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基于对碳酸盐岩断溶体岩溶模式的认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开展轮南古潜山走滑断裂特征及其控储控藏作用研究.轮南古潜山走滑断裂极为发育,运用"辅助层+断裂敏感地震属性"技术对走滑断裂开展分层刻画,根据断裂间切割关系与平面、剖面特征,将其划分为"X"走滑断裂、北东东向走滑断裂和南北向走滑断裂3组,其中北东东向走滑断裂和南北向走滑断裂具多期活动性.研究表明:走滑断裂不仅控制内幕区层间断溶体岩溶储层,而且对潜山区暗河型岩溶储层的发育分布也起着重要控制作用;走滑断裂深部沟通寒武系烃源岩,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研究区高产井多位于走滑断裂附近,部分北东东向和南北向多期活动的走滑断裂作为喜山期气侵主要通道,控制了轮南古潜山"西油东气"的整体油气藏格局.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垦东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济阳坳陷垦东凸起紧邻郯庐断裂带西支断裂,走滑活动强烈,垦东断层南段及其NE向的延伸和发育于潜山主体带与东部斜坡带交界处的浅层走滑构造带是研究区内主要的2条走滑构造带。通过对贯穿2条走滑构造带的地震剖面和时间切片的精细解释,以及对走滑构造平面和剖面上不同的几何学特征的分析,将研究区内的走滑构造分为成熟型和隐伏型2种。在对走滑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内的油气分布和成藏特征,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时期的走滑活动对研究区内的油源、油气运移和输导、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平衡剖面和去压实校正原理,从几何学、运动学的角度,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南地区新生代以发育盆倾的盖层滑脱正断层为主要构造特点,由于基岩和边界断层的影响,东部和西部的构造有明显差异。②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近纪断陷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阶段,孔店组至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主要的断陷期。③构造运动控制了圈闭的分布和类型,第三系油气圈闭主要分布在陈家庄凸起北斜坡向北凸出的部位,且自南而北分别由以地层圈闭为主过渡到以构造圈闭、构造一岩性圈闭为主。在圈闭的空间分布上,坡折带以南的斜坡上部以地层圈闭为主;坡折带附近及深洼区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图4参7  相似文献   

4.
大港油田的歧口富油气凹陷形成于新生代右旋张扭应力背景下,发育北北东—北东向和北北西—东西向为主的2组断裂带,并伴生有雁行模式的帚状断裂。走滑断裂作用引起断块走滑位移量变化,使得拉张断陷作用和挤压抬升作用并存,导致沉积中心由凹陷外区向凹陷内区迁移,且与凹陷外区抬升、侵蚀作用同时发生,形成"凹中隆"的模式,易于形成自生自储油气藏。由走滑断裂作用形成的断裂坡折带,构成古构造单元和沉积相域的分界,并控制着沉积体系的总体展布。该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沉积体系域概念,将走滑断裂控制的沉积相类型,归为一个体系域进行分析,论述了歧口凹陷陡坡带、缓坡带、洼陷带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结果表明,走滑断裂控制着岩性-构造圈闭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4.2×108 m3油气地质储量90%以上分布于走滑断裂带。根据走滑断裂的平面特征、剖面特征以及活动强度将其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其中中段走滑活动最为强烈,走滑特征明显,北段和南段相对较弱。走滑断裂利于烃类的生成和排出;走滑断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走滑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走滑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张性断层形成了不同样式的油气输导体系;沿走滑断层走向形成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圈闭群,受右旋走滑挤压应力的影响,这些圈闭封堵性好,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成藏。  相似文献   

6.
郯庐走滑断裂带消逝端断裂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郯庐断裂带发育郯庐走滑断裂,把渤南低凸起错断,并在渤中凹陷内消逝。 走滑断裂分为上下2套断裂系统。 走滑断裂平面上为雁列式排列的2支断裂,剖面上形成不同的构造样式。 走滑断裂带控制了渤南低凸起北侧构造格局及油气成藏。 断裂早期活动使该区形成2个古构造脊。 古近系及其下部圈闭在古构造脊上继承发育,以断背斜类型为主;新近系圈闭分为2类,郯庐断裂的晚期强烈活动促使了油气垂向运移及再分配,对晚期油气成藏有利。  相似文献   

