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肱骨旋入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有限切开复位肱骨旋入钉固定治疗3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肱骨旋入钉内固定技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肱骨近端骨折是肩部常见骨折之一,随着发病率的增加,手术干预比例不断加大,本文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传统和新出现的治疗手段进行分析探究。锁定钢板技术是临床使用最多的方式,但是其螺钉切出、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过高。腓骨移植技术可以弥补钢板无法有效支撑等不足,但也存在手术创伤大、潜在血管破坏发生率高等不足。关节置换是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式之一,学习曲线长、花费高等是其固有缺点。近年出现了肱骨近端支架干预方式,此技术具备固有3D立体结构优势,可以为肱骨头提供有效承重支持,能够为螺钉提供灵活的置入角度。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安全性提供技术选择。全面把握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手段,合理选择干预措施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眩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5例眩骨近端骨折.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0.3岁。按Neer分型,其中Ⅱ型3例,Ⅱ型20例,Ⅳ型12例。术后按照Neer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术后6~12个月的随访,优28例.满意4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91.4%。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采用肱骨头置换治疗1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70~85岁。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0 d。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或颈丛阻滞麻醉。Thompson入路,用0号线标记肩袖、大小结节,显露肱骨头。取出肱骨头及骨折块,植骨备用,测量肱骨头大小,修整肱骨断面,依次扩髓、试模,确认假体高度及假体后倾角28°~32°,行前后抽屉试验及下方稳定试验,牵拉患肢时肱骨头移动范围不超过肩盂关节面高度的1/2,撤去压力后能自行复位。标记置入深度和方向,取出试模,冲洗髓腔,向肱骨近端髓腔内置入一骨栓以封闭远端髓腔,髓腔内注入骨水泥,置入人工肱骨头假体,待骨水泥固化后复位人工肩关节假体,缝合关节囊,解剖位点修复肩袖及大、小结节,被动活动肩关节,确认活动度在正常范围。术后置引流管24~48 h。术后第3天开始被动活动肩关节,术后1周开始被动外展、前屈、后伸,幅度不宜过大,疼痛在患者耐受范围内;第1~6周患肢悬吊保持中立位,2周内不要内旋,4周后可逐渐在重力辅助下继续钟摆式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的认识,掌握其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后路鹰嘴截骨入路,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受伤机制、分型、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获1~3年的随访,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8~10周骨折愈合,随访末期,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肱骨小头合并肱骨滑车骨折要早期明确诊断和治疗,采用BOLD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练习能得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60~92岁,平均75.5岁。按Neer分类标准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分型: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15例,肱骨头劈裂骨折2例。新鲜骨折21例,陈旧骨折4例。术后第3天行肩、肘、腕、手关节的主动或被动练习。结果:手术时间45~90 m in,平均60 m in,出血量200~300 m l。25例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术后根据美国UCLA评分标准:优(34~35分)5例,良(28~33分)16例,中(21~27分)3例,差(0~20分)1例,优良率为84%。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上举为90.5°±6.2°,外旋61.0°±4.5°,内旋75.6°±2.1°。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较满意的方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后功能恢复快,能有效减轻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7.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手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手术前后均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UCLA评分.[结果]35例患者随访31~63个月(平均52个月),UCLA评分优(34~35分)10例,良(28~33分)21例,中(21~27分)4例,无差病例.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上举(90.6±8.3)°,外旋(64.5±6.5)°,内旋(72.5±5.3)°.病人主观均较满意.所有病例大小结节均愈合,未发现假体松动、感染、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重建肱骨近端正常解剖和实现大、小结节骨折块的坚强固定,规范的肩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3~85岁,平均57.1±5.8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5例。术后利用Constant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诊10个月~3.5年,平均2.1±0.8年,4例失访,随访期末均顺利愈合。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但不影响功能;3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2例保守治疗缓解;1例出现肩关节撞击征。根据Constant评分为优良率89.2%(25/28)。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例肱骨头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75岁)均采用骨水泥型柄的非限制性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果13例均获随访,时间3~25(12±4.5)个月。