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铁蛋白(Tf)对p53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介入技术与Tf联合应用对基因治疗肝癌的双重靶向作用。方法应用pCMV-myc-p53质粒与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复合物,转染3种肝癌细胞株LM6、Hep3B、YY以及正常肝细胞株L02,以不同浓度Tf(0、10、25、50及100μg)介导转染,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细胞株中p53表达情况,并对Tf影响p53转染效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再建立兔VX2肝癌动物模型,经介入导管输注Tf-质粒-脂质体复合物,提取肿瘤组织蛋白,蛋白印迹法检测P53表达。结果4种细胞应用p53-脂质体复合物以及不同浓度Tf转染后48h的蛋白印迹法检测,发现Tf在10~100μg可明显增强p53-脂质体的转染效率,且转染效率随Tf浓度增加而增强。动物模型组织提取蛋白检测结果,显示Tf明显增强P53蛋白表达。结论Tf能增强脂质体-基因转染,介入技术与Tf联合双重靶向对肝癌的基因治疗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动脉灌注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晚期肝癌30例,治疗组14例,对照组16例。根据造影表现决定灌注药物的靶动脉,治疗组在靶动脉注入p53基因,每次用10 12 VP,加羟基喜树碱20mg,每周1次,连用3周为1疗程,14例患者分别接受1~4疗程的治疗。对照组给予羟基喜树碱20mg肝动脉灌注。结果治疗组生存期最小14d,最长405d,平均238.1d。对照组生存期最小18d,最长167d,平均80.7d。两者相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有效。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rus p53,Ad-p53)已被用于与多种局部治疗方法联合治疗肿瘤。本文介绍在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Ad-p53,应该重点研究两者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抗肿瘤的协同作用。提出瘤内注射是首选的基因给药途径,建议单个肿瘤注射Ad-p53的最低用量,以及注射Ad-p53后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介绍以p53为靶点的治疗方法有好几种理论基础,有些方法甚至相互对立,因此在治疗前须先明确要对p53进行激活还是抑制。最后提出应用Ad-p53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应慎重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段性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S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93例中、晚期肝癌分为两组,48例亚段性肝动脉超选者行STACE治疗,45例未超选到位者在肝总、肝固有或肝左、右动脉内行TACE治疗.结果 STACE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优于TAC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5、1、1.5、2年生存率,STACE组分别为100%、81.3%、64.6%、56.4%,TACE组为86.7%51.1%、26.7%、6.7%.结论 STACE是中、  相似文献   

5.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其中基因治疗是当前热点问题。本文对肝癌基因治疗的几个方面: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联合基因治疗、基因载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原发性肝癌分为3组。A组(常规组)38例,采用常温动脉灌注化疗及常温碘油栓塞。B组40例,采用热化疗及常温碘油栓塞。C组38例,采用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B组加C组为热疗组。结果热疗组肿瘤缩小率优于常规组,3组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无显著性差异。6、12、18、24个月生存率常规组分别为97%、58%、39%和18%,热疗组分别为99%、79%、57%、36%。B组和C组间在肿瘤缩小率及生存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疗效,而对肝功能无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杨进全  吴宁  赵军  邢丽 《工业加热》1998,(4):217-219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经导管急诊溶栓治疗的时机、方法、溶栓药物及用量、观测指标等,以期保全肢体、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材料和方法: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8例,就诊距发病时间4~24小时,均为单侧肢体多条动脉栓塞,急诊经导管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5000~10000U/kg 冲击治疗,并持续滴注。3例留置导管,溶栓前后行 DSA 以判断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1~26小时症状全部消失,全部治愈。结论:急诊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疗效确实,关键是要早期并在严密监护下行大剂量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彩霞  冯艳  谷涛 《工业加热》2010,(10):800-804
