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探讨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人次1246例,共计4256针次。其中在臀部外上1/4接种人次为466人次,计1452针次;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处进行深部肌肉注射的人次为780例,计2804针次。观察两组不同部位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针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臀部外上1/4接种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86例,发生率为5.92%,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处进行深部肌肉注射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52例,发生率为1.85%。χ2=50.39,P<0.05。结论选择不同部位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并且进行接种后的观察监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预防减少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1年1 ~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9682人次,其中基础免疫7938人次,加强免疫1743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采取护理观察.结果 接种9682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218例,主要以局部反应和低热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规范操作流程,安全接种技术,加强接种后的护理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应用于接种适龄儿童后所产生的用药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2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儿童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34例儿童,对照组儿童接种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而实验组儿童则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的接种后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更轻,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应用于临床百白破接种的预防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儿童预防百白破疾病的发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正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112例身体健康幼儿;给予112例幼儿全部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观察其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总不良反应47.32%,全身总不良反应27.67%,发热总不良反应70.53%,过敏总不良反应9.82%。结论充分了解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后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其临床防控有效率,具有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准确接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预防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护理的观察分析,寻找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期间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87名足月健康婴儿(无禁忌证)的保健资料。将其分为2组,一组为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wPT)接种的婴儿78例,一组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结果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wPT)的发热反映率相较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高。两组百白破疫苗发热反应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能有效减低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的不良反应率。医生在接种后需告诉家长其不良反应的相关处理对策,预防和减少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11年3月的800例在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接种2周后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接种2周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引起不良反应的事件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接种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5月的446例在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将其为两组对照组(233例)和观察组(2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系列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比对照组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少(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35%,而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44%,经数学统计计算,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儿痛苦及局部不良反应,从而提高预防接种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龚华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75-176
目的:观察分析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探讨有效防止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10例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进行有针对的预防接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对接种后儿童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对照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19例,中度热反应12例,重度热反应9例,总发热反应率为25.81%;实验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9例,中度热反应3例,重度热反应2例,总发热反应率为9.03%,两组发热反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27例,发生率为17.42%,实验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6例,发生率为3.87%,两组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种前加强疫苗的规划处理,对各受体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在接种过程中注意注射器及注射部位的选择,以及接种技巧与注射深度的把握等,可以有效防治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保证计划免疫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刘玉洁  刘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150-3151
目的探讨降低接种吸附百自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家长自动报告和电话随访方式,对1997年至2009年医院辖区内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和吸附元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0—2岁儿童4277人次有否发生局部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结果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较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51%(4/783)比1.49%(52/3494),x2=4.73,P〈0.05],局部及全身反应轻,元无菌性化脓等并发症。结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明显优于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做好预防接种前后对儿童家长的宣教指导,及时观察和诊治,可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DPT)在儿童免疫规划接种制品中是发生接种不良反应率较高的疫苗之一,为此我们在日常的预防接种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表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后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玉书 《贵州医药》2007,31(8):753-753
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曾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自从百白破混合制剂纳入计划免疫后,针对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普通的百白破疫苗(DPTw)接种后副反应较多,甚至出现少数神经系统并发症.我院自2004年3月推广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精制百白破, DPTa),为推广疫苗的应用,我们对两种百白破制剂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吸附百白破是(WDPT)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原液用氢氧化铝佐剂吸附制成。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DPT)是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质量。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使用前做好知情告知。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1日-2010年3月1日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所有儿童体温<37℃,年  相似文献   

13.
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是预防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替代传统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的新型疫苗.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出生3个月~6周岁儿童必须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2008年10月,重庆市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进DTaP共1 800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080310-1),至2008年11月13日,沙坪坝区17个预防接种门诊共接种DTaP 947例.其中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发生注射部位局部红肿,1例发生低热(38.4℃),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32%.  相似文献   

14.
张雨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683-684
百白破疫苗主要为氢氧化铝吸附百日咳菌苗液、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制成的,用于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的混合疫苗。百白破疫苗在我国的国家免疫规划中。其在预防应用中针次多、广泛。第一针接种于婴儿满3个月,继第一针后30d内给予第二、三针,并分别在之后的3个月内每月为婴儿注射一针,在婴儿18~24个月时再给予一针加强。长期的应用数据统计表明,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极高。所以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来影响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成为焦点。本文将对儿童接种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减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百白破疫苗是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的有效联合制剂,但该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了减少百白破接种后不良反应,对适龄儿童采用不同温度的吸附百白破疫苗进行接种,并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娟  黄萍  汪峰 《安徽医药》2014,18(2):397-400
目的通过分析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2010—2012年收集的安徽省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5∶1,高峰年龄段集中在〈1岁,占46.1%。发生时间分布主要为0~1 d,占85.4%。季节分布集中在夏季6月、7月、8月,占39.9%。临床损害多为发热/红肿/硬结,占82.9%。发生原因为一般反应占97.6%和异常反应占2.1%。98.1%的病例好转或治愈。结论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在存在〈1岁、夏季炎热季节等条件的儿童中使用时,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疫苗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更加有利于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免疫规划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于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51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5例.研究组儿童于臀部肌肉注射疫苗,对照组儿童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疫苗.研究组共接种535剂次,对照组共接种523剂次.结果 研究组采取臀部肌肉注射的儿童中,16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99%.对照组采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的儿童中,4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白破疫苗在臀部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正>对本县1例因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发现不良反应患儿的发病过程、病例资料以及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从疫苗质量、接种实施、患儿发病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现报告如下。1事发经过患儿女,1.5岁,系沁源县王和镇王和村人。2013年5月15日上午到王和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5月16日自述左腿疼痛,家长发现接种部位(左侧臀部)有一硬结,左腿活动受限,于5月21日到王和中心卫生院就诊,卫生院院长仔细检查患儿后发现接种部位无明显红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不良症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规范化疫苗。方法选取笔者所在辖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接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600例3个月以上儿童(600位家长),观察600例接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儿童临床症状,再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工作。分析600例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婴幼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表)、不同年龄阶段(3个月、4个月、5个月、18~24个月)异常反应发生率等参数指标。结果 600例接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婴儿中有20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33%(20/600),未出现不良反应者占96.67%(580/600);20例不良反应中3个月婴儿异常反应发生率为5.00%(1/20)、4个月婴儿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0.00%(2/20)、5个月婴儿异常反应发生率为50.00%(10/20)、18~24个月幼儿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5.00%(7/20),不同年龄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婴幼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达99.67%(598/600)、不满意率为0.33%(2/6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在对婴幼儿进行疫苗接种时要严格规范好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讨论。从而进一步了解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中的作用,以确保预防接种的准确、安全和高效。方法 将230例儿童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接种儿童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30例接种疫苗后,对照组有3例出现发热反应,观察组无发热现象和不良反应。结论 为确保能够顺利给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必须采取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要在儿童预防接种前、中、后都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