3例基本达到骨折前的状况,10例生活基本自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头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保护附着于大骨折块和大、小结节上的软组织,骨折复位后均行PHILOS内固定。患肩功能按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1(16±5.3)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2.5~3.5(3±0.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肩关节评分为75~95(85.5±5.6)分。优10例,良9例,可2例。结论 PHILOS可牢固固定骨折,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同步,提高了疗效,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和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特制人工肱骨头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特制人工肱骨头置换对破坏严重的肱骨上端骨肿瘤的治疗。方法:选取肱骨上端破坏严重的骨肿瘤病例。根据活检及ECT的结果确定肱骨的截除范围,良性肿瘤在肿瘤下2cm处截断肱骨,恶性肿瘤在肿瘤下5-7cm截断肱骨,按以上要求定制个体化的人工肱骨头,本组病例共12例,其中骨肉瘤5例,骨巨细胞瘤3例,软骨肉瘤2例,骨囊肿1例,骨母细胞瘤1例。均采用瘤段切除,特制人工肱骨头置换并辅以恶性肿瘤的术前及术后化疗。结果:术后随访1-3年,功能良好,优良率达83.3%。无1例术后感染及脱位。结论:对肱骨上端骨肿瘤,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特制的个体化的人工肱骨头进行置换及采用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就能达到既切除肿瘤,又保留肢体和功能的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俞国旭  魏敏民 《中国骨伤》2009,22(10):793-793
女性患者,23岁,入院前1d不慎摔倒出现左上臂肿痛。X线示:左肱骨外科颈骨折;左肱骨上段骨囊肿(图1)。左肱骨上段MRI示:①左肱骨上段骨囊肿并近端病理性骨折、骨挫伤;②左肩关节腔积液;③左肩关节及肱骨近端周围软组织肿胀(图2-4)。即于2006年11月7日入骨科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4月29例新鲜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并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50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主观评价,同时对活动度进行评估,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疗效.[结果]22例无疼痛,5例偶感疼痛,2例时有疼痛.29例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上举108.7°:后伸40°;外展82.3°;内收35°;外旋34°;内旋50°.Neer评分平均85.7分;优11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86%.[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适应证、假体安置、软组织重建、术后长期康复锻炼对于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分析自2008—01—2012—10收治并随访的52例肱骨近端二部分以上骨折。采用有限切开、透视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骨缺损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及人工骨植骨。结果本组获得随访8—25个月(平均15个月),肱骨近端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2.7%。未发生断板、断钉,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及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者取髂骨、人工骨植骨,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性等指导功能锻炼,骨折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肱骨内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制一种新的肱骨内锁髓内钉,使操作更加简便。[方法]使用该钉治疗肱骨骨折3l例,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的基础上插入该钉,形成内锁。[结果]平均随访13~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100%。[结论]肱骨内锁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体现微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1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0~72岁。骨折按Neer分型:Ⅱ型5例,Ⅲ型9例,Ⅳ型3例。均采用LPHP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个体化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肱骨上端骨肿瘤的病人,根据活检,影像学及临床特性,确定肱骨的截除水平,定制个体化人工肱骨头行置换术。[结果]经11-49个月随访,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现象,未发现假体松动。断柄等。[结论]个体化人工肱骨头置换能达到切除肱骨肿瘤又保留肢体的良好效果,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折,其中对于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复杂骨折的治疗较为困难,手术难度大,骨折固定往往不牢同.术后的肱骨头坏死率、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锁定钢板技术在各种复杂骨折治疗中广泛的应用.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最佳的手术方式。本院白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顺行肱骨交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顺行肱骨交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l例肱骨干骨折患行切开复位、顺行肱骨交锁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仅l例出现桡神经一过性损伤。结论 顺行肱骨交锁钉交锁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满意,还有减少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减少创伤,肘关节功能不受明显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58例,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38例,良92例,可24例,差4例。4例出现肱骨头坏死,但肩关节活动度尚好。优良率达82.28%。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