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IMSV)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感染预防措施.方法600例手术病人,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8.2%.并发症:无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无气胸、血胸、臂丛神经损伤;误穿锁骨下动脉5例,经局部压迫未造成血肿.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有一定作用,可为中心静脉穿刺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渊  江福斌  郑尚丽 《西部医学》2006,18(1):119-120
目的寻求简单、方便、适用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试验组60例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结果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83.33%,两针穿刺成功率6.67%,三针以上穿刺成功率10%,穿刺总成功率为100%;整个穿刺置管时间(236.48±12.39)秒,无并发症。对照组一针成功率为0,两针成功率8.33%,三针成功率28.33%,反复穿刺成功率53.34%,有4例置入颈内静脉,穿刺总成功率90%,穿刺失败率10%;穿刺置管时间(1480.08±535.2)秒,误伤锁骨下动脉6例,气胸3例,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方便,明显提高了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重症医学科280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穿刺成功213例(76.1%),二次成功42例(15.0%),总穿刺成功率(91.1%),留管3~48d,平均(13.8±7.6)d;失败10例(3.6%)。穿刺置管引起并发症15例(5.4%),其中误入颈内静脉6例,气胸4例,误穿锁骨下动脉3例,穿刺点血肿2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便于护理,但必须熟悉解剖结构、严格无菌操作并掌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危重症患者较为安全的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疗效。方法将临床80例患者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穿刺锁骨下静脉,观察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性成功,一次性成功率97.5%,2例改为对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均获成功。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一种便捷安全的置管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适合急危重患者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成功率、置管顺畅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穿刺置管时间。结果改良组一针成功率、置管顺畅率、并发症率及穿刺置管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法是适合急危重患者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于洪志 《海南医学》2009,20(5):118-120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对368例危重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一次穿刺成功290倒(78.8%),2次成功53例(14.2%),总穿刺成功就率(93.2%),留管3—48d,平均(13.8±7.6)d;失败25例(6.8%)。穿刺置管引起并发症17例(4.6%),其中误穿锁骨下动脉6例,气胸4例,误入颈内静脉3例,误入胸腔导致液胸2例,穿刺点血肿2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及便于护理,但必须熟悉解剖结构、严格无菌操作并掌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及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消化内科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选择消化内科危重抢救病人996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968例(97.19%),两次穿刺成功21例(2.11%),三次穿刺成功5例(0.50%),穿刺成功率99.80%。误穿动脉6例,无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在急诊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共62例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按穿刺置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7例行股静脉置管术,B组25例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病人舒适度。结果股静脉置管术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相比,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完成时间短,误穿动脉率低,并发症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感染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病人舒适度差。结论临床若保留深静脉置管时间比较短(<3天),选择股静脉置管术简便、风险低、并发症少,对抢救急危重病人有临床应用价值;而对需较长时间深静脉置管患者,则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消化道肿瘤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6例行深静脉置管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0例行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改良锁穿组),186例留置颈内静脉导管(颈穿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更换敷贴次数、患者不适毒、患者偏爱情况、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误穿动脉等.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导管留置平均时间、更换敷帖平均次数、患者不适度、患者偏爱情况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误穿动脉、心率失常、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方面相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赌塞、导管脱出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操作容易、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尤其在预防感染中作用显著,可为消化道肿瘤外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选择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实验组采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穿刺置管的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总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完成时间及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需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应用盲探技术行中心静脉置管。结果 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6.67%,而B组成功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4例需更换穿刺部位。而B组中有22例,A组并发症误穿动脉、气胸、血肿明显小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之有效,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使用情况中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对照研究,438例需紧急血液透析患者中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42例,颈内静脉置管96例。观察对比两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颈内静脉93%,两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率为5.9%,颈内静脉5.6%,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58.5d,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置管35.4d(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导丝未入上腔静脉8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静脉回流不畅在锁骨下静脉置管11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及脱管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选择颈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应根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患者的要求而定,两者各有其优劣。欲在右上肢造瘘时严禁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右侧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置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改良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右侧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良组采用改良右侧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操作时间均要好于改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进针点及进针方向较充分考虑了胸廓的变异及颈部血管的走向差异,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技术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0例需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应用盲探技术行中心静脉置管.结果 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6.67%,而B组成功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4例需更换穿刺部位.而B组中有22例,A组并发症误穿动脉、气胸、血肿明显小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之有效,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经验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32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术前、术后、置管、换药等时期护理方法。结果:32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第1针穿刺成功率60.3%,留置时间(113.4±36.2)d,误穿动脉10例,心慌1例,并发症比例3.44%。结论:高超的技能、优质护理能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下途经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术用于5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施各种手术5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Ⅰ组为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为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为经锁骨上途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7%和51.7%)和Ⅲ组(93.3%和58.3%);Ⅰ组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s和(257±68)s、Ⅲ组(51±16)s和(184±53)s;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无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用于5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并可推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常规经验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07年6月本院实施经验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采取锁骨下入路,观察组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验性盲穿在穿刺失败的相应的对侧再次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所应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7%)(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经验性锁骨下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再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再次经验性盲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彩超引导下穿刺锁骨下静脉的可行性及成功率,并与锁骨下传统盲插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进行比较。方法50例拟行胃癌、直肠癌等较大手术患者,按穿刺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A组:在彩超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B组:锁骨下盲插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①A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参两种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比较,A组并发症显著少于B组(P〈0.01)。结论在彩超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1995年9月~2001年9月间为精神病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92例,分析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中应注意事项。结果:出现并发症16例,发生率为17.39%,包括局部感染5例,导管脱落4例,气胸3例,误穿动脉2例,空气栓塞和导管阻塞各1例,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均顺利恢复。结论:精神病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在穿刺及护理过程应认真对待、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强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200例的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99.92%,并发症发生率5.08%,无致命性并发症发生,主要并发症有气胸、动脉损伤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均治愈.结论 熟悉锁骨下静脉解剖毗邻,熟练掌握穿刺置管过程的操作方法及细节,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强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