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来,目前是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极好时点"。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部署了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多层次部署高铁、核电"走出去"在重大装备"走出去"这一议题中,高铁与核电又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常务会议提出,铁路、核电"走出去",要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正>从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大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大力拓展境外资源市场,虽然历经挫折和坎坷,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良好形象、品牌美誉度与强大实力。在成功的背后,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和眼光的企业家正在不懈努力,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十五年来,有色行业海外开发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和勇于探索、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为了深入解读和剖析有色行业海外开发的成功企业案例和这些案例背后的功勋"操盘  相似文献   

3.
<正>从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大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大力拓展境外资源市场,虽然历经挫折和坎坷,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良好形象、品牌美誉度与强大实力。在成功的背后,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和眼光的企业家正在不懈努力,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十五年来,有色行业海外开发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和勇于探索、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为了深入解读和剖析有色行业海外开发的成功企业案例和这些案例背后的功勋"操盘  相似文献   

4.
<正>从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大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大力拓展境外资源市场,虽然历经挫折和坎坷,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良好形象、品牌美誉度与强大实力。在成功的背后,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和眼光的企业家正在不懈努力,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十五年来,有色行业海外开发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和勇于探索、改  相似文献   

5.
<正>从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大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大力拓展境外资源市场,虽然历经挫折和坎坷,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良好形象、品牌美誉度与强大实力。在成功的背后,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和眼光的企业家正在不懈努力,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十五年来,有色行业海外开发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和勇于探索、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正>从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大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大力拓展境外资源市场,虽然历经挫折和坎坷,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良好形象、品牌美誉度与强大实力。在成功的背后,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和眼光的企业家正在不懈努力,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十五年来,有色行业海外开发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和勇于探索、改  相似文献   

7.
<正>从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大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大力拓展境外资源市场,虽然历经挫折和坎坷,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良好形象、品牌美誉度与强大实力。在成功的背后,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和眼光的企业家正在不懈努力,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十五年来,有色行业海外开发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和勇于探索、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为了深入解读和剖析有色行业海外开发的成功企业案例和这些案例背后的功勋"操盘  相似文献   

8.
<正>从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大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大力拓展境外资源市场,虽然历经挫折和坎坷,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良好形象、品牌美誉度与强大实力。在成功的背后,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和眼光的企业家正在不懈努力,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十五年来,有色行业海外开发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和勇于探索、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为了深入解读和剖析有色行业海外开发的成功企业案例和这些案例背后的功勋"操盘手",在充分肯定他们成就和功绩的同时,在行业内以"标杆"之意来宣传他们的成功作为,  相似文献   

9.
企业海外投资方式要看企业投资的目的。有的企业走出去是学经验的,有的是学技术,有的是为了获得资源。目前走出去的企业主要是想获得资源,实实在在的可以开发的资源才是比较稳妥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在世界范围的矿产资源并购获得很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矿业资源领域竞争激烈的今天,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海外资源并购中面临诸多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审慎研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分析了矿业行业投资的主要特点,揭示了矿业投资的深层次风险,并提出了以"金融思维"防范矿业投资风险的现代矿业投资理念,希望能为矿业投资者,特别是对正在"走出去"和准备"走出去"的境外投资并购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矿业行业的特点每个行业的运行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矿业投资者应当对矿业行业投资的特点和规律有所了解和认识,否则  相似文献   

12.
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色金属企业也不例外。但是,每一个发展时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本文介绍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对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初步探索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3.
正"走出去"参与国际资源开发,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国是一个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禀赋不足的国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国,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积极响应和践行国家"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全球资源富集的国家和  相似文献   

14.
《轻金属》2018,(8)
从我国铝土矿资源储量不足,采选条件不佳,铝土矿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资源安全问题凸显等背景出发,提出了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铝土矿资源是我国铝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境外铝土矿资源投资中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应是优先发展地区,几内亚等铝土矿资源非洲地区是重点发展趋势,同时境外铝土矿资源投资应充分借助国际资本市场,采用基金、财团等多种形式联合体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正>3月底,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标志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落地,企业"走出去"又多了一些新思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扩大,国内有色金属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近年来也不乏很多成功案例。但是,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企业"走出去"后是以并购能源和矿业为主,仅用来满足企业的冶炼能力,缺乏较为长远的整体布局。例如,在2014年印度尼西亚出台"禁矿令"之后,国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与海外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遍地开花,中国有色金属企业借助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海外安营扎寨步伐,共同开发资源,实施海外工程承包,带动"中国制造"一同出海。在"走出去"过程中,企业无一例外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需要雇用大量的当地员工。在实际案例中,我们发现,当地雇员中既有财务、人事、工程技术等管理人员,也有司机、电工、焊工、操作工等一线员工。其中,一线操  相似文献   

17.
“走出去”战略是国务院2000年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是将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从“引进来”为主,调整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坚持“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有利于我国在更广阔的空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正>"走出去"参与国际矿产资源开发,是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具体实践。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色集团投资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开始,我国企业境外铜资源开发布局陆续展开。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等不断深入,我国有色金属企业"走出去"投资意愿强烈。本文通过对一些成功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梳理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走出去"的八个成功经验,希冀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益借鉴,从而引导企业拓展思路,开展多种投资方式,合理规避投资风险,实现有效地规模化投资。  相似文献   

20.
正面对现状,中国锂行业在加强资源开发技术攻关,加快国内矿山科学开发、合理开采的同时,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高效整合,优化配置国内外资源,打造旗舰型锂业集团,让国外资源为我所用,这是中国锂行业为我国新能源战略服务,保证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稳步推进,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应在国际锂电应用市场唱响中国"锂"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