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根据肿瘤细胞起源不同,可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lymphoma,DLBCL)分为生发中心来源(germinalcenter Bcell like,GCB)及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两种亚型。在以CHOP方案为标准的化疗基础上,前者预后优于后者。本研究通过比较R-CHOP(Rituximab联合CHOP)和CHOP方案治疗不同亚型DLBCL患者的近期疗效,寻找初诊DLBCL患者最佳一线治疗方案。方法:将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收治的83例初治DLBCL患者分为GCB和non-GCB两组。按照修订版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比较接受R-CHOP或CHOP方案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Bcl-2在两种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83例DLBCL患者中GCB组35例(42.2%),non-GCB组48例(57.8%)。GCB组一线化疗近期总缓解率74.3%,non-GCB组60.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6)。Bcl-2在GCB和non-GCB两亚组的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Bcl-2阳性患者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近期缓解率(75.6%)明显高于用CHOP方案治疗者(47.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31):采用不同方案化疗的Bcl-2阴性患者的近期缓解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CB组患者接受标准R—CHOP或CHOP方案治疗近期缓解率高于non-GCB组,提示预后良好。加用Rituximab可提高Bcl-2阳性患者的近期缓解率。  相似文献   

2.
Wu HJ  Zhang QY  Chen DF  Guan XJ  Zhang BL  Ma J 《癌症》2005,24(12):1498-1502
背景与目的:CHOP方案是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美罗华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本研究中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72例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联合组和CHOP组。联合组34例,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加阿霉素加长春新碱加强的松)加美罗华(375mg/m2,于每周期化疗前2天静脉滴注1次)治疗;CHOP组38例,单用CHOP方案化疗。两组均每3周为一个循环周期,6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率为93.8%(30/32);CHOP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75.0%(27/3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CHOP组1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2%和52.8%,总生存率为93.8%和75.0%,联合组均显著优于CHOP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等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可耐受,而骨髓抑制情况与CHOP组类似。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能够提高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而毒性反应类似,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根据基因表达可以分成有两种不同预后的亚型:生发中心B细胞样亚型(germinal centre B-cell lymphoma,GCB)和活化B细胞样亚型(non-germinal centre B-cell lymphoma,non-GCB).本文分析原发于淋巴结内DLBCL的临床特征、免疫亚型及预后,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2009年诊治的70例结内DLBCL.分析其临床资料和IPI评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成GCB和non-GCB两类免疫亚型.治疗方法包括CHOP化疗及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 (R-CHOP)免疫化疗.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其临床资料、免疫亚型和治疗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67.8%.其中CHOP化疗患者的5年OS为58.9%,R-CHOP免疫化疗患者为77.2%,免疫化疗明显优于单纯化疗(P=O.017).免疫亚型为GCB型患者5年OS为73%,non-GCB型患者为5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但进一步分析:用CHOP化疗的non-GCB型患者5年OS明显低于GCB型患者(43.5% vs 66.8%,P=0.042);而用R-CHOP免疫化疗的non-GCB型患者5年OS与GCB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5% vs 80.4%,P=0.717).在nonGCB亚型中,R-CHOP免疫化疗5年OS明显优于CHOP化疗(73.3% vs 42.9%,P=0.02),提示R-CHOP免疫化疗能明显延长non-GCB亚型患者的长期生存.各临床因素与OS的关系: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Ⅲ期、血清LDH升高、B症状和IPI≥3分均是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对O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IPI可以预测结内DLBCL的预后和生存.采用免疫组化对DLBCL免疫分型对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R-CHOP免疫化疗能够显著提高结内DLBC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杨绍灵  苏鹏  施玲玲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2069-2071
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与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49例DLBCL患者分别接受6疗程CHOP方案或CHOP加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每3周1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R-CHOP组的CR率高于CHO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6%VS 65.4%,P=0.173)。中位随访时间为35月(4-66月),R-CHOP组及CHOP组的3年OS分别为75.0%±19.6%,54.9%±20.4%,P=0.043;而3年EFS分别为69.7%±20.9%,45.8%±20.6%,P=0.029。R-CHOP组的3年OS及EFS优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与单用CHOP方案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明显提高DLBCL患者的EFS及OS,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Lin TY  Zhang HY  Huang Y  Guan ZZ  Shen T  Shi YK  Zhu J  Ke XY  Wang HQ  Shen ZX  Yu SY  Liu T  Shi XL 《癌症》2005,24(12):1421-1426
