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为了用现代科学手段给中医药防治白内障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验证中药明目通络制剂(MT)在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以便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中药明目通络制剂在豚鼠实验半乳糖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对照不同组动物的发病早晚及其严重程度,初步证实,中药明目通络制剂对豚鼠实验性半乳糖性白内障有一的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良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比较改良前后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机制。方法 60只体重(180±10)g的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半乳糖性白内障组1(G1)和半乳糖性白内障组2(G2)。G1组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20mL/(kg·d),连续30d;G2组第1周、第2周分别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10、15mL/(kg·d),第3周开始增至20mL/(kg·d),直至第30d。应用裂隙灯观察晶体混浊情况,按大鼠晶状体混浊度评分标准进行分级和记录,并分别观察和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成模时间、模型成功率、模型死亡率和晶状体宏观形态变化以及SOD、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G1和G2组模型死亡率分别为50%和10%,方法改良后死亡率显著降低;模型成功率分别为50%和90%,方法改良后成功率显著提高;两组模型晶状体混浊度一般为Ⅱ级或Ⅲ级;与C组比较,G1和G2组SOD、MDA含量的变化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G2与G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改良后,保留了改良前模型制备方法的优点,克服了改良前模型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缺点,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模型制备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HLP)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发病过程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HLP组、HLP-白内障模型组、白内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裂隙灯下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晶状体还原性谷胱甘肽、丙二醛的表达。结果裂隙灯下观察到第3—9天HLP-白内障组大鼠白内障发生率高于自内障模型组大鼠。半乳糖球后注射15d后每组随机选取10眼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HLP-白内障组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低于白内障模型组,丙二醛含量高于白内障模型组。结论HLP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病,其机制有可能为参与晶状体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茶色素对大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观察茶色素胶囊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和饮用D-半乳糖水溶液,制作D-半乳糖性糖尿病白内障模型,以茶色素胶囊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茶色素不仅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有明显的延缓作用,保持实验大鼠透明晶状体的百分率达30%,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血糖,增加体重,增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经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P  相似文献   

5.
重组水蛭素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重组水蛭素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D一半乳糖诱发白内障,从实验开始第4天起各给药组分别结膜下注射,双眼点重组水蛭素.在实验开始第8,14天用检眼仪观察大鼠晶状体的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取晶状体,测定晶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重组水蛭素可显著推迟白内障发生时间,减轻混浊程度,降低MDA含量及增大SOD活力.结论:重组水蛭素对半乳糖诱导的大鼠白内障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实验性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血,房水,晶体中牛磺酸含量的变化研究了牛磺酸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结果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血中牛磺酸含量在发病晚期明显上降,实验组较正常组减少68.17%,房水中牛磺酸含量第5,8,14天分别下降41.02%,48.30%,54.80%,晶体牛碘酸含量第5,8,14天分别下76.91%,74.84%,85.13%,作者认为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病与机体血,房水,晶体中牛磺酸含量的  相似文献   

