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入组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灌注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滴注治疗,连用14d,间隔7d为1个周期,对照组仅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于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K氏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不同介入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内科治疗稳定后,132例伴肝功能失代偿HCC患者接受不同介入模式治疗;3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穴TACE,A组雪,54例采用肝动脉节段性化疗栓塞治疗穴S-TACE,B组雪,42例采用S-TACE后序贯射频消融穴RFA雪和无水乙醇局部注射穴PEI雪的综合介入治疗(C组)。结果随访3~48个月,A组、B组和C组患者AFP复常率分别为23.3%、60.5%(P<0.05)和75.0%(P<0.01),瘤体缩小(>50%)分别占8.3%、31.5%(P<0.05)和54.8%(P<0.01和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9.4个月(P<0.05)和14.1个月(P<0.01和P<0.05),累计生存率6个月分别为22.2%、51.8%(P<0.05)和78.6%(P<0.05和P<0.01),12个月分别为5.6%、31.5%(P<0.05)和40.5%(P<0.05),24个月分别为0、9.3%和19.1%(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包括HBV DNA在内的14项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ICGR15、门静脉癌栓、治疗模式及AFP术前升高者介入治疗后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伴肝功能失代偿HC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HBV DNA阳性患者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内支架置入对不同类型下腔静脉(IVC)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84例肝癌伴IVC梗阻患者经MRA和(或)DSA检查,分为外压型和栓塞型IVC梗阻。其中,47例外压型IVC梗阻分为支架置入组26例(A组)和对照组21例(B组);37例栓塞型IVC梗阻分为支架置入组20例(C组)和对照组17例(D组)。有适应证患者,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果经治疗后,A组和C组患者近期(1周内)梗阻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6.2%和90.0%(P>0.05);中期(6周后)梗阻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4.6%和30.0%(P<0.05);支架内再梗阻率分别为30.8%和75.0%(P<0.05)。A组和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0d和120d(P<0.05)。C组和D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7d和55d(P>0.05)。结论对于外压型IVC梗阻,置入内支架能显著改善患者梗阻症状,延长生存期,主张积极施行内支架置入术;对于栓塞型IVC梗阻,置入内支架后发生再梗阻率较高,并不能延长生存期,可作为一种有限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胰腺癌多种治疗模式的疗效,评价胰腺癌综合治疗模式的价值。方法120例胰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成手术切除组、介入治疗组及其他治疗组,分别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9.3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33.4%。手术切除组(20例)中位生存时间15.4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56.4%;介入治疗组(58例)中位生存时间8.4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30.7%;其他治疗组(42例)中位生存时间9.3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6.3%。手术切除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临床受益率为43%,其他治疗组临床受益率为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控制疾病进展、适当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介入治疗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作为首选姑息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确诊AIPC患者按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介入治疗组23例在内分泌治疗(药物加手术去势)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定期灌注化疗,对照组15例采用内分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介入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最大尿流率在治疗后6个月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年随访,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2%与2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AIPC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石明超  房绍宽  李东 《工业加热》2008,(12):874-876
目的评价急性脑栓塞(AES)动脉溶栓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或rt-PA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IAT)治疗AES患者21例,并选择同期未行溶栓治疗的AES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后24h NIHSS评分、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血转化(HT)及病死率等。结果①IAT治疗后脑血管造影结果:血管总再通率为61.9%;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及基底动脉(BA)再通率分别为83.3%、2/7和1/2。②治疗后24h NIHSS评分IAT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05±5.61比14.83±4.05,P<0.05);IAT组预后良好(mRS0~2分)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7%比35.7%,P<0.05);③IAT组与对照组相比,HT发生率(28.6%比16.8%)、患者病死率(19.1%比16.7%)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没有患者死于HT。结论IAT治疗AES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分别接受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和单纯介入疗法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51例肝癌患者进行随访和分析,其中74例进行介入疗法的同时加服中药金龙胶囊,77例进行单纯介入疗法,记录治疗前后生物学标志改变,并在各组指标均衡可比的基础上,采用Kappa Menire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平均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51例肝癌患者中位生存14个月。治疗前两组资料各指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组间均具可比性。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8.5个月,单纯介入疗法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7个月,经Log Rank检验,两组中位生存期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32,P < 0.01)。两组病例疗效、生活质量变化(KPS 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的比较,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介入化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索心理护理路径法对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接受125I植入治疗的13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依据心理护理路径来实施心理护理。实施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 36评测两组状况并进行t检验。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分别为(43.76±6.25)分和(46.16±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92,P<0.001)。