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细菌脂肪酸生物合成所涉及到的酶及其抑制剂的筛选研究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21篇,对细菌脂肪酸生物合成所涉及到的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对细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几个重要的酶,即:β酮脂酰ACP还原酶(FabG)、羟脂酰ACP脱水酶(FabA/FabZ)、烯脂酰ACP还原酶(FabI/FabK/FabL)、β酮脂酰ACP合成酶(FabB/FabF/FabH)等酶的结构及其抑制剂进行了介绍。结论对参与细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酶的结构、催化机理和理化性质方面仍需深入研究,以期促进抗菌药物的筛选、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新靶标FabH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药物滥用等原因造成的耐药性和结核病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和靶标。近年来,细菌脂肪酸合成酶系统的单功能酶已成为基因组驱动的新型抗菌药物靶标研究的热点。β-酮酰-ACP缩合酶Ⅲ(KASⅢ,FabH)是催化脂肪酸合成碳链延长循环的起始因子,广泛存在于细菌中,在细菌脂肪酸生物合成中起着必要和调节的作用。FabH抑制剂由于其作用靶点与现有抗菌药物不同,有希望成为克服细菌耐药性的一种途径,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抗菌药物新靶标KASⅢ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王思袭  周伟澄 《药学进展》2006,30(8):341-349
简介脂烯酰基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在脂肪酸生物合成中的催化作用,综述其5类抑制剂即1,4-二取代咪唑类、2,9-二取代-1,2,3,4-四氢吡啶并[3,4-b]吲哚类、氨基吡啶类、吲哚萘啶酮类及3-氰基-4,6-二取代-2-吡啶硫醚类化合物的抗菌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脂肪酸合成途径Ⅱ是大多数原核生物(如细菌)合成脂肪酸的方式,脂烯酰基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是催化细菌脂肪酸合成循环中最终步骤的酶,研究开发作用于该酶的抑制剂有可能发现新型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非增殖状态下细菌对已知抗菌药物的高度耐受性,是细菌的普遍特征。研究非增殖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机制,有助于寻找筛选新抗菌药物的有效靶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细菌耐药率的升高和产NDM-1、KPC等超级细菌的不断检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成为人类健康的迫切需要。细胞壁是人体及动物细胞没有而细菌与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以细胞壁为靶点的抗菌药物具有高选择性、低毒性的优势,一直是抗菌药物靶点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细胞壁抑制剂的筛选和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硕  李卓荣 《药学研究》2019,38(3):125-134,139
细菌耐药问题已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的威胁,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成为了紧迫的任务。氨酰-tRNA合成酶作为催化特定氨基酸与tRNA结合的关键酶,在蛋白质合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酶的精细结构上存在差异,为设计针对细菌氨酰-tRNA合成酶的抑制剂提供结构基础。本文对细菌氨酰-tRNA合成酶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分类进行概述,并从酶抑制剂的来源出发,对针对此靶点的抗感染药物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7.
植物、藻类和细菌等可利用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生物合成类异戊二烯前体异戊酰焦磷酸(IPP)及其异构体二甲烯丙基焦磷酸(DMAPP)等生长所必须的前体,因此MEP途径作为除草剂、抗菌药物和抗疟疾药物的药物靶点可用于新药开发。其中MEP途径中的第二个酶1-脱氧-D-木酮糖醇-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是研究最为广泛的靶点,膦胺霉索即为该酶的抑制剂。本综述主要介绍MEP途径、DXR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细菌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对策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由于广谱抗菌药的滥用以及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导,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发展成为人类健康事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主动外排作用以及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而对抗菌药物耐药,这些耐药机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两个或更多种不同的机制相互作用决定一种细菌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并总结了针对常见细菌耐药的合理用药及相关防治对策,以期为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愈发严重,研发抗菌新药迫在眉睫。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而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合成过程涉及到很多种酶,特别是转糖基酶和转肽酶,其在生物合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抗菌药物的有效靶点。以转肽酶为靶点的新药研发比较广泛,而针对转糖基酶的抑制剂研究较少。随着酶活性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发展,转糖基酶抑制剂的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对近年来以转糖基酶为靶点的抗生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成为人类健康事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细菌可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改变抗茵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主动外排作用以及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而对抗菌药物耐药。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并总结了针对常见细菌耐药的合理用药及相关防治对策,以期为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磷酸-N-乙酰胞壁酸酯-胸腺喷丁转位酶(Mra Y,转位酶I)是细菌中普遍存在且对细菌生长有重要作用的一种酶,是发展新的抗菌药物的重要靶点。此外,几类此酶的抑制剂已经被发现。近来,Mra Y的晶体结构也被Chung等阐明。结合晶体结构及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将有助于活性药效团的确定和对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本文概述了Mra Y的整体结构及其抑制剂,并对这些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和Mra Y作为抗菌药物靶点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福琴  盛杰 《医药导报》2003,22(5):348-349
