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轴类大锻件倒棱滚圆后内部质量及尺寸精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轴类大锻件的锻造过程分为压方、拔长和倒棱滚圆三大步骤。为制定准确的倒棱滚圆工艺参数以提高锻件质量并指导实际生产,应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对倒棱滚圆过程进行模拟。从锻件的尺寸精度和锻件内部应力应变状态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平砧、90°V型砧和120°V型砧3种工艺方法。模拟结果表明,运用120°V型砧倒棱滚圆可以得到质量更佳的轴类大锻件。  相似文献   

2.
长轴类大锻件的锻造过程一般分为压方、拔长和倒棱滚圆三大步骤,目前对锻造工艺研究较多的是拔长和倒棱滚圆的优化,很少有对压方工艺优化的研究。本文从V型砧边缘的圆角半径的大小来对长轴类大锻件的压方过程进行模拟优化,从锻件内部应力、应变及破坏因子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增大V型砧边缘的圆角半径可以有效防止锻件裂纹的产生,为锻件的质量提高和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有效、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型砧下大型轴类锻件倒棱滚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型轴类锻件的锻造特点,针对平砧、90°V砧和120°V砧分别确立了每种型砧下大锻件的倒棱滚圆锻造工艺,并运用Deform软件对多工步锻造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型砧下大锻件倒棱滚圆成形后的尺寸精度和锻件内部应力应变状态。模拟结果表明,运用120°V砧倒棱滚圆可以得到成形质量和力学性能最佳的大型轴类锻件。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的锻造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改进,通过合理选用钢锭及采用宽300 mm平砧压方、拔长、倒棱滚圆等工序,实现用4 t电液锤锻造7.8 t螺旋桨轴大锻件.试验结果证明,合理的锻造工艺路线锻合了钢锭内部的缩孔、疏松等缺陷,所获得的螺旋桨轴大锻件经过锻后调质热处理能得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项目的研究充分发挥了自由锻造工具简单、...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120°的V型砧和梯型砧的锻造倒棱过程,分析了在不同型砧上倒棱后锻坯塑性变形区的内应力、应变分布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与120°的V型砧相比,采用梯型砧倒棱提高了锻坯内部的压应力,使锻坯心部和内外表层金属均获得较大的均匀变形,避免了表面裂纹的产生,提高锻件的内部质量;它为正确制定倒棱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对大型锻件的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车轴倒棱滚圆过程中,合理的砧型结构对于保证锻件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文以DEFORM软件为平台,分别利用圆弧砧、平砧两种砧型对方坯倒棱滚圆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比较两种砧型下火车轴倒棱滚圆成形后的尺寸精度和锻件内部应力应变状态;模拟结果表明:圆弧砧倒棱过程中,压下率大于10%后,心部压应力逐渐增大,平砧心部拉应力一直存在;滚圆结束后采用圆弧砧的锻件心部等效应变大于平砧33.3%;从滚圆精度方面分析,圆弧砧滚圆后圆周上测试点方差小于平砧测试点方差,并且平砧滚圆后的锻件平均直径大于理想值1%。说明圆弧砧倒棱滚圆可以得到成形质量和力学性能、精度最佳的火车轴。  相似文献   

7.
在钛合金长方体锻件的锻造中,倒棱滚圆长方体锻件是最后一道成形工序,也是整个锻造工艺过程中非常重要一道工序。利用Dform软件,研究钛合金长方体锻件的倒棱滚圆过程,不同的砧形对锻件尺寸精度及其内部应力、应变大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锻件锻造拔长砧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V型砧的锻造拔长过程,并对不同夹角的V型砧压下后锻坯塑性变形区内应力、应变的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117°~153°温度范围内,V型角越大,锻坯心部金属获得的变形量越大,但同时锻坯次表层金属的变形程度减小。为此,将V型砧夹角处的V型砧面改为凸型平砧面,提出了梯型砧锻造拔长工艺。结果表明,梯型砧工艺提高了锻坯内部的压应力水平,使锻坯心部和次表层金属同时获得了较大且均匀的变形,有助于扩大锻坯内部孔洞的锻合范围,改善大锻件的内部质量。  相似文献   

