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布-加综合征(Budd?蛳 Chiari 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诊断为BCS合并IVC血栓形成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及IVC置管溶栓治疗。剔除溶栓治疗后IVC血栓部分溶解患者,共纳入IVC急性血栓(溶栓治疗后IVC血栓完全溶解)患者13例,IVC慢性血栓(溶栓治疗后IVC血栓未见明显溶解)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在IVC急性血栓患者,血栓在SE序列T1WI上多为低、等信号表现,在FSE序列T2WI多为高信号表现。在IVC慢性血栓患者,血栓在SE序列T1WI上多为等、高信号表现,在FSE序列T2WI多为低或等信号表现。另外,比较IVC急性与慢性血栓患者的磁共振血管增强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蛳 MRA)发现,急性血栓多为中心性腔内充盈缺损(12/13),而慢性血栓多为偏心性腔内充盈缺损(6/1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慢性血栓附壁率高于急性血栓(83% 比 23%),且急性血栓内对比剂渗入的概率明显高于慢性血栓(54%比 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MRI对急性血栓诊断的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83.3%。结论 MRI检查在诊断BCS合并IVC血栓及急、慢性程度判别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钝性开通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96例患者中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33例,其中15例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透视下,使用开通导丝开通闭塞段下腔静脉.结果 96例技术操作全部成功,下腔静脉开通率100%,未出现心脏压塞、下腔静脉破裂、胸腔出血、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钝性破膜开通下腔静脉闭塞段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许伟  祖茂衡 《工业加热》2012,(9):707-710
【摘要】 循证医学理念带来了现代临床医学的深刻变革,循证医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作为现代医学极具发展潜力的介入放射学, 引入循征医学思想指导介入治疗决策, 是介入放射学能否持久、 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布-加综合征是充分体现介入治疗优势的重要范例。以循证医学本质为基础, 作为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方法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整体疗效的迫切要求, 也是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化治疗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中,由于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在临床普及推广应用,且已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进展,医学影像引导技术和介入器材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中远期疗效,扩大了介入治疗BCS的适应证。现就BCS介入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静脉闭塞的再通是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难题之一。我们采用经皮肝和经颈静脉穿刺成功地开通7例肝静脉开口处膜性闭塞,其中肝右静脉5例,肝中静脉2例;3例合并下腔静脉闭塞者又给以下腔静脉开通。肝静脉再通后,肿大肝脏即刻缩小,腹水吸收,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11(±0.72)kPa 降至1.86(±0.34)kPa。肝静脉开口处隔膜向下腔静脉内膨出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开通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建立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导丝轨迹是本方法的特征,本方法的优点是可最大程度的减少肝脏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HC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从而提供治疗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 - 2010年7月收治的1240例BCS患者中合并HCC者36例,对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BCS合并HCC主要发生在下腔静脉膜性阻塞病变中(33/36),发病平均年龄47岁,术后生存时间为14 ~ 6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32.5个月;完成随访的30例中8例BCS术后发生HCC者生存时间为BCS术后18 ~ 62个月,平均37个月;22例BCS术前诊断合并HCC者有效生存时间为BCS术后14 ~ 56个月,平均30.8个月。结论   对于BCS合并HCC者应先行肿瘤TACE或TAI治疗再行BCS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回顾我国15年来在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我国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强调今后在布-加综合征研究的重点是开展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搅拌溶栓技术在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04年8月-2009年3月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5例,首先经股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造影,而后开通下腔静脉,再采用搅拌溶栓技术溶解血栓,直至血栓完全消失,最后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随访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5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患者均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采用搅拌溶栓后血栓均完全消失,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术后随访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再次形成,无一例下腔静脉再阻塞。结论搅拌溶栓技术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能一次性完成整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自2009年1月—2012年8月4例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局部治疗情况。结果 3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术治愈,1例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方法治愈,未见瘤腔残留,随访7 d ~ 3个月无复发。