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抑癌基因p16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分布,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与原发肝癌 (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发生及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p16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 6 9例HCC和 6 3例癌旁组织的 p16表达。结果 :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信号为棕黄色颗粒 ,主要分布在胞浆 ,少数细胞核内也可见阳性显色 ,p16蛋白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2 6 5 % (18/6 9)和 92 % (5 8/6 3)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6 9例HCC标本 ,Ⅰ级、Ⅱ级、Ⅲ级中 p16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 5 2 6 % (10 /19)、 2 3 3 % (7/30 )、5 % (1/2 0 ) ,p16蛋白在高分化HCC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HCC组 (P <0 0 5 )。结论 :抑癌基因 p16的表达和分布与HCC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提示p16基因失活可能发生在HCC的早期  相似文献   

2.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p21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p53、p21和bcl-2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53、p21和blc-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p21和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6%、61%、46%;p53和p21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p53、p2  相似文献   

3.
唐录英  金亦  苏祖兰  任泽肪  何丹 《广东医学》2001,22(10):900-901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p5 3基因蛋白表达和肺癌患者血白细胞p5 3基因突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5 3基因蛋白表达及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检测其中肺癌患者血白细胞p5 3基因突变。结果 p5 3基因蛋白在 5 1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 9% ,其中p5 3蛋白在鳞癌、腺鳞癌和腺癌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有淋巴结转移者 ( 77% )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4 5 % ,P <0 0 5 ) ,p5 3蛋白在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及白细胞中均为阴性 ;5 1例肺癌患者中 2 8例血白细胞DNA均未见p5 3基因突变。结论 p5 3基因在肺癌患者血白细胞DNA未见突变 ,p5 3基因蛋白阳性的肺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16、CyclinD1和pRb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和意义;研究p16基因甲基化是否与原发性皮肤鳞癌的发生有关。方法 采用PCR为基础的限制性内切酶甲基化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原发性皮肤鳞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P16、Cyclin D1和pRb蛋白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 皮肤鳞癌组织P16蛋白i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和57.5%;P16蛋白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162,P=0.008)。皮肤鳞癌中P16蛋白和pRb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007,P〈0.05)。p16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42.5%。2级皮肤鳞癌组织中P16蛋白及p16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率比1级鳞癌组织显著增高(P〈0.05),而Cyclin D1和pRb阳性率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16蛋白及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元淋巴结转移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Cyclin D1和pRb阳性率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 在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存在P16蛋白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的异常表达现象,两者的表达相互抑制,呈显著负相关;P16蛋白和pR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16基因甲基化与皮肤鳞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关系。提示p16基因甲基化在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cl 2、bax和p5 3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5例手术切除NSCLC标本中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5 5例标本中bcl 2蛋白表达率为 5 6 .36 % (31/ 5 5 ) ,bax蛋白表达率为 6 3.6 4 % (35 / 5 5 ) ,p5 3蛋白表达率为 6 5 .4 5 % (36 / 5 5 ) ;bcl 2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p5 3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 ,且两者在高、低分化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5 3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ax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但高、低分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三种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bcl 2和bax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bcl 2 /bax蛋白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 ,p5 3蛋白与NSCL .C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 ,可作为反映NSCL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癌中医证型与p53、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胃癌中医证型与p5 3、bcl 2、bax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提示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证的物质基础。