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张家口市狂犬病暴露者发病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张家口市2006-2011年狂犬病暴露者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张家口市2006-2011年共报告狂犬病35例,发病率为0.2/100万~2.9/10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5/100万。报告的狂犬病35例中,犬伤的33例,占94.29%;被来源不明无主犬伤17例,占51.51%;非诱发突然被动物致伤26例,占74.28%;伤及手部21例,占60%;潜伏期51~60d16例,占45.71%;伤口未处理18例,自行处理14例,村卫生室处理3例,规范性处理0例。仅有2例注射过狂犬免疫球蛋白,2例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结论暴露发病者没有对伤口进行规范性处,不进行或不及时进行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群众缺乏狂犬病防治知识。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尤其儿童的自我防护能力。及时有效的为暴露患者进行伤口处理,规范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与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978-2007年钦州市狂犬病发病情况、流行规律、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收集钦州市1978-2007年狂犬病疫情报表、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钦州市30年共发生狂犬病863例,年均发病率为0.99/10万,其中,1985年与1986年发病率分别为3.86/10万、4.36/10万,形成两个发病双驼峰,1991-2001狂犬病发病总体疫情较平稳且处于历史较低水平,2002年狂犬病疫情开始回升,2004年形成第3个高峰。男女病例数之比为3.5:1,30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占70.79%。以人口稠密、沿海和丘陵地区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潜伏期与咬伤部位有关,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暴露后疫苗接种只有31.3%。结论目前农村犬数量增多,而管理措施滞后。犬伤后得不到狂犬疫苗接种而引起狂犬病发病率升高为主要原因,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3.
赵克娜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344-1345
目的探讨平顶山市2006年—2010年狂犬病疫情流行情况。方法对2006年—2011年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上报的狂犬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狂犬病发病率观察。结果 2006年—2011年各区(县)发生狂犬病112例,死亡112例,病死率为100%,2010年发病率为0.2828/10万。结论狂犬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基本流行特征:犬为狂犬病主要传播宿主,受伤部位主要为上肢、头面部近中枢部位受伤,伤口处理率及规范化疫苗应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清远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收集2006-2010年清远市狂犬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清远市共报告狂犬病280例,年发病率介于1.24/10万~2.11/10万之间,病死率100%,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以清远北部农村地区较为严重,10月为全年发病最高峰,≥50岁人群报告发病占52.14%,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90.09%的病例由犬伤引起,59.05%的病例未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93.53%的病例未注射狂犬病疫苗。结论近年来清远市狂犬病疫情由较偏远的县(市)向市内中心区域迅速扩散,农村是重点防控地区,加强宣传教育以及落实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谢坤清  林立新  杨翼龙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2):1219-1220,1232
目的探讨梅州市2001-2006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为狂犬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梅州市2001-2006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运用Excel2003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共发病1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3/10万,病死率100%。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男女比例为1.76:1,发病职业以农民最多,占57.48%。结论梅州市狂犬病防制形势严峻,尤其是五华县。犬只密度高、犬免疫率低、疫区处理不彻底及群众防病意识不高是疫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加强犬只管理、提高犬免疫率、宣传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9-2011年晋中市狂犬病发病情况,了解其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011年晋中市狂犬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市2009-2011年狂犬病年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10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3∶1,以青壮年农民感染发病为多数。我市狂犬病平均潜伏期59d,病程4.25d。50%的病例未处理伤口,75%的病例未注射狂犬疫苗,所有病例未使用抗狂犬血清。结论晋中市狂犬病疫情正呈上升趋势,预防狂犬病,应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对犬实行"登、免、限、管、灭"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广泛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强犬伤情况及狂犬病疫情监测;提高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率;探索救治狂犬病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为狂犬病防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内蒙古地区2007年通过传染病疫情系统报告的狂犬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全区共报告狂犬病例6例,年发病率为0.025/10万,发病无季节性,男性5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6例病例全部死亡。结论加强狂犬病知识的宣传力度,降低疫苗价格,加强高发地区狂犬病的防治,加强农村牧区散养犬的管理,以降低内蒙古自治区狂犬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商开国  周安仁  邓亚华  梁文雄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1):1123-1124,1127
