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得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s-8,9-epoxy-heptadeca-1-ene-11,13-diyne-10-ol (1), ciryneol A (2), 8,9,10-triacetoxy-heptadeca-1-ene-11,13-diyne (3), ciryneone F (4), cireneol G (5), ciryneol H (6), ciryneol C (7),对-香豆酸(8),丁香苷(9),蒙花苷(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 4,5,6为新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8为首次从大蓟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库拉索芦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中寻找新的降糖及抗炎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库拉索芦荟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芦荟色苷G(aloeresin G, 1),异芦荟色苷D(isoaloeresin D, 2),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3),芦荟苷A(babarloin A, 4),8-O-甲基-7-羟基芦荟苷B(8-O-methyl-7-hydroxyaloin B, 5),elgonica-dimer A(6),elgonica-dimer B(7), feralolide(8),何伯烷-3-醇(hopan-3-ol,9),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0)及胡萝卜苷(daucosterol, 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芦荟色苷G。  相似文献   

3.
防风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防风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富集后,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1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为:防风嘧啶(1),clemiscosin A (2),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3),亥茅酚苷(4),亥茅酚(5),紫花前胡苷元(6),升麻素苷(7),升麻素(8),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9),5-O-甲基维斯阿米醇(10),异紫花前胡苷(11),腺苷(12),胡萝卜苷(13)和β-谷甾醇(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防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聚花过路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晓  彭树林  王明奎  丁立生 《药学学报》1999,34(11):835-838
目的:对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MS,1HNMR,13CNMR(DEPT) ,1H 1HCOSY 谱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7 个化合物:杨梅树皮素(1),杨梅树皮苷(2) ,槲皮素(3),柽柳素(4) ,豆甾醇(5) ,仙客来D-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 →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 和珍珠菜苷(7) 。结论:化合物7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 和6 为首次从珍珠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两头尖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两头尖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及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两头尖各部分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两头尖根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7-hydroxyolean-12(13)-en-28-oic-acid-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 (1),五加苷K(eleutheroside K, 2),oleanolic acid-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 (3),桦树脂醇(betulin, 4),桦树脂酸(betulic acid, 5),乙酰齐敦果酸(acetyloleamolic acid, 6),卫矛醇(evonymitol, 7),齐敦果酸(oleamolic acid, 8),薯蓣皂苷元(diosgenin, 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raddeanoside 12。化合物3~7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栾树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分离鉴定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叶的化学成分。方法:95%工业EtOH浸提,硅胶柱色谱分离,IR,MS,UV,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14个化合物,分别为对-二没食子酰乙酯(ethyl-p-digallate)(1),间二没食子酰乙酯(ethyl-m-digallate)(2),对-二没食子酸(p-digalloyl acid)(3),间-二没食子酸(m-digalloyl acid)(4),2″-没食子酰基槲皮素苷(quercitrin-2″-gallate)(5),没食子酸(galloyl acid)(6),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oyl acid)(7),鞣花酸(ellagic acid)(8),槲皮苷(quercitrin)(9),金丝桃苷(hyperin)(10),山奈酚-3-O-鼠李糖苷(kaempferol-3-O-rhamnoside)(11),2″-没食子酰金丝桃苷(hyperin-2″-gallate)(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β-谷甾醇-3-O-葡糖苷(β-sitosterol 3-O-gluceroside)(14)。结论:对-二没食子酰乙酯(ethyl-p-digallate)(1),间二没食子酰乙酯(ethyl-m-digallate)(2),对-二没食子酸(p-digalloyl acid)(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5,8~12和14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首次系统归属其波谱信号。  相似文献   

7.
