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心病与肾动脉狭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冠心病与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以及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1997年6月 ̄1999年12月,对临床诊断或怀疑冠心病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同时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同时调查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易患因素及血肌酐水平与肾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260例进行造影的患者中,30%(79/260)患者有肾动脉狭窄,其中肾动脉明显狭窄41例(16%),轻度狭窄38例(15%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共纳入792例在冠脉造影后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的病人,分析肾动脉造影情况、肾动脉狭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并随机抽取145例病人测定其手术前后血清肌酐变化.结果冠脉造影同时行双侧肾动脉选择性造影成功率高(99.6%),造影病人术前后血清肌酐无明显变化(78μmol/L±11μmol/L;77μmol/L±3μmol/L,P>0.05);肾动脉狭窄总体发生率为19.1%(151/792),明显狭窄(>50%)占7.2%(57/792),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发生率为4%(32/792);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明显狭窄与年龄(>70岁)、高血压、多支冠脉病变显著相关.结论在冠脉造影病人中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对准确发现肾动脉狭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必要性。方法:对11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114例患者,肾动脉狭窄发病率18.4%,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77例冠心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为26.0%,冠状动脉造影正常37例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为2.7%。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7%与26.0%,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治疗冠心病,应该在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后,常规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观察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全部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对临床资料和肾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肾动脉狭窄者27例,占13.5%,其中轻度狭窄者(〈50%)13例,占6.5%,明显狭窄者14例,占7.0%。明显肾动脉狭窄单变量分析,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是肾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尤其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多见于老年合并高血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应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以便及早发现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389例(病例组);对照组431例,为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阴性排除冠心病者。对所有纳入对象测定禁食12h后静脉血尿酸值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并结合造影情况,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尿酸水平(334.35±70.9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11.41±73.8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亚组之间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F=1.842,P=0.1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及总胆固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尿酸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0.999~1.005;P=0.185)。结论本研究人群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但与冠心病发生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独立相关性,血尿酸可能不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是其伴随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轻度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6 4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冠脉造影 ,按入院时血清肌酐是否 >10 6 .0 8μmol/L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及肾功能不全组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造影图像处理系统测量 ,并以病变损害的程度评分。分析轻度肾功能不全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定性及定量关系。结果 轻度肾功能不全独立于其他冠心病易患因素 ,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结论 轻度肾功能不全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肾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肾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颈动脉行超声检查,并对照其肾动脉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经单因素χ^2检验,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而且,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越高,狭窄程度也越重。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肾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性检查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上怀疑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患者所进行核素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肾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67例病人中经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确诊肾动脉狭窄34例,腹主动脉狭窄3例,正常者30例。肾血流图的敏感度约为67.4%,特异度为53.1%;肾动态显像的敏感度约为67.3%,特异度为36.6%;肾脏超声的敏感度约为30%,特异度在91.9%以上;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3.7%;CTA或MRA的诊断结果与造影相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核素检查可用于肾动脉狭窄的初步筛查,如果异常,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肾功能状况选择CTA或MRA。肾动脉狭窄程度及下一步治疗方法的选择仍需依靠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58例,女22例,年龄59~83岁。80例均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全组共接受外科治疗83例次,其中支架成形73例次,球囊扩张6例次,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3例次,肾动脉内膜切除1例次。80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67例,随访时间6~141个月,有3例发生远期死亡。随访患者血压为(140.3±14.4)/(78.1±8.3)mmHg,肌酐(130.7±65.2)μmol/L,与术前血压(152.5±18.3)/(83.1±9.3)mmHg与肌酐(145.8±90.3)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降压治疗有效率59.4%(38/64)。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通过外科治疗可有效改善血压和稳定肾功能,治疗方法首选腔内支架成形术。