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国内首座最大跨度T型刚构连续梁转体桥—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余家湾上行特大桥2×115mT构为工程背景,介绍跨越既有铁路桥梁转体系统的设计。重点阐述14500t的转体系统的球铰的选型、撑脚与滑道设计;并采用FEA程序建立转体系统实体模型,对转盘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重点分析转盘的受力情况,特别是受力复杂的下转盘的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预应力筋,下转盘受力合理,主要以受压为主,压应力值小于7MPa,拉应力小于0.5MPa,主拉应力小于1MPa。  相似文献   

2.
阳泉至五台山高速公路桃河特大桥横跨石太铁路,采用转体施工的主墩高度达40.0m,为满足既有线路的安全防范级别、保证施工安全,对桃河特大桥转体施工技术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子杰  高项忠 《施工技术》2012,41(23):26-28
桥梁转体法施工是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浇筑或拼接成型后,以简单的设备,利用桥梁结构做施工设施,利用摩擦系数很小的滑道及合理的转盘结构,将桥梁结构整体旋转到位。因在特殊条件下桥梁施工安全及质量、进度可靠保证,而被广泛应用。结合工程实例,对转体桥转体过程中T构平衡控制、滑道钢板和撑脚的清理、转体牵引同步控制、测量定位控制等精度控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结合鲁南高铁菏泽至曲阜段QHTJ-1标蓼河特大桥跨越繁忙运营京沪高速铁路单T构转体施工,通过引入多项信息化技术进行营业线施工的安全防控,减少了防护人员投入,降低了新建桥梁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路的安全风险;同时利用信息化BIM技术对转体连续梁桥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材料工程料统计、四维虚拟施工模拟等功能进行应用,有效提高了工...  相似文献   

5.
转体施工是新建上跨桥梁的主要施工方法,目前的DG/TJ 08-2220—2016《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规程》对转体施工技术做了一些相关规定,由于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尤其在跨越既有运营铁路或者公路的施工中,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精心施工[1]。以延崇高速公路钢-混混合连续梁桥上跨大秦铁路及京新高速公路转体施工项目为依托,针对该桥大吨位不对称、转体滑道半径较大、工期短等工程特点,在转体体系安装及精度控制、纵向倾斜配重及二次配重、现浇T构施工顺序、转体施工工艺参数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保证了该桥转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设转体桥的施工方法是转体法。转体建设法的特点为非设计轴线处桥梁结构制造完成具有一定形状之后,利用转体实现就位。按照结构转向的区别,能将它分成水平、竖向、水平与竖向结合三种转体施工法,平转法使用的频率最高。牵引系统、滑道、球铰、上下转盘共同构成了转体桥梁的转动系统,转体过程一般通过千斤顶对拉牵引索,形成旋转力偶而实现转体。本文以新建沪昆高速铁路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主跨(112+80+32)m非对称独塔斜拉桥转动体系施工为背景,详细介绍非对称独塔斜拉桥转动体系施工和质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材》2017,(5):156-157
浑水塘特大桥为连续T型刚构桥,跨越了多条交通线路,是黄马高速重要节点工程。桥梁X2墩T构部分上跨南昆铁路线,为保障施工安全和铁路交通通畅,采用平转施工工艺。转体重量187 00 t,墩高44.3 m,转体角度79°,在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型转体桥梁中转体重量位居第一,被称为"西南第一墩"。本文主要介绍T构桥的转动、支撑和牵引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并对施工主要控制数据进行分析。该桥顺利转体,标志着我国在大吨位桥梁转体设计和施工方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渝昆高铁八家村2号特大桥采用(70+128+7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既有沾昆铁路,该桥21,22号墩连续梁T构采用水平转体法施工.既有繁忙铁路上跨新建铁路施工,受既有铁路运营与工期等因素影响,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以八家村2号特大桥转体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施工难点,对转体球铰选型、转体过程中的受力、牵引系统牵引...  相似文献   