7.
青南洼陷东部地区发育一组雁列式排列右行走滑断层,受早期伸展和后期张扭作用的影响,表现为在拉张背景下叠加走滑的构造特征。分析认为,走滑断层右行位移量为650m,走滑作用较弱,剖面上"Y"字型花状构造欠发育。右行雁列式走滑断层因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局部应力场不同。左阶右行排列形成挤压,形成聚敛区,油气易聚集;右阶右行排列形成拉张,形成伸展区输导油气;走滑断裂带内裂缝异常发育,改善了储层物性条件,储层更易成藏。青南洼陷走滑构造发育特征研究对研究该地区的有利圈闭预测和油气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中北斜坡中部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塔中北斜坡走滑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自奥陶纪以来,塔中北斜坡中部走滑断裂活动主要有5期。走滑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着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纵向发育深度范围及横向展布形态。多期活动的走滑断裂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塔中北斜坡背景下,岩溶储集层发育,长期活动的走滑断裂和逆冲断裂交汇处的局部构造高点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指向区。  相似文献   

9.
塔中北坡走滑断裂成因机理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北坡发育一系列NE向走滑断裂。为了揭示走滑断裂形成机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对走滑断裂几何学样式详细解析的基础上,运用物理模拟方法对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单一应力状态下,由于差异推挤和基底剪切共同作用,走滑断裂在平面和剖面上发育了不同的样式,沿断裂走向具有分段性特征。结合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塔中北坡走滑断裂成因机理受控于两种因素,即由于塔中Ⅰ号断裂带存在分段性,在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北东向应力场作用下,使塔中隆起对北坡形成强度差异的推挤作用;其次,塔中北坡NE向基底断裂活动造成基底剪切作用,拖动上覆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在左行力偶下运动。NE向走滑断裂的存在对塔中北坡油气成藏具有一定贡献:一方面走滑断裂会诱导高角度构造裂缝发育,从而沟通了储集空间,另一方面,走滑断裂的活动为塔中北坡多层系立体成藏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0.
郯庐中段走滑断裂与新滩地区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该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不仅是一条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左旋逆推为主的走滑活动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幕次性活动,控制走滑断裂带的发育和空间展布,而走滑断裂又是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场所。新滩地区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断,发育多条北北东和北东向雁行式走滑断裂。北北东方向的主走滑断裂主要沟通油源,是油气垂直运移的优势通道;而北东方向的派生断裂改变油气运移方向,影响油气的二次运移分配,即,主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层位及赋存深度,派生断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延伸距离。油气主要在走滑断裂带附近聚集成藏,形成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富满油田东部走滑断裂是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该走滑断裂活动较弱,识别解译难度较大,需要深入研究其发育、演化及控藏特征。基于富满油田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选取并精细解译了3条典型主干断裂(F10,F12和F17),明确了富满油田东部走滑断裂活动特征及主要活动期次。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性质及成藏期次,分析了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加深了对该区域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对油气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富满油田内走滑断裂具有垂向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可划分出4个构造变形层,由下往上分别为盐下基底构造层(■之下)、盐构造层(■)、碳酸盐岩构造层(■—TO3t)和碎屑岩构造层(TO3t之上)。研究区断裂活动期次整体可划分为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Ⅲ幕和加里东晚期—海西期3个阶段,其中加里东中期Ⅲ幕是区域内断裂主要活动阶段。结合油气性质差异、油井生产动态、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成藏期的耦合关系认为,断裂活动影响了...  相似文献   

