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在配方非理性哲学思潮影响下诞生的。西方哲学叛逆者的逆向思维,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现代主义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创作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真善美主题的进而覆。因而,对“恶”的审视与展现就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20世纪100年的现代主义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并形成其独有的历史发展规律,它对20世纪中国学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在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它进入精神与物质滞后于世界的中国时,它受到了有力的拒斥和挤压,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必然。但中国要发展,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一定会走进中国。今天,随着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回顾新文学的大师们一方面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另一方面又继承优良传统,扎根于民族的大地沃土,走一条中西融合的道路,以此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辉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历史;思想理论;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心内容表现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创作精神主张表现主观现实和内心世界,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它最主要的流派是象征主义文学和未来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突破边缘: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有三次崛起,但始终末能形成主潮。本文通过溯寻现代主义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试图探求到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发展特点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 2 0世纪文学史上有三次崛起 ,但始终未能形成主潮。本文通过溯寻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 ,试图探求到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发展特点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巫术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巫术文化和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实现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有效途经;在方法上,巫术文化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具有较大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将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学的关系问题,整合成关于20世纪中国学内部的基督教化的意义追问,揭示了20世纪中国学意义的复杂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台湾现代主义学的历史位置一直不甚分明。台湾现代主义学是中国现代主义学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台湾学史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世界汉语学现代性经验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一代现实主义宗师巴尔扎克的《钮沁根银行》与现代主义文学特别是意识流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有着最为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以及哲学、心理学的依据,也可从中窥视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之间有相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考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经典文本,不难发现其中有众多的身体叙述,可以归纳为残损的身体、病人的身体、妓女的身体、超越物质现实的理想化的女性身体等四类。这四类身体叙述既与西方哲学、宗教和文学传统有关,同时也传递出了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对待现代文明的文化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切入既包含对第二语言文化的学习,也包含对学习者自身的母语文化的学习.文化切入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真正的交际能力应该是在熟知交际对象的文化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符合交际对象文化语用特征的信息传递能力.因此,成功的交际过程并非单纯语言层面上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受社会文化特征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中菲律宾华文文学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处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最前沿,菲律宾华文文学,首当其冲地体验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带来的极度焦灼与矛盾,菲律宾华文作家,作为菲律宾人,体验与倾诉着在“两难”处境之中“菲律宾的焦虑”。作为菲律宾华人,体验与倾诉着在“两难”处境之中“菲律宾华人的焦虑”。菲律宾华文文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张力中趟出一条自己的路,并且,给世界华文文学增添着新质与光彩。  相似文献   

14.
母语既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又是划分不同文明形态的标志。作为世界上现今流行的“八大“语系之一的汉语言母语有着悠久历史和强健生命力。20世纪中国文学以“语言“的革新为肇端,文学语言的现代性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题话语。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历史性“解构“状况下也处于不断“重构“的努力中并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建构过程:从20年代胡适、周作人等人倡扬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设想,到40—70年代“毛(毛泽东)文体“对母语文学的革命性再造,至世纪末人们在理论话语和创作实践层面对文学母语的重构。由20世纪中国文学母语化进程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中国文学如要在“全球化“中坚守“民族性“则必须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的诗性特征,使“语言“再度成为人的“诗意栖居“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由泉州师院和台湾成功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两岸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围绕闽南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创新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已经走向世界。学者们在提升“两岸文化共同体”的整体化认识、促进闽南文化研究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文是有关西方现代派文学在80年代的译介和接受的研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是与当时的思想文化状况、文艺政策、本土创作现状密切相关。论文以翔实的资料,通过梳理西方现代派文学从“文革”后艰难地冲破禁区,到80年代大量地引进,总结了80年代西方现代派文学译介的特征,并深入分析了8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语境与现代派文学的接受之间占匀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当代文学课对留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以中国文学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内容的课程中,普遍存在重古代文学轻现当代文学,而现当代文学中重现代文学轻当代文学的倾向。事实证明留学生对当下中国的现实和鲜活俗白的语言最感兴趣,不论从语言难度还是内容呈现方面考虑,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都应该先由当代文学入手。而当代文学部分,要加大新世纪文学教学比重和分量。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言词汇承载着不同文化内涵 ,要掌握两种语言 ,就必须掌握两种文化。了解英美国家的民俗风情、价值观念 ;以便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文化的日趋统一不同国度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但由于不同文化的独特个性,交际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本文着重从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和社会应酬等方面对汉英文化交际中的迁移现象进行探讨,使人们能够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认识汉英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称谓语不仅仅是语言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出人们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和价值观;也传达出人们丰富的情感信息。从人们熟悉的称谓语的使用和意义的对比分析中了解中英称谓语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加强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