方法 选择进展期低分化胃癌 6 5例 ,辨证分为脾虚组与非脾虚组 ,对其主要症状进行半定量积分 ,并设正常对照组 2 0例。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病理组织中p5 3、bcl 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脾虚组患者p5 3、bcl 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脾虚组(P <0 0 5 ) ,bax蛋白阳性表达脾虚组低于非脾虚组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脾虚患者症状积分与p5 3、bcl 2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 ,与bax蛋白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非脾虚患者症状积分与p5 3、bcl 2、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 p5 3、bcl 2蛋白的差异表达与胃癌脾虚证的发病学机理有关 ;p5 3、bcl 2基因是脾虚证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as基因突变与眼睑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收集 98例病理证实的眼睑恶性肿瘤组织 ,其中基底细胞癌 (basalcellcarcinoma ,BCC) 4 0例、鳞状细胞癌 (squamouscellcarcino ma ,SCC) 35例、眼睑皮脂腺癌 2 3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2 1ras蛋白的表达。结果 :眼睑正常及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中未见p2 1ras表达 ;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原位癌 ,浸润癌p2 1ras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 ,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 ,p2 1ras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逐渐增高 ;SCC中p2 1ras阳性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2 1ras蛋白表达与眼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无关 ,但与淋巴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ras基因突变与眼睑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出现于SCC发生的早期 ,可能与眼睑恶性肿瘤的恶性进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p2 1ras蛋白的高表达者较无表达和低表达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前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尚无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p63可能在鳞状细胞癌发生中起癌基因的作用。文中观察MMP-2和p6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13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每例标本均取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灶组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MMP-2和p63的表达。结果 MMP-2和p63在正常食管黏膜、癌旁和癌灶3种组织中均呈递增性表达,MMP-2在3种组织中表达水平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010、<0.001、0.005。p63在3种组织中表达水平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019、<0.001、0.016。MMP-2和p63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2和p63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MP-2和p63蛋白表达水平均与食管鳞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2种蛋白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p5 3蛋白、p16蛋白和 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0例口腔扁平苔藓、2 0例口腔白斑、2 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检测。结果:(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突变型 p5 3蛋白阳性率为 90 .0 %,明显高于口腔白斑 (10 .0 %)和口腔扁平苔藓 (0 .0 %) (P <0 .0 0 5 )。(2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率为 35 .0 %,明显低于口腔白斑 (70 .0 %)和口腔扁平苔藓 (90 .0 %) (P <0 .0 0 5 )。 (3) PCNA的阳性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为 90 .0 %,明显高于口腔白斑(10 .0 %)和口腔扁平苔藓 (0 .0 %) (P <0 .0 0 5 )。 结论:p5 3基因突变使 p5 3蛋白过度表达、p16蛋白表达缺失和PCNA的过度表达在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P53、PCNA、bcl—2和bax与乳腺癌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P5 3蛋白 ,增殖细胞抗原 (PCNA) ,bcl 2 ,bax基因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5 3蛋白和PCNA ,bcl 2 ,bax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死亡组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 (32 / 35 )和PCNA指数 (PI) (5 6 .5± 2 6 .5 4) % ,明显高于存活组的P5 3蛋白阳性率 (31/ 6 5 )和PI(31.5± 2 6 .5 8) %。且两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显著关系。