背景与目的:CHOP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Tslymphoma,NHL)的标准方案。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作为一种针对CD20抗原表达阳性的B细胞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对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欧洲和美国,利妥昔单抗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进展型NHL已经获得批准。本研究旨在比较利妥昔单抗加标准CHOP方案与标准CHOP方案治疗中国人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型NH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在全国9个研究中心进行,共有63例患者入组,其中CHOP组32例,R-CHOP组3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并提供知情同意书。CHOP组患者接受每3周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的CHOP方案治疗;R-CHOP组患者在每个疗程开始的第1天联用利妥昔单抗的CHOP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总体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R-CHOP组和CHOP组的完全缓解率相似(41.9%vs.37.5%,P=0.719),而总体缓解率前者要高于后者(83.8%vs.65.6%,P=0.096),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CHOP组有21.9%的患者疾病进展,而R-CHOP组仅为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6)。R-CHOP组和CHO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65.6%vs.67.7%),差异无显著性(P=0.859)。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白细胞下降;R-CHOP组其次常见不良反应是发热和寒战,可能与输注利妥昔单抗有关。两组的临床相关毒副作用相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型NHL与单纯CHOP方案相比,能显著降低治疗失败率,同时并不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原发部位和临床预后与免疫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DLBCL病检存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53例,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通过测定CD10、BCL-6和MUM1的表达,将DLBCL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结果:经免疫学分型后,GCB型占45.3%(24/53),non-GCB型占54.7%(29/53);原发于淋巴结内23例,其中GCB型14例,non-GCB型9例;原发于淋巴结外30例,GCB型占10例,低于淋巴结内组中所占的比例,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CR)的DLBCL患者中,GCB型17例,non-GCB型12例,两种分型的缓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GCB型患者与non-GCB型存在明显的差异,GCB患者的生存期长于non-GCB患者.结论:53例DLBCL中,non-GCB型DLBCL在结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结内,原发于结外患者多数为non-GCB型;GCB型DLBCL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non-GCB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CHOP及CHOE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 39例初治DLBCL患者根据不同化疗方案分为CHOP方案组19例,予环磷酰胺750 mg/(m2·d),d1;阿霉素50 mg/(m2·d),d1;长春新碱1.4 mg/(m2·d),d1(总量不超过2 mg);强的松100 mg/d,d1~d5。CHOEP方案组20例在CHOP方案基础上加用足叶乙甙100 mg/(m2·d),d1~d3,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CHOP组患者获CR 6例,PR 9例,SD 3例,PD 0例,RR为78.9%。CHOEP组患者获CR 15例,PR 4例,SD 1例,PD 0例,RR为 95.0%,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毒副反应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对于初治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CHOEP方案比CHOP方案治疗的完全缓解率更高,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0例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对照组(15例)采用E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组临床差异和不良反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是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有效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且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与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49例DLBCL患者分别接受6疗程CHOP方案或CHOP加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每3周1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R-CHOP组的CR率高于CHO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6%VS 65.4%,P=0.173)。中位随访时间为35月(4-66月),R-CHOP组及CHOP组的3年OS分别为75.0%±19.6%,54.9%±20.4%,P=0.043;而3年EFS分别为69.7%±20.9%,45.8%±20.6%,P=0.029。R-CHOP组的3年OS及EFS优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与单用CHOP方案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明显提高DLBCL患者的EFS及OS,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 -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烷化剂方案治疗DLBCL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HOP方案治疗前后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30例DLBCL患者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率为63.3% (19/3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100.0% (19/19),非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72.7% (8/11),两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后耐药发生率为10.5% (2/19),非甲基化者耐药发生率为54.5%(6/11),两组化疗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外周血血浆中MGMT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预示DLBCL使用含烷化剂方案化疗疗效和耐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DL(吉西他滨、地塞米松、洛铂)与R -GDL、R-CHOP和CHOP治疗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以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确诊的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9例患者,24例应用R-GDL方案治疗,28例应用GDL方案,25例应用R-CHOP方案,32例应用CHOP方案.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比较R-GDL、GDL、R-CHOP和CHOP方案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R-GDL组完全缓解(CR) 15例,部分缓解(PR)6例,总有效率为87.5% (21/24);GDL组CR 8例,PR 7例,总有效率为53.6%(15/28),R-CHOP组总有效率为64.0%(16/25),CHOP组43.8%(14/32).其中GDL组显著优于CHOP组,P=0.04;加用美罗华组较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45.GDL组1年的无进展生存率(57.1%)显著优于CHOP组(46.9%),P=0.04;含美罗华组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P值分别为0.034、0.002.含洛铂的方案血小板下降明显,需预防性应用升血小板的药物,其肝肾心脏毒性较小,加或不加美罗华不良反应率无明显改变.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洛铂、地塞米松方案有效率比R-GDL、R-CHOP和CHOP方案治疗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略高,但骨髓抑制较重,在化疗的基础上增加美罗华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和单用 CHOP 方案治疗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26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利妥昔单抗用量为375 mg/m2,每个疗程的第1天使用;另一组单用 CHOP 方案.