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需要在不同层面上贯彻落实,为了在教材层面落实课改理念,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以及实验技能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物理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安排;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倡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观点,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整体设计具有多方面的考虑。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对基本概念和规律设计的安排,有对实验技能和实践活动的设计考虑;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物理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安排;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倡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另外还对如何体现弹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体现时代精神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明确指出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多项能力及素养也与活动课挂钩,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并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活动,在活动课中全面融入核心素养理念,让学生参与活动课,提高其各方面素养与能力.文章围绕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提出了展开活动课的六项策略:注重兴趣激发,创设趣味情境;强调实验探究,力求实践强识;提倡寓教于乐,多样化设计与实施游戏活动;顺应教育信息化趋势,灵活导入活动内容;遵循人本教育观念,利用评价增“效”;整合多方资源,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新的教材及其新的特点要求运用新的教法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根据这些新的教学理念编写的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具有新的特点: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知识要求有所降低,以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使教材结构的安排有了相当大的灵活性;设置了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设立了生动活泼的“科学世界”栏目,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5.
郭红 《山东教育》2007,(3):46-4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并且应该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依据这样的教育目的定位,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又在对基础教育进行国际比较后,形成了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方面强调物理学习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物理习题是物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教材中的习题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做完课本上的习题后,面对茫茫的题海,我们如何为学生筛选,如何使这些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物理等新的科学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课程目标,重视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在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顺序、科学探究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1.课题。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2.设计思想。新课改、新理念、新模式、新课堂。面向每个学生,培养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理解。以此为依据,形成了科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教师授课中的心理障碍及其排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六种心理障碍:自信心不足、片面追求趣味性、注意的分配性差、情绪紧张、组织教材能力低、教学监控能力弱。排除上述障碍各有不同的策略,如:做好授课准备,加强课前心理调节;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制定科学的教学标准与秩序;熟悉教学对象,提高组织教材的能力;实现角色转变,提高教学监控能力;提倡微格教学,做好信息反馈;等等。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十分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对学生能力、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但由于大纲的局限,教材只重视知识的呈现,多数教师也只管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体验和训练不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处于大而空的状况。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和谐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及呈现方式就是紧紧围绕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而进行的。根据(1)学科知识,(2)科学探究、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3)反映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生活三条内容线索精选具体内容,精心组织安排。尤其是教材栏目的设计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教材栏目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教育,例如,“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方法导引”、“资料在线”、“拓展视野”、“学以致用”等。栏目及整体内容涉及丰富的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环境等STS方面的教育内容。栏目及其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认识规律,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与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中的"地球与宇宙"主题为例,尝试从STS教育的内容、体现STS教育理念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两个维度来比较与阐释。在STS教育内容层面,两套教材都关注了科学(S)与社会(S)的关系,也呈现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在科学(S)与技术(T)关系层面的缺失。对于STS教育理念的呈现方式,一方面表现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关注,也彰显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对探究问题的明确性、有效性的不足;另一方面突显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与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中的“地球与宇宙”主题为例,尝试从STS教育的内容、体现STS教育理念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两个维度来比较与阐释。在STS教育内容层面,两套教材都关注了科学(s)与社会(s)的关系,也呈现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在科学(S)与技术(T)关系层面的缺失。对于STS教育理念的呈现方式,一方面表现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关注,也彰显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对探究问题的明确性、有效性的不足;另一方面突显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对科学技术哲学的重大贡献主要有自然观、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观三个层面。自然观方面,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并倡导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自然观的方法;科学认识论方面,强调了科学认识主体的历史主体性并注重丁认识论的哲学提升与具体科学史史料的有机融合;科学观方面,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动态过程、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联盟的意义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效应。恩格斯的这些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与以往初中理科教材相比,在结构设计、内容编排、各种图形图表运用、特别是所提倡的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本文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谈谈半学期来使用本教材教学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存在几方面问题:教材目标重工具操作轻实践应用,忽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指导;重技术轻人文,忽视信息社会人文精神与信息责任的培养;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忽视对信息技术教与学活动、评价与考核的指导设计;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版面的呈现方式成人味太浓;配套光盘的教学设计理念落后。因此,新教材应依据课程标准设计多学科综合、关注个性及地区差异的内容与活动,设计为探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与协作平台的立体化资源,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的活动。倡导科学探究,注重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领悟是初中新课程《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教材设计了体验、观察、调查、观察与测量、技能训练、操作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课标教材教学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教材的方面,尤其是教学目标与呈现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在目标上倡导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体现了课标教材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但是人文性在课堂上如何体现?课标教材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材料的性质,以探究为核心,创设三种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  相似文献   

17.
师范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课程及教材的建设与改革,以《人文教育导论》、《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概论》两门课程及教材为主要载体,所建课程及教材通过文理交叉渗透,即文科生加强科技教育,对理科生加强人文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整合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更加注意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普及,本项成果在课程模式和教材内容的编排选择上,突破了同类课程和教材专注于知识性、专业性、体系性的既成模式,注重综合性,突出师范性,激活创造性,在实施途径与教育方式上,提倡史论结合,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相渗透,环境熏陶与社会实践共协调。成果广泛应用于在校师范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在职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了较大的人才培养效益。  相似文献   

18.
熊冠恒 《学科教育》2003,(5):32-34,42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上海教育版七年级《科学》教材(上册)的特点,即内容设计主题化,知识编排由近及远;倡导科学学习方式多元化;运用各种图形图表,传达多样化信息;特别重视科学过程与方法,主张探究式学习《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该教材教学的观念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院一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加强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习中外各民族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注重学术交流,关注和研究国内外美术与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动向;提倡严谨治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强调设计为生活服务,设计与工艺制作、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冯安全 《教师》2010,(11):105-105
新《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改革以书本为主、实践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