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l前言在生产中平面度误差测量方法可分为角差法和线差法两大类。目前在平板平面度误差测量中较普遍采用的是角差法。用角差法测量平板工作面平面度误差的方法是把被测表面按一定的布置形式划分为若干个截面,每个截面若干点,用小角度测量仪器(如水平仪、自准直仪等)用节距法逐段测出被测截面上每点的斜率变化,通过计算或作图求得各点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再经过数据处理求出各点对理想平面(评定基准)的偏差,以最大正偏差(△max)与最大负偏差(△min)的代数差作为平板工作面的平面度误差(f)。下面对角差法中的对角线法及“最小条…  相似文献   

2.
利用平板内米字型布点网络中,两条对角线在平板中心的交点是公共点的特征,提出了评定平面度误差的等高原理,建立按等高原理评定平面度误差的数学模型,并转换成图解法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比对角线法则更简化、更直观的评定程序。  相似文献   

3.
宫美望 《工业计量》2003,13(6):19-22
大平面平面度测量中采样点读数值的归一处理,根据测量布线方法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布线方法有对角线法和网格法,其中对角线法是国家检定规程JJGll7-9l规定的布线方法。由于网格布线法采样点读数值归一的方法计算简单,文章重点介绍对角线归一法的VB程序和验证过程,在验证过程中给出了数控测量机的平面度算法程序(DEAPPL语言),给出了平面度的LSM和ISO计算结果,以证明对角线归一处理程序的正确性,也给出了平面度计算的另一准确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评定平面度误差的方法中,“对角线法”和“最小二乘法”都是比较接近“最小条件”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哪个更接近最小条件呢?“用最小二乘法评定平面度误差”一文称:“最小二乘法与对角线法……相比较精确度要高得多”。我认为某些类型的平面,最小二乘法比对角线法更接近最小条件,而另一些类型则恰好相反。现以文献中的几个例子和我们测量工件时的两个实例(例5和例6)作对比,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对比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用Excel软件处理平板工作面平面度评定的方法.利用Excel的强大运算功能,实现繁琐的对角线布点评定平板工作面平面度的自动化,以电子表格的界面展现平板工作面平面度评定的过程.这一程序符合对角线评定原则.利用该程序对已知的实例进行运算,计算结果与实例和手工计算得出的结果都符合.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用投影法快速处理"最小条件"平面度数据的新方法,同时用VB编写了windows应用程序。该程序包括对角线法和"最小条件"法两部分,以便当对角线法评定出现争议时继续使用最小条件原则作最终评定。该软件实用性强、操作方便,数据处理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平面度是几何量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测量得到的平面是利用理想平面作为基准,使其它计量器具有相应的参照平面,从而对其平面度进行评定。本文根据对角线评定方法,对平面度测量的数学模型及不确定度的评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平板检定时,必须对被检点的平面度偏差进行计算。通常这种计算是十分繁复的,费时很多,不能很快地当场拿出检定结果,而平板检定在一般机械工厂里又是一种经常性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制造了一把计算平板平面度的专用计算尺,试图利用它避免繁复的运算,提高工作效率。在介绍这个计算尺之前,先对平面度的计算公式作一简单说明。所谓平面度偏差就是平板表面上所检定的各点对理想平面的偏差,根据平板检定规程规定,理想平面是通过平板的第一条对角线且与第二条对角线相平行的平面。假定在平板表面上的某条线的全长上用水平仪或准直光管共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用Visual Basic语言设计的软件,主要用于平板平面检定的数据处理。软件针对常用的指示器测量和节距法测量(栅格布点和对角线布点),每种测量方法所获得的数据都分别用简易法(三远点平面法或对角线平面法),最小区域法进行评定。文中重点介绍了最小区域法的程序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0.
杨华 《计量技术》2003,(6):45-45
在平板平面度检定中 ,根据检定规程规定 ,≥4 0 0× 4 0 0mm的平板平面度检定采用布线方式。当用对角线法时 ,大致过程如下 :测量时用水平仪按米字线方式布线 ,如图 1所示 ,先逐个截面分段测量直线度误差 ,再经数据处理得统一坐标值 ,最后按选定的评定方法进一步数据处理得平面度误差值。关于具体操作步骤 ,规程中指出 ,每次移动桥板时要首尾衔接 ,在水平仪移动过程中不得有相对于桥板的位移。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 ,在具体操作中关于水平仪放置的方向问题容易忽略 ,第一 ,在同一截面的各节距之间水平仪的方向必须保持一致 ;第二 ,在各截面之…  相似文献   

