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碘伏对HBV-DNA与HBsAg灭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表明,有效碘含量为100mg/L浓度的碘伏溶液作用5分钟可将HBV—DNA破坏,作用20分钟可破坏HBsAg。电镜观察,可见崩解的乙型肝炎病毒碎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sAg、HBV-DNA定量与前S1(Pre-S1)检测结果间的关系及对乙肝患者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0例乙肝患者,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为"小三阳"组(120例),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为"大三阳"组(80例),同时检测HBV-DNA、HBsAg定量和Pre-S1水平,并对2组定量检测结果及阳性率加以比较。结果 "大三阳"组患者HBsAg定量、HBV-DNA定量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小三阳"组(P均<0.01),Pre-S1阳性率亦高于"小三阳"组(P均<0.01)。HBsAg定量和HBV-DNA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9329,P<0.05)。144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定量阳性为144例(100.0%),Pre-S1阳性为122例(84.7%)。结论用于乙肝患者感染状态的判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价,HBsAg定量与HBV-DNA检测有较好的相关性;Pre-S1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HBV-DNA检测。  相似文献   

3.
4.
尿中HBsAg检测对乙肝相关性肾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中HBsAg的检测对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5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分别进行肾组织活检检测肾组织HBsAg沉积和应用Elisa法检测尿中HBsAg。结果尿HBsAg检测与肾组织HBsAg沉积检测有一致性。结论尿HBsAg检测可为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HBV-DNA、ALT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化学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HBeAg阳性组ALT血清浓度、ALT异常率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但HBsAg浓度低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组内结果分析:HBeAg血清浓度与HBV-DNA在免疫耐受期成正相关(r=0.54),HBsAg与HBeAg、HBV-DNA成负相关(r=-0.521 2、-0.462 7),HBsAg、HBV-DNA、HBeAg与ALT之间均无相关性(r=0.008、0.02、0.000 6)。HBeAg阴性组组内结果分析:HBV-DNA与HBsAg无相关性(r=-0.05),HBV-DNA与ALT成正相关(r=0.39),HBsAg与ALT无相关性(r=0.008)。结论 HBV-DNA、HBsAg定量、HBeAg定量检测虽然可以反映HBV复制状态,但并不能代表乙肝患者的病情演变,只有定期长时间的监测才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管理和早期发现病毒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唾液中HBV-M与HBV-DN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唾液中HBV—M与HBV—DNA的相关性,唾液是否是乙型肝炎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方法:采用酶法对2005-2006年HBV感染患者,分别进行血清学和唾液的收集与检测,对HBV感染的患者血清型分成常见的10种类型,同时对所选乙肝感染的患者的唾液进行荧光定量PCR定量测定HBV—DNA。结果:急性感染组和慢性感染与携带者组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患者唾液中含有HBV—DNA,高病毒血症的患者唾液中含有大量HBV—DNA,唾液具有潜在传染性。可以解释,通过水平传染可能就是20%HBV感染者的感染源。唾液是乙肝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前检测HBV5项指标的方法,较普遍地使用酶联免疫一步法,虽然大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但可能导致高滴度的阳性标本漏检,出现假阴性结果.“抗原与抗体需在一定的比例时才出现可见反应,不适合的比例即不出现反应,属抑制带”.作者检测HBV5项指标,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以期阐明带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各种模式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的调查,了解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通过PCR方法对乙肝标志物各种模式HBV-DNA的检测,客观认识体内病毒复制状态和传染状况,修正过去错误观点,肯定HBV-DNA定量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4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DNA定量及乙肝标志物检测。血清HBV-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检测;乙肝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大三阳中(HBsAg+HBeAg+HbcAg+)HBV-DNA阳性率(HBV-DNA>1000copies/ml为阳性)为99.2%。小三阳中(HBsAg+HBeAb+HBcAb+)HBV-DNA阳性率为59.1%。HBsAb+HBeAb+HBcAb+阳性率最低,为8.3%;HBsAg+HBcAb+组阳性率为78.6%。