干预后观察组TCSQ评分中的PC和NC分值分别为(41.61±4.82)分和(20.53±5.88)分;对照组的PC和NC评分分别为(37.32±4.62)分和(22.80±6.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组间pc/nc=5.944/-3.316,P<0.01)。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74.58±8.68)和(71.53±8.16)分,情绪功能分别为(79.46±10.05)和(75.13±15.09)分,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76.69±7.52)和(65.34±18.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路径法让护士更加清晰心理护理工作的内容,使护士有计划、主动地完成心理护理工作,使患者获得了期前性、个体性、全面性的心理护理平缓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EGV)联合部分脾栓塞(PSE)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双介入组和外科手术组,分别行PEGV联合PSE治疗和断流术。随访24个月,行胃镜、腹部超声、肝功能和凝血系列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入组5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相应治疗。在双介入组,术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分别是(2.33±0.65)×10 9 /L和(3.63±1.05)×10 9 /L,术后24个月分别是(7.98±3.0)×10 9 /L和(163±91)×10 9 /L(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1.47±0.25)cm,术后24个月为(1.31±0.23)cm(P<0.05);术后24个月11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自Ⅲ级降至Ⅱ级,6例患者自Ⅱ级降至Ⅰ级。1例患者出现门脉血栓。术后24个月再出血率为16%(4/25),3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在外科治疗组,术前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是(2.2±0.60)×10 9 /L和(41.0±12.5)×10 9 /L,术后24个月分别为(9.3±2.56)×10 9 /L和(321±12.5)×10 9 /L(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1.43±0.22)cm,术后24个月(1.28±0.18)cm(P<0.05);术后24个月13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自Ⅲ级降至Ⅱ级,7例患者自Ⅱ级降至Ⅰ级。4例患者术后出现门脉血栓。术后24个月再出血率为20%(5/25),2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2例患者死于术后肝功能衰竭。结论PGEV+PSE双介入治疗在控制再出血以及提高血细胞数量方面显示出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随访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3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25例,用形象类比(VAS)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下腰部功能活动障碍(OLBPDQ)量表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大于1年的生活质量,并观察骨水泥渗漏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末次随访平均36.5个月(13~42个月)。术前、术后1d、3、6个月及1年以上随访时VAS疼痛分值分别为8.96±1.11、4.58±2.56、3.16±2.28、2.11±0.27、1.63±0.21;ADL量表(Barthel指数)术前、术后分别为54.34±13.21、84.28±18.30,较术前提高了55%;OLBPDQ量表穴ODI指数雪术前、术后分别为25.64±13.84、17.52±10.71,较术前下降了32%。两组间P值均<0.05。术后CT证实少量骨水泥渗漏5例,平均随访32个月均无临床症状。结论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仅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而且可长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少量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对患者长期生命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支气管灌注化疗(BAI )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方法、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入选的20例肺癌患者分为A组(单纯氩氦刀组)和B组(氩氦刀联合BAI 组),分别行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及氩氦刀+BAI 治疗。治疗后4周开始行CT或DSA随访,通过肿瘤区CT值变化、CT灌注成像、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及生存期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分析采用Breslow方法,分别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期曲线图。结果本研究80%(16/20)的病例冰球覆盖率>90%。两组间冰球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值变化(16.73±9.43)Hu ,B组(15.29±6.98)Hu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前后BF、BV、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V差异有统计学(P<0.05)。B组疗效优于A组。20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期7~20个月,A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为1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存率优于A组。结论氩氦刀冷冻联合BAI 治疗直径>3cm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氩氦刀。CT灌注成像是评估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疗效的新手段,具有准确、敏感、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姜末穴位外敷加恩丹西酮与单用恩丹西酮在预防含铂化疗药介入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肝癌患者将接受含铂化疗药物动脉灌注,并且加用恩丹西酮预防恶心呕吐,以姜末(试验组)或安慰剂(对照组)穴位贴敷,采用罗德恶心呕吐指数表对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肝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姜末穴位贴敷可明显降低患者介入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介入后0~12、12~24、24~36、36~48、48~60、60~72h试验组恶心、呕吐等方面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8~60h试验组干恶的发生率无显著改善(P>0.05),其他时段干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姜末穴位贴敷使得介入后恶心呕吐程度明显减轻:试验组在61~72h时所测得的恶心、呕吐、干恶程度均值为0.45、0.25、0.19,而对照组恶心、呕吐、干恶程度均值分别为:2.77、0.87、0.97(P<0.05)。结论姜末穴位贴敷可明显降低肝癌患者使用含铂化疗药介入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减轻肝癌患者使用含铂化疗药介入后恶心呕吐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数—— — 踝臂指数(ABI )、弹性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振动觉阈值(VPT)之间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664例,其中男362例,女302例;共1328条腿。根据ABI 检测分成ABI <0.9、0.9~1.3和≥1.33组,观察其与VPT的相关性;观察PI和RI 与VPT的相关性。结果当ABI <0.9和ABI ≥1.3时,VPT分别与ABI 成负相关(r=-0.57,P<0.05)和正相关(r=0.61,P<0.05);VPT与PI成负相关(r=-0.68,P<0.05),与RI成正相关(r=0.83,P<0.01)。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心率、血压、血脂、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后,多元逐步回归提示只有RI与VPT独立相关(SE犤B犦=0.471,P<0.05)。结论T2DM患者中,周围动脉狭窄或硬化越严重,其振动觉阈值越高,即神经病变越严重,其中血管阻力指数与振动觉阈值成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前行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6年资料完整的早期宫颈癌132例,其中试验组70例,子宫根治术前行经导管介入化疗栓塞术,对照组62例单纯行宫颈癌根治术。试验组在介入术后观察患者短期临床症状,妇科检查观察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形态学变化,评价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试验组术后14d行宫颈癌根治术。