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与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以及妊娠期有糖尿病相关高危因素者与无高危因素者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的关系及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孕中、晚期孕妇进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50 g GCT),血糖≥7.8 mmol/L者做正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诊断,并对诊断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及GDM给予早期治疗,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50 gGCT阳性率为10.65%,GIGT及GDM发病率分别为3.80%及3.48%.经早诊断、早治疗的孕妇,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围产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对所有孕妇进行早期50 g GCT筛查,并对GIGT、GDM进行早治疗,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重点监测,减少了母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与妊娠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以及妊娠期有糖尿病相关高危因素者与无高危因素者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的关系及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孕中、晚期孕妇进行口服50g葡萄糖筛查(50gGCT),血糖≥7.8mmol/L者做正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诊断,并对诊断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及GDM给予早期治疗,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50gGCT阳性率为10.65%,GIGT及GDM发病率分别为3.80%及3.48%。经早诊断、早治疗的孕妇,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围产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对所有孕妇进行早期50g GCT筛查,并对GIGT、GDM进行早治疗,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重点监测,减少了母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及观察其妊娠结局。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要求住院分娩的孕妇1100例,于孕24周进行口服50g葡萄糖筛查(GCT),血糖值≥7.8mmol/L者,于次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了解GDM的发病率及高危因素,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50g葡萄糖筛查(GCT)阳性率9.8%,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发病率4.3%,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3.0%,有高危因素者占GDM45.5%。GIGT组及GDM组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NRD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GIGT组与GD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对GDM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筛查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450例妊娠24周后的孕妇进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50 g GCT),阳性者进一步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为2.44%,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的发生率为6.89%,GDM组剖宫产率、早产率、羊水过多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50 gGCT正常组(P<0.05或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母婴并发症增加,应重视GDM的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6 787例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阳性者进一步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GCT阳性者2 807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为2.21%,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发生率为2.54%,GDM组剖宫产率、早产率、羊水过多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50 g GCT正常组(P<0.05)。结论:GDM发病率较高,并可导致母婴并发症增加,因此对存在GDM高危因素的孕妇尤其应重视对GDM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450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筛查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 4 5 0例妊娠 2 4周后的孕妇进行口服 5 0 g葡萄糖筛查试验 (5 0 g GCT) ,阳性者进一步行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 (GDM)发生率为 2 .4 4 %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 (GIGT)的发生率为 6 .89% ,GDM组剖宫产率、早产率、羊水过多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 5 0 g GCT正常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母婴并发症增加 ,应重视 GDM的早诊断、早治疗 ,降低母婴并发症 ,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2306例孕妇糖耐量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4983-4984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 306例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50 g GCT结果≥7.8 mmol/L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明确诊断,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期50 g GCT阳性率20.77%。其中葡萄耐量降低发生率4.16%,妊娠期糖尿病(GDM)检出率3.64%。高龄、孕前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结论:GDM母儿并发症多,50 g GCT对GDM的及时发现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与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及糖尿病家族史相关。做好孕前保健工作,按时对孕妇进行50 g GCT检测,特别是对GDM高危孕妇的筛查与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付军  袁世强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15-4517
目的:研究妊娠早期正常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孕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与母儿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妊娠组420例和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组304例进行50g葡萄糖负荷实验(GCT)检测,其中GCT结果异常者再进行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SHBG的测定并根据其水平高低分组进行母儿合并症的统计。结果:早孕期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两组血清SHBG值均较正常孕妇者低(P<0.001),而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母儿并发症随SHBG水平的降低而增多。结论:SHBG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早期筛查诊断及母儿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33-463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的适宜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所有首次产检孕妇进行GDM发病风险评估;对孕周在24~28周的孕妇以及首次产检超过28周的高危孕妇在孕32~34周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血糖≥7.8 mmol/L者进行OGTT检测。结果:GCT阳性率为18.43%,GDM发病率为1.23%,高风险孕妇GCT筛查阳性率、GDM、GIGT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风险孕妇,孕24~28周孕妇OGTT结果比28周以上的孕妇要敏感。结论:应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推荐在孕24~28周期间进行GDM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 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 200例孕妇进行口服50g糖筛查试验,对异常者进行75g糖耐量试验以确诊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 比较GIGT组、GDM组及正常组的母儿结局。结果: 在妊娠合并症、难产率及新生儿患病率中, GIGT及GDM组明显高于正常组, GIGT与GDM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GIGT及时诊断与治疗可提高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6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 636名孕妇,于24~28周进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异常者行75g糖耐量试验,按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69例)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124例);选取糖代谢正常的孕妇300例为对照组,追踪至分娩,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4.21%,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发生率为7.58%,妊娠期糖尿病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660、11.530、5.193、4.661,均P<0.05);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但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2.450、6.325,均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7.967、11.861,均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其剖宫产率亦明显增高.因此,应重视孕期糖尿病的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孕期指导和监测,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林红  覃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01-3503
