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南昌绿地紫峰大厦建筑高268m,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为超B级高度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在建筑高度2/3位置,东西立面内凹,内凹部分的荷载通过结构柱支承在层41~43这3层高(含暗钢桁架)的7m跨悬臂转换墙上。在核心筒底部加强区设置型钢,底部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转换墙内暗埋钢桁架。整体结构及构件设计融入性能化设计思想,对结构进行了小震下的反应谱计算和动力时程计算以及中震弹性复核,并进行了大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详细阐述了采用ANSYS软件对转换层部位进行的有限元分析,同时介绍了首层挑空部位、竖向变形差、基础设计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日照华润中心商业二期总建筑面积约15万m~2,地下3层,地上50层,嵌固层以上高度为182.6m,属于超B级高度建筑。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附带商业裙房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该项目1~9层为酒店用房,对框架柱截面要求较高,设计采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满足建筑使用要求。该工程存在扭转不规则、裙房宴会厅大跨度转换、楼板局部不连续等超限项。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分析,包含小震弹性计算、小震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弹性及不屈服计算、大震不屈服计算及动力弹塑性分析等,对核心筒周边支承较大跨度次梁的连梁及在核心筒周边存在的缺口梁进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分析和构件计算分析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杨枫 《工业建筑》2014,(Z1):509-513,517
北外滩白玉兰广场酒店塔楼大屋面高度为171 m的超限高层,采用带顶部加强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刚臂结构的混合结构体系。采用非线性分析软件PERFORM-3D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考察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指标,并着重分析核心筒剪力墙、型钢混凝土柱、外框架钢梁、伸臂桁架以及连梁等典型构件的损伤破坏程度,为该结构及其他类似结构的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沙北辰新河三角洲A3区商业综合体项目包括三个结构设计单体,分别为200m高的公寓、150m高的酒店和超大型国际会议中心。公寓塔楼地上共59层,建筑主要屋面高度212.50m,结构高度为206.10m,以酒店式公寓功能为主,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酒店楼地上共40层,建筑主要屋面高度155.80m,结构高度为149.10m,以酒店客房为主要功能,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公寓和酒店两栋塔楼的核心筒均偏置在塔楼的一侧,偏置的筒体给结构设计带来一定挑战。公寓塔楼的结构高度超过A级高度限值,属于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结构,酒店塔楼高度基本接近150m高的A级高度限值要求。会议中心地上3层,结构高度23.90m,不属于高层建筑,大会议厅上空屋盖的跨度为63m,小于120m,不属于屋盖跨度超限建筑,会议中心采用局部设置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体系。介绍了本项目的基础设计以及地下室设计,重点介绍最高塔楼-公寓的超限分析及应对措施,提供弹性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两个阶段的计算分析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邦华环球贸易中心为1幢高度为228.2m的超高层办公楼,存在高度超限、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超限情况。采用设置伸臂大梁及腰梁加强层的框架(钢管柱)-核心筒结构体系。设计中采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结构重要性提出不同的抗震性能目标,对结构进行两种不同力学模型程序的小震弹性对比分析、弹性时程分析、中震验算、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及构件抗震性能设计能达到性能C的目标等级。对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伸臂大梁及腰梁与框架柱连接位置等采取了有效加强措施,确保构件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传媒大厦主楼建筑高度190.50m,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采用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内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并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分别利用12,27层避难层设置为两道结构加强层,每道加强层由四榀桁架水平伸臂+周边带状桁架组成。由于结构平面为异形且高度较高,设计中对本工程进行了性能化抗震设计并对不同构件采用相应的性能目标。分别对结构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下进行了分析。通过一系列的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性能目标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常州润华环球中心主塔楼为总高度300m的超限高层,采用了带加强层的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该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考察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指标,并着重分析了核心筒剪力墙、框架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环带桁架、连梁以及楼板等典型构件的损伤破坏程度,为该结构及其他类似结构的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项目位于柬埔寨金边,地面以上结构屋面高度为250 m,最大高宽比为5.7。采用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为超高层办公楼和酒店,塔楼采用新型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柱截面较常规型钢柱要小;叠合柱竖向承载力高,节点设计易于施工,满足强剪弱弯节点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深圳湾总部大楼为一栋高度为400 m的复杂超高层建筑,采用密柱框架 核心筒结构体系。密柱外框架由56根钢柱组成,梁柱连接采用完全偏心节点,外框架的刚度相对较弱。塔楼高区由于建筑体型收进,核心筒采用2层斜墙过渡收进。设计采用箱型钢梁和箱型钢柱组成密柱外框架,在核心筒剪力墙内埋设型钢加强,密柱外框架与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要求均提高至中震弹性。运用ABAQUS和BEPTA程序,将梁、柱和剪力墙的材料非线性在应力 应变层次上予以精确模拟,同时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进行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密柱外框架具有较高的抗震承载力,可以起到第二道抗震防线的作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的限值要求;密柱外框架与核心筒剪力墙的主承重构件均未出现明显损坏,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天津富力广东大厦为一栋结构高度达388m的复杂超高层建筑,设计采用了框架-核心筒结合加强层和巨型斜撑的结构抗侧体系。运用ABAQUS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以检验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整体位移满足规范要求,主要薄弱位置在核心筒收进后钢板剪力墙与普通剪力墙过渡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上海的超高层超长桩超厚筏基础的现场测试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供了宝贵的现场试验数据,论述了沉降、土压力、桩的荷载、巨型柱荷载和筏基的应力的分析结果,特别是结构刚度对筏基应力的影响和对基础的贡献层数以及刚度贡献的有限性。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方法,以利于桩筏基础设计的新改革。此外,还提出一些预估沉降和群桩荷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武汉世界贸易大厦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世界贸易大厦地上 58层 ,地下 2层 ,采用C60高强混凝土。基于弹性地基假定 ,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桩筏基础。利用内外筒支座条件和截面高度随内力变化的方法设计预应力折线板楼盖。在五十四层平面内收 ,选用人字形斜柱转换承托顶部 5层荷载。三道防线后浇带设计 ,保证后浇带防水质量并充分发挥应有的结构作用。主塔空间钢架设计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保证建筑风格的实现 ,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使结构设计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吴晓玮  于长海  潘琦  卢大庆 《工业建筑》2005,35(6):39-40,44
鄞州银行办公大楼为地下1层、地上2 2层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总高度85 .5m。简要介绍该工程的结构选型及计算分析、地基基础设计、计算模型处理及构造处理,可供同类结构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沉降控制理论在高层房屋加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理论及实践的结果,提出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变形控制设计理论,并用于桩基础的设计.尚未见这种设计理论,用于超过18层的高层建筑桩基础的设计.通过变形控制,可以对常规强度设计的高层建筑,进行房屋加层、减少桩数或缩短桩长的优化.文中还介绍该方法在上海九洲花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考虑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运用ANSYS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之间在连接点处的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分析了上部结构对筏板基础变形、内力影响以及筏板基础对上部结构变形、内力的影响,探讨了共同作用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共同作用时,上部结构承担了部分筏板基础荷载,使筏板基础内力、变形减小;考虑筏板基础的刚度时,由于整体弯曲的作用,使上部结构的应力产生重分布,梁产生了附加弯曲应力,增大了上部结构的内力,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共同作用的影响,使工程更安全、更经济。  相似文献   

