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以人为本”的本质有些学者认为,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利益为本;也有学者认为可以在全人类的场合和语境下使用,认为它反映了人类最高的价值追求;有的学者甚至把“以人为本”解读为人本主义;有的学者认为,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需要和人的潜能;还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强调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尺度。那大学教育领域里“以人为本”的实质到底又是什么呢?本文认为其内涵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学生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特性和学生的本质,把人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2.人本主义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
岳贤锋  刘燕  尹智毅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6):541-543,554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国内外体育旅游课程的设置现状,从国家政策、社会发展、高校实力3方面研究我国增设体育旅游课程的可行性,为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张少鹏 《精武》2012,(20):36-37
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健康愈加受到重视与关注,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反而逐年下降,据2002年教育部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结果显示: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下降,除反应速度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各方面素质下降幅度明显。2010年全国掀起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各地纷纷启动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另外,生存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都提出了学校体育应积极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教育方面的教学与训练,而拓展训练也就油然而生进入高校体育课程,并在其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琴 《体育世界》2010,(6):98-100
啦啦队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以强烈的表演、竞技、娱乐的色彩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本文从新《纲要》精神和当代高校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目前高校师资情况等方面,对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啦啦队运动教学的可行性作了研究和探讨,使啦啦队运动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为普及和推广啦啦队运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校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跆拳道近年来在我国开展比较广泛,但学校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非常少。根据对跆拳道运动内容、技术特点、演变过程及对人体锻炼价值的分析,认为将跆拳道设为体育课程锻炼有利于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针对学校开设跆拳道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从多方面论述我国学校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升华。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展性评价,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叉。  相似文献   

7.
刘永风 《体育世界》2014,(11):94-9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珍珠球运动的特点和在淮海工学院教学开展的情况。介绍了珍珠球运动的场地、器材及其运动实际意义。结果表明:珍珠球运动特点鲜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淮海工学院开展珍珠球运动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为珍珠球运动在淮海工学院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和核心,把"以人为本"融入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的一项举措。本文就"以人为本"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以人为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现做出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与各个学校多样性和学生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阐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实践模式”、“过程模式”与“环境模式”。分析三种模式的主体思想及其对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借鉴意义。认为:应根据文化背景,合理借鉴此三种课程开发模式的积极思想,开发各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0.
高校开设街舞课程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远蓉 《体育学刊》2004,11(3):74-75
街舞是西方现代社会文化的产物,舞者洒脱宽松的衣着,利落多变的动作,强烈的音乐节奏,营造出震撼的动感,充分展示了现代青少年无拘无束、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将街舞列入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愈来愈明显的专业化趋势所引发的问题引发了课程教育改革中人们对于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人文精神和体育之间关系甚为密切,人文精神是体育教育的思想基础和指导精神,体育教育则是人文精神的形象体现。在对于传统体育教育问题反省的基础上,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了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人文精神贯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种强调不仅要求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而且还要求这种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其目标的设计和任务的确立中内含对于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是体育学科领域学术前沿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将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体育课程变为以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课程,这是素质教育对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以此为线索,本文针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科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学生本位课程相结合是体育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的基础,并依据上述理论基础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浅叙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开设瑜伽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瑜伽具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塑造形体、推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等功能。但目前存在着学生瑜伽知识缺乏、教学内容多难度大、教学形式单一、瑜伽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与场地设施不足等诸多原因,影响了高校瑜伽课的开设。  相似文献   

14.
唐宝盛 《冰雪运动》2008,30(5):42-45
普通高校开设花样轮滑课,将有利于实现《纲要》的目标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促进高校体育课程的更新和完善。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和讨论普通高校开设花样轮滑课的有利条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为花样轮滑运动是一项融竞技、健身、休闲、艺术、惊险等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普通高校开展这项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花样轮滑运动的开展受气候影响较小,器材和场地方面的要求也不高,技术难度适中,技术特征明显、易学,普通高校具有开展花样轮滑运动的场地条件和师资优势。花样轮滑运动是一项广受大学生欢迎与喜爱的运动,普通高校具有开展花样轮滑运动的学生心理基础。大多数高校教师也认为这项运动符合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适合在高校开展。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时尚性和新奇性的需要,把花样轮滑运动作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与改革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强身育人为教学目标已成为高校体育的共识。但如何建立与指导思想、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模式,改革体育课教学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普通高校现存的体育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考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模式的视角并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视角包括对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例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学科构建、生理构建、心理构建,实现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充分开发体育教师的潜能,开设小型化、专题化的体育课程,制定新的评价方法,整合体育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地掷球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了,现在我国已经发展开来,但是在高校中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校对地掷球运动的开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地掷球运动的发展现状、意义和可行性作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分析了高校地掷球运动滞后的原因和地掷球运动带来的意义。最后分析地掷球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可行性,为我国了解地掷球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的实际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更新体育教育理念,改革大学体育实践课教学;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养;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客观的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措施,阐述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和举措。  相似文献   

19.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在调查和总结全国 6 0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现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 ,以课程开设的总门数为切入点 ,对各院系现行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 ,总结概括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据此提出一些改革的意见 ,旨在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