存活组bcl 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 (46 / 6 5 )明显高于死亡组bcl 2阳性表达率 (12 / 35 ) ,且bcl 2基因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关系 ,而bax在死亡组的阳性率 (31/ 35 )显著高于存活组 (2 6 / 6 5 ) ,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P5 3蛋白 ,PCNA ,bcl 2 ,bax表达对于估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NA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PCR-SSCP)技术检测了22例前列腺癌组织和2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的p53基因第5、6、7外显子的突变率。结果发现5例前列腺癌标本检出PCR-SSCP区带异常,提示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3%;BPH标本均未发现异常。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表明,p53基因突变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癌旁肝细胞中p16的表达。结果显示,所有癌旁肝细胞p16表达均为阳性,18例癌细胞内p16蛋白阳性,阳性率为42.86%。p16蛋白弥漫性分布在肝细胞浆内,少数细胞核内也可见阳性显色。同一标本中癌旁细胞p16蛋白表达阳性,癌细胞内则可为阴性,表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正常细胞中可检测到p16蛋白,而某些癌细胞可因p16缺失或突变等不能表达。p16表达还与HCC的组织学分级有关,分化程度高的HCCp16的表达率为66.67%(12/18),明显高于低分化HCC组(0/4),提示p16失活可能发生在HCC早期。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免疫PCR技术对 72例间叶组织肿瘤中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57例肉瘤中 ,2 6例有p53蛋白的高表达 ,突变率为 4 5% ;而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常为阴性 ;还表明p53基因在人自发性肉瘤中有较高的突变率 ,检测 p5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肉瘤临床病理诊断的参考指标。应用三种不同的预处理法显示TritonX -1 0 0、热处理法阳性强度及阳性例数均高于酶处理法。 1 5例经各种不同免疫组化法染色后 p53蛋白染色仍为± -+阳性的肉瘤 ,经PCR扩增后 ,阳性反应颗粒明显增强 ,显示出原位免疫PCR的高敏感性和良好的定位性 ,是准确判断免疫染色结果、提高免疫组化敏感性及阳性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75NGFR介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转染了P75NGFR的大鼠小脑神经细胞株R2L2为细胞模型,应用酵母双向杂交系统(two-hybrid system)筛选和鉴定P75NGFR胞内区P75ICD作用的蛋白。结果:和P75NGFR作用的蛋白由一个600bp大小的CDNA片段编码。结论:该工作将有助于探讨P75NGFR介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信号,为勃勃系统退行性病变的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3 、mdm2 基因蛋白改变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聚合酶链反就—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1 4例小细胞肺癌石蜡切片。结果 p53 阳性 9例 ,其中 2例为 ( +) ,7例为 ( ++~ +++) ,阳性率为 6 4 .3% ( 9 1 4) ,mdm2 阳性 4例 ,其中 1例为 ( +) ,3例为 ( ++~ +++) ,阳性率为 2 8.6 % ( 4 1 4)。p53基因第 5、6、7、8外显子 ,突变率分别为 2 1 .4% ( 3 1 4) ,1 4.3% ( 2 1 4) ,1 4.3% ( 2 1 4) ,7.1 % ( 1 1 4) ,总突变率为 5 7.1 %( 8 1 4)。结论 小细胞肺癌中存在较高的p53基因突变率和mdm2 基因蛋白的高表达率。  相似文献   

16.
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s)aremajormediatorsineukaryoticcellstotransductextracellularsignalsintocellularresponses['].Thereareatleast4subgroupsofMAPKsidentifiedinmammaliancells: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c--JunN--terminalkinase(JNK)orstressactivatedproteinkinase(SAPK),ERKSorBMK1andp38['"].MAPKsareactivatedbyvariousstimulitomediatemanycellularprocessesorresponses,includingcellgrowth,death,cellcycle,inflammationandstressresponses,elc.[l.31.ActivationofMAPK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CNA和P53在卵巢癌变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例正常卵巢、21例腺瘤、10例交界性肿瘤和35例腺癌(其中浆液性癌22例,粘法性癌13例)中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状况,进一步了解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卵巢、腺瘤、交界性肿瘤和腺癌中PCNA指数逐渐升高(P<0.05和P<0.01).p53表达仅见于卵巢癌中,浆液性癌的表达率高于粘液性癌(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问PCNA指数无明显差异,但p53指数和PCNA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此外,PCNA指数和p53指数与癌组织分级有关。结论PCNA指数和p53指数是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p53指数与PCNA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GCT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与定位分布。结果p~(53)和PCNA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单核基质细胞核上,少数多核巨细胞呈阳性反应,多数多核巨细胞呈阴性反应。p~(53)在GCTⅢ级中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I,Ⅱ级(P<0,05)。PCNA的阳性分级和p~(53)表达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53)和PCNA的表达可作为评估GCT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癌P53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46例喉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46例喉癌标本中28例(60.9%)P53蛋白表达阳性。P53蛋白阳性的喉癌中其细胞增殖活性及淋巴结转移率均较阴性者高(P<0.05);而5年生存率较阴性者低(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以及由此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不仅与喉癌的发生有关,而且在其淋巴道扩散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