部分患者术后血压控制不佳主要原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患者的凝血及纤溶功能。方法:对高血压病合并胸痛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检查,测定凝血系统中内皮素(ET-1)、血管血友病因子(vWF)和纤溶系统中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比较高血压病合并RAS组和非RAS组血中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水平有无差异,同时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与正常组之间这些凝血与纤溶指标有无差异。结果:(1)157例患者,其中126例(80.2%)患者肾动脉造影正常,另31例患者(19.6%)存在RAS(腔径狭窄≥30%),其中17例患者(10.8%)存在轻度狭窄(30%≤腔径狭窄〈50%),14例患者(8.9%)存在显著的RAS(腔径狭窄≥50%),包括5例患者(3.2%)存在显著单侧RAS(腔径狭窄≥70%),2例患者(1.2%)存在显著双侧RAS(腔径狭窄≥70%);(2)RAS组与非RAS组比较,凝血系统中ET-1和vWF明显升高,而纤溶系统中t-PA显著降低、PAI-1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ET-1、vWF和PAI-1水平升高,tPA水平降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多支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ET-1、vWF、tPA和PAI-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ET-1、tPA和PAI-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RAS同时合并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RAS组的ET-1、vWF和PAI-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PA水平低于对照组,在RAS合并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高血压病合并RAS的发生率高。高血压病合并RAS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冠心病时,凝血功能亢进而纤溶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的利弊,以及针对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45例冠心病患者按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10例和股动脉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主观不适、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2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均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病变,为临床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检测32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者无高血压)和14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β),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流速(Vd)、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高血压及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Ep、β增高(P<0.01),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Vd下降(P<0.01),RI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增厚,弹性度降低,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高频超声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0岁.因法乐四联症于2000年行"法四症纠治术",体检时发现右颈部震颤感,但无脑缺血及心衰症状,当时未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2001年7月来我院就诊时,拟"右锁骨下动静脉瘘"收住入院.查体:右颈锁骨上区可扪及震颤感,有连续性吹风样血管杂音,右胸上部可扪及收缩期Ⅱ级杂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途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死亡、紧急冠状动脉闭塞行旁路血管移植术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局部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受试者98人,分为冠心病组(52人)和有冠心病倾向的对照组(46人).用高分辨率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肱动脉FMD.结果冠心病组患者FMD 0.05±0.01,对照组为0.09±0.04,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FMD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相关(P>0.05).当把FMD临界点定为10%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71%.结论超声检测FMD是监测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少见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表现,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997-1999年41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共16例,其中壁冠状动脉8例,冠状动脉瘘6例及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2例。冠状动脉造影,动态下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测量。结果 8例壁冠状动脉均表现为收缩期狭窄,1级3例,2级4例,3级1例。狭窄段长度17.2mm,其中3级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冠状动脉瘘,5例源自左冠状动脉,1例源自双侧冠状动脉,2例引流入肺动脉干,4例引流入右心室。2例右冠状动脉缺如,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主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少见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重要手段,动态下观察是发现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选择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主要条件.方法 对拟行CABG的216例患者进行Allen试验.超声检测桡动脉、尺动脉及拇指主要动脉(TA),记录管壁情况,测量血流峰值速度,记录桡骨茎突水平及其上方5 cm处桡动脉内径,压迫桡动脉后检测侧支循环情况.对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CABG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216例患者中,Allen试验阳性者39例,超声发现16例患者桡动脉管壁有斑块及/或管腔狭窄,3例患者TA为桡动脉依赖型,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Allen试验假阳性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超声提示197例患者TA为非桡动脉依赖型,压迫桡动脉后尺动脉峰速度明显增加,桡动脉桡骨茎突水平与其上方5 cm处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桡动脉桡骨茎突水平内径≥1.8 mm者160例,占81.2%.结论 ①桡动脉作为CABG桥血管的选择条件为管壁无钙化斑、无狭窄;TA为非桡动脉依赖型;桡动脉远段管腔内径≥1.8 mm.②桡动脉内径测量段在茎突至其上方5 cm内任意位置均可.超声筛查桡动脉作为CABG桥血管具有方便、无创及准确等优点,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总结9例患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术前必须做好Allen试验,掌握其穿刺方法;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术中密切配合、严密监护;术后配合拔除鞘管,压迫止血方法使用得当;手部末梢循环的观察及时、准确;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赵林  李林芳  秦会敏  刘增品  王铁钢  周存河 《临床荟萃》2010,25(17):1505-1507,F0002
目的 探讨出现血流动力学平衡现象的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方法 患者52例,其中行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27例,未处理6例,行颈内动脉栓塞术1例;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16例,行椎动脉栓塞术2例.结果 一次性成功植入支架43例,栓塞病变血管3例,未行介入处理6例;颈动脉支架术后闭塞3例.结论 对于病变血管发生血液动力学平衡的患者应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