我国各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总体消耗水平高于发达国家标准,与抗菌药物滥用有关,导致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及致病菌谱发生改变,而抗菌药物应用研究的新成果如序贯疗法、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抗菌药物可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清热解毒类中药有抗内毒素作用等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指导作用, 药剂科应与临床各科协作,积极开展药物经济学、临床路径或单病种治疗方案研究,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操作依据,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13.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抗菌药物耐药形势愈发严峻,多重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发现,抗毒力疗法可能成为对抗超级细菌感染的新选择。细菌分选酶A(SrtA)是一种细菌细胞膜酶,可将关键毒力因子固定在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表面,在革兰阳性超级细菌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SrtA通过识别、硫酯化和转肽化将微生物表面成分识别黏附基质分子锚定在细菌肽聚糖上,因此抑制SrtA可使细菌无法附着在特定的组织和(或)器官上,从而无法攻击宿主细胞,且无法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此外,SrtA并非细菌生长和生存所必需,在细胞膜上很容易获得,是开发抗毒力疗法药物的理想靶点。本文对合成小分子、多肽和天然产物等SrtA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同时对SrtA抑制剂治疗革兰阳性超级细菌感染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抗感染药物的研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抗感染药物的研发 ,是当今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人们通过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将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性机制分为 4种 :①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②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③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④细菌的外排机制。据此提出了新药研发的策略。1 结构改造 ,提高现有抗菌药物的抑酶特性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是由细菌体内产生的各类钝化酶所致。这些钝化酶可分为 3类 :磷酸转移酶 (AHP)、核苷酸转移酶 (ANT)和乙酰转移酶(AAC)。AHP使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的羟基磷酸化 ;ANT使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的羟基腺苷化 …  相似文献   

15.
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兰  刘先洲  杨杨 《医药导报》2007,26(9):1053-1055
[摘要]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越来越高,迫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耐药机制。染色体、质粒、转座子介导的耐药及细菌整合子系统,抗菌药破坏酶的产生、靶位的改变和主动外排系统的出现及生物膜的形成等耐药机制正被人们所认识。了解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状况,有望对细菌耐药性的控制对策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由于抗生素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及病原菌不断产生的耐药问题,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十分必要,从基因水平利用新方法寻找新型抗菌药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对于这种方法,靶位的寻找十分重要,肽脱甲酰基酶(PDF)在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病原体中,而不存在于人体细胞中,易于在体内外检测,是一个较理想的靶位。本文对其功能、生化特性及其抑制剂的研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为临床治疗细菌感粜提供了较多的选择。同时也出现抗感染药物过度使用、细菌耐药性增加及其药源性疾病等问题。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及合理用药日益受到关注。本院自2004年开始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测,现将2005~2007年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和抗菌药物对细菌敏感性状况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对于有效控制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所引起的感染,已成为药品研究开发和临床都备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多针对耐药菌为主,本文就新型抗菌药物情况加以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近10年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临床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探讨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变化与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某院使用量前3位的抗菌药物类别分别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含酶抑制剂类。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严格执行,近年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下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产ESBLs菌株检出率仍较高,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数高于50%。两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与多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变化相关。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量和细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细菌检出及耐药变化情况的分析,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因素外,仍需结合医疗机构的疾病谱及医生细菌标本送检习惯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描述细菌耐药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2006-2008年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医院2006-2008年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筛选及汇总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8种病原菌,细菌耐药性也基本呈增高趋势。青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对金葡球菌的耐药率最高。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结论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和医院的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