9.
水平V型锥面砧改善轴类锻件异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V型锥面砧为横向性能有要求的轴类锻件提供了一种拔长锻造方法,通过改变工具形状、控制纤维流向的方法,来提高轴类锻件横向力学性能,改善异向性.本文进行了水平V型锥面砧与上平砧-下V砧拔长矩形截面坯料锻造的对比试验,通过对比两种锻造方法拔长锻件的纵向、横向力学性能,证实了水平V型锥面砧锻造法达到了普通锻造方法难以实现的锻造效果--轴类锻件力学性能的异向性明显改善,即水平V型锥面砧拔长的锻件同部位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横向与纵向之比均在1.0附近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大型锻件的基本锻造工序是镦粗和拔长,二者都能改善锻件的内部质量。探讨了扭转镦粗的原理,分析了影响扭转镦粗的各种因素;介绍了型砧拔长工艺,评述了各种不同型砧对拔长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型核电低压转子锻件尺寸和重量的增加,锻造工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主拔长工艺中锻件变形能够均匀,而且可防止漏砧,防止局部存在未变形区。文章提出多道次拔长工艺控制方法,通过合理翻转及布砧工艺提高锻件的整体变形效果,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工艺的应变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锻造时,合理的翻转及布砧工艺可以得到较好的内部变形分布。考虑到方便操作,认为对90°翻转工艺采用错砧0.8布砧工艺,对180°翻转工艺采用错砧0.7布砧工艺。  相似文献   

12.
滚圆工序能够减少饼类锻件直径,增加锻件高度,是对于高度尺寸不够的大型饼类锻件的主要修复方法.适当的滚圆工艺参数是饼类锻件能否修复的关键.应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建立分析模型,对不同下压量、温度、直径、高度及冷却时间等参数对滚圆过程心部走料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型锻件锻造过程中工件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对于保证锻件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锻件受环境温度、保温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中很难准确预测锻件锻造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模拟实际生产中锻件加热曲线,在不同保温措施下,取锻件芯部至表层不同测控点进行锻造过程中的温度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Mn18Cr18N护环钢锻造过程中的温度场,得出锻件的温度差与时间变化曲线及温度变化速率图,描述了工件在一定保温措施下的温度场变化情况,其结论对准确了解Mn18Cr18N护环钢锻造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BRD连杆成形工艺和锻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BRD连杆的锻造工艺性,绿化了锻造工艺过程,优化了锻模结构(尤其是预锻模膛含预锻飞边槽和冲孔连皮的形状、结构与尺寸),提高了锻件质量、锻件合格品率、锻造效率和锻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工艺生产的Cr23Ni18钢锻件强度指标合格率较低的问题.在分析影响锻件强度指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新工艺通过向钢中添加不超过0.1%的微合金元素氮,使得Cr23Ni18锻件强度(尤其是屈服强度)有了明显提高。工业试验表明:采用新工艺生产6个炉次的Cr23Ni18锻件检验合格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大锻件统计学t检验法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大锻件的单件小批量生产特点和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论述了大锻件的t检验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应用示例.该方法可用于大锻件生产工艺的连续性或可计量参数的科学分析和生产验证,还可用于大锻件的质量分析和判断,能用于构建新一代大锻件工艺与产品质量的控制系统,帮助实现稳定和提升大锻件工艺和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使用短芯棒多火次分段拔长薄壁长套管模锻件,采用错砧点扩和拔长初期大锻造量等工艺方法有效解决了拔长过程中坯料“抱死”芯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阀体模锻件满足API 20C要求和产品制作过程符合规范,在以过程为方法控制质量的基础上,结合锻造工艺学,按阀体锻件的生产流程介绍了各加工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并阐述了每生产环节中的操作规范和质量缺陷成因。通过对过程分解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前期质量策划和重点过程控制,利于产品质量可控。通过对不同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参数优选,并结合实际操作中积累的经验,对阀体常用材质4130钢和410钢的加热规范、锻造温度范围、锻后冷却、锻后热处理工艺等进行了明确,使阀体模锻件的质量性能更易于保证。该控制措施经过长时间实践,无论产品质量还是质量可控性,都得到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