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南海北部陆坡ODP1144孔(20°3′N,117°25′E,水深2037m)沉积柱状样的炭屑数量统计,结合有关花粉资料讨论了南海北部大陆及大陆架上最近3个冰期旋回中天然火的历史及其与气候的关系.依据1144孔炭屑、花粉研究结果,可以将0~225m的地层划分为8个带(C1~C8带),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1~8期相对应,其中C2~4带为末次冰期,C6,C8带分别为倒数第二次和第三次冰期.研究表明,1144孔深海沉积物冰期时(MIS2,4,6,8期)炭屑沉积率均很高,说明冰期时大陆和大陆架上天然火发生的强度很高,反映当时气候较为干旱.尽管MIS6期和8期细粒炭屑沉积率较高,表明大陆上天然火强度较大,当时气候较为干燥;但粗、中粒炭屑沉积率却相对较低,可能与MIS5期以前大陆架出露范围较小,导致中、粗粒炭屑的源区较小有关.间冰期时(MIS1,5,7期)炭屑沉积率相对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大陆架被海水淹没,炭屑来源较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天然火的强度有大幅度下降,气候由干旱转为湿润.尽管MIS3期细粒炭屑沉积率有所降低,但中粗粒炭屑沉积率与4期相当,表明当时大陆架上天然火强度依然很大,气候较为干燥.  相似文献   

2.
BP神经网络在工程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强 《地震工程学报》2002,24(3):220-224,229
以GB50218-94岩体质量分级标准为基础,在金川二矿区采准巷道试验段的岩体分级中尝试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岩体质量分级,其结果与按国家标准分级是一致的,但该方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  相似文献   

3.
黄土室内液化试验饱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液化是黄土地区的三大典型震害之一,是黄土动力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截至目前,室内动三轴液化试验仍是研究黄土液化的主要方法,而试样饱和度的高低是影响黄土液化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首先从土的性质和饱和的主要指标对砂土和黄土饱和的差异进行了对比,而后通过对现行的主要饱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归纳总结了黄土室内液化试验饱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结合黄土本身大孔隙、弱胶结的特性,就现行主要饱和方法对黄土饱和的适用性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每一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反压饱和方法在黄土饱和中的应用现状,对该方法在黄土饱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巴巴多斯增生复合体构造热演化的过程,采用空间坐标系和质点坐标系相结合的方法,在处理构造运动和变形的平流热效应时,并用变网格法及固定网格中的迎风法,成功地对该区域进行了二维有限单元法热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巴巴多斯增生复合体前弧下存在较高孔隙压力(约为岩体压力值的0.8)和一定摩擦生热(等效摩擦系数约为0.17),俯冲沉积物压密和脱水排出的水沿脱顶断层从变形前锋流出是解释该区地热特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巴巴多斯增生复合体构造热演化的过程,采用空间坐标系和质点坐标系相结合的方法,在处理构造运动和变形的平流热效应时,并用变网格法及固定网格中的迎风法,成功地对该区域进行了二维有限单元法热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巴巴多斯增生复合体前弧下存在较高孔隙压力(约为岩体压力值的0.8)和一定摩擦生热(等效摩擦系数约为0.17),俯冲沉积物压密和脱水排出的水沿脱顶断层从变形前锋流出是解释该区地热特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国际“地震可预测性合作研究”CSEP计划中, 用于地震概率预测模型检验的N-test和L-test方法的基本原理、 发展动态。 以地震活动平滑模型(smoothed seismicity model)在新疆天山中部地区的中长期预测结果为例, 本文尝试使用N-test和L-test统计检验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上述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预测结果, 并有助于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地震预测模型及相关参数设置。  相似文献   

7.
蔡小玲  俞莉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1):86-93,107
为研究不同制样方法对非饱和压实黄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进行不同干密度压实土在预湿及加湿两种制样方法下的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湿制样试验中,存在一个临界含水率影响着试验黄土的黏聚力、摩擦角,当试样的含水率低于临界含水率时,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提高,而当含水率高于临界含水率时,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抗剪强度指标总体随试样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加湿制样试验中,随着试样含水率的增加,黏聚力连续降低,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对比预湿试样而言,含水率对摩擦角的折减程度降低。可以看出制样方法对非饱和压实黄土黏聚力的影响特征比较突出,当含水率低于临界含水率时加湿试样的黏聚力比预湿试样大,而当含水率高于临界含水率时预湿试样的黏聚力较高,认为加湿试样存在类似"木桶效应",而预湿试样则与试样整体水平有关。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加深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指标的适用性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土液化的判别是工程界长期存疑的问题.本文基于不同黄土场地的现场标贯试验、波速测试和试样的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以及《兰州市区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37-2006)使用反馈情况,提出了饱和黄土场地液化的工程初判和详判指标与方法:(1)地层年代、粘粒含量、塑性指数、剪切波速、土层埋深条件等可作为饱和黄土场地液化初判的指标;(2)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中基于标贯击数的液化判别公式和液化指数计算公式适用于饱和黄土地基的液化判别和液化程度评价,但黄土液化判别的标贯击数基准值需要修正;(3)对应于设防加速度0.1g、0.15g、0,2g、0.3g、0.4g下饱和黄土液化判别的标贯击数基准值应分别为7、8、9、11、13,显著小于砂土液化判别的相应值.目前该判别方法已被纳入《甘肃省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3].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西部黄土公路下伏大量地质缺陷(灾害)及其对公路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危害性,将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引入浅层黄土公路工程勘探中.根据黄土公路地质缺陷独特的复杂性,重点对黄土地区浅层双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数值模拟与观测系统优化设计、高品质地震资料采集试验做了深入研究,并在已知暗穴和危及公路的地裂缝发育区开展了双分量地震探测.实际探测结果表明: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能分辨出规模大于1 m,埋深小于30 m的黄土公路地质缺陷.  相似文献   