目的   探讨p53介入治疗对VX2兔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开腹方法将VX2瘤细胞分别植入4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左叶,建立VX2兔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12只/组),分别进行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A组、B组、C组分别注入水化碘油、Ad p53、Ad p53+水化碘油。术后1周处死肿瘤兔,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实验组(A,B,C组)观测到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纯碘油栓塞后,肿瘤区MMP 2、PCNA表达略有降低,VEGF表达略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d p53组与 Ad p53+水化碘油组的MMP 2、PCNA及VEGF的表达阳性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转移组的MMP 2、PCNA及VEGF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组(P < 0.05);MMP 2与VEGF及PCNA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 < 0.05)。结论 MMP 2、VEGF及PCNA的增高预示着肿瘤高转移、高增殖能力,肿瘤血管高形成能力。Ad p53及Ad p53+ 碘油介入治疗可抑制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转移。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胃左动脉注入VX2瘤粒建立兔胃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DSA导引下经股动脉将0.5 mm×0.5 mm VX2瘤粒注入18只新西兰大白兔胃左动脉。术后2、4 d分别随机处死3只实验兔,获取胃大体标本并作病理学分析;术后7 d剩余实验兔作胃左动脉DSA和食管胃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即刻处死3只兔作病理学分析;余9只实验兔待其自然死亡,记录生存时间。结果 实验兔胃癌建模成功率为100%(18/18)。术后2、4 d,大体标本可见胃底近大弯侧局部黏膜水肿、溃疡形成,镜下见局部黏膜缺失呈溃疡改变,黏膜下水肿明显,局部动脉血管内可见癌栓。术后7 d剩余实验兔全部存活,胃左动脉DSA见胃底贲门处富血供病灶,染色明显;气钡双重造影见胃底贲门处黏膜紊乱,病灶区域见压迹及双边征;大体标本见胃底部病灶呈火山口样溃疡,周边黏膜明显充血、紊乱;镜下见肿瘤细胞聚集于肌层并向黏膜及浆膜层侵犯。剩余实验兔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 d,大体标本见胃病灶穿孔,周边黏膜紊乱伴明显充血水肿;镜下见肿瘤侵犯胃壁全层。结论 DSA引导下经胃左动脉输注VX2瘤粒可成功建立兔胃癌模型,可用于介入动脉化疗栓塞、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等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的3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为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患者介入术程顺利,术后采用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共进行76次(平均每例2.4次)介入治疗。随访3~36个月,术后3、6、12个月完全缓解率(CR)均为0,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8.1%、38.7%、29%,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8.7%、29%;6个月、1年及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7.4%、58.1%、19.3%;6个月、1年及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8.7%、25.8%、12.9%。全组患者均未见急性肝衰竭、肝脓肿、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87.1%患者出现发热。结论 采用经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TAE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CDCN—90—6型井式气体渗氮炉是我厂对大型柴油机齿轮、活塞销等重要零件进行氮化处理的设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对该炉采用微机控制。通过近年来的使用证明,利用微机控制氮化过程,实现氮势的自动控制,不仅消除了因生产运转上的差错和操作人员水平不同等原因引起的质量波动,而且提高了生产  相似文献   

12.
赵倩  颜志平 《工业加热》2017,(11):1052-1056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肝脏最常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外科手术不能切除中晚期肝癌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载药微球TACE术是一种新兴治疗方式,能够持续缓慢释放化疗药物,提高药物局部浓度,降低全身血药浓度。在超选择基础上,直径>100 μm载药微球TACE术安全有效,在肿瘤缓解率、减少手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较传统TACE术具有优势,对中期、Child- Pugh B级、体能活动状况1级、有两叶病变、复发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及当地医疗条件、医务人员能力、医保政策等限制了载药微球临床应用。载药微球TACE 治疗肝癌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估不同配比浓度国产灌注剂的材料性能,探讨国产灌注剂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将国产灌注剂按粉液比(g/ml)为2∶1、3∶2、4∶3,及粉剂中BaSO4的百分比为0、10%、20%、30%,分成12个组,每组8个样本,测定其聚合时间、CT值、强度和刚度.对结果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粉液比例及粉剂中BaSO4的百分比的改变,国产灌注剂的聚合时间、CT值、刚度和强度明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改变国产灌注剂的配比浓度,可使其获得较满意的材料性能,其在椎体成形术中有良好的应  相似文献   

15.