两组根治术中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观察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脉管侵犯、阴道切缘侵犯等高危因素指标。长期随访患者生存及肿瘤情况,统计3年期生存率及复发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介入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妇科镜检肿瘤体积均有缩小,部分完全缓解,短期介入治疗总有效率达87.14%。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394±104)ml 和(3.64±0.62)h,较对照组(466±110)ml 和(4.51±0.57)h明显减少(T检验,P<0.05)。术后病理学比较,试验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阴道切缘侵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脉管侵犯在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随访3年期间,试验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3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术前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鉴别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因素的异同点。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7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根据DSA表现将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52例)和动脉血栓形成组(2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发病时间、梗阻部位、发病肢体性质、临床表现、缺血程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动脉栓塞部位好发于髂股动脉(χ2 = 5.44, P < 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病变可累及多个部位(P = 0.02)。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χ2 = 4.15, P < 0.05)和运动障碍(χ2 = 9.42, P < 0.05) 较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对侧动脉搏动相对正常 (χ2 = 18.10, P < 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χ2 = 10.01, P < 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χ2 = 9.11,P < 0.05),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χ2 = 5.44, P < 0.05)。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合并糖尿病(χ2 = 12.37, P < 0.05)、高血压(χ2 = 7.96, P < 0.05)及吸烟(χ2 = 8.18, P < 0.05)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者(χ2 = 14.00, P < 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χ2 = 4.24, P < 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 有助于鉴别两者的临床因素包括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对侧动脉搏动情况),梗阻的部位,既往有无间歇性跛行及栓塞史,缺血程度及外周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Graves病(GD)介入治疗前后凋亡调节蛋白Fas、FasL、Bcl-2、Bax、P53表达改变,了解GD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凋亡因子表达情况及凋亡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5例GD患者的150μm 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于术前、术后44例次成功穿刺甲状腺取标本行切片免疫组化分析,其中术前15例次、栓塞术后1年内16例次、术后1年以上13例次。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积分法检测GD患者Fas、FasL、Bcl-2、Bax及P53表达情况。结果①术后15例中9例停药6个月以上无复发,为长期缓解,6例少量抗甲状腺药物(ATD)维持(用药量<术前用药量的1/4,甲状腺功能正常)为好转。②Fas和FasL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均高于术前GD甲状腺组织(P<0.05)。③术后1年内组与术前组Bax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均较强(两组比较,P>0.05),但术后1年以上Bax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高于术前组(P<0.05);Bcl-2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别。④术后P53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D后促凋亡基因Fas、FasL、Bax及P53表达增强,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无增强。表明GD介入栓塞治疗是从甲状腺腺体细胞凋亡调节的水平发挥了有效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采用非离子低分子对比剂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于肾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单纯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前后肾功能的差异;评价氯沙坦对于冠脉介入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我院收治的171例患者分3组,第1组为造影阴性组(CAG熏73例),第2组为常规介入治疗组(PCI熏52例),第3组为介入治疗+氯沙坦组(46例);研究对比剂对3组肾脏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在检查前及术后的第1、3、7天分别测试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血肌酐),然后比较对比剂碘佛醇应用前后各组的差异。结果各组血肌酐均无明显变化,而PCI组尿微量白蛋白比CAG组的患者高(P<0.05);在氯沙坦干预后,PCI后尿微量白蛋白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CAG和PCI时,非离子低分子对比剂对肾功能(血肌酐)无明显影响,而尿微量白蛋白在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PCI组中更明显;氯沙坦能降低PCI术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可能具有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肝肿瘤患者进行术后护肝治疗,治疗组在TACE后静脉滴注S-腺苷蛋氨酸1000mg /d;对照组TACE后静脉滴注甘利欣30ml/d(含甘草酸二铵盐150mg )治疗。两组均在TACE术前第1天,术后第2、4、8天抽血查肝功能。结果肝功能各指标在TACE前后均发生明显变化,术后第2天ALT、AST、TBIL及DBIL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第4天起各指标开始逐渐下降。治疗组总TACE前TBIL、DBIL、ALT和AST与术后第8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AST及TBIL、DBIL在TACE术后第8天有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及白蛋白(A)TACE前与术后第8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15例(60%)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出现下降。结论S-腺苷蛋氨酸对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有保护肝功能作用,近期保护急性肝损害疗效满意。S-腺苷蛋氨酸还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增加TACE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18例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患者,按Drake标准分为小型10例、中型6例、大型2例,应用Onyx胶共行24次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经治疗后,完全栓塞12例(66.7%),致残(症状较术前加重)2例(11.1%),其中中型组完全栓塞3例(50%),与小型组完全栓塞9例(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病例。供血动脉长度大于2cm与小于2cm完全栓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nyx胶栓塞治疗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畸形团大小和供血动脉长度对完全栓塞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