目的:了解南宁市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及高危因素,评价50g葡萄糖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24例孕24~28周的孕妇进行50g糖筛查,1h血糖≥7.8mmol/L者再行OGTT检测。结果:2324例中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为2.67%,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发生率为2.15%;高危因素有巨大儿、肥胖、异常孕产史、反复霉菌性阴道炎、糖尿病家族史、反复尿糖阳性等。结论:对妊娠期所有孕妇进行50g糖筛查可减少GDM漏诊,对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糖耐量受损(GIGT)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515例孕妇进行口服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对异常者,再空腹口服75g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糖耐量受损。并分正常组、GIGT组及GDM组进行比较母儿结局。[结果]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合并症,难产率及围产儿患病率中,在正常组、GIGT组、GDM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巨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胎膜早破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DM组与GIGT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巨大儿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0.017),但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17);GDM与GIGT组之间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GIGT组(P﹤0.001﹤0.017);但GDM与GIGT组之间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17)。[结论]对GIGT及时治疗,可提高孕期糖代谢异常母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前期早期干预及胎儿健康状况的效果评价。方法:筛查的2 379例孕妇中,空腹血糖受损88例,糖耐量受损364例,知情同意后共400例参与项目研究,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00例。对干预组实施早期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糖耐量受损、相关生化指标及妊娠高危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GDM、GIGT持续、持续空腹血糖受损、产后OGT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非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羊水过多、巨大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胎儿生长发育指数干预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妊娠期糖尿病前期早期干预有利于降低GDM发病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母婴安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孕妇糖尿病3种筛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简化传统的筛查方法,使之更加适应孕妇普查需要。方法:对孕妇作空腹静脉血糖、末梢血糖、血清糖化蛋白测定,并作50 g OGTT测静脉及末梢血糖。阳性者再作75 g OGTT。统计资料时将75 g OGTT异常及GDM者列为异常组,其他为正常组,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筛查206例,50 g OGTT异常者30例,75 g OGTT异常者13例(GDM 2例占0.97%,G IGT 11例占5.39%),孕妇空腹时末梢血糖高于静脉血糖,服糖后无此现象。血清糖化蛋白检测GDM敏感度为92.31%,有61.65%孕妇在正常值之下。50 g OGTT静脉血糖异常者67例(37.72%),末梢血糖异常者153例(79.21%)。结论:测定孕妇血清糖化蛋白可作为孕妇糖尿病的初筛。更加适宜筛查的需要。异常者再作50 g OGTT比做50 g末梢血糖筛查更经济、合理,若阳性再做75 g OGTT以确诊。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立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91-1692
目的:探讨天津市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 iabetesm ellitus,GDM)的发生率。方法:于2001~2004年对天津市内6区孕26~30周的妇女进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血糖≥7.8 mmol/L者,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结果:4年共筛查44 866名孕妇,其中筛查阳性2 526名孕妇,占5.63%。阳性者全部接受葡萄糖耐量试验,1078名孕妇被诊断为GDM,占2.40%。结论:天津市区近4年GDM发生率为1.32%~3.7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糖耐量异常(G 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 208例孕妇行50 g葡萄糖筛查(50 g GCT),对149例异常者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糖耐量异常者(G IGT组)71例,妊娠期糖尿病者(GDM组)86例并与对照组300例分别比较妊娠结局。结果:50 g GCT阳性率为6.74%,G IGT及GDM检出率分别是3.22%和3.89%。GDM及G IGT两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剖宫产率、新生儿病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所有孕妇进行50 g GCT,及早确诊GDM及G IGT,GDM与G IGT均能对妊娠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尿病的合理管理与妊娠结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郑州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对妊娠期糖尿病合理管理后的妊娠结局 ,对定期进行围产保健的孕妇于孕 2 4~ 2 8w时行 50 g葡萄糖筛查 ,对糖筛查异常者行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对 OGTT异常的病人实行合理管理。结果 :33例 (2 .95% )诊断为糖耐量受损 (GIGT) ,32例 (2 .95% )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GDM) ,经过合理管理后均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刘宁  牟跃峰  奥英  郭卫红  路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13-371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9月门诊产前检查诊断的糖代谢异常孕妇593例[其中GDM260例(汉族172例,维吾尔族88例)、GIGT333例(汉族265例,维吾尔族68例)],(OGTT+组)和糖代谢正常孕妇1425例(汉族1135例,维吾尔族29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维吾尔族和汉族GDM和GIGT发病的影响。结果:①糖筛异常发生率,汉族(37.10%)低于维吾尔族(44.34%)(P<0.005)。糖耐量阳性率,维吾尔族(15.58%)高于汉族(10.30%)(P<0.005)。维吾尔族GDM发生率(8.73%)明显高于汉族(4.06%)(P<0.005),而GIGT发生率(6.75%)和汉族(6.26%)相当(P>0.05)。②维吾尔族孕妇年龄≥35岁、孕妇孕期增重>18kg发生率,汉族VVC、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率,均为GDM组高于GIGT组(P<0.05);而孕妇BMI≥25、不良孕产史发生率,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中均为GDM组高于GIGT组(P<0.05)。在GDM组中,孕妇BMI≥25、VVC发生率为维吾尔族高于汉族(P<0.05),孕妇孕期增重>18kg发生率为汉族高于维吾尔族(P<0.05);在GIGT组中,VVC、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生率,维吾尔族高于汉族(P<0.005),而孕妇年龄≥35岁发生率为汉族高于维吾尔族(P<0.05)。结论:①维吾尔族糖筛查异常、糖耐量试验异常以及GDM发生率均高于汉族。②≥35岁和增重>18kg的维吾尔族孕妇、VVC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汉族更易发展为GDM,而肥胖、不良孕产史是两民族共同的GDM高危因素。维吾尔族肥胖、VVC,汉族增重>18kg,更易使GIGT向GDM转化,特别是维吾尔族VVC更应引起重视。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对维吾尔族、孕妇年龄≥35岁对汉族GDM发病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