16.
变刚度桩筏基础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天然地基筏板和4组变刚度桩筏基础模型对比试验为基础,分析基桩平面布置、几何尺寸与基础沉降的关系,从而为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概念设计提供试验依据。试验研究表明: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桩筏基础,总体上其沉降分布表现为中心区域沉降较大而边角位置沉降较小;筏下均匀布桩较之天然地基,基础沉降量的最大值大约减少70%;基础中心区域桩长增加1倍或者桩数增加1/3,沉降量的最大值约减少50%;上部结构与核心筒下局部加大基桩几何尺寸和适当增加桩数能够有效地减少沉降量的最大值以及沉降差,从而达到调平的效果;筏下布桩有助于减少基础周边的地表沉降,可使其影响局限于1/4基础宽度范围之内。图11表3参12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工程界中对于筏板基础缺少研究,不了解其具体的受力特性,在筏板基础设计方面缺乏成熟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筏板基础仍按常规筏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往往造成筏板过厚,使基础造价过高,产生很大的浪费。根据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筏板基础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多种因素影响,比较符合基础的实际受力状况。本文研究了空间框架-筏板-地基共同作用时筏板基础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完成三维模型的数值分析。应用筏板基础的非线性分析方法,考察了影响筏板基础受力性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筏板基础厚度以及筏土刚度比等因素对筏板基础的受力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对筏板基础的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结论对设计提出有利的建议,从理论上可以使筏基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其直接结果可以使筏板减薄,降低基础造价。  相似文献   

18.
福建广播电视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建筑群,建筑平面复杂。根据建筑功能和场地的不同情况,工程采用桩筏基础和桩基础,沉降和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工程电视中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周边框架柱设置构造钢骨。介绍了工程设计采用的相关措施。结构设计于新老规范的交替之际,结构的弹塑性分析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s have certain obvious advantages, that is, rapid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lthough prefabricated structures have been applied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most cases, these structures are suitable only for low‐rise building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igh‐rise buildings are nota\bly ra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ype of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called the modular‐prefabricated high‐rise steel frame structure with diagonal braces. Based on the T30 building, which is a hotel building with 30 storeys above the grou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ailure mode, failure mechanism, and elastic–plastic development laws of the structure were studied via 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design and analyses under various load cases and combinat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 with frequent earthquake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response spectrum and elastic time‐history methods, and an analysis under rare earthquakes is performed via static elastic–plastic pushover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structural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ss.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this kind of modular‐prefabricated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and the design method has been compiled into a design specification name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efabricated Steel Frame Structure with Diagonal Bracing Joints.  相似文献   

20.
某双塔状大厦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双塔状大厦地上28层,地下2层,结构采用转换层、预应力混凝土大梁及筏板技术,本文介绍了其结构的整体构思、基础与上部结构设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