结果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CR)46.2%,总有效率(OR)76.9%;CHOP 组 CR 率38.5%,OR 率6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 CHOP方案联用能明显提高 B 细胞 NHL 患者的 CR 率和 OR 率,未增加毒副反应,有望成为 B 细胞 NHL 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8例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CHO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4%,对照组为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发热、胃肠道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一时间段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比单纯应用CHOP进行化疗效果更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COED-B方案和传统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8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COED-B组和CHOP组,COED-B组患者采取COED-B方案化疗,CHOP组患者采取传统CHOP方案化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期.结果 COED-B组治疗总有效率(88.1%)显著高于CHOP组(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贫血、胃肠道反应、靶细胞降低、脱发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ED-B组1 a生存率显著高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3、5 a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ED-B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6.8个月)显著短于CHOP组(1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ED-B方案能够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具有高效、低毒、经济的特性,对基层医院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丽发 《癌症进展》2018,16(5):647-649,662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组(n=37)和CHOP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组中,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为83.8%(31/37);CHOP组中,CR 15例,PR 7例,总有效率为61.1%(22/36),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分、Ki-67≥80%及β2微球蛋白升高的患者,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90.5%和90.0%,均高于CHOP组的55.0%、61.9%和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的临床有效率高于CHOP方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DA-EPOCH-R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DA-EPOCH-R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DA-EPOCH-R方案治疗43例B细胞NHL患者,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生存情况.结果 43例NHL患者共接受203个疗程化疗,中位化疗6个(2~8个)疗程.32例(74.4%)化疗2~4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CR).年龄≤60岁与>60岁、 Ⅰ~Ⅱ期与Ⅲ~Ⅳ期、 生发中心来源(GCB)型与非GCB型、双表型与非双表型患者CR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40个月(9~62个月),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6%、92.8%.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化疗结束后的随访期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未出现继发性第二肿瘤.结论 DA-EPOCH-R方案治疗B细胞NHL CR率较高,Ⅲ、Ⅳ期患者的疗效与Ⅰ、Ⅱ期相近,老年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陶  周立强 《癌症进展》2006,4(5):384-39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目前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亚型在临床表现、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观察到的遗传学改变主要集中在BCL6,BCL2,cMYC,FAS(CD95)的突变和体细胞超突变的异常上。虽然CHOP方案化疗能够治愈部分DLBCL,但完全缓解率仅为45%~55%。强化化疗方案或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某些患者的长期生存,最突出和一致改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长期生存效果则是随着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与化疗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DLBCL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麻疹疫苗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CHOP方案化疗.全部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OR)率(CR+PR)为83.3%(25/30),对照组总有效(OR)率(CR+PR)为60%(18/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PFS率为76.7%及50%(P<0.05),1年总生存率为90%及66.7%(P<0.05).结论:麻疹疫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生存率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DO表达对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方案治疗的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经组织活检诊断为DLBCL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免疫组化检测CD20蛋白阳性表达,先后通过RCHOP方案治疗,分析IDO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预后差异。结果非GCB型、临床分期Ⅲ~Ⅳ期、有B症状、化疗效果为PD+SD的CD20+DLBCL患者IDO表达阳性率高于GCB型、临床分期Ⅰ~Ⅱ期、无B症状、化疗效果为PR+CR患者(P<0.05)。IDO阳性患者1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22%、36.11%,低于IDO阴性患者的91.67%、70.83%(P<0.05);IDO阳性患者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3%、50.00%,低于IDO阴性患者的95.83%、79.17%(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非GCB型、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B症状、IPI评分为3~5分、IDO阳性表达均是导致CD20+DLBCL患者RCHOP方案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DO高表达患者近期疗效较差,3年无进展与总生存率较低。IDO表达水平可以作为DLBCL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9例2006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确诊为 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 R - CHOP 方案治疗,每3周1疗程,共4-6疗程。结果:39例患者中16例获完全缓解( CR),CR 率为41.0%,12例获部分缓解( PR),PR 率为30.8%,总有效率(CR + PR)为71.8%(28/39),好转(MR)和无变化(NC)各4例(10.3%),疾病进展(PD)3例(7.7%);单因素分析发现,CR 及 PR 率与性别、年龄、ECOG 评分、结外病变数目无关(P ﹥0.05)。但与临床分期、LDH 水平、β2- MG 水平、B 细胞来源( GCB 型、Non - GCB 型)及有无大包块病变有关(均 P ﹤0.05),患者28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54.8±5.2)%和(65.4±5.7)%。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 R -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