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孟晖 《化工文摘》2004,(2):27-28
聚苯醚(PPO)和改性聚苯醚(MPPO)是一种耐高温的热塑性工程塑料,由于PPO树脂本身熔体流动性差,不易热塑加工,若采用高抗冲击聚苯乙烯等共混改性,而制成改性聚苯醚,不但能保持PPO树脂优良的综合性能,同时能有效改善PPO树脂的加工性能,且成本大幅度降低。目前聚苯醚及改性聚苯醚成为世界上开发最成功的高分子合金之一,以其优良的性能和众多品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五大工程塑料之一。  相似文献   

2.
覆铜板用热固性聚苯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聚苯醚 (PPE)是一种高性能热塑性工程塑料 ,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和耐热性能。为适应某些特殊场合 ,例如覆铜板行业 ,需要改性为热固性材料。综述了聚苯醚的热固性化的几种方法和热固性聚苯醚的性能 ,其中包括用环氧树脂、聚丁二烯及其共聚物、氰酸酯、异氰酸酯树脂和烯丙基化合物等改性方法及改性物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最近日本通用工程塑料(包括聚酰胺、聚缩醛、热塑性聚酯、聚碳酸酯及改性聚苯醚)及高级工程塑料聚苯硫醚等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动向。  相似文献   

4.
印制线路板基材用工程塑料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敏  叶金文 《塑料工业》2007,35(B06):46-50
综合介绍了聚酰亚胺、聚苯醚及改性聚苯醚、聚芳醚酮、液晶聚合物、芳纶纤维、高性能环氧树脂等工程塑料用于生产印制线路板基材的一些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它们的改性体系,指出了各自的不足,并展望了印制线路板基材的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2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了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饱和聚酯、聚苯醚等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及聚苯硫醚、聚醚酮类、氟塑料等特种工程塑料的改性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热塑性工程塑料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工程塑料开发动向(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工程塑料(包括尼龙,聚碳酸酯,热塑性聚酯,聚甲醛,改性聚苯醚)的开发动向。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了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饱和聚酯、聚苯醚等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及聚苯硫醚、聚砜类、氟塑料、聚酰亚胺等特种热塑性工程塑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工程塑料聚苯醚生产技术一、性能及用途 :结构式 :聚苯醚 (PPO)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具有极为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热变形温度达1 90℃ ,长期使用温度在 - 1 2 0℃~ 1 2 0℃范围。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其加工品蠕变性小 ,尺寸稳定好 ,耐水 ,耐蒸汽 ,耐老化 ,阻燃。广泛用于洗衣机压缩机盖 ,吸尘器机壳 ,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改性聚苯醚可用于电视部件 ,机械零件 ,电脑电传终点设备和连接器等。国外年需求量以 1 0 %速度递增。我国每年需聚苯醚 40 0 0吨 ,改性聚苯醚 80 0 0吨 ,目前国内尚无批量生产 ,依赖进口。二、生产工艺 :反应…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了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饱和聚酯、聚苯醚等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及聚苯硫醚、聚醚醚酮、氟塑料、聚酰亚胺等特种热塑性工程塑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郑宁来 《塑料技术》1995,15(4):28-31,40
以最新的情况信息资料,全面地、系统地综述了我国到2000年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甲酸、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苯硫酸、聚砜、聚合物等发展情况,新建装置,生产能力,近年来开发成功的新产品,特理及应用;对工程塑料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1992~1993年国外塑料工业进展.提供了美国、日本、原联邦德国、原苏联、法国、意大利、英国等生产国及亚洲、西欧(全部共同市场国家加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士和瑞典)、东欧、北美、中南美、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域的塑料材料产量.按通用热塑性树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和聚氯乙烯)、工程塑料(包括尼龙、聚碳酸酯、热塑性聚酯、聚甲醛和改性PPO/PPE)、热固性树脂(包括酚醛、聚氨酯、不饱和聚酯和环氧树脂)、特种工程塑料(包括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巩、聚醚醚团和聚芳酯)和其他(包括氟树脂、硅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等,对塑料材料产量和消费、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延伸等进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聚苯硫醚共混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述近年来聚苯硫醚(PPS)共混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形态结构(PPS/结晶性共混体系、PPS/非晶性共混体系)和性能(PPS/通用工程塑料共混体系、PPS/特种工程塑料共混体系)两个角度对PPS共混合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并展望了PPS共混合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植物纤维与4种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可降解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PHB)、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V)、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3,4)HB]和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PHBHHx)制备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植物纤维(木纤维、麻纤维和秸秆纤维等)的改性及界面处理方法对PHB和PHBV复合材料的力学、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等综合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植物纤维增强PHAs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共混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以聚乳酸(PLA)为基础的完全生物降解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不同光学活性的PLA共混、PLA与脂肪族聚脂共混、PLA与天然高分子共混、PLA与聚己内酯共混、PLA与聚乙二醇共混、PLA与聚乙烯醇共混以及PLA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混等。目前的研究表明,将PLA与另一种完全生物降解组分共混,通过不同组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PLA材料在保持环境友好性的同时提高了力学性能、增加了韧性、并降低了生产成本等,从而扩展了PLA在工程塑料领域和包装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PA 66与PE-g-MA的挤出反应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Molau实验和超速离心实验研究了聚酰胺66与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在挤出过程中的反应情况,证实其分子之间以化学键相连接,成为反应性的合金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材料的拉伸断裂和屈服强度符合工程塑料的要求,干态和湿态下的Izod、Charpy冲击强度得到显著提高,接近国外超韧聚酰胺66工程塑料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改性塑料行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状况,在"十一·五"期间,改性塑料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主营企业近1000家,相关的助剂、添加剂企业和配混加工设备制造企业200多家,就业人数十几万人的新兴行业;并且开发出了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CS)、聚酰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ABS)合金、高阻透纳...  相似文献   

17.
In spite of the availability of- almost fifty commercial synthetic plastics, many new ones were announced at the recent First Chemical Congress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at Mexico City. Among these are th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aramides and imides,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ly(phenylene oxide), poly(aryl sulfone), H resin, modified phenolic resins and the phosphazenes. Other new polymers are block and graft copolymers, conductive polymers, barrier resins, poly 1,2-butadiene, polyolefins and polyurethanes. New coupling techniques and shortages of feed stocks have resulted in a renewed interest in filled plastics and recycled polymers.  相似文献   

18.
新型热塑性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育 《塑料科技》2000,(2):33-36
本文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制法、结构、性能及应用,并和PET、PBT等工程塑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特种工程塑料市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特种工程塑料(如聚酮树脂、聚酰亚胺、聚苯硫醚以及聚砜树脂等)的市场状况以及研究与应用进展.重点论述了特种工程塑料的分类、特征以及在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医疗卫生、能源等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特种工程塑料蕴藏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市场潜力,其应用将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