论述在均热炉加热过程中的阶梯式供热方式。通过生产实验对比指出,该工艺与普烧法相比可节能20% ̄49%,说明采用合理加热工艺操作也是实现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敖劲  张跃伟  徐克 《工业加热》2011,(12):1010-1013
摘要】 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手段之一,明胶海绵一直作为重要的栓塞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各种类型栓塞剂不断研制并应用于肝癌TACE治疗,但作为最传统的栓塞剂,明胶海绵微粒近年来在肝癌介入治疗领域也取得诸多进展。本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时所需BaSO4粉的合适消毒方法.方法将BaSO4粉分成干热法消毒组及环氧乙烷消毒组,对其分别进行细菌培养;然后选择2种消毒法制备的BaSO4粉,将灌注剂按粉液比(g/ml)为3∶2,而粉剂中BaSO4的百分比为20%,分别进行调配.每组制备6个样本,测定其聚合时间、CT值、强度和刚度,对结果进行2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2种消毒法制备的BaSO4粉经细菌培养显示无菌,2组灌注剂间的刚度和强度有明显改变,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 <0.05),干热法消毒组高于环氧乙烷组;2组灌注剂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髂内动脉、耳缘静脉注射羟基喜树碱后,家兔血液及膀胱组织内部羟基喜树碱药物浓度的差异,以确定该药是否适合应用于经导管骼内动脉灌注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1)动物:A 组40只雌性白色家兔,分为动、静脉两大组,每大组内均按膀胱标本取样时间不同分为5小组。B 组16只雌性家兔,分为动、静脉两组,每组8只,进行动态血药浓度检测。(2)方法:动脉途径先将家兔耳缘静脉给药。药物剂量:1mg/kg,灌注时间为10分钟。(3)组织中药物浓度的测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在分别经髂内动脉,耳缘静脉给药后,5、15、30、60、120分钟后膀胱组织中羟基喜树碱药物平均浓度明显差异,动脉途径分别为静脉途径的2.17、3.41、1.51、1.52、2.33倍。血液中平均药物浓度静脉途径分别为动脉灌注方法的1、92、2.03、1.77、1.92、1.40倍。结论:羟基喜树碱具备经导管动脉灌注的基本条件,可以应用于动脉化疗的方案中。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容积比例的碘化油-无水乙醇混合剂(Lipiodol ethanol mixture,LEM)治疗兔VX2肝癌模型的效果,确定LEM的最佳容积比例。方法 将18只新西兰白兔按碘化油 ∶ 无水乙醇容积比例3 ∶ 1(A)、2 ∶ 1(B)、1 ∶ 1(C)、1 ∶ 2(D)、1 ∶ 3(E)、1 ∶ 4(F)分为6组,每组3只。1周后取肿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生长率,肿瘤微血管密度,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及肿瘤边缘肝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A、E、F 3组肿瘤体积增大,A组肿瘤生长率明显高于其他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 3组肿瘤体积缩小,但与肿瘤体积增大的E、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容积比例LEM中,无水乙醇比例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R2 = 0.840,F = 89.432,P < 0.001)。A组肿瘤AI明显低于C、D、E、F组(P < 0.05), 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与C、F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组肿瘤周围肝组织损伤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 < 0.05)。结论 从安全性方面考虑,LEM的最佳容积比例为2 ∶ 1。若能做到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严密透视监视下注射,适当提高无水乙醇比例,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对50例肝细胞癌(HCC)作105疗次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I/TAE)。发现16例 TAI/TAE 操作技术不当,包括:肝动脉超选插管不成功6例;首次或第2疗次后之 TAI/TAE 术中经狭窄肝动脉再插管失败6例;其余4例为未发现肿瘤的寄生性膈下动脉供血,因而未对其行 TAI/TAE 治疗,是由于在 TAI/TAE 术中忽略了腹主动脉造影造成。此16例操作技术不当的分析显示:肿瘤缩小程度多小于50%,或无变化,少数病例肿瘤较前增大。16例之肿瘤缩小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笔者认为 TAI/TAE 操作技术不当可明显影响 HCC 之 TAI/TAE 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