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电力通信接入网移动运维系统,该系统将物联网智能识别和数据实时传输技术引入电力通信网现场运维规范化管理中。首先搭建了移动运维系统架构,实现了现场运维信息化,并运用 TOPSIS 算法对工单进行自动分配,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效率,通过运维系统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电力通信接入网的智能化管理。测试结果表明,该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统一管理、故障智能研判、现场作业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很大程度地提升了电力通信接入网的智能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北方广电智能化运维监控平台的建设过程,主要从运维现状分析、技术架构、平台的实践体会及建设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该平台建成后实现了IT系统异构平台监控的统一,完成了从前端到后台的所有运维体系的全栈级监控,成为公司IT综合运维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山西联通IT支撑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为例,对IT支撑系统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以及进行了阐述,该系统计能够有效地支撑山西联通IT系统的自动化采集、系统故障监控,实现了快速定位问题、及时告警、缩短故障处理时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服务器系统软硬件架构也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着大量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的监控运维问题。为此,基于Zabbix开源平台构建了适合企业一体化信息体系现状的监控运维系统,实现了对企业各类软硬件的实时监控和故障报警,大大提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人员的工作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IT系统从传统Web架构向移动App架构迁移是近几年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在实际的迁移过程中,需要结合现有的网络拓扑环境以及IT系统的相关情况,去构思一个能够承上启下,稳中求变的新IT架构。同时又要兼顾安全、性能、可扩展、运维等方面的需求。新的IT架构结合移动App特点从用户通行证、WebAPI统一门户、App生命周期管3个维度出发,形成了用户池、App应用池、接口能力池、分析数据池四大资源池,从而实现了用户数据,生产数据,分析数据和日志数据的各自分流,降低了移动App开发和运维成本,提升了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IT架构的不断扩展,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网络也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分支机构众多的大型企业或垂直层级较多的政府单位,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明显。为了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数据时效性,运维工作变得越来越艰巨。虽然运维工作已经借助相应的自动化监控工具,但IT监控系统每分钟要进行上万个数据采集,对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才是对IT运维工作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芦海波  张剑 《信息通信》2014,(4):254-255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不断推进,以IPTV为代表的三网融合业务快速增长。本文针对电信运营商IPTV运维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IPTV视频质量监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主流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建立一套IPTV视频质量监控平台,实现对IPTV网络有效监控和管理,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维护管理能力,全面掌握IT支撑能力,降低运营成本,细化量化维护考核指标,为成功实施SLA、IT财务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和能力管理提供全面支撑,对网络管理以及运维的资源、性能、配置、故障以及运维流程提供全面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不断推进,以IPTV为代表的三网融合业务快速增长。本文针对电信运营商IPTV运维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IPTV视频质量监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主流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建立一套IPTV视频质量监控平台,实现对IPTV网络有效监控和管理,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维护管理能力,全面掌握IT支撑能力,降低运营成本,细化量化维护考核指标,为成功实施SLA、IT财务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和能力管理提供全面支撑,对网络管理以及运维的资源、性能、配置、故障以及运维流程提供全面支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集中化网络运维发展趋势,阐述了集中网络监控、集中投诉处理、集中性能分析的三集中趋势下网络运维面临的困难,提出利用最前沿的虚拟化三层架构实现集中化网络运维云监控解决方案,打造移动集中化网络运维云监控中心;同时,基于集中化网络运维云监控支撑系统构建新型的网络运维云管理模式,打造网络运维集中化趋势下的技术力量及信息的共享资源池,最终实现在技术、信息、人才共享基础之上的三集中网络运维管理体系,实现网络运维模式的跨越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ITSS理论与用户运维管理最佳实践研究并设计了资源管控平台产品。