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一例60岁的男性原发性帕金森病,病史5年,未作过任何治疗。后因病情加重,给予安坦4mg/d。3天后,加用左旋多巴(200mg/d)。用安坦一周后,患者出现肩、颈肌无力,睑下垂、复视。安坦增加到6mg/d,震颤改善,但乏力现象继续加重,并出现吞咽困难。经静脉注射氯化腾喜龙,肌无力症状减轻。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滴定率为17nmol/L(正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2013年4月始出现月经量增多,开始未予重视.2013年7月因“头晕、乏力反复”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示:WBC (1.40~3.08)×109/L、Hb 74~86 g/L、PLT (25~60)×109/L.进一步行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骨髓增生减低,粒红比例减低,巨核细胞全片0~1个”,骨髓活检病理示“骨髓造血组织增生减低,脂肪细胞明显增多”,染色体示“46,XX”,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013年9月初开始予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 200 mg/d口服治疗,期间曾反复多次给予血制品输注及细胞因子支持,但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3.
使用过大剂量的激素可产生近端肌和骨盆肌无力,称之为“激素性肌病”。常为治疗皮肌炎时强的松剂量成人大于1mg/kg d或用地塞米松、去炎松等含氟激素所致。 例1:15岁男性。1984年4月剧烈活动后乏力,三天后面部出现紫红斑,一月后肌无力加重。当地医院经肌肉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皮肌炎。口服强的松45mg/d月余未见好转,加至120mg/d逐渐减量,病情加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7岁,因“双下肢乏力8个月”于2013年4月24日入院。患者2012年8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无力,开始为上肢持物费力,抬举困难,后出现行走费力,行走距离逐渐缩短。并有劳累后加重,有晨轻暮重现象。至解放军总院就诊,2012年10月9日低频重复电刺激:右尺神经分别下降12%~20%,右腋神经分别下降28%~31%,右腓总神经分别下降26%~36%;高频重复电刺激:右腓总神经递增47%,右尺神经递增125%。胸部增强CT 未见异常,10月12日行PET/CT检查:左肺门软组织结节,代谢活跃,考虑恶性可能大。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阴性。11月5日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左肺门):中-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部分呈小细胞癌改变。出院诊断:(1)左肺门小细胞癌;(2)肌无力综合征。术后顺铂、依托铂苷化疗6次。但患者仍表现为下肢行走无力,故来我院就诊。入院时下肢乏力明显,疲劳实验阳性,晨轻暮重,予新斯的明实验阴性,但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效,停服4d后下肢肌无力症状明显加重,继续服用后好转。华山医院复查乙酰胆碱受体抗体:P/N值3.17,突触前膜受体抗体:P/N值2.55。低频重复电刺激有递减,故考虑合并重症肌无力。给予该患者激素治疗:泼尼松片自30 mg/d开始,逐步加量,使用激素早期患者有加重现象,自服用60 mg/d开始,下肢肌无力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后予继续服用并逐步减量。3个月后随访,患者泼尼松片减至30 mg/d,肌无力症状明显好转,可行走1 km。  相似文献   

5.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86岁,因畏寒、发热、咳嗽2 d于2012年6月28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2011年3月因脑梗死一直口服西洛他唑片50 mg,2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曾于2011年7月检查肝功能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9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0.5 U/L;2012年3月肝功能示:ALT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6岁,农民,因少眠、呆滞,乱语、行为紊乱25天于1985年3月13日住入本院。诊断:“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查躯体情况佳,接受氯氮平治疗100~350mg/d一周后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心电图示“S-T”段及T波改变,予能量、丹参等治疗1月后来见好转。4月1日起氯氮平减至100mg/d,加用氯丙嗪150mg/d,鉴于病人精神症状消失,内省力恢复,于4月16日停用氯氮平,予氯丙嗪200mg/d取代治疗,当晚。患者出现焦虑不安、不眠,  相似文献   

7.
张奇  沈卫峰  张瑞岩 《上海医学》2003,26(3):226-226
患者男 ,6 0岁。因反复饱餐、活动后胸痛 2个月 ,加重1周于 2 0 0 2年 8月首次入院。追问病史有高血压史 2 0余年。心电图示 :左室肥厚 ,ST T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示 :左房内径为 4 9mm ,室间隔厚度为 2 2mm ,左室后壁厚度为18mm ,主动脉瓣下压力阶差为 6 1mmHg(1mmHg =0 .133kPa)。经美托洛尔 (2 5 0mg/d)、维拉帕米 (30mg/d)及福辛普利 (蒙诺 ,10mg/d)治疗后胸痛症状好转后出院。2 0 0 2年 11月因胸痛症状加重再次入院 ,考虑药物治疗无效而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术前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为 73mmHg(静息状态 ) ,选用右前…  相似文献   

8.
于博坤 《吉林医学》2012,33(9):1872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组50例,给予阿莫西林(1 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三联法治疗,1周后继续服用埃索美拉唑20 mg,1次/d,连用1个月。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1 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奥美拉唑(20 mg,2次/d),1周后服用奥美拉唑20 mg/d,1次/d,连用1个月。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以及症状缓解情况,并做Hp检查,统计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胃镜复查观察溃疡恢复率分别为92%和88%(P>0.05),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4%和80%(P<0.05),Hp根除率分别是94%和76%(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在控制溃疡,促进溃疡愈合及缓解症状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可以有效控制Hp感染引起的溃疡复发,是针对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48岁,2018年7月无诱因出现乏力伴面色苍白,当地医院血常规检查示单核细胞增多(1.3×109/L);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示单核细胞占37.5%,其中幼稚单核细胞占12.5%,考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予小剂量阿糖胞苷(50 mg/d)  相似文献   

10.
病例简介 患者,女,76岁,退休教师,主因“胸闷10年,加重伴气短1年”来诊。患者10年前因胸闷就诊于我院及上级医院,均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给予阿斯匹林肠溶片(拜阿斯匹林)100mg,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鲁南欣康)40mg,2次/d。用药后胸闷症状减轻,但仍偶发胸闷,胸闷时曾行心电图检查,示广泛前壁心肌缺血,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后胸闷症状缓解。近1年来,患者胸闷加重并伴气短,尤以活动后甚而再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