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治疗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6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生活状态较好,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胆管癌全身转移,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护理工作对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活护理、糖皮质激素异常反应护理、病情监测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都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提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1996年9月~2003年3月8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临床护理病例和术后随访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8例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提高,黄疸、瘙痒症状逐步减轻,体重增加。除1例患者术后1年死于肝衰竭,1例术后2年死于胆管癌全身转移外,其余患者至今生存良好。结论 了解患者的思想活动并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是提高PSC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严密观察病情,重视临床护理及用药护理,是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出院后定期随访,指导患者进行疾病自我监测,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临床上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共收治胆道疾病患者766例,确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7例(0.9%),均以不同方式行手术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14.2%);良好4例(57.1%);改善2例(28.5%)。结论: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一旦诊断明确则应早期手术,解除胆管梗阻,可有效控制感染、保护肝脏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探讨该病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4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均于实施手术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解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疗效,并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60例,进行熊去氧胆酸治疗,经为期1年的治疗,对患者的ALT、ALP、GGT值进行检测,总结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后情况均有好转,治疗前后ALT、ALP、GGT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青海红十字会医院(810000)傅德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院经手术和术后病理确诊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1岁,因右上腹部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同侧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及进行性皮肤、巩膜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最佳诊断。方法:对15例黄疸病人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不清,行ERCP检查。结果:ERCP表现为胆管变细,呈枯树枝、串珠样改变,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经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ERCP是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又称狭窄性胆管炎、闭塞性胆管炎、纤维性胆管炎。是少见而病因不明的胆管弥漫性炎症。此病常侵及肝外胆管,引起胆管广泛性纤维化、梗阻和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常死于肝功衰竭。作者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万收 《实用医技》2008,15(2):154-155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例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治疗方法与愈后情况。结果:痊愈出院19例,死亡6例。2例死于术前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术中,2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有病情重,发展快,中毒性休克出现早,多合并症等特点,在抗休克同时应积极手术治疗。尽早解除胆道梗阻,去除病因,这样才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高龄重症胆管炎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重症胆管炎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龄重症胆管炎患者50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总结护理效果和经验。结果:全组病人均通过手术治疗,治愈率40例,治愈率为80%;好转7例;病死3例,病死率为6%。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肝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30%),其中切口感染5例,切口裂开2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胆道出血2例,多脏器衰竭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结论:全面系统的护理在高龄重症胆管炎患者的顺利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悦  蔡志锋  潘日星 《河北医学》2010,16(7):842-84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外科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外科治疗效果和经验。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54例治愈出院,死亡6例,病死率10.00%。其中≥60岁组的病死率16.00%,〈60岁组患者的病死率4.44%,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中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严重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衰竭。结论: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危重性,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从而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涛  罗晓峰  李荣 《当代医学》2011,17(21):47-48
目的分析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手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2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纳差、皮肤瘙痒、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主要为ALP、GGT升高,所有患者中ALP、GGT均升高,其中ALP平均升高4倍,而GGT平均升高6倍。MRCP以及ERCP见胆管不均匀、肝外/内胆管扩张,胆总管狭窄。肝穿病理见胆管周围纤维化改变、基底膜增厚改变。治疗以熊去氧胆酸为基础药物,1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化验指标有所下降。伴有肝硬化、腹水的2例患者疗效不佳,自动出院。结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起病隐匿,而尽早诊断、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控制措施是影响预后与控制病例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umary Sclerosing Clolangitis,PSC)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的少见疾病。其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外有人报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发病率0.06%,国内沈洪薰报道其发病率为0.6%。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现将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杨志勇  郭炜 《中原医刊》1996,23(12):14-15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6例诊治体会杨志勇,郭炜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以肝内外地管慢性纤维化性狭窄和闭塞为特征的综合征。各年龄组均可发生,成人多于小儿。我院自1984~1995年7月共收治6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例中;男4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所致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例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为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后行手术治疗4例,内镜治疗4例,保守治疗3例。全部随访,其中3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胆道术后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预后较差,预防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合理治疗及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程雪梅 《大家健康》2016,(12):63-63
目的:总结知情护理临床实施要点,分析其对原发性肝癌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知情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情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期间实施,能显著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史瑞 《中外医疗》2010,29(8):177-177,180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4%~5%的患者需要肝移植。移植后5年生存率为80%,但疾病复发率在10%~27%。本文总结了肝移植术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复发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和治疗。肝移植术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复发的诊断主要靠病理诊断和肝内胆管影像检查。危险因素较为明确的是与患者HLA基因型有关。治疗和预防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少见病,自开展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以来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易和其他黄疸病例相混淆,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其病因和治疗均需积累资料,进行深入探讨。我院自1979年7月至1983年3月,共收治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见附表。讨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多见于20~50岁的男性。Chapman等报告的29例中,男女比例为2:1。Wiesner报告50例,85%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自身抗体阳性率,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斑点法检测9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ANA、SMA、AMA、AMA-M2,抗LKM-1、抗SLA/LP。92例患者分为四组:自身免疫性肝炎2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6例;不明原因肝损伤30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NA、SMA、抗LKM-1、抗SLA/LP的阳性率分别为81.5%、51.9%、11.1%、18.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ANA、AMA、AMA.M2阳性率为89.7%、93.1%、89.7%,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组检测ANA1例(16.7%),不明原因肝损伤ANA9例(30%),AMA3例(10%)。结论: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伴有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出现;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肝病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6a间收治的12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为进行性梗阻性黄疸,无胆道结石,无胆道手术史胆道影像学检查发现管壁广泛增生,管腔狭窄,无胆道恶变,排出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ERCP检查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确诊很有帮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减黄作用“T”管引流加免疫抑制剂MTX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