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加强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训练是培养高层次口腔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七年制口腔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从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培养机制、加强硬件建设、营造学术氛围、开展双语教学等方面加强对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临床、科研和外语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及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七年制临床实习医院-导师双重管理机制,有助于加强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职业素养的养成与训练,形成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科研临床相互促进的创新培养模式,达到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效果。本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为七年制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蔡华雄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06-1108,1111
七年制本硕连读是口腔医学高端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之一,由于学制较长,学生的培养比五年制有更高的要求。长学制学生配备临床医师作为其长学制全程导师,导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思想动态观察、早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质培养以及科研能力早期训练等项目。本文探讨临床医师担任长学制导师对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基础阶段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院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调查,分析了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与不足。根据教育部对七年制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建立新型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才能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出“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根据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牙体牙髓病学教学中,不但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过硬的操作技能及熟练的专业外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①加强三基训练,注重能力培养;②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思维;③开展第二课堂,提高科研素质;④深化外语教学,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山西医科大学七年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培养七年制学生的科研能力,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分析了学生对各种途径的评价和学生科研能力的现况,以此对山西医科大学培养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以下简称七年制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训练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对七年制医学生实施早期科研训练,将为其后期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七年制医学生的第三学年,通过组织他们对肝癌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对其进行早期科研实践训练,结果表明,学生的科研意识增强了,文献检索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8.
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毕业生及其培养或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以及江苏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结果 显示,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能力;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在专业技术岗位的被调查者更加看重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而在"1年通识教育、4年医学专业教育(含1年临床课程及见习、1年临床通科实习)、2年二级学科轮转"模式下培养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较强,但是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且学业负担偏重.因此,应当加强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通科训练.  相似文献   

9.
分析国家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现行政策要求,调查我校七年制二级学科培养的现状,针对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加强二级学科临床能力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在临床的实用性,激励学生学习等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要求。近期国家提出“5+3”模式培养全科医师,这一计划对口腔医学七年制的培养有很大影响。目前七年制作为综合素质高的群体,却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与五年制雷同等问题。文章就如何明确七年制口腔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按需培养,创新改革培养模式和方法,强化实践技能,避免与“5+3”培养模式同质化竞争,对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1.
口腔医学教育制度和口腔医师的培养模式对口腔医疗体系有重要影响,英国的牙医学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对中国的口腔医学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英国牙医学教育由英国牙科委员会(General Dental Council, GDC)统一规划和监管,形成了牙医学5年本科、2-3年硕士、3-5年博士的学历教育体系。毕业后职业教育以2年毕业后执业医师基础培训(Dental foundation training,DFT)为基础,包括3-5年二级学科专科培养和强调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培养。中英两国口腔医学/牙医学在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内容设计上有可比性,在住院医培训和专科医师的培训制度等方面,值得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行口腔治疗师医学技术岗位和教育现状分析,提出我国口腔治疗师培养的初步规划。方法通过现有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了解口腔技术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用专家咨询法讨论口腔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方向。结果在基本口腔治疗技术专业方面,以高职教育为主要培养途径,培养高级应用型口腔治疗师,以培养通科口腔治疗师为主。教学内容应以实践技能为主,通过专业课程评价的学生可以获得口腔治疗师资历,同时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专业师资配备提出初步规划。结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相适应,口腔医学高职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应用能力强的口腔治疗师。口腔治疗师标准从人文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其他相关能力四个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通过准入标准的具有口腔治疗师资历的人可以在国内登记注册,作为口腔治疗师开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发展至今形成了多学制、多学位并存的格局,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博士学位为例,共有八年一贯制、本科毕业生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三年制普通博士研究生4种类型。梳理并总结了中国口腔医学学制、学位的过去与现在,对博士教育的不同培养模式及培养成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口腔医学的博士学位培养方案,提出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完善教育反馈机制、深化医教协同改革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口腔医学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医生助手的培养模式。方法结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口腔中心临床工作实践,从现阶段从事口腔医生助手工作的四手护士的胜任力分析入手进行分析。结果口腔四手护士胜任力重点在于职业认知、服务礼仪、专业技术、客户关系管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结论重视基于胜任力分析的口腔四手护士的特殊培养,对于解决口腔医生助手人力资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口腔医学教育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口腔医学院(系)的数量和招生人数大幅增长,致使口腔医学教育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广东省口腔医学教育资源的现状,对口腔医学教育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保证口腔医学教育质量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明确口腔医学院(系)定位与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生临床前技能训练和教学医院建设、建立教育结果的全过程评定体系等,以切实保证口腔医学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完善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和口腔医生培养模式对培养高质量口腔医生至关重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不断发展完善牙医学教育,现已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牙医培养模式:理学本科课程加四年牙医学博士课程培养全科医生;2年临床经验加3年专科博士课程培养专科医生。牙医学博士课程主要分牙科基础模块、生命科学模块、牙科临床模块和研究模块,课程设置具有专业课占比大、学生接触临床时间早、临床技能与科研素质共同培养等特点;考核方式以病例汇报为主,重视理论、临床融会贯通。从中国和澳大利亚牙医学教育体系背景、学制和纳入标准、课程设置等方面比较分析,结合国情提出我国口腔医学教育可进一步完善之处,望为我国口腔医学教育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口腔专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口腔专科操作技能,也需要有较强的基础护理技能和整体护理意识。本文结合大型综合医院口腔科实际,初步构建口腔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从专科护士个人职业规划、多学科轮转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口腔护理核心课程体系构建、口腔各学科操作技能强化、个性化培训策略制定和临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规范口腔专科护士培训,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课程整合是深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教育的需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组织开展行业与典型工作任务研究,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建造牙科义齿加工技术岗位的培养环境,达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课程与课堂教学层面整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AIM: Anecdo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practice of implant dentistry, "gold standard" for edentulism is presently very low in Nigeria.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odel for teaching dental implant education and also emphasises the need for inclusion of standardised dental implant education in the dental curriculum in Nigeria. 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using the MEDLINE was conducted on various models for teaching of dental implant education worldwide. RESULTS: Implant dent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programmes has 3 components namely: didactic educational programme, laboratory hands-on experience, and clinical hands-on experience. In addition, dentists and dental educationists can gain proficiency in basic and advanced implant dentistry through implant dental education organised by recognised universities, private and international implant organisations, manufacturer-sponsored educational programmes as well as training and courses organised by dental associations. CONCLUSIONS: Dental implant education should be given a priority and be included in both the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dental curriculum in Nigeria. In addition, a standardised implant dentistry programme should be formulated and developed for all dental schools in Nige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