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不论是在海外华文文学界还是当下中国文坛,"新移民作家"的小说创作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作为新一代移民作家群体,"新移民作家"拥有了与以往移民作家不同的留学背景和文化境遇,从而使笼罩在早期移民作家小说中浓重的文化乡愁大大淡化。淡化的文化乡愁使他们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更为自由的状态,也使得他们在人性的多元开掘和文化冲突的主题探索中走得更为深入,这正是"新移民作家"带给小说中国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2.
1930年代的"乡下人进城"小说多采用政治、经济视角展开社会批判,尤其是"左翼"倾向作家的"进城"书写更为明显。王统照的《山雨》、茅盾的《子夜》《微波》、丁玲的《奔》、叶紫的《杨七公公过年》五篇小说构成了一幅1930年代的城乡"流民图",小说旨在揭露和批判支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外来资本"的"罪恶",呈现出"半殖民地"国家想象色彩。  相似文献   

3.
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80、90年代"新移民作家"是20世纪继"五四"时期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之后两个大的移民作家群体,移民后的"离散"状态使得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对故国的共同怀想,凝重的写实是他们怀想中国的共同方式之一,在此共同方式之下,他们的小说文本又显现了群体的差异与个体的多样性。以华文文学史为背景,对这两个移民作家群体的小说进行比较,能彰显他们的群体差异、个体的独特以及"离散"状态下小说创作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异军突起的流派——“新感觉派”,该流派把繁华的都市上海通过具有现代感的语言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又很快消失在中国文坛上。这条文学之路的折断,有时代社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原因。他们成功之处是对语言、形式的革新,但对文学形式的执着成为他们创作的局限。我们可以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主要讨论对象,从其电影语言在小说创作中的生硬转变、肉体的色情化描写、对人性挖掘能力的贫乏这三个角度来探讨中国“新感觉派”的局限与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华文女性写作近年来已蔚然成风并产生一定影响。但受其所处的特定华文生态之诸多因素影响,她们的作品大多缺乏揭示事物本质的思想与笔力,缺乏批判现实的深度与力度;对男权传统观念与文学话语的沿袭,从根本上消解了女作家写作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立意的庸常与视角的狭小带来叙事格局的小市民气,文风流于街谈巷议,文本缺乏艺术独创性与震撼人心的典型意义,这是阻碍东南亚华文女性写作进入更高思想境界与艺术品位的结症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整体上的理论自觉意识是在20世纪30年代表现出来的,这与马克思主义影响直接相关。20世纪30年代较为完整的批评理论首先出现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左翼文学批评家中,突出表现就是建立起整体阐释框架和"历时性"观照方式的"作家论"。左翼文学批评直接带动了20世纪30年代文学批评整体上的发展,具有说服力的是1936年完成的《中国新文学大系》。  相似文献   

7.
与中国内地或其他华文文学比较繁荣的地区相比,捷克华文文学呈现出五个特征:较少的商业影响;较少的思想束缚;更宽的视野;更注重人性;思想性、艺术性高的作品较少。随着华语卫星电视的普及,华文盘片、磁带租赁的兴盛以及网络的传播,捷克华人的文化生活空前地丰富。而华文文学作品仍然以不可动摇的地位被广大华人所爱戴。  相似文献   

8.
华侨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支系.东南亚是海外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华侨人口已超过600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太战场的重要区域.在从1942年1月至1945年8月的三年半时间中,面对入侵和占领东南亚的凶残的日本法西斯,在南洋的中华儿女--华侨在艰苦的条件下奋起抗战,在华侨华人史、东南亚史和世界反日本法西斯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该文论述了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南洋华侨调查报告<南洋华侨事情>出台历史背景,分析了报告对南洋华侨的认识以及报告对日本政府制定南洋华侨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东南亚华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晚清朝野对外认识的不断变化,东南亚的华侨问题也逐步受到晚清政府的重视。其间,以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等人为代表的早期驻外使节,对华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护侨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南亚广大华侨的利益,在晚清政府的华侨政策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作家自我定位于普通大众,他们便以普通人的眼光看待现实、审视历史,从而扫描到了民国时代稳固、久远的日常生活及其历史延续性,即宗法组织、亲情伦理、封建等级等传统文化精神对人们的生活、行为的渗透与影响。但普通大众的自我定位也使民国叙事强化了色情、暴力、神秘等内容,这是对民国时代的另一种着色功能,与覆盖在政治意识形态之下的民国叙事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的各体文学的走向 ,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着社会现实的需要而予以不同程度的变革 ,而各种有代表性的文体支流反映文体演变趋势的不同情形和结局 ,则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的艰难性和曲折性。从整体上看 ,晚清时期所启动的由文体变革而带动的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的历史进程 ,只能等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后才告结束 ,其主要原因在于晚清时期在文学观念上尚未确立“文学革命的程序”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