈曲、压迫性向心缠绕、冰疗、主动和被动运动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时间为12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巴氏指数.对患者上肢功能、肩部疼痛、手部水肿程度及独立生活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39例患者经过为期12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共显效21例(53.8%),有效16例(41.03%);治疗后患侧上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上肢疼痛和水肿程度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独立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 结论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手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晚期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直至挛缩畸形,最终导致上肢功能受限。常规康复训练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仍欠理想,本研究对脑卒中所致的SHS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郭君  阮红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91-29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除了康复训练,同时给予压力治疗、功能性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Fud—Meyer评分、BI评分和疼痛一目测比(VAS)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是1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治疗照顾.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患肢疼痛、水肿及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 系统的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可见于12.5%~70%的病例,多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出现~([1])。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疼痛、水肿、关节僵硬,以及血管舒缩和营养障碍,症状可能涉及肩部和/或手,故称为肩-手综合征,又有学者称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征~([2])。其症状表现跟脑卒中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正确训练,肢位摆放,压迫性缠绕,冰疗,中药熏洗,对56例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56例患者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其病情有明显改善,共显效35例(62.5%),有效21例(37.5%)。结论: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性系统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电针+超短波)1个月,以Vugl—Meyer(FMA)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MA评分分别为18.35±3.61和9.63±2.30(t=16.30,P〈0.001),MBI指数分别为50.12±6.34和30.24±4.22(t=20.88,P〈0.001),患肢疼痛评分分别为2.26±1.62和6.48±2.18(t=13.16,P〈0.001),水肿程度评分分别为1.72±1.28和4.08±1.26(f=12.52,P〈0.001),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总有效率达84.38%。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使患者FMA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提高,患肢疼痛和水肿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常见并发症,早期可出现肩部、腕部、指间关节疼痛以及手腕部肿胀,随着病情恶化,可影响日常生活和手部功能[1].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是一种新型电动康复运动设备,具有"泵"效益,正确运用节律性运动模式,可通过空气压力自动驱使手腕背伸活动,从而改善手指麻痹、痉挛、肿胀等症状,解除肌肉紧张感,更好恢复上肢血液...  相似文献   

12.
段银枝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59-296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患肢疼痛、水肿消除情况,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水肿、上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 VAS、水肿评分下降, FMA、MBI 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医药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方法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8例确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采用现代Bobath运动训练;观察组(34例):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方法。中药:内服法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药,外治法采用中药熏洗治疗;针刺:采用毫针刺法进行辨证选穴结合局部选穴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疼痛程度,公分软尺测定手肿胀程度,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了解患者上肢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及患肢症状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肢肩痛、手肿胀及DASH评分(观察组:1.34±0.47,0.91±1.21,50.28±8.46;对照组:6.05±1.54,2.08±0.97,67.51±9.64)较治疗前相应评分(观察组:6.89±1.42,4.42±2.13,75.23±10.14;对照组:7.04±1.05,4.09±1.94,76.18±9.48)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24%)优于对照组(73.53%)(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刺方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痛、肿胀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在并发肩-手综合征时,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32%,约74.1%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最早在发病后第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本文对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 筛选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恢复期的常规康复诊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进行电针结合空气波疗法为期训练8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疼痛定量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s VAS)来评定患者的疼痛改善状况.结果 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均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是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东辉  董继革 《中国医刊》2011,46(11):58-59
目的 探讨物理疗法中超短波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超短波疗法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评分和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超短波疗法结合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对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A组、B组、C组、D组,每组患者15例,A组患者行冰水刺激疗法;对B组患者行压迫性向心疗法;对C组患者行药物治疗;对D组患者行超短波进行治疗,且均治疗5周,疗程结束后采用Fugal-Meyer量表对上肢关节的被动运动范围、上肢和手腕关节的运动功能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和水肿程度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各组病情明显有所缓解.疼痛和水肿程度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A、B、C、D 4组上肢功能Fugal-Meyer评分分别为(36.1±6.1)分、(36.6±4.2)、(36.5±5.8)分、(36.4±5.7)分,4组患者的上肢关节的被动运动范围也有极大改善(均P<0.01).结论 上述采用的几种疗法对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明显的效果.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要求或其他因素选择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陶文彪 《吉林医学》2012,(10):2060-206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83例SHS患者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康复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主动-被动运动训练法、冷-温水交替浸泡法及针灸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康复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3.68%。康复组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并发肩一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仅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应提倡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缩短病程和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