结论乙肝标志物不能对病毒是否复制与有无传染性做出准确判断,各种模式中均有不同比例的HBV-DNA阳性结果,所以PCR定量检测HBV-DNA是判断HBV感染的最为准确可靠的方法,它可以较早的发现乙肝病毒的存在,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观察,也是判断有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三阳"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水平和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与其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住院"小三阳"肝炎患者422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前清蛋白(PAB)、α-L-岩藻糖苷酶(AFU)、腺苷脱氨酶(ADA)和单胺氧化酶(MAO)(后简称4项肝功能指标)表达水平;将病例组患者依据血清标志物HBsAg不同水平分为4组,比较各组4项肝功能指标的表达水平;将病例组患者依据HBVDNA不同载量分为5组,比较各组4项肝功能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的P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FU、ADA和MA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HBsAg水平区间患者的PAB水平比较,随着HBsAg水平的升高,PAB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AFU、ADA和MA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HBV-DNA载量区间患者的PAB、AFU、ADA和MAO水平比较,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PAB水平逐渐降低,AFU、ADA和MAO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三阳"患者HBsAg水平和HBV-DNA载量增加时,会造成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以HBV-DNA载量的变化引起4项肝功能指标改变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HBsAg与乙肝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55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eAg、HBsAg,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在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64.64%;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36.6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组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载量HBV-DNA组,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HBsA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HBV-DNA含量增加而降低。结论同时检测HBV-DNA与HBeAg能更好地用于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HBeAg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加,而HBsAg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阳性和HBeAg/Anti-HBe系统的同期检测结果对比研究表明HBV-DNA(+),HBeAg(+)/Anti-HBe(一)在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中分别占75.8%,69.2%,而HBV-DN A(+),HBeAg-/Anti-HBe(+)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变患者血清中所占比例为60.9%,60.0%.血清中HBV-DNA和HBeAg/Anti-HBe两者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均反映病毒感染和复制.部分Anti-HBe阳性患者并不表明病毒复制中止和没有传染性.血清HBeAg和HBV-DNA皆阳性多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血清Anti-HBe与HBV-DNA同时阳性则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变患者.  相似文献   

12.
于 1998年、 1999年的 3~ 5月,对福州地区2所医院口腔门诊物品与人员手进行了HBsAg与HBV—DNA检测。检测时,以浸有磷酸盐缓冲液的无菌棉拭,对物品表面与人员手往返涂抹采样。随后,将棉拭头剪入 2 ml磷酸盐缓冲液中。在旋涡混匀器中充分震荡后,离心( 4000 r/ min) 5min。取离心液,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原性。以样液OD值(S)与阴性对照OD值(N)的比值(S/N)>2.1,为HBsAg阳性。以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提供的非放射性分子杂交法检测HBV—DNA,当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HBV)-DNA的相关性,探讨乙肝患者PreS1-Ag、HBV-DNA在HBV感染者的病情监测及判断传染性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门诊及住院部乙肝患者171例,均经临床确诊,检测PreS1-Ag、HBV-DNA及乙肝5项,并进行比较。结果 171例乙肝中,HBV-DNA阳性检出率为72.51%,PreS1-Ag阳性检出率66.67%,HBeAg阳性检出率39.77%。在HBeAg阳性组中,PreS1-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4.10%、97.05%,PreS1-Ag、HBV-DNA、HBeAg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eAg阴性组中,HBV-DNA及PreS1阳性率分别为56.31%、49.51%,PreS1-Ag、HBV-DNA阳性率与HBeAg阴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1-Ag阳性组中,HBV-DNA检出率为96.49%,PreS1-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24.56%,HBeAg阳性率为3.50%。结论 PreS1-Ag与HBV-DNA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以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指标,PreS1-Ag比HBeAg的敏感度更高,特别是HBeAg阴性时,对临床判断慢性乙肝病情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DNA与HBsAg、HBeAg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DNA与HBsAg、HBeAg,并寻找三者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55例HBs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sAg、HBeAg.结果:555例患者中,有338例检测出HBV-DNA阳性.阳性率为60.9%(338/555);对HBV-DNA浓度取对数后分为三组:>6组、3~6组和<3组.三组之间HBsAg的浓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6组中位浓度低于3~6组(P<0.001),而3~6组和<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05);三组之间HBeAg差异有显著性(P<0.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6组高于3~6组(P<0.001),而3~6组高于<3组(P<0.001).在HBV-DNA阳性组,对HBV-DNA浓度的对数与HBeAg进行相关分析,两者相关系数为0.463,而与HBsAg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80.