12.
以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实际钻井资料,对沙垒田凸起的断裂特征、沉积体系特征以及成藏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沙垒田凸起发育多组北东向走滑断裂,且呈“雁列式”展布。 在剖面上,“雁列式”断层向深部收拢,垂直断距较小,没有明显的水平位移,表现为“花状”构造,同时走滑断裂的位置对应着“沟谷”,可改变基底和盖层的高低格局。走滑断裂对凸起区构造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聚集以及凹陷内古近系扇体的沉积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构造脊是油气长期聚集的有利区带,受走滑断裂活动强度差异的影响,沙垒田凸起东段和西段油气的运聚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在东段,走滑作用相对较弱,圈闭在走滑断裂之间发育,属于“构造脊-断层-砂体”油气运移模式;在西段,走滑作用强,圈闭依附于走滑断裂发育,属于“沟谷充填砂-走滑断裂系”油气侧向运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断裂活动对裂陷盆地的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肃宁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新生代断裂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肃宁地区新生代的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古近纪可分为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共3期由弱变强的断裂活动幕,其中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和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为研究区构造活动最强烈的2期断裂活动幕;新近纪以来,研究区仅在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发生断裂微弱活动。肃宁地区新生代的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古近纪最强烈的2期断裂活动幕形成2套优质烃源岩,强伸展作用控制富烃洼槽的形成,断裂演化过程控制潜山圈闭的发育与定型,并影响沉积体系的演化与砂体展布。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研究区发育新生古储型断裂—不整合侧向供烃成藏模式和新生新储型多期充注混源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跃参区块近30口单井及其生产动态的分析解剖,结合岩心观察、分析化验等资料,深入探讨了跃参区块"X"形共轭走滑断裂体系对奥陶系岩溶缝洞体形成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走滑断裂带多期活动形成了大量的高角度构造裂缝,伴随后期热液流体改造而发育大型缝洞型储集体。油气沿主干走滑断裂带垂向向上运移后,再沿次级走滑断裂带发生再分配,控制着该区油气性质的变化及油气充注程度。主干走滑断裂带上油气充注程度高、原油物性好、已钻井产能较好,而次级走滑断裂带上油气充注程度低、原油物性相对偏差、已钻井产能也相对偏差。此外,走滑断裂带的展布方向、断裂左右盘的相对位置、离断裂带的远近等因素对油气富集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近NE向走滑断裂带的上升盘是油气最富集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地质露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资料,分析泾河油田走滑断层发育特征和组合样式,结合典型油藏解剖,明确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泾河油田发育北东-南西向为主的断裂带,中生界三叠系-第四系具有走滑断层典型样式,平面上具有显著分段性,可以划分为马尾带、平移带、拉分带三种,剖面上具有分层性,断裂断面大多断穿三叠系,上缓...  相似文献   

16.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揭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以沙三段中下部大套泥岩为界,西部凹陷形成了上下叠加的2个断裂系统,主要发育长寿型、早衰型和后生型3种类型断层和张性正断层、走滑断层、走滑正断层和走滑逆断层4类不同性质断层。断裂活动控制了西部凹陷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油气的运聚以及圈闭形成:断陷期是主要的烃源岩形成期,持续沉降有利于烃源岩演化;伸展变形阶段形成的下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走滑变形阶段发育的上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运移;构造活动强烈期是圈闭主要形成期,在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早期及东营组沉积晚期形成两期主体圈闭。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指出双西隐伏走滑断层带和台安—大洼断层带的海外河以南部分是有利勘探区。图6参17  相似文献   

17.
惠州凹陷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惠州凹陷断层的断距、延伸长度、断开层位、倾角和空问发育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断层分为3个级别.分析了油气藏分布与断裂的关系后指出,二级断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最强,沿北西向断裂油气富集程度高,断距太大的断层不利于油气富集,晚期活动的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18.
环渤中地区新构造运动期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环渤中地区是渤海海域重要的含油气区,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输导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断裂活动速率法,通过分析主干断裂沿其走向活动性的变化以及区带内不同活动速率断裂的搭配,综合研究了环渤中地区断裂的活动性与油气聚集保存之间的关系,并从溢出点的位置、断裂输导与保存活动速率的界定、断距与区域性盖层厚度关系对其控藏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环渤中地区新近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等或微弱活动断裂附近(活动速率小于25m/Ma);而强烈活动断裂(活动速率大于25m/Ma)主要起垂向输导作用,难以形成浅层的油气聚集,只有在其活动相对微弱的部位才可以使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9.
辽东湾地区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郯庐断裂带的影响,辽东湾地区发育多条大型走滑断裂,主断裂与伴生构造形成多种构造样式,已探明的油气藏大多沿着走滑断裂带分布。利用最新的地震剖面资料,分析辽东湾地区走滑断裂系统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走滑断裂不仅能直接形成断块、背斜、断背斜等圈闭,还能间接诱发泥底辟构造,影响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储层发育、油气运移及保存。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断层发育,所发现的油气与断层密切相关。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地震、钻井等资料,对阳江东凹的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阳江东凹发育“下断上拗”2套断层系统,根据断层的规模、发育时间、作用等特征,可划分为一级控洼断层、二级控圈断层和三级调节断层;根据断层的发育期次,可划分为早期型断层、长期型断层和晚期型断层3种类型。断层的发育和演化对阳江东凹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和侧向封堵具有控制作用。一级控洼断层和二级控圈断层控制了凹陷内二级构造带及构造圈闭的形成;Ⅰ类、Ⅱ类和Ⅲ类输导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Ⅰ类输导断层输导能力最强,可将油气垂向运移至1 500 m以浅;北西—南东走向的张扭性断层侧向封堵能力好,利于油气规模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