通过阐述资源管控平台采用的技术路线、标准与平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运维与展现层等方面研究并分析了该平台的架构。经实践,该平台可以从业务角度帮助客户有效管理和优化IT环境的运营效率,实现IT基础架构的全方位监控,优化IT服务流程,提升IT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TD-LTE网络里,网管采集的高效性,对网元的告警监控、故障处理、数据分析等具有重要影响,网管采集对提高网络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早期的网管采集系统中,存在系统扩展能力不强、系统可靠性低、采集资源浪费、维护与管理双重困难等不足。针对早期系统存在的问题,湖北公司开发了LTE模式下基于X86架构的分布式网管采集系统,该系统可充分克服早期不足,实现了技术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双突破,对网络运维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校IT运维中出现的效率低下和服务不佳问题,文章研究设计了基于知识图谱的IT运维总体架构。通过分析运维对象、运维服务流程、运维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运维管理等模块,构建了IT运维问答知识图谱,实现了运维场景和孤立知识点的业务应用关联,基于Neo4j和Python技术开发了IT运维问答系统,解决了运维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不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温州广播电台基于IP技术的总控监测系统,独创性的采用“内核+驱动”的架构,实现对音频信号监听、监测、控制功能。监测系统是播出系统安全播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收集系统各种资源信息进行视听报警,对系统运行故障准确发现,及时定位,提示故障排除方法,统计分析故障发生率,预判故障环节,提示系统维护排除隐患,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该架构及应用,在安全播出、智能管理、运维保障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罗伟峰 《通讯世界》2016,(1):118-119
电力行业其独特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决定了具有高度信息化的特点,为保障庞大的IT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的正常运行,巨大的运维工作量给IT运维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电力企业IT基础设施运维现状,分析现有巡检体系的不足,重点介绍如何采用移动终端,结合二维码技术,集成ITSM和桌面管理系统的配置信息,自动生成巡检工单和自动生产故障事件单,实现设备故障的闭环处理和巡检的统一管理和设备故障的闭环.  相似文献   

15.
Zabbix是用于监控IT基础架构组件的可用性和性能情况的企业级软件,本文结合IPTV业务需求,简单阐述Zabbix软件的搭建过程及如何通过Zabbix软件保障IPTV业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续稳定运行,实现IPTV运维工作由“发现故障—处理故障”到“预警故障—避免故障”的转变,提高运维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5G、云计算和微服务等技术的发展,网管系统结构复杂性和技术组件多样性愈发提高,传统运维手段已无法满足监控和运维要求,因此基于AI和大数据技术的AIOps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AIOps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网管运维现状痛点,研究网管运维指标异常检测和故障预测能力的技术实现。基于微服务架构搭建AIOps运维平台,引入AI技术,提升网管运维智能化能力。同时平台能力以API等方式与网管工作台集成,提供AIOps能力引擎,为网管运维系统提供智能化告警监控视图。总体使网管智能运维水平达到新高度,极大降低了故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IT架构日趋庞大复杂,伴随而来的各种品牌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产品的维护工作,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极具挑战的问题,面对这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的运维对象,无休止的人力投入也无法避免因设备出现故障或细节疏忽而导致业务的中断。传统的IT运维,是靠大量的运维管理人员来对服务器软硬件设备进行维护。研究重点是将IT运维工作中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脚本化、机器化,把过去的手工操作转为脚本工具执行,从而实现系统的自动化运维。  相似文献   

18.
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主要针对移动通信运营商的IT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技术问题,陈述了利用云计算来构造移动通信运营商办公云平台。给出了移动运营商办公云的技术架构,并且从系统运维的角度,讨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办公云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实现对办公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运维,进而合理利用资源并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IT系统的数据信息爆炸性增长。如何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有效挖掘运维数据、提升运维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是企业不变的挑战。文章结合电力企业业务特点,从运维大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将运维大数据和智能运维技术相结合搭建智能运维平台的关键因素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我们的IT运维人员都被各种突发的故障所困扰,怎样监控?能不能现对底层和应用的集中监控,从而实现对故障的有效管理呢?今天我们将就这个问题做出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