黑风藤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药用植物黑风藤(Fissistigma polyanthum Merr.)中寻找新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成份。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黑风藤乙醇浸膏的甲醇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黑风藤苷(1),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3,4,5-trimethoxyphenyl-1-O-β-D-glucoside)(2),丁香酸葡萄糖苷(glucosyringic acid)(3),肌醇(4),胡萝卜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黑风藤苷。2,3,4是首次由本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芝麻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花为胡麻科植物胡麻Sesamum indicum L.(S.orientale L.)的干燥花,有生发、消肿之功效,可治疗脱发、冻疮、便秘等。民间单方芝麻花治疗寻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满意的疗效。目前人们对芝麻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多,但尚没有人对芝麻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运用硅胶柱、凝胶柱、反相柱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别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atifonin (1),苦瓜脑苷(momor-cerebroside,2),大豆脑苷II(soya-cerebroside II,3),1-O-β-D-葡糖-(2S,3S,4R,5E,9Z)-2-n-(2′-羟基二十四碳酰氨基)-1,3,4-三羟基-十八碳-5,9-二烯[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5E,9Z)-2-n-(2′-hydroxytetra-cosanoyl) 1,3,4-trihydroxy-5,9-octadienine,4],1-O-β-D-葡糖-(2S,3S,4R,8Z)-2N-(2′-羟基二十四碳酰氨基)-3,4-二-羟基-8-十八碳烯[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8Z)-2-n-(2′R) 2′-hydroxytetracosanoyl)-3,4-dihydroxy-8-octadene,5],2-乙酰橙酰胺[(2S,1″S)-aurantiamide acetate,6],苯基乙醇-O-(2′-O-β-D-吡喃鼠李糖,3′-O-β-D-吡喃葡糖)-β-D-吡喃葡糖[benzyl alcohol-O-(2′-O-β-D-xylopyranosyl, 3′-O-β-D-glucopyranoside)-β-D-glucopyranoside,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D-半乳糖醇(10)。其中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卷柏化学成分研究卷柏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中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2-[2-羟基-3-甲氧基-5-(1-羟基乙基)-苯基]-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O-β-D-葡糖苷(卷柏苷B,I),腺苷(II),鸟苷(III),熊果苷(IV)。结论卷柏苷B为新化合物,腺苷、熊果苷、鸟苷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宽叶金粟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宽叶金粟兰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金粟兰根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curcolonol (I),zedoarofuran (II),shizukanolide E (III),异秦皮啶-7-O-葡糖苷(IV),伞形花内酯苷(V),异秦皮啶-3-β-D-芹菜糖(1→3)-β-D-葡糖苷(VI),β-谷甾醇(VII),胡萝卜苷(VIII)。结论异秦皮啶-7-O-β-D-芹菜糖(1→3)-β-D-葡糖苷(V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宽叶金粟兰苷,化合物I和I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侧茎橐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勉  张朝凤  王峥涛 《药学学报》2005,40(6):529-532
目的侧茎橐吾(Ligularia pleurocaulis)为菊科橐吾属植物,其根和根茎入药,有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等功效,为中药“紫菀”(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为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的代用品之一,称为“山紫菀”。有关侧茎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对侧茎橐吾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侧茎橐吾的根和根茎用甲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即6-angeloyloxy-furanoligularenone (1),2-oxo-3-hydroxy-eremophila-1(10),3,7(11),8-tetraen-8,12-olide (2),顺芷酸(3),齐墩果酸(4),羽扇豆醇(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咖啡酸(8),大黄素(9),7-甲氧基香豆素(10),阿魏酸(11)和4-羟基-2,5-二甲氧基-苯甲醛(12)。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eremophilane型倍半萜,化合物2为新的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杜仲叶8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倍...  相似文献   

13.
毛叶假鹰爪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寻找番荔枝科假鹰爪属植物毛叶假鹰爪[Desmos dumosus (Roxb.) Saff]根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UV,IR,EI-MS,1HNMR,13CNMR,1H-1H COSY,HMQC,HMBC,NOESY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氯仿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甲氧基-3-甲基-4,6-二羟基-5-(3′-羟基)肉桂酰基苯甲醛(I),5-羟基-7-甲氧基-8-甲酰基-3-苯甲酰基-2,6-二甲基-2S,3R-二氢色原酮(II),豆甾-4-烯-3,6-二酮(III),豆甾烷-3,6-二酮(IV),荠宁黄酮(V),黄芩素-7-甲醚(VI)。结论:化合物I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叶假鹰爪素A。I,III和IV为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得到。III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4.