10.
贾文君 《华南地震》2022,(3):116-122
地震作用下边坡失稳破坏过程也是土体损伤变形演化过程,当前边坡模型试验中土体损伤的定量计算方法尚未提出;研究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内一填方边坡为原型,开展了地震动强度逐级增大条件下边坡失稳破坏的模型试验,研究边坡变形失稳过程中相关物理量随地震动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土体损伤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发现:在地震动强度增大过程中,坡肩土体损伤变形最为显著,传递函数频谱随地震动强度增大呈现有规律的减小变化,土体阻尼比随地震强度增大呈现指数函数增大变化,据此提出了基于归一化阻尼比的土体损伤量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的土体损伤量也呈现指数函数增大变化,反映了地震动作用下土体的非线性损伤变形破坏过程。文中提出的土体损伤量计算方法可为基于模型试验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模糊分维方法应用于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研究,当中.给出了强震和中强震活动模糊空间分维的确定方法,并通过计算不同小区的模糊空间分维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来研究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华北及西南地区地震活动性时空演化图象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大震前地震活动的模糊空间分维D_0~(2)要出现下降异常,并且大地震发生在D_0~(2)减小的地区(西南)或先减小而后达到高值(华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预测是推动现代地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原动力.在地震的确定性预测迄今仍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寻找地震发生的时空统计特征,构建地震危险性统计预测模型成为了评估地震风险并应用于城市与生命线工程等抗震规划设计实际需求的重要途径.21世纪以来,以2008年汶川8级地震为代表的系...  相似文献   

13.
廖微  姚琪  廖林  张微  姜祥华  杨文 《中国地震》2021,37(3):695-703
传统的地震统计学多局限于规则的统计范围,或是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本文引入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统计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地震空间统计中,能够高效、快速地挖掘含有地理信息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以川滇地区2019年发生的ML≥1.0地震数量的空间统计为例,详述了对地震数据进行空间统计的流程。统计结果表明,0.5°×0.5°是最适合该地震数据集空间统计的矩形范围,发生地震次数最多的区域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威远?长宁地区,此外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交汇处、丽江?小金河断裂沿线以及滇南地区均为地震发生次数较高的区域。此外,还利用该方法计算了2015—2019年全国各省地震能量释放情况。结果显示在该时间段内,释放地震能量总量最多的省份为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次之,而台湾地区陆地区域、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区具有较高的每万平方公里地震能量释放量和每万人地震能量承受量。并通过上述应用实例,探索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统计领域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4.
Bayes方法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锦英  王碧泉 《内陆地震》1996,10(2):121-129
对Bayes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华北地区强震的预测,结果较好。内符合检验、阈值试验、FH检验、时间窗移动试验等一系列控制试验表明识别结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选择地处西北半干旱区、又具有代表性的黑木沟标准剖面,逐一测试其土层中的碳酸钙与干容重,进而由相关参数推算各土层的碳酸钙的沉积速率(V,下同),这是笔者的尝试。结果表明,该剖面中的碳酸钙的沉积速率,均有自下而上递增的趋势,各层总平均速率为0.20g/cm2·103a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用于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仅能反映峰值反应,无法体现反应值随时间的变化。文中提出一种弹性能量半径演化谱,可反映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弹性能量(即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随地震持时的变化,且其峰值近似等于结构峰值位移。文中给出了利用地震动演化功率谱得到该演化谱的方法并进一步发展了一种计算线性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位移反应的新方法。通过两座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将新方法与传统振型组合法及时程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对于振型稀疏结构,新方法计算结果与SRSS法接近;而对于振型密集结构,新方法计算结果较CQC法更精确,且避免了CQC法相关系数的复杂计算。  相似文献   

17.
1 研究背景 目前,在定点形变观测系统中,同一个测点包含多个测项和分量观测,这些观测蕴含不同维度的信息,彼此相互关联,共同反映了孕震区地壳变形信息.因此,需要一种数据降维方法,用于单个测点的信息综合(周硕愚等,1990;牛安福,1999).另外,震前异常识别及其时空演化的研究,其实质是兼顾物理含义的时空数据挖掘,这种由...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式识别方法——FS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取为某些论域上的模糊子集.先以每三个原始特征组成子分类器的特征集,“训练”这些分类器,然后对子分类器进行筛选,最后用筛选出的子分类器的“软”分类结果的加权平均作为判别函数,形成总的分类决策.将FS方法应用于综合多项震兆,并进行了一系列控制试验,还与地震学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S方法是稳定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FS方法及其在综合多项震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式识别方法--FS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取为某些论域上的模糊子集.先以每三个原始特征组成子分类器的特征集,“训练”这些分类器,然后对子分类器进行筛选,最后用筛选出的子分类器的“软”分类结果的加权平均作为判别函数,形成总的分类决策.将FS方法应用于综合多项震兆,并进行了一系列控制试验,还与地震学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S方法是稳定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伴随地震孕育、发生与震后调整过程的应力、应变问题在地震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GPS为代表的空间观测技术为大尺度地壳运动监测提供了高效、稳定、精确的测量结果,并为研究上述应力、应变问题提供了有效数据约束.GPS速度场和应变率场结果既可用于变形分析,又可作为数值模拟的有效约束和检验.为了获取研究区域可靠的应变率场结果,有必要开展GPS应变率场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在整个地震过程中应力、应变存在动态演化现象,因此需要研究适合于动态资料约束、大变形模拟、连续与非连续变形耦合的三维数值流形方法.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包括如下3个方面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