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比较膀胱动脉栓塞与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髓移植术后重度出血性膀胱炎(HC)的疗效。方法 收集自2008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共34例重度HC患者,根据病情采用选择性膀胱动脉栓塞或髂内动脉栓塞控制出血,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结果 ①34例患者共采用37次栓塞治疗,双侧髂内动脉栓塞14例(A组),血尿消失10例,术后于3~14 d(平均5 d)止血;血尿明显减少1例,手术满意率71%;双侧膀胱动脉栓塞20例(B组),血尿消失16例,术后于2~15 d(平均4 d)血尿消失。3例术后血尿减少,满意率80%。②A组术后疼痛程度2~8分(平均5分),B组术后疼痛程度0~5分(平均3分)。栓塞后综合征(尿频、尿急、发热、腹痛等)持续时间:A组3~10 d(平均4.5 d),B组为2~10 d(平均3.5 d)。结论 ①膀胱动脉栓塞和骼内动脉栓塞两者栓塞效果无明显差异。②选择性膀胱动脉栓塞后反应更轻,持续时间更短,应首选膀胱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新型栓塞剂海藻酸钠微球(KMG)用于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49例子宫肌瘤患者在应用KMC经UAE术前3~7 d及其后1、3、6个月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二维声像图、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栓塞6个月后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缩小35%~90%),早期瘤内回声明显增强,后出现液性暗区、钙化等改变,术后肌瘤内血流完全消失.结论 KMG是一种有效的用于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栓塞剂,而超声对评价其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的长期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大、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5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治疗。依据术中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大小不同分为大颗粒(2 mm × 2 mm × 2 mm)组 17 例和小颗粒(560 ~ 710 μm)组35 例。选取术后3个月栓塞范围在30% ~ 40%的40例进行分析,其中大颗粒组16例,小颗粒组24例,观察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及术后反应。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WBC、PLT、RB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大颗粒组Ⅱ、Ⅲ度疼痛分别为13%(2/16)和38%(6/16),小颗粒组分别为42%(10/24)和4%(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疼痛持续时间在大颗粒组为5 ~ 20 d,平均(11.4 ± 4.8)d,小颗粒组为0 ~ 8 d,平均(3.8 ± 2.2)d,小颗粒组术后疼痛较大颗粒组轻(P < 0.05),发热、呕吐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大、小颗粒组术后3个月外周血象改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小颗粒组术后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4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经超选择性插管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入PVA微粒栓塞治疗,术后6、9个月随访复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并对临床上治疗效果与多种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UAE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尤其以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最为明显,栓塞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5.6%,9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8.4%.盆腔内血管解剖、内分泌、栓塞技术及肌瘤类型等因素影响子宫肌瘤栓塞后的疗效.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UAE术治疗的11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月经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子宫体积、月经量变化,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栓塞后综合征、闭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11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3%(92/116),无效为20.7%(24/116)。术后3、6、9、12个月随访显示,平均 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痛经总缓解率为90.5%(105例);子宫体积较术前分别缩小29.5%、42.4%、48.7%、53.7%,缩小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月经量完全恢复正常96例(82.8%),减少12例(10.3%),稀少3例(2.6%),闭经5例(4.3%)。术后剧烈腹痛1例(0.9%),高热1例(0.9%),闭经5例(4.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35岁、子宫腺肌病血供类型、子宫动脉卵巢支显影、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JZ)厚度≥10 mm为UAE术临床疗效独立影响因素[OR(95%CI)值>1,P<0.05]。结论UAE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期疼痛,减少子宫体积及月经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多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UAE后即时疼痛发生率为90%~100%,术后疼痛发生率为80%~90%,疼痛可以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治疗.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PCEA法镇痛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其间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康复质量;PCEA配方中加入氟哌利多(0.005%)可以减少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单发与多发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34例子宫肌瘤患者,按肌瘤数量分为单发组(n = 17)与多发组(n = 17),用PVA、海藻酸钠(KMG)颗粒行栓塞治疗,用症状调查表记录术前与术后的症状情况,用超声观察术前、术后肌瘤及子宫体积、肌瘤钙化情况。结果 多发子宫肌瘤以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94.1%),单发肌瘤以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或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但一侧优势供血(P < 0.05);术后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单发组平均7.6年,多发组7.0年。UAE对于治疗单发与多发肌瘤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UAE术后症状均得到持续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AE术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均较术前缩小(P <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E术后肌瘤钙化单发组为11例,多发组14例(P > 0.05),远期随访原肌瘤治疗后复发4例(单发组3例,多发组1例);新发肌瘤7例(单发组3例,多发组4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怀孕情况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UAE治疗单发与多发子宫肌瘤均具有良好远期疗效,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能持续缩小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TACE),随机分成3组:行利多卡因-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n=40);TACE术前行利多卡因团注者为B组(n=40),单纯TACE为C组者(无利多卡因组,n=40).术后疼痛程度用一主观指标评价(即视觉模拟等级-VAS 0-10 )和一客观指标评价(术后肌注镇痛剂的使用数量),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通过DSA来评价.结果 3组间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防治措施.方法 56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术后均出现疼痛,按对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症组与预防组,分别为31例和25例.通过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评价2种处理方法有无差异.结果 2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疼痛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疼痛持续时间预防组显著较短.结论积极地做好预防处理能有效地减轻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提高介入治疗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栓塞材料在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中产生栓塞后反应(栓塞综合征)的情况.方法 39例肝硬化合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11例使用钢圈栓塞,15例使用明胶海绵栓塞,13例使用PVA颗粒栓塞.栓塞面积一般在70%左右.结果 39例均达到治疗效果,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钢圈组、明胶海绵组及PVA组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1.8%、100%和100%.钢圈组术后第2~5天为疼痛最严重时期,明胶海绵组及PVA组术后1~7 d为疼痛严重期.33例患者出现中度发热(38.5℃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