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近5年半夏泻心汤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保护胃黏膜、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临床采用半夏泻心汤的治疗效果均比常规运用西药佳。  相似文献   

2.
对半夏泻心方(半夏泻心汤及其不同剂型统称半夏泻心方)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方临床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其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反流性食管炎、炎症性肠病、胃轻瘫综合征、消化道肿瘤及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等的治疗中应用最多;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方具有保护消化道黏膜、抗炎杀菌、抗氧化应激、双向调节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中的应用,确定半夏泻心汤的主要疗效。本文从近10年的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总结中发现,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人体消化道方面的治疗。本文通过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效果研究,为其确切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作为辛开苦降,调畅气机的一张经方,临床大量用于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一些内科杂病。本文整理总结了近10年关于半夏泻心汤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探讨以半夏泻心汤调畅脾胃气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意义,并为半夏泻心汤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药理研究和中医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传统经方半夏泻心汤对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夏泻心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半夏泻心汤对多种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均有很好的疗效。结论本方辛开苦降甘润,泻不伤正,补不滞中,具有寒热平调、补泻兼施、消痞散结之功。临床上只要符合脏寒肠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升降失调之病机的消化道疾病均可用之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组方精炼,方中各药配伍考究,具有辛开、苦降、甘补的配伍特点,后世对其发展及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半夏泻心汤具有消炎、抑菌、双向调节胃肠动力功能的作用,能促进胃肠局部生长表达,促进相关激素、蛋白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炎、顽固性呕吐、慢性肠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等属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对于半夏泻心汤的现代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①试验研究样本量较少,设计方案缺乏严谨性及合理性,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②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数据、试验验证、临床指标的系统研究;③研究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缺少对非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④实验研究多停留于某个病理环节上,缺乏更深层次的作用机制的探讨。今后需联合现代医学多层次、多手段、多途径地研究本方的作用规律,提高临床试验的规模、质量以及随机控制条件,为半夏泻心汤治疗各类疾病的现代药理研究和中医临床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提高胃肠功能、抗胃溃疡作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内在机制研究、拆方研究等方面介绍近5年来的关于半夏泻心汤的实验研究。结论:半夏泻心汤是充分体现性味配伍理论的代表方,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寒热错杂证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当前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在消化性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主要应用于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反流病、胃癌、Hp感染等方面。了解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动向,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所致痞证。其组方精炼,配伍得当,疗效肯定,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法门。现就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作一探讨,以期对古方开发研究有所裨益。 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旋杆……  相似文献   

10.
食管克罗恩病、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消化系统的疑难病,其病缠绵难愈,病情反复,病机总属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是调和寒热的代表方剂,王晞星教授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王晞星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切中病机,治疗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并且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有幸侍师身侧,收集病例,选取了三例临床典型验案,总结了王晞星教授以调和寒热之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克罗恩病、胃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的宝贵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天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48-149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一张处方,本文着重探讨半夏泻心汤的主证,方义及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加减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查询半夏泻心汤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采用DisGeNet、OMIM、TTD等疾病数据库查询胃癌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为共同靶点,采用STRING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查询到半夏泻心汤化学成分190个,对应靶点301个;胃癌靶点442个,两者交集靶点44个.PPI分析得到TP53、EGFR、STAT3等6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于HIF-1、ErbB等信号通路.结论 半夏泻心汤中的化学成分可能是通过作用于TP53、EGFR等靶点,并调节HIF-1、ErbB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胃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半夏泻心汤分为半夏泻心汤低浓度组(0.125 g·L-1)、半夏泻心汤中浓度组(0.5 g·L-1)、半夏泻心汤高浓度组(2 g·L-1),按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及细胞DNA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样品,CELLQuest软件获取并分析数据。结果:半夏泻心汤能够增加SGC-7901细胞在G1期的比例,促进细胞凋亡,其中半夏泻心汤高浓度组优于半夏泻心汤中浓度(P<0.05),但半夏泻心汤低浓度对此没有作用。结论:一定程度半夏泻心汤可抑制细胞增殖,并有浓度依赖性,其机理可能与药物阻滞细胞至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获取加减半夏泻心汤化合物及靶标,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第149条:"但满而不痛,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由以上两条可知,半夏泻心汤涉及的主要脏腑是脾胃和肠道,属于调和肠胃之剂,在临床上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中焦升降失常而致的肠胃不和的常用方.笔者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体会到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只要辩证病机符合"半夏泻心汤证",遂加减运用半夏泻心汤,临床效果甚佳,积累了一部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刘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86+3033-2986,3033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诸药合用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我院采用半夏泻心汤为主加减治疗属寒热错杂、虚实互呈的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在胃癌防治中的现代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半夏泻心汤在胃癌防治中的应用.方法:从半夏泻心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和对胃癌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三个方面来综述半夏泻心汤在胃癌防治中的现代应用.结果:半夏泻心汤具有治疗胃癌前病变、控制癌肿和减少化疗胃肠道反应的疗效.结论:半夏泻心汤对胃癌的防治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为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现代医家常用之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为探讨半夏泻心汤的配伍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实验制备了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通过检测胃液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等实验指标,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辛开药组、苦降药组、甘补药组、辛开苦降药组、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和全方组,共10组。实验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分泌的作用。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有相互协同的作用趋…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提出通过多途径多因素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机制,将可能找到它与作用途径相对单一的西药相比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配伍应用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医案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试验,以发现半夏泻心汤配伍及应用规律.方法:采用频数统计、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半夏泻心汤医案资料进行挖掘试验,从药味加减和主治病证方面探讨半夏泻心汤方剂配伍规律.结果:通过频数统计和对应分析,发现了药物在半夏泻心汤医案中的分布特点和药物与中医证候间的相关性.结论:半夏泻心汤除治疗寒热错杂证外,还能治疗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在湿热证的治疗过程中建议增加枳实,去掉人参、甘草、大枣等甘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