目的通过对2006年黄梅县狂犬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以探讨该县狂犬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该县狂犬病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2006年共报告狂犬病11例,年发病率为1.15/10万。年龄中位数为60岁、以老年和儿童发病多见,性别发病比例男︰女为5︰1,发病以农民为主,传播动物为犬。结论疫情呈流行趋势,可能与公众养犬数量增加、犬只免疫率低、防范狂犬病意识淡薄、暴露后未及时进行规范化处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孙瑞改 《吉林医学》2011,32(13):2619-2619
目的:分析邓州市近几年人狂犬病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邓州市2006年~2009年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邓州市2006年~2009年共发生狂犬病16例,死亡16例,病死率100%。年均发病率为0.26/10万,其中2006年9例,发病率为0.58/10万,2007年4例,发病率为0.26/10万;2008年2例,发病率为0.13/10万;2009年1例,发病率为0.065/10万。总体看来狂犬病疫情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于春夏两季,40~59岁为高发人群。结论:做好犬只管理,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规范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指导,是预防狂犬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我县麻疹发病特点,更好地指导我县消除麻疹工作.方法资料源于国家传染病疫情信息网华县疫情信息报告网,对我县2005年-2011年的麻疹病例进行了认真核对分析.结果2005年-2011年共发病39例,无死亡病例,2006年发生1次麻疹爆发流行.报告发病率:2005年发病率1.92∕10万,2006年发病率为3.00∕10万,2007年发病率,2008年发病率0.54/10万2009年发病率0.54/10万,2010年发病率2.42∕10万、2011年发病率1.24/10万.结论我县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流动儿童和麻疹疫苗下限月令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消除麻疹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广西来宾市2004~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巿狂犬病的流行学特征,为控制狂犬病发病率提供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个案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发生狂犬病145例,年发病率1.96/10万,死亡145例,死亡率100%。年发病高峰期为9~12月,感染潜伏期最短8 d,最长25年。暴露后患者接受狂犬疫苗注射占15.86%(23/145),全程免疫仅有4例,占3.28%(4/122),无一例及时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结论:高发病区以农村为主,与暴露人群没有及时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及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未完成全程免疫,犬免疫率低有直接关系。提示提高犬免疫率,宣传狂犬病预防知识,提高人群的自身保护率,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安市新城区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发病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新城区2006-2013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2013年合计报告腮腺炎3 259例、年均发病率93.24/10万,其中2006年发病150例、发病率为26.11/10万,2007年发病127例、发病率21.93/10万,2008年发病202例、发病率34.72/10万,2009年发病309例、发病率52.88/10万,2010年发病229例、发病率39.09/10万,2011年发病1180例、发病率200.09/10万,2012年发病655例、发病率110.08/10万,2013年发病407例、发病率67.93/10万;腮腺炎发病呈现规律的双峰分布,第1个发病高峰在4~7月,第2个发病高峰在10月至翌年1月、2月份,9月份发病率最低;5~14岁高发,发病率672.51/10万;9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1 084.22/10万;年均发病率69.50/10万,其中男性81.40/10万、女性57.07/10万(χ2=4.177,P=0.041)。结论:新城区腮腺炎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发病水平(全国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17.45/10万~33.89/10万);2006-2011年呈上升趋势,2011-2013年呈下降趋势;5~14岁是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巿狂犬病的流行学特征,为控制狂犬病发病率提供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个案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发生狂犬病145例,年发病率1.96/10万,死亡145例,死亡率100%。年发病高峰期为9~12月,感染潜伏期最短8 d,最长25年。暴露后患者接受狂犬疫苗注射占15.86%(23/145),全程免疫仅有4例,占3.28%(4/122),无一例及时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结论:高发病区以农村为主,与暴露人群没有及时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及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未完成全程免疫,犬免疫率低有直接关系。提示提高犬免疫率,宣传狂犬病预防知识,提高人群的自身保护率,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狂犬病近10年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广东省平远县、福建省武平县、江西省寻乌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01-2010年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共报告狂犬病例4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3/10万.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40%).