结论 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主要与股动、静脉解剖关系的变异,大直径球囊的使用等因素有关,而超声引导下局部治疗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下腔静脉闭塞伴血栓形成,在作成形手术时既能有效地保持下腔静脉再通,又能避免肺栓塞发生,我们对3例下腔静脉闭塞伴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了 PTA 和 stent 置入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支架置入后,下腔静脉通畅,无肺栓塞发生。支架具有支撑血管和压迫固定血栓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肝静脉、腔静脉梗阻的发生率很低,术后急性发生常与手术技术因素有关,较晚发生常因为吻合口内膜增生与纤维组织瘢痕生成所致。一般临床表现包括移植肝失功能、肝淤血、腹水、腹痛等。腔内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安全、有效,可以获得长期的血管开通。球囊成形术技术成功率高,但容易再狭窄,对于成人或肝静脉具有成人腔径的儿童患者,支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肝癌所致下腔静脉梗阻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6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有腹胀、腹壁静脉曲张和下肢浮肿等.均为肝右叶病变压迫侵蚀下腔静脉所致的狭窄阻塞.治疗方法采用先溶栓,而后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结果 6例患者狭窄阻塞的下腔静脉均开通成功,下腔静脉血流通畅,压力由术前的4.0kPa(1kPa=7.5 mmHg)降至2.1 kPa,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开通由于肝癌所引起的下腔静脉狭窄阻塞,疗效肯定,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Budd-Chiari综合征(BCS)下腔静脉(IVC)阻塞区的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对13例BCS患者IVC阻塞区进行钳夹活检,对取得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钳夹活检技术成功率100%(13/13),病理阳性率92.3%(12/13).镜下见单纯混合血栓1例;纤维结缔组织11例,其中伴血栓形成3例,伴炎性细胞浸润8例,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或黏液变性.结论 BCS的IVC阻塞可能为局部炎症引起血栓形成并逐渐机化和纤维化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可回收内支架以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型Budd-Chiari 综合征(BCS)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型BCS病变特点,设计可回收内支架.4例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型BCS,行钝性破膜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可回收内支架压迫血栓,再使用大球囊充分扩张闭塞段,完全开通闭塞的下腔静脉.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待血栓消失后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将可回收内支架取出.其中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血栓者同时在原闭塞段置入"Z"型支架,术后彩超随访.结果 4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血栓短期内消失,可回收内支架顺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滤器保护下血栓抽吸和/或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腔静脉漂浮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继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将Aegisy滤器置入血栓近端,打开但不解脱释放,再次穿刺股静脉引入8 F导引导管抽吸血栓,血栓脱落于滤器内再于滤器内抽吸并收回滤器,清除其内残余血栓后重新置入,抽吸髂、股及腘静脉内血栓,遇患侧髂静脉重度狭窄/闭塞予以球囊及支架治疗,3~4周后收回滤器。对下腔静脉置管或恶性肿瘤继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患者,在颈静脉入路临时滤器保护下行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术,以固定血栓,预防脱落,术后收回临时滤器。术后1、3、6、12个月复查彩色超声,12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 34例下腔静脉漂浮血栓继发于DVT,2例分别继发于下腔静脉置管和腹膜后纤维肉瘤,均采用下腔静脉植入支架治疗,支架植入过程无血栓脱落。34例DVT患者中27例滤器内可见少量捕获血栓;髂静脉无狭窄6例(右侧4例,左侧2例),重度狭窄28例(右侧3例,左侧25例),接受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30例滤器收回,4例永久植入。中位随访29(6~35)个月,随访期间下腔静脉支架通畅。1例肿瘤患者术后7个月因多发转移去世,2例髂静脉支架闭塞,予支架内球囊扩张后开通闭塞血管。结论 健侧股静脉入路可回收滤器保护下大腔导管抽吸快速清除DVT继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是一种便捷、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颈静脉临时滤器保护下植入下腔静脉支架,可固定深静脉置管或恶性肿瘤继发的孤立下腔静脉漂浮血栓,降低肺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 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继发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前后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0枚,3例支架内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溶解血栓,2例术后出现肺栓塞,经过血栓抽吸+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1例3个月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复发,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上腔静脉重新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某一参数的节段式多级泵导叶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传统的径向导叶(正、反导叶)与空间导叶对泵性能的影响并进行试验验证。以通用CFD软件NUMECA为计算平台,分别对叶轮加径向导叶及空间导叶流场进行分析,发现空间导叶在大流量区容易获得较好性能,但在小流量区损失较大,扬程曲线容易出现驼峰。在小流量区径向导叶性能要优于空间导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方法选择和疗效的评估.方法 36例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9例,B级21例,C级6例.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及胃镜检查,31例患者行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介入治疗方法:经颈静脉(股静脉)-下腔静脉途径行肝静脉(或副肝静脉)开通;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途径行肝静脉开通;经颈静脉行肝内门-腔静脉支架分流术(改良式TIPS).术中常规行肝静脉、门静脉造影和测压和下腔静脉造影,术后给予护肝、抗感染及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和双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