结论: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HBsAg量呈下降趋势,而HBeAg浓度呈上升趋势.且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HBV-DNA和HBV-M定量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V-DNA和乙型肝炎五项(HBV-M)定量检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乙型肝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363例乙型肝炎和既往感染HBV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定量检测HBV-M,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92.9%(79/85),平均DNA含量(4.31±1.64)×106 Copies/ml.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HBsAg、HBeAb、HBcAb阳性)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47.7%(105/220),平均DNA含量(2.47±2.21)×104 Copies/ml.HBsAg、HBcAb阳性3例,HBV-DNA均阳性,HBV-DNA为(5.73±1.14)×105Copies/ml.余人群外周血HBV-DNA均阴性.HBV-DNA拷贝量与HBeAg载量呈正相关(r=0.59,P=0.041);HBV-DNA拷贝量与HBsAg含量相关一致性不明显(r=0.221,P=0.077).结论 HBV-M与HBV-DNA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临床上可以多项检测来估计病情,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6.
荧光定量PCR检测HBsAg阳性血清的HBV-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慢性肝炎患者多数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感染率约占50%~60%.为了解有关献血人群中无症状的HBsAg阳性者的感染和复制情况,笔者把从12801份献血者血清标本中用ELISA检出的144份HBsAg阳性标本和50份HBsAg阴性的体检标本,进行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 HBV-DNA定量分析,以及HBeAg、HBeAb、HBcAb、HBsAb检测,现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肖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3):234-235,239
目的通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DNA的检测,探讨两者在判断乙型肝炎病情和HBV复制时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D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上述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HBV-LP的检出率与HBV-DNA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与HBV-LP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DNA拷贝数对数值与HBV—LP的表达显著相关(r=0.677,P〈0.01)。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具有较好相关性,但HBV—LP尚不能完全代替HBV—DNA的检测来反映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量球蛋白(α1-MG)的检测对肾损害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31例受试者分为A组(健康对照组)和B组(住院患者病例组)。分别检查两组尿NAG、mALB、β2-MG、α1-MG的测定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组(住院患者病例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A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患者病例组四种检测项目尿NAG、mALB、β2-MG、α1—MG所测到的阳性率分别为82.3%、74.0%、42.5%、41.9%。结论尿NAG、mALB、β2-MG、α1-MG的检测对早期肾损害较敏感,可以作为肾损害性疾病的早期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 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和N 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HF 临床诊断及分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80 例HF 确诊患者和100 例健康体检者,采用Sysmex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RDW 检测分析;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 清NT-pro-BNP 水平,运用SPSS17.0 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HF 确诊患者血中RDW 和NT-pro-BNP 的水平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YHA 分级Ⅳ级患者血中RDW 和NT-pro-BNP 的水平显著高 于NYHA 分级Ⅰ~Ⅱ级和Ⅲ级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YHA 分级Ⅲ级患者血中RDW 和NT-pro- BNP 的水平显著高于NYHA 分级Ⅰ~Ⅱ级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不同NYHA 分级HF 患者 血中NT-pro-BNP 和RDW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 = 0.554,P=0.01);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RDW 与NT-pro-BNP 水平 呈正相关(r = 0.554,P = 0.01)。结论 RDW 和NT-pro-BNP 水平的联合检测可提高HF 的临床快速诊断率,为HF 诊 断、病程判断和预后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慢性持续性乙肝病毒(mV)感染,可导致严重肝病,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拉米夫定具有抑制HBV复制,使肝功能正常化、肝组织病理学改善、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服用拉米夫定后,将诱发HBV-DNA聚合酶活性区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机体产生耐药,并且这种变异与服药时间的长短有关。作者对128例经拉米夫定治疗20-96周后的乙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治疗前后HBV-DNA水平及基因型分析,以及治疗后YMDD变异情况,旨在探讨病毒变异与血清HBV-DNA水平及基因型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