7.
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海马突触蛋白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的海马制备突触体总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扫描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造模组海马有8种蛋白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大于5%,4种升高,4种降低。提示:D-半乳糖可能对小鼠海马多种突触蛋白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60例老年前期白内障和77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全血半乳糖激酶(GK)活性。此二组的GK活性水平均与对照组一致(P>0.05),但老年前期白内障组中GK杂合子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GK活性部分降低者发生白内障的危险也比正常人大。因此,不论是GK缺乏的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均应限制乳品的摄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半乳糖诱导白内障大鼠异常晶状体蛋白X36的出现及其与白内障形成的关系.方法:半乳糖饲养SD大鼠,诱导白内障;选不同年龄大鼠(出生后1天、2周、8周、8个月及1.5年)作老化进程对照组;提取水溶性晶状体蛋白,双向电泳(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EF/SDS-PAGE)得到大鼠晶状体蛋白电泳图形,考马斯亮蓝染色后扫描蛋白图形并确认各主要晶状体蛋白组分及异常晶状体蛋白X36.结果:(1)异常晶状体蛋白X36相对分子质量约27 000、等电点约4.5.(2)X36蛋白在对照组不同年龄大鼠的水溶性晶状体蛋白中均未出现.(3)X36蛋白在Ⅲ期及以后各期糖性白内障大鼠的眼晶状体水溶性蛋白中均有出现,且含量逐期增加.结论:半乳糖诱导大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出现异常晶状体蛋白X36,该蛋白含量随白内障程度加重而增加,与大鼠生理性老化无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术中应用。肾上腺素的合理浓度。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30眼),分别于灌注液中加入0.1mL、0.2mL及0.5mL肾上腺素,每组3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检查。结果3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95.24±326.08)mm^-2、(2457.45±355.12)mm^-2、(2425.38±312.68)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7.85±12.01)mm^-2、(45.20±9.43)mm^-2、(44.35±8.13)mm^-2。3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比较,随加入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对手术损伤及肾上腺素毒性损害的耐受性降低,在有效维持术中瞳孔散大状态的同时,选用浓度较低的肾上腺素,可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应用TOPCON裂隙灯显微镜及其Mishima-Hedbys校准装置行晶体定位摄影术,用QUANTIMET970型图像分析仪测量晶体平均光密度,建立了无损伤性白内障定量检查方法。为了检测该方法的准确度,随机对57眼进行了同一眼重复两次照相的晶体平均光密度测量,两次光密度测定值分别为0.06420±0.05611和0.06694±0.05349,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此种无损伤性白内障定量检查法的误差极小,有助于对白内障非手术疗法进行深入研究。对该法的原理及提高其灵敏度的条件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3.
醋酸甲地孕酮(MA)能与人、动物(兔、犬、大鼠、豚鼠)血浆蛋白结合。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6.39±2.28%,其外观结合常数为6.38±0.52×10~4L/mol,与动物(除与豚鼠结合率较低外)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人的相比无显著差异。MA、睾丸酮、可的松对~3H-MA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均无显著影响;MA并不显著改变~3H-孕酮与妊娠豚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及~3H-睾丸酮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结合率;~3H-MA不与孕妇血清SHBG结合,提示MA在血浆中无专一结合,MA是与血浆蛋白中的白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白内障165例(213只眼)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67例,女性9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病年龄为36~82岁。右眼60只眼,左眼57只眼,双眼96只眼。手术方法,囊外白内障摘除术40只眼,囊内白内障摘除术171只眼,造瞳术2只眼。囊外摘除术中,人工晶体植入1只眼,并发症共有5种,脱盲率达94.55%。  相似文献   

15.
用白内障治疗仪结合维生素C治疗老年性白内障51眼,治疗前及治疗30天后,分别在同一晶体光学切面用黑白胶片拍照,将底片用英国剑桥图像分析仪测定晶体平均光密度(MOD)。结果治疗后100%的晶体MOD明显下降,治疗前平均晶体MOD为0.13034±0.02833,治疗后为0.03957±0.02907,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本测定系统所测晶体MOD和其混浊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本组病例治疗后视力亦有明显提高(P<0.001),治疗后晶体MOD下降值和视力提高值呈正相关趋势(γ=0.19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硬核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对照组25例)和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裸眼视力达到1.0眼数多于对照组;水肿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可用于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采用针拨术治疗伴严重全身病的老年性白内障81例(89眼).对术式作了改进,实用价值和并发症作了讨论.本手术方法简便,省时,疗程短,痛苦小,适用于不能耐受常规手术方法的老年体弱病人.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不同手术切口和术式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白内障手术不同的手术切口和术式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应用TOPCONSP-2000P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计数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法、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法、小切口ECCE法手术白内障病人术前以及术后3、6、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计算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 3种不同术式及切口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显著性(F=0.62~0.99,P〉0.05),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差异亦无显著性(χ^2=0.76~0.91,P〉0.05)。结论 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式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先天性、外伤性、高度近视并发性、老年人核性等含有较多透明皮质、特殊情况的白内障共15例17眼,其中4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经6~10月随访,术后矫正视力良好,并发症少。现代囊外脑除术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比较,手术时期大为提前。显微技术不仅可彻底清除混浊皮质,同样也可以彻底清除透明皮质,保留完整后囊膜,并可同期或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20.
我科用球周侵润麻醉及眼球压迫法做了老年性白内障60例,仅1例麻醉后眼内压为1.37kPa,占1.67%,其余病例眼内压为0.86—0.59kPa,占98.33%。2例发生玻璃体脱出,占3.33%,对照组48例采用球后及轮匝肌麻醉,其中8例发生玻璃体脱出,占1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我们认为球周麻醉及眼球压迫是白内障手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