苏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萃取,反复硅胶、凝胶柱色谱和反相硅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巴西苏木素(1),苏木酮B(2),(E)-3-(3,4-dihydroxybenzylidene)-7-hydroxychroman-4-one(3),3-去氧苏木酮B(4),brazilideA(5),1,7-二羟基[口山]酮(6),槲皮素(7),鼠李素(8),苏木查耳酮(9),3-去氧苏木查耳酮(10),butein(11),2,4,5-三羟基苯甲醛(12),3,8,9-trihydroxy-6H-benzo[c]chromen-6-one(13),β-谷甾醇(14)。化合物12和13为两个新天然产物,首次报道了化合物13的碳谱数据。化合物6为首次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云实属分离得到的第一个[口山]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板栗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板栗壳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豆甾-5-烯-3β,7α-醇(3)、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4)、齐墩果酸(5)、豆甾-4-烯-6a-醇-3-酮(6)、豆甾-4-烯-6β-醇-3-酮(7)、原儿茶酸(8)、水杨酸(9)、豆甾-5-烯-3β-羟基-7-酮(10)、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1)、没食子酸(12)、绿原酸(13)、香(艹卓)醛(14)、乳糖(15)和芦丁(16).其中化合物3、6、9、10、11、13、14、15、16等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板栗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糙苏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离鉴定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95%工业EtOH浸提,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用IR,MS,UV,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为糙苏苷(umbroside),4-羟甲基-2-糠醛(4-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和一已知B-seco-贝壳杉烯二萜化合物黄花香茶菜素A(sculponeatin A)。结论:糙苏苷(umbroside),4-羟甲基-2-糠醛(4-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为两个新化合物,黄花香茶菜素A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首次系统归属其1H和13CNMR谱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对豆科山蚂蝗属药用植物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Thunb.)DC.)叶的化学成分研究,为小槐花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将小槐花叶经70%乙醇提取后,综合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小槐花叶的化学成分,根据所得单体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槐花叶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清缸酒酚(1)、柠檬酚(2)、8-异戊烯基山柰酚(3)、二氢山柰酚(4)、neophellamuretin(5)、异柠檬酚(6)、槲皮素(7)、山柰酚(8)、牡荆素(9)、当药黄素(10)、大豆皂醇 B(11)、黄槿酮A (12)、黄槿酮 D (13),其中化合物7、8、12和13为小槐花中各药用部位均含有的成分。结论:化合物7、8、12和13可作为小槐花的候选质控成分。  相似文献   

18.
小蓟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传统中药小蓟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小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小蓟提取物的氯仿层和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即苜蓿素(tricin,1)、蒙花苷(linarin,2)、咖啡酸(caffeic acid,3)、香豆酸(courmaric acid,4)、丁二酸(succinic acid,5)、芹菜素(apigenin,6)、苜蓿素-7-O-β-D-葡萄糖(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小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凤丫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风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nitisin(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棕榈酸(5)、硬脂酸(6)、豆甾-4-烯-3β,6β-二醇(7)、芹菜素(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葡萄糖(11)、9S,12S,13S—trihydroxy-10-octadecenoic acid(12)、胡萝卜苷棕榈酸酯(13)、4-oxododecanedioic acid(14)。结论化合物1~3、5~8和11—14均是首次从凤丫蕨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葛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葛根(Pueraria lob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1)、芒柄花素(formononetin,2)、水杨酸(salicylicacid,3)、槲皮素(quercetin,4)、染料木素(genistein,5)、α-棕榈酸单甘油酯(2,3-dihydroxypropylpalmitate,6)、葛香豆雌酚(puerarol,7)、大豆素(daidzein,8)、大豆苷(daidzin,9)、葛根素(puerarin,10)、芒柄花苷(ononin,11)、没食子酸(gallic acid,12)、3′-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 puerarin,13)。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