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阿昔洛韦片中阿昔洛韦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为HypersilC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阿昔洛韦含量(以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表示)。结果:阿昔洛韦浓度在5-3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00%,RSD=0.22%;三批样品的平均含量是98.9%,RSD=0.20%。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阿昔洛韦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选粒径在100nm左右、圆整的阿昔洛韦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制备工艺及条件,采用单因素法初选影响阿昔洛韦毫微粒的成粒因素,以毫微粒的形态、药物包封率、毫微粒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精选制备条件和工艺,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药毫微粒中阿昔洛韦的含量。结果:确定了制备条件和工艺,制得的阿昔洛韦毫微粒圆整,算术平均径为108.5±94.8nm(n=588),载药量为18.5%,包封率为71.8%。提示该研究确定的阿昔洛韦毫微粒制备工艺和条件稳定,可用于该毫微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阿昔洛韦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优选粒径在100nm左右、圆整的阿昔洛韦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制备工艺及条件,采用单因素法初选影响阿昔洛韦毫微粒的因素,以毫微粒的形态、药物包封率、毫微粒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精选制备条件和工艺,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药毫微粒中阿昔洛韦的含量。结果:确定了制备条件和工艺,制得的阿昔洛韦毫微粒圆整,算术平均径为108.5±94.8nm(n=588),载药量为18.5%,包封纺  相似文献   

4.
郭云伟 《中原医刊》2003,30(10):43-44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水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以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采用阿昔洛韦与维生素B12联用,对照组42例单用病毒唑。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71%有显著性差异(χ^2=6.8,P<0.01)。结论:维生素B12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水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阿昔洛韦浓度的方法。色谱柱采用AlltechC_18分析柱,以0.04mol/L氯化钠-甲醇-IPR-B7离子对色谱试剂混合液(100:15:0.6;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肾上腺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高氯酸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测定。阿昔洛韦浓度在40~16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2.测定含阿苷洛韦160ng/ml的血浆样品,其日内(n=7)及日间的RSD分别为4.7%和3.0%。平均回收率为98.2±5.3%。测定了10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阿昔洛韦片剂400mg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了有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昔洛韦擦剂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昔洛韦擦剂中阿昔洛韦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51.5mm,线性范围为(1.917-8.307)μg/ml美元回收率为99.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58%。该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阿昔洛韦配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83 例,并与单用微波治疗者70 例作对照。结果阿昔洛韦配合微波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7 .6 % 。复发率4 .3 % ,明显优于单用微波治疗组( 总有效率87 .1 % ,复发率24 .4 % ;均 P< 0 .01)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阿昔洛韦基础上加用3%阿昔洛韦软膏外用治疗小儿水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用阿昔洛韦口服加3%阿昔洛韦软膏外用和对照组50例口服阿昔洛韦,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在有效率(P〈0.01)、治愈率、退热时间和疱疹结痂时间(P〈0.05)等均优于后者。结论口服阿昔洛韦加3%阿昔洛韦软膏外用疗效优于口服阿昔洛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阿昔洛韦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出制备阿昔洛韦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阿昔洛韦壳聚糖纳米粒,利用单因素试验、均匀设计试验,筛选出包封率最高的处方及工艺,并考察该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分布、表面电位等理化性质。结果:优化筛选出了最佳处方和工艺,并在该条件下制备了阿昔洛韦壳聚糖纳米粒.测得其包封率为87.5%,载药量为17.8%,形态、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等指标均良好。结论: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阿昔洛韦壳聚糖纳米粒,方法简便,理化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对腺病毒(AdV)肺炎治疗作用。方法:对2002年11月-2004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AdV抗体阳性肺炎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观察组31例,分别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静脉点滴治疗。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是60%、97.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值〈0.01。结论:阿昔洛韦治疗AdV肺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阿昔洛韦浓度。采用Wis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系列,Novapak-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2nm。阿昔洛韦在0.05-0.8mh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37mg/L。高,中,低浓度日内精密度分别为2.37%,2.21%,7.42%,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39%,2.34%和7.6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安痛定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20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使用注射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同时加注射安痛定注射液,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治愈率分别为90%、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安痛定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膦甲酸钠与阿昔洛韦序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与阿昔洛韦序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静滴膦甲酸钠注射液3.0g,1次/d,连用3d,第4日开始应用阿昔洛韦注射液250mg,2;L/d,连用7d,共10d;对照组42例,仅用阿昔洛韦注射液250mg,2次/d,连用10d。两组均10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6.19%(P〈0.05)。结论:膦甲酸钠与阿昔洛韦序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测定阿昔洛韦擦剂中阿昔洛韦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51.5mm,线性范围为(1.917~8.307)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58%。该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贝复舒和阿昔洛韦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应用。方法38例52眼,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应用0.1%阿昔洛韦和贝复舒滴眼液,对照组仅给予0.1%阿昔洛韦,每日6~8次滴眼。结果治疗组26眼,有效率92.5%,平均治疗时间18d,对照组26眼,有效率75%,平均治疗时间38d;两组有效率与治疗时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贝复舒和阿昔洛韦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有协同作用,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冯毅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3):571-57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糠疹的方法。方法:选择玫瑰糠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设治疗组应用凉血祛风汤、阿昔洛韦口服;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口服,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3%,对照组有效率45.5%。结论:凉血祛风汤合并阿昔洛韦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好,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当代医学》2009,15(3):97-97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重组a-2b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阿昔洛韦0.2g,每天5次,连服3周后改为每天2次,共服2个月,同时予以重组a-2b干扰200万u皮损部注射,每周1次,共8次;对照组单纯口服阿昔洛韦,服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5.45%和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6.23,P〈0.01)。结论阿昔洛韦联合重组α-2b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阿昔洛韦,能够显著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外用阿昔洛韦及静滴病毒唑治疗不同部位带状疱疹31例。治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认为此疗法可缩短病程,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9.
阿昔洛韦治疗非疱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昔洛韦治疗非疱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14例陆关珍(上海友谊医院儿科200052)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80%病原体为病毒,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我们用阿昔洛韦治疗非疱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1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临床症状有发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水痘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录的40例水痘患儿资料,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确诊,对确诊者采用阿昔洛韦软膏进行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后回访调查,详细统计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的差异性(P<0.05)。结果:水痘多发于1-10岁儿童,皮疹、水疱、红晕;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是主要症状;予阿昔洛韦10mg/(kg·d)治疗水痘效果明显,本次40例全部有效,有效率100%;患儿身体主要症状前后变化差异明显(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水痘效果优越,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