发病地区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5∶1),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3.3%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 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狂犬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群众防病意识差、暴露后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和未注射狂犬疫苗是导致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远县近10年来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平远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平远县共报告狂犬病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4/10万;死亡16例,病死率为100%;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50%);发病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5:3),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7.5%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预防狂犬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犬类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将农民和学生作为预防狂犬病的重点人群,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和提高狂犬疫苗接种率,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安市新城区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发病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新城区2006-2011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合计报告腮腺炎2 197例,年均发病率为62.86/10万;其中2006年发病150例、发病率为26.11/10万,2007年发病127例、发病率为21.93/10万,2008年发病202例、发病率为34.72/10万,2009年发病309例、发病率为52.88/10万,2010年发病229例、发病率为39.09/10万,2011年发病1 180例、发病率为200.09/10万;2 197例病人中,发病时间在1~3月有383例(17.43%)、4~6月有627例(28.54%)、7~9月有432例(19.66%)、10~12月有755例(占34.37%);5~14岁发病率636.26/10万,8岁组发病率最高(1 028.80/10万);年均发病率62.86/10万,其中男性为75.71/10万,女性为49.41/10万(χ2=5.368,P=0.026)。结论:新城区腮腺炎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发病水平,有上升趋势,5~14岁是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增城市2002-2006年狂犬病流行形势及预防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6年增城市狂犬病疫情监测及现场调查资料,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共发生狂犬病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5/10万,病死率为100.0%。发病高峰在秋冬季,占总病例数的77.27%。男女性别比为2.1∶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18%。疫情首先在南部地区出现,随后逐步蔓延到中、北部地区,至2006年该市9个镇街中有8个镇街出现了病例。结论当前该市狂犬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8.
增城市健康教育促进防制狂犬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增城市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促进防制狂犬病效果评价,为制订有效的狂犬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消除狂犬病。方法增城市近几年来狂犬病呈不断上升趋势,又由于周边地区狂犬病疫情也较紧张,为迅速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开展了健康教育促进系列措施,提高整体人群预防狂犬病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结果2006年8月开展为期一年的《增城市健康教育促进防制狂犬病效果研究》项目,与项目实施前一年同期对比,狂犬病发病率下降58·34%,发病率由前一年的1·51/10万下降至后一年的0·61/10万。结论狂犬病可防不可治,通过健康教育促进,提高整体人群预防狂犬病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暴露后及时使用安全性、抗原性好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狂犬病疫情,乃至消除狂犬病。  相似文献   

19.
29例狂犬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增城市2002-2007年共报告的29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探讨其发病因素和特点,制定控制狂犬病切实可行有效的对策。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狂犬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2007年该市共报告狂犬病29例,年发病率在0.12-1.25/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0.59/10万,潜伏期在10-180d之间,年龄中位数为40岁,男女比为3∶1。结论有效控制狂犬病,应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做好暴露后及时对伤口规范处理和接种安全、抗原性好的狂犬病疫苗,开展狂犬病潜伏期狂犬疫苗查漏补种和暴露前免疫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广西崇左市2005~2012年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为狂犬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5~2012年崇左市狂犬病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崇左市2005~2012年共报告狂犬病116例,年均发病率为0.68/10万,病死率为100%.7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最多的是宁明县43例,其次是龙州县18例,江州区和扶绥县各16例,4县(区)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0.17%.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37∶1,发病主体以农民为主(78.45%),其次是学生(6.90%)和散居儿童(5.17%).夏秋季为狂犬病高发季节,农村地区养犬数量多,犬只免疫率低,伤口处理不及时和不规范,没有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毒血清或人源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导致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结论 加强对狂犬病高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控制犬只数量、提高犬只的免疫率,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狂犬病暴露后人群的治疗率是有效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