9.
以太原市卧虎山2×100 m钢箱梁T构转体桥施工技术为例,分析了T构转体的施工流程,总结了T构转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正式转体过程中的施工要点和控制措施,该研究对钢箱梁T构转体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跨芜宣高速特大桥T形刚构转体施工控制过程,介绍转体体系,总结称重试验现场经验,分析球铰应力分布特点。总结得出:通过有效的施工控制措施,使梁体安全顺利转体,确保了转体后线形和应力状态满足预期要求;称重试验可同时测球铰水平和竖向位移来选择更准确荷载位移曲线;通过配重使一侧撑脚刚好接触四氟乙烯板,保证转体过程平稳而又不致增大撑脚摩阻;考虑将球铰局部承压钢筋网加密、球铰包裹钢板包裹范围增大和增厚钢板来改善球铰接触部位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11.
桥梁是一种跨越障碍的构筑物。遇到既有铁路施工,多采用转体桥跨越。可旋转的支座、滑道、撑脚组成旋转体系,牵引转盘上预埋的钢绞线达到转体就位的目的。该文通过称重试验可以得知梁体的重心位置,通过配重可以将旋转体重心位置调整至理想安全稳定的位置,该方法让转体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6日,乌西乌北铁路联络线特大桥转体连续梁安全平稳地实现了逆时针55°转体,成功跨越乌奎高速公路,两个T构精准对接,顺利合龙。乌西乌北铁路联络线跨乌奎高速公路立交特大桥全长1 063.3m,共31跨。横跨乌奎高速公路桥梁,采用连续梁转体合龙作业,在平行于高速公路两侧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跨石德铁路特大桥工程实例,介绍续梁桥转体施工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转体结构的索引力、安全系数及转体时间的计算,称重试验、试转体施工、转体施工、封固上下转盘、合拢段施工等内容。指出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介绍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防水控制措施,可为类似转体施工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铁路网随之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建桥梁需要跨越既有高铁线路。为解决跨高铁营业线T构桥转体施工的安全、精准、高效难题,结合桥址处多风且风速大、距离营业线近、体系转换要求高、高铁运营繁忙等特点,本文以郑万铁路跨京广客专T构转体桥为依托,研究了T构转体桥精细化施工控制技术,通过利用全过程控制理念,明确了转体施工总体控制流程;采用精细化控制方法,分析了转体施工的受力、结构响应以及不平衡重的识别;运用信息化控制手段,促成了转体桥梁质量安全评估方法及相关体系,保障了郑万铁路T构转体的安全实施。通过工程实例的应用,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在建横跨铁路特大桥与铁路左右线相交,为了减少对既有铁路线运营的影响,采用在平行既有铁路线一侧挂篮浇筑2~64 m混凝土T构,再以主墩为中心将箱梁转动到桥位的转体施工方法。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T构转体结构进行了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了转体施工过程中结构关键部位的应力分布,并与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T构转体结构整体处于较低的应力状态,局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可通过加强局部构造的方法保证转体结构的力学性能满足施工要求,从而保证转体施工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刘德国 《山西建筑》2012,(15):181-182
基于0号梁段在T型刚构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石庙特大桥T型刚构中0号梁段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并总结了施工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对同类型桥梁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瑞九铁路庐山站特大桥为96 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由于该桥跨武九铁路上行线,因此为了不妨碍桥下既有铁路线的正常运行,该桥施工时采用侧位拼装,转体横移的施工方案。为确保施工安全.建立了该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临时墩、滑道梁和钢桁梁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该桥梁结构在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和线型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计算结果对危险工况下滑道梁可能发生局部屈曲的部分,提出了加固措施。同时对整个施工过程结构体系应力和线型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其实测值均在控制范围之内。整个监测过程保障了钢桁梁转体横移的施工安全,其成桥后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成军 《广东建材》2011,27(7):143-145
本文叙述某T型刚构特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刚构腹板产生斜裂缝,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出斜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桥梁施工采用先平行于既有线两侧挂篮法施工连续梁,后平衡转体再合龙的施工方法。本文以新建牡丹江至佳木斯铁路客运专线跨佳富铁路1号特大桥(40 m+64 m+40 m)转体连续梁为例,通过对转体连续梁球铰安装,并分析转体连续梁施工过程的关健技术,最终保证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道路建设标准的提高,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桥梁跨度和宽度越来越大,转体吨位屡创新高.结合大河路跨越既有郑焦城际、京广铁路转体T形刚构桥施工,对3万tT构梁体施工及转体方案和支架法现浇、中跨合龙,以及转体施工过程中既有线封锁点、球铰、滑道和撑脚、砂筒、牵引装置、助推装置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具有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