11.
以合象水平仪的底座(约为166毫米)或准直光管的反射镜(底长约100毫米)为检定平板平面度的桥板,对不同规格的平板进行各截面不直度检定时,实践告诉我们,受检间隔受到很大限制,受检点数不定,致使各截面线首尾不能相接,对角线与两根中线不能大约相交于一点,因此对测定和计算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检定大平板,更麻烦费时,又不科学。再则,对于每一块平板在对角线与两中线的截面上,在规定其相同受检点数时(例如对于尺寸大于400×400的平板检8个截面25个点,即每个截面检5个点),它们的两点间的间距是各不相同的。如每一不同间距做一  相似文献   

12.
以平板为代表的大、中型精密平面的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可分为角差法和线差法两大类。角差法的测量精度分析见“平板平面度误差测量精度分析”(《实用测试技术》97,4期。以下简称①文)一文。本文准备对线差法的测量精度进行分析。1 被测点的测量误差用线差法测量平面度误差的方法是:将被测平面按一定的布置形式划分为若干个截面,每截面若干点,然后用线差法测出每个截面上各被测点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最后通过数据处理求出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1-1 被测线直线度偏差及各点测量误差的计算所谓“线差法”其实质是:用模拟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面对面平面度误差和倾斜度误差的评定方法,阐述了算法原理,采用简易法、最小二乘法和三点法3种算法评定平面度误差,然后再评定倾斜度误差.在UG环境中,应用UG/Open GRIP语言编制出评定平面度误差和面对面倾斜度误差的可视化界面,形成方便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能对任意一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评定,实现了对误差的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4.
平板表面几何形状的判断在评定平板平面度误差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可采用先根据平板原始平面数据判断出它属于何种几何形状(凸形、凹形、鞍形),然后根据形状特征确定出所采用的最小条件判别准则。平板检定规程中规定:用对角线法检定平板平面尺寸小于100mm×100...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包容直线评定不连续平面的方法.首先,基于主成分分析对点云数据进行全局噪声剔除;然后,采用最小二乘平面拟合算法、多阈值点云提取算法及平行直线拟合算法获取符合条件的包容直线,并以空间中2条平行的包容直线代替包容平面建立最小区域;最后实现不连续平面的平面度误差评定及指导平面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平面度误差的评定过程中,基面平移与基面旋转是基面变换的两个基本步骤。在基面变换时,通常是将原始数据的评定基面平移至被测表面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俗称建立零平面。在误差数据处理过程中,旋转轴在行、列或对角线方向上时,旋转量的计算方法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米字对角线法的测点测量误差和平面度检定误差计算原理,以及一种似是而非的检定误差计算法的错误原由。  相似文献   

18.
形状误差智能评定采用概率化随机搜索,评定结果存在分散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不确定度评估方法。以平面度误差粒子群算法评定为例,根据智能评定结果概率分布特性,采用β分布统示法拟合其概率分布,并对平面度误差进行区间估计,最后选取仿真平面测量数据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样本个数NS=100、截取百分位数Qp=20时,估计区间能够有效包容平面度误差值,且平均宽度较小,验证基于β分布统示法的智能评定不确定度评估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平面度测量时布线方法与水平仪器的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度测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布线方法,如对角线法和网格法等.对应不同的布线方法就有不同的数据归一方法.水平仪节距法测量平面度时,针对不同的测量数据归一方法,水平仪器的使用必须注意相关规定,否则会引入较大的测量误差或给出错误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0.
梁单元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求解时,材料进入非线性阶段后,难以通过梁理论准确描述截面的应力状态,该文据此提出了基于柔度法和分布式塑性理论的梁单元材料非线性方法-网格截面法,这种方法采用平面等参单元将梁单元网格化,由单元轴向积分点位置截面网格积分点的应力描述单元截面应力分布,并通过对截面网格材料的积分得到积分点位置的截面刚度,并运用基于柔度的有限元方法,通过力插值函数和能量原理得到梁单元的柔度矩阵,进而对柔度矩阵求逆以计算单元刚度矩阵。同时讨论了该方法在进行结构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时的优越性。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