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利用国内膜组件和机/泵的性能、单价及工业电价E_c等数据,并通过IBM计算机计算获得了加/减压法等情况下,用卷式膜组件来富氮的成本N_c结果表明:加压法富氮较减压经济;N_c总是随E_c增加而线性增加;当膜组件寿命L_m小于3×10~4hr时,N_c随着L_m的减少而剧增;循环操作不适用于膜法富氮;两级膜法富氮优于单级膜法富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膜分离富氮用于化工设备的气体置换,结果表明,在要求置换气中氮体积分〉99.%的场合,膜分离富氮置换法是可行的。还提出了能满足以上置换要求的一段开放/两段循环分离置换工艺。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富氧助燃和PTA氧化等工艺对富氧空气的需求,分析了回收深冷制氮设备所产生富氧空气的可行性。以KDN-3000型制氮设备为例对回收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工艺控制路线,进行了效益分析,最后提出石化企业对富氧空气回收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灵  张兴祥 《材料导报》1999,13(4):79-81
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乙基纤维素富氧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向列液晶正庚基联苯腈(7CB)、低分子胆甾液晶油烯基胆甾醇碳酸脂(COC)以及过渡金属化合物二亚水杨基邻笨二胺钴[Co(Salphen)]的添加,皆可以较大程度地改进乙基纤维素高分子富氧膜的性能。过渡金属盐醋酸钴[Co(Ac)_2]仅能提高乙基纤维素富氧膜对富氧空气的透过性,而杂环化合物吡啶(PY)只能提高乙基纤维素富氧膜的氧氮分离性而在某种程度上却降低了对富氧空气的透过性。  相似文献   

5.
小型富氧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性甲基硅橡胶膜制成了富氧组件。当膜两侧的压力比为0.26或集气管的绝对压力为20cmHg时,其富氧性能:流量0.80—1.40升/分,富氧空气的氧气含量27.7—33.5%。由组件制成了7组件富氧器,这个富氧器在实验室进行了操作,其操作条件,膜两侧压力比(P_L/P_H)对富氧空气流量及富氧空气中氧含量或分离系数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膜法富氮:膜性能与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PSA法制氮的经济指标为依据,对富氮气体分离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氮气生产规模为100Nm3/h,为能经济地制取98+%富氮气,膜的氧渗透率J0和分离系数a应分别达到3.5×10-5cm3/cm2·s·cmHg和5.5。  相似文献   

7.
日本水处理装置的大厂家——粟田工业公司已在富氧膜装置的实用化方面获得成功。这种富氧膜装置是将高分子膜元件组装成螺旋状的。该装置以美国流体装置公司研制的二甲基硅氧烷膜为核心,使用螺旋式元件,能得到氧浓度最高达40%的富氧空气。虽然将高分子膜组装成平膜状的装置已羟商品化,但螺旋式装置的实用化在世界上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8.
聚丁二烯/液晶复合膜的富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丁二烯为基质,用端基为CH2=CH-的液晶化合物与其共混,交联成膜。用体积法测定膜的透气性能。研究结果发现,此类聚合物/液晶复合膜在50℃以上有明显的富氧性能,PO2值最高达180Barrer,氧、氮分离系数在3~5之间,最高达10左右。同时研究了膜的组成、温度等对膜透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乙烯基含量硅橡胶室温硫化膜的富氧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乙烯基摩尔分数为5%的硅橡胶与含氢硅油交联剂及氯铂酸催化剂,经溶液浇铸和室温硫化(RTV),制备了高交联度的硅橡胶膜,并研究了该膜的富氧性能。研究发现,与普通硅橡胶膜相比,室温附近的氧透过系数(Po2)稍有降低,氧氮分离系数(αO2/N2)则明显提高,αO2/N2=2.87。本文还考察研究了压力、温度以及热处理过程等因素对高交联度硅橡胶膜富氧性能的影响,与其它改性的硅橡胶膜相比,该富氧膜显示出富氧性、成膜性及硫化性等综合性能较优的特点,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高分子富氧膜材料的富氧原理、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及多种高分子富氧膜材料。并着重评述了这些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炭膜制备及其高效氧氮分离性能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论述炭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炭膜的氧氮分离性能,并将其与高性能聚吡咙膜和聚苯胺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炭膜具有优异的氧氮分离性能,其氧氮分离因子一般为10以上,最高可达36。聚酰亚胺基和聚吡咙基炭膜均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氧氮分离性,大大突破了富氧膜材料的Robeson上限,位于极具吸引力的商业化区域,在空气分离中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2.
硅橡胶富氧膜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气体膜分离原理和常见的高分子富氧膜材料的透气分离性能,针对硅橡胶富氧膜材料近些年的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指出在高乙烯基含量硅橡胶中加入起到促进传递作用的金属钴络合物、氟元素以及小分子液晶等,能显著改善富氧膜的选择透过性。而利用超临界CO2对硅橡胶富氧膜进行溶胀改性以及在富氧膜材料中添加铁氧体制备所谓的富氧"磁化膜",有望成为未来富氧膜开发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电路原理,针对多孔支撑气体分离复合膜的特点,引入涂层因子,推导出分离系数、渗透速率与该因子的关系式.并讨论了底膜透量、涂层厚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文中采用乙基纤维素/聚砜复合膜进行氧氮分离实验,发现上述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气体分离膜应用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仁贤 《膜科学与技术》2003,23(4):123-128,140
考虑了气体分离膜应用和气体传递机理的各种技术.现在商业气体分离膜应用的范围包括:富氮、富氧、氢回收、从天然气中除去酸性气体(CO2和H2S)、天然气脱水和有价值的挥发有机物(VOCs)的回收.讨论了每一个应用中可用膜材料的现状和限度,及有潜在力的若干新膜的应用,如乙烯/乙烷分离和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15.
负载型TiO2-聚丙烯疏水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致相分离 (TIPS)技术制备浸涂型和反应型硅藻土 -聚丙烯疏水复合膜 ,用SEM、氮吸附、红外光谱和气体渗透性能测试装置等方法表征不同的制膜方法、浸膜液浓度及冷却方式等因素对膜形态、结构和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浸涂型聚丙烯膜球形颗粒和孔径尺寸均小于反应型聚丙烯膜 ;TiO2 -聚丙烯膜与硅藻土陶瓷支承体是通过Si—O—Ti—O—C键的价联方式形成键联型复合膜层 ;在膜内 ,气体渗透由Knudsen扩散控制 ,H2 O与N2 的分离因子分别为 2 .4 6和 2 .2 2 .  相似文献   

16.
PVA修饰的溶胶凝胶法制备γ氧化铝超滤膜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硝酸铝水解的溶胶凝胶法,在微滤αAl2O3以撑体上制备了超滤γ-Al2O3膜,考究了聚乙烯醇对勃姆石胶体稳定性和膜制备的影响。用扫描电镜、气体和液体渗透和载留分子量等实验方法,对所制备的不对称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膜吸收法应用于氨氮废水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去除废水里氨氮的3种膜吸收方式中,吸收式膜吸收法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水中氨氮降至较低水平.因此,它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废水的pH是影响传质系数的最主要因素;氨氮浓度对膜通量影响较大,氨氮浓度越高,氨的膜通量越大;废水中氨氮或盐量较高时,能有效抑制水的渗透蒸馏通量,减弱对吸收液的稀释作用.通过运用吸收式膜吸收法对以无机污染物为主的高氨氮废水和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的剩余氨水处理效果作对比研究,进而得出以下结论:膜吸收法适用于处理含盐量较高、中温、油性污染物含量较低的高氨氮废水.最后还初步探讨了膜的污染和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外极管式电容耦合反应器中,进行了三甲基硅烷基丙炔与五甲基二硅烷基丙炔共聚物(DTMSP-PMDSP)膜的六氟丙烯(HFP)等离子体改性,改性膜的气体透过性研究表明,氧氮选择性显著提高。用XPS谱分析改性后的膜表面,其表面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膜空分所产氮气湿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就空分(N2/O2分离)膜的进气压力、进气波量、进气温度和湿度及氮气纯度这些可能影响膜所产氮湿度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除进气湿度外,其它因素对之没有直接的影响;当进气湿度一定时,所产氮气的湿度只跟氮气的纯度有关,而且成确定的对应关系。试验表明了水气对该膜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这为膜组件的空气预处理方案设计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无机盐为原料制备钇稳定的氧化锆超滤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无机盐ZrOCl·8HO和Y(NO·6HO为原料,以溶胶-凝胶技术路线,在多孔氧化铝支撑体上成功地制备了记稳定的氧化锆(YSZ)陶瓷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用沉淀、胶溶、成膜的溶胶-凝胶技术,不能制备表面无龟裂的YSZ膜.沉淀用共沸蒸馏法干燥,得到高分散性的YSZ粉体,再用超声法制备YSZ氧化物胶体,通过浸渍成膜,SEM分析证明,YSZ膜表面无明显缺陷.室温氮气渗透实验进一步证明,膜结构完整.用等温氮吸附实验测定了无支撑体膜的孔径大小和分布,平均孔径约为6nm.用激光散射技术测定YSZ胶体粒子平均半径为116nm,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胶体粒子由大小约为20nm的晶粒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