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良兵  黄丹  田洪  王联  潘绍允 《现代矿业》2013,29(11):155-156
总结了重庆市整合关闭的大量小煤矿分布区域以及剩余煤炭资源的现状,依据一定的估算原则,整理了剩余煤炭储量,运用维纳过程对剩余煤炭储量的经济可采性进行评价。对剩余资源量进行前景规化并对其利用方式提出建议,以达到促进煤炭资源整合与科学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煤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实践和体会,分析了其编制、审批工作对煤炭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煤炭资源的固有特点,重点讨论了编制目的、井田境界、资源储量计算、开发利用方案比选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建议等编制要点问题;同时提出了控制和提高编制质量的建议,为煤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中澳合作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大利亚煤炭和煤层气储量丰富,煤层气开发利用居于领先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煤层气储量、开发利用技术和项目开发现状,以及中澳两国在煤层气领域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硫铁矿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储量丰富,综合利用率低,矿产资源潜力巨大.硫铁矿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利用率低、资金紧缺、地勘研究工作不够等制约条件.针对以上特点,文中提出了硫铁矿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实现开发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煤炭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为了节约煤炭资源,减少煤炭资源的损耗,实现可持续利用,从国家、企业、技术等层面提出了加强煤炭储量管理的途径,针对我国煤炭回采率偏低现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西铝土矿地质特征及勘查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铝土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目前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仅占保有储量的8%,开发利用铝土矿空间广阔。在总结分析铝土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地质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统筹规划,加快勘查与开发,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对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斌 《中国煤炭》1995,(3):26-29
从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的数量、质量、资源勘查对煤炭工业发展的保证程度和资源状况,及其对煤炭开发利用引起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指出目前煤炭资源勘查精查储量严重不足、普查详查储量缺乏的状况难以保证煤炭工业三个时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三项对策建议: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并重、加强和发展煤田地质工作、加强煤炭资源的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铜矿资源可供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我国铜矿资源的经济可供性,本文针对我国铜矿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建立了我国铜矿资源可供性分析模型;利用可供性评价软件系统对我国铜矿资源进行了可供性分析,表明我国317个未利用铜矿区中有49个矿区的资源储量是可供的,具有可供资源储量的未利用铜矿规模较大,开发经济效益一般;具有不可供资源储量的未利用铜矿大多规模较小,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很差。品位一吨位曲线反映出我国铜矿品位偏低,铜矿品位超过1.25%的基础储量和资源储量均非常少。采用成本一吨位曲线表达了我国铜矿资源在不同成本条件下铜矿的可供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我国铜矿资源的经济可供性,本文针对我国铜矿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建立了我国铜矿资源可供性分析模型;利用可供性评价软件系统对我国铜矿资源进行了可供性分析,表明我国317个未利用铜矿区中有49个矿区的资源储量是可供的,具有可供资源储量的未利用铜矿规模较大,开发经济效益一般;具有不可供资源储量的未利用铜矿大多规模较小,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很差。品位一吨位曲线反映出我国铜矿品位偏低,铜矿品位超过1.25%的基础储量和资源储量均非常少。采用成本一吨位曲线表达了我国铜矿资源在不同成本条件下铜矿的可供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0.
蒙东是国家规划的的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和五大能源基地之一。神华集团在蒙东地区获取了一定规模资源量的褐煤资源,并已形成了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总体构架。为研究合理的褐煤资源开发规划,根据神华集团在蒙东地区的褐煤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资源储量、水资源条件、交通运输、电力输送能基本建设条和国家能源发展政策、煤炭相关产业发展趋势、神华集团发展战略等形势条件,预测煤炭、电力、煤化工产品市场空间,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开发、安全高效、创新驱动、绿色和谐"的发展思路和"一主导、二支柱"的产业布局,并确定了发展原则及2020年的产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泰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为全面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积极为矿山企业服务,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针对目前市场经济形势特点,在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使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汉章 《煤炭工程》2019,51(6):57-61
大型煤炭企业储量管理具有资源数量多变化快、地域跨度大、管理层级多的特点,采用传统技术手段管理困难。文章结合煤炭企业储量管理业务需求特点,运用GIS技术,基于“以图管矿,以图管量”的思想,阐述了储量图形管理系统技术架构、标准体系及矿图数据存储更新、时态空间数据管理、矿图发布展示等关键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实现储量图形与属性的结合,满足大型煤炭企业各级管理需求,实时动态地反映矿山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情况。该储量图形管理系统已在原神华集团及全部下属煤矿应用,加强了该企业监管,有效促进了资源回采率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磷矿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资源保护和优化利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我国磷矿石的储量、品位、矿产集中度、矿产开发规模、回收率、产量、成本、可利用年度等指标。从现状来看中国磷矿资源开发缺乏长远规划,尤其是对于优质磷矿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不到住,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下,最终导致远景开发供应堪忧。为此提出了我国磷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钨矿是中国的优势矿产。2011年,中国以全球61%的储量生产全球83%的钨,由此可见中国钨矿的开发利用为世界钨矿的产品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研究中国钨矿资源的特点、分布特征、资源情况和产品产能产量情况对于合理开发利用钨矿资源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但近年来开发强度过大,后备资源不足,使得低品位、难选冶矿产逐渐成为开发重点。我国低品位、难选冶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总体不高,且受技术条件复杂、装备落后及法律法规不规范的限制,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建议加大我国低品位、难选冶矿产勘查力度,加强低品位、难选冶矿产选冶技术自主创新,建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形成完善的我国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规范,实施全球战略,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矿产地战略储备的矿种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资源过度开发、价值未得到合理体现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开始着手推进矿产地战略储备工作,以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而矿产地战略储备工作系统、复杂,需渐近开展,其中试点矿种选择是个基础重点,为此文章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特点,构建了平价指标,对我国拟储备的矿种进行了选择分析,提出拟储备矿种.  相似文献   

17.
山西是我国铝土矿的资源大省,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和保有资源储量均居全国第一,实现山西省铝土矿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山西铝土矿资源分布范围广、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品位中等、开采加工性能良好等特点,分析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水平低;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开采秩序不规范;勘查程度偏低。最后提出了山西铝土矿可持续开发的对策:提高铝土矿资源信息管理和矿山环境治理水平;提高低品位铝土矿石利用水平或多金属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保障程度;把铝工业培育成为山西省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磷矿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长江经济带的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和湖南五省.本文从长江经济带磷矿资源分布、储量特点,磷矿生产基地现状,磷化工产业现状,磷石膏利用情况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磷矿资源储量丰富,分布集中,以大中型的沉积型矿床为主,平均品位低,富矿少,地下开采为主,选矿...  相似文献   

19.
廖绍波 《矿业工程》2005,3(6):21-22
通过对矿山资源的综合分析,探讨出适合资源面临枯竭矿山滚动发展之路并提出相应对策,对处于或即将处于资源枯竭的矿山有所启发或借鉴.  相似文献   

20.
河南铝土矿地质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南铝土矿形成具有多源、多态、多相和多变的特征。铝土矿形态复杂,给铝土矿地质研究和开发利用带来困难。开采利用过程中,存在地表储量不足、深部资源勘查欠缺、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伴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不足与开发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建议加强铝土矿分布规律、伴生元素赋存与利用、深部资源勘探与采矿技术等研究工作